盛世修志,家和立谱。家谱作为家族的历史,与国史、地方志一道,成为民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岳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精忠报国的民族气节和可歌可泣的事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宜兴是飞祖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是史学界公认的飞祖第二故乡和“发祥地”。飞祖在宜兴留下了许多动人故事和历史遗迹,目前仅与飞祖相关的地名就有百余处,飞祖在宜兴人民心目中有着十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据《宜兴旧志》和《唐门岳氏宗谱》等历史资料记载,飞祖夫人刘氏改嫁后,屯兵宜兴的飞祖经人介绍娶李娃为妻,李娃在抚育好云、雷两子的同时,生育了霖、震、霆三子。霖公仕至敷文阁待制,封缵忠候,自九江来“老家”宜兴后,邑人争相为他在周铁唐门置田建宅,因此岳飞后裔在宜兴繁衍。在飞祖得到平反昭雪后,子孙于一一六三年在唐门建起了岳飞衣冠冢,这是最早的“岳王坟”,甚至早于杭州的岳王肉身坟。缵忠候岳霖死后并葬于岳飞衣冠冢之北侧。现在,位于周铁镇唐门村的岳飞衣冠冢和岳霖墓,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二零零八年三月二十三日,来自河南、北京、内蒙古、江西、重庆等全国二十七个省、市、自治区的三百余名岳飞后裔,与全国岳飞思想研究会成员,云集岳飞衣冠冢和岳霖墓前,隆重举行了纪念岳飞诞辰九百零五周年典礼。这一岳门盛事,一时成为宜兴人的美谈。
霖公子孙发达,成为飞祖后裔中最昌盛的一脉。霖公三子,长子琮居宜兴唐门;次子琛归河南后复居常郡;三子珂仕浙江嘉兴,子孙遂世居当地。近千年来,唐门琮公子孙瓜绵瓞衍,因沧桑巨变,子孙先后分成多支,分迁各地。仅飞祖九世浚之后,便分成长沟汤堰、湛渎和万石等支。现在,唐门故里除飞祖衣冠冢和霖公墓以外,已无子孙在当地生息,而宜兴的霖公子孙主要集中在周铁、万石、鲸塘、屺亭、宜城、丁蜀等地,并有部分外迁到北京、上海、无锡马山等地。至二零零九年十一月,户籍在宜兴并常住于此的岳氏子孙为八百四十人,其中男四百四十五人,女三百九十五人。长期以来,共沐祖德的宜兴岳飞子孙无不以忠烈之后为荣,传承先祖精神,忠厚处世,勤劳立业,自强不息,代有闻人长德,为国家、为先祖争得了荣誉,增添了光彩。
为记述繁衍历史,传承忠烈家风,我们的先辈曾数度修编家谱。其中修于清光绪丁酉年间的《唐门岳氏宗谱》二十四卷,俗称大同谱,比较全面、详实地记载了从飞祖到当时霖公一支近三十世子孙的繁衍历史。民国二十九年(一九三九年),宗雷、义龄等宗亲修编了四卷本的知义庄支《岳氏宗谱》。但是,在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唐门岳氏宗谱》等珍贵资料大都被焚毁,让人扼腕叹息。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二十八世孙应二及其子金余、孙锡春三代人的的悉心保管下,一套《唐门岳氏宗谱》劫后余生,为岳氏子孙留下了一份传家宝。一九九零年夏,锡春为让这套《唐门岳氏宗谱》得到更好的保管和利用,不计名利,毅然将其捐赠给了宜兴市档案馆。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十六日,该谱被确定为无锡市十八件珍贵档案之一。
大同谱修编至今,已经长达一一二年;四卷本的知义庄支《岳氏宗谱》修编至今也已有七十年。它们的流传,为续修《宜兴岳氏宗谱》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史料和前提条件。二零零六年,宗亲仲荣、锡春、云芝、坤根和本人等共同商议,由于人事变迁,史料湮没,如若再不抓紧续修宗谱,那若干年后《宜兴岳氏宗谱》将难以修编,我们的家族历史很可能要出现断层。大家深感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续修宗谱的重任,抢救性开展这项工作,完成续修宗谱这一大事,以上对得起祖宗,下不负子孙。为使续修工作有序开展,经商议成立了由仲荣等六人组成的《宜兴岳氏宗谱》编委会,大家怀着历史的紧迫感和为宗族作贡献的心愿,利用业余时间,奔走于周铁、万石、鲸塘等地,开展调查走访、宣传发动、资料搜集、查对核实等工作。尤其是仲荣、锡春等,为修编工作殚心竭虑,在积极做好相关协调工作的同时,或奔波于马山、丁蜀等宗亲聚居地,或书信联络外地的宗亲。续修工作得到了广大宗亲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大家热心提供家族资料,不论是本地还是外地的许多宗亲踊跃捐资,其中知义庄支二十八世后裔建忠捐资三万元;周铁镇二十九世后裔望君眷属曹荣荣捐资一万元,更多的宗亲则捐资数百至数千元不等,正由于宗亲的共同努力,为宗谱的顺利续修创造了必要条件。在此,本人谨代表《宜兴岳氏宗谱》编委会对各位宗亲的大力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对为修编工作给予大力帮助的常州三涡宗亲祖瑞表示感谢!
续修的《宜兴岳氏宗谱》上承《唐门岳氏宗谱》等宗谱,主要记述了宜兴飞祖后裔的繁衍情况。在续修过程中,尽量为宜兴的岳氏子孙“追根溯源”,与旧谱相衔接,但由于时事变迁复杂,部分资料难寻,在续修过程中难免有所疏漏,恳请宗亲谅解并给予指正,并望后人在下届修编时订正。是为序。
公元二零零九年十二月
王祖三十一世裔孙 鹏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