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后人,何时何因到丹阳

2015-06-01 08:35:03  A+ A-
提供:岳文元
扬子晚报
2005-10-10 07:43:20 
      4日,本报A2版一篇《丹阳22名“岳家小将”报名参军》的消息,引起读者的浓厚兴趣,他们纷纷来电询问:岳飞后裔当年是怎么来到镇江丹阳的?之后又发生了哪些鲜为人知的事情?
      国庆长假结束前夕,记者再次来到岳家后人居住的丹阳全州镇培棠村,发现邻近延陵乡还有个柳茹村,村民大都姓贡。两村虽然近在咫尺,却历来不通婚姻。分别坐落在两村的《报本祠》和《贡氏宗祠》,其结构布局完全一样。随着《贡氏宗谱》和《曲阿培棠岳氏宗谱》的相继问世,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终于大白于天下,关于岳飞死后岳霖的去向等也渐渐明朗起来。
 
     贡祖文冒死藏匿12岁岳霖
 
     据史料记载,贡祖文,河南长垣县城北人,年少时聪明过人,习文学,精剑术,英俊倜傥,胆量过人。岳飞是河南汤阴县人,年轻时能文能武,在地方颇有影响。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兵侵犯中原,贡祖文投军抗金。北宋灭亡后,宋康王赵构与尚书左承耿南仲联合署榜,广募义勇兵抗金。贡祖文与岳飞一齐仗剑投军,两人同作护卫。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五月,康王登基即位,称高宗皇帝,贡祖文一直在康王左右护卫,昼则参赞帷幄,夜则守御行营,因护驾有功,深得宋高宗信任,被封为都总军将。
 
     由于贡祖文和岳飞同是河南人,贡祖文虽然比岳飞大30多岁,但两人志同道合,意趣相投,结下了刎颈之交,亲如兄弟,不论在练兵场还是在刀光剑影的战场,每每言及国事,总是慷慨激昂。绍兴十一年(公元1142年),岳飞在朱仙镇抗金凯旋,却被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罪名,连同儿子岳云一齐被陷害入狱。当贡祖文在秣陵关(今南京,贡时任总镇使)得到消息后,心急如焚,曾以全家性命向朝廷担保岳飞父子无罪,同时立即由秣陵关向临安(今杭州市)进发,准备营救岳飞父子。时近年终岁末,且风雪交加,路途遥远,交通也很不方便,贡祖文还未到临安,岳飞父子就已遇难。贡祖文获悉后,悲痛万分。
 
     不久,贡祖文接到朝廷密旨,要他缉拿流放岭南而途中潜逃的岳飞三子岳霖。贡祖文接旨后又惊又喜,于是亲自出马,带上亲信,四处查寻,终于在石臼湖边的芦苇丛中,发现了正在发高烧的岳霖(时年12岁),并在其腰间发现一封已被汗渍浸得发黄的岳夫人草书的便函,上写“祖文兄如面,霖儿托护,来世当报……”贡祖文观信,泪如雨下。
 
     为保岳家后代辞官隐退
 
     贡祖文救起岳霖,骑上战马连夜赶回秣陵关,并将岳霖藏匿于署中,就连家人也不准见。秦桧得此风声,派人暗地搜查,但数日无果。贡祖文深恐军中人多口杂,一旦暴露,岳公子又会落入虎口,再遭陷害。为保护岳家忠良之后,贡祖文决意上表朝廷,借口体弱多病,辞官解甲归田。获准后,贡祖文悄悄将岳霖带到安徽宣城南湖贡家村隐居,但贡家村地处宣城和广德之间,属兵事多发之地,又是南来北往的重要通道,人员非常复杂,且距临安府不远。贡祖文唯恐有失,于是举家迁徙曲阿(今镇江丹阳)地处偏僻的柳塘村(今柳茹村),垦荒种田,建房造屋,挖塘养鱼,植柳盈岸,并将岳霖隐姓埋名,藏于家中习文练武。一家人过着淡泊清逸的生活。岳霖在贡祖文的精心培育下成长为一个博学多才、能文能武的有为青年,后来与钮氏成婚并生下岳琛、岳璞、岳珂、岳珪四子。
 
     在丹阳发现《贡氏宗谱》和《曲阿培棠岳氏宗谱》之前,关于岳霖的去向,许多资料和有关岳飞的书籍都未能准确说清楚,在历史上一直是个谜。
 
     宋孝宗帝赐御匾“旌表忠义”
 
     贡祖文于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病逝,十二年后的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元月,宋孝宗帝登基即位,改年号为隆兴元年,岳飞21年的冤案终于得到了平反昭雪,此时,岳霖已经32岁。贡祖文救孤的感人事迹,得到了朝廷的褒奖,孝宗帝特赐御匾一块,亲自书写“旌表忠义”四个字,褒贡祖文为国人楷模,永载史册,并追谥“文宪公”,封夫人黄氏为“诰命夫人”,同时下诏追复岳飞原官,以礼改葬,其后代特予录用。岳霖为此应诏出仕,历任朝散大夫、敷文阁侍制、兵部侍郎、广东经略安抚使等职。岳霖为了世代牢记贡祖文的恩德,在宋宝庆年间,嘱三子岳珂(宋理宗宝庆年间任丹阳县令),在丹阳香草河紫阳渡(今全州镇培棠村)建造一座“报本祠”,但报本祠还未完工,岳珂即赴常州任职,后由岳琛如期完成了这项工程。岳珂在祠前特地栽下了一棵“精忠柏”,历经800年风雨,如今这棵柏树依然傲立。祠内供奉着岳飞和贡祖文的灵牌和塑像。岳琛后来定居在“报本祠”旁,与恩公之后居住的柳塘村相距不远。岳琛经常在甘棠树下,向村民们讲述祖父岳飞和贡祖文的故事,又将所住的村改名为培棠村,含有感激恩公培养的意思。
 
     从此,岳家后人开始在此传承。《岳氏宗谱》中明文记载:“贡公为岳氏保孤,百年图维,弃官归隐,大有造于岳氏也。故录其本传,附载于此,俾后之览者,不忘贡公之德。”为体现贡岳两家为一家人,两家规定贡岳两家不得通婚。
 
     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报本祠”后来毁于兵火。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岳氏后裔又在原址附近建造了岳忠武祠,从宗谱中的祠堂图上依然可见当年祠堂的原貌,后改名为岳氏宗祠。历经800多年的沧桑,现在岳氏宗祠里的结构形式还保持着宋时的式样,中堂柱子有一人合抱粗,堂内装饰的匾额条幅残迹依稀可辨,大门楼上原有的宋孝帝御赐“旌表忠义”木刻贴金匾一块,1958年“大跃进”中曾被拆去。好在岳氏宗祠和贡氏宗祠都先后得到恢复和修缮。现在丹阳导墅镇还有一个岳墓村,均为岳飞后裔的葬地。
 
     岳氏祠堂挂谱,其祖先并列两人,一人为武穆王岳飞,一个是贡文宪公。贡姓繁衍至今已有34代,贡岳两姓人口在当地已有2万余人,但至今还是不通婚。
 
     《曲阿培棠岳氏宗谱》释疑解谜
 
     《云阳培棠岳氏宗谱》始成于明代崇祯四年(公元1613年),后经清代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光绪历朝10次续修、重修,至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又经培棠岳氏74人重修,卷首部分共有四册。
 
     宗谱卷首主要有崇祯四年至民国十七年间历次修本的序,序中对岳氏的迁徙及培棠村岳氏的由来及繁衍情况作了交代。同时还辑有宋真宗、清康熙帝、乾隆帝表扬岳飞功德的题字、诗文和明成祖撰写的《忠孝传》。卷首录印了清康熙帝、乾隆帝南巡时,遣派官员谒岳飞庙、墓的情况,还有明代名画家戴进所绘粗巾便服、手执兵书的岳飞画像。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授岳飞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孝宗隆兴二年授岳琛承信郎的礼诰,以及岳珂所著《金陀粹编》等作为珍藏家宝,进一步证实了培棠岳氏与岳飞的关系。配有朱熹等名人题赞的岳飞祖辈至岳飞孙辈直系6世14人遗像,是卷首的主要部分。
 
     在卷中“王祖文艺”栏内,收录有岳飞的《谢讲和赦表》、《南京上皇帝书略》等书表、檄文,还有《满江红》等诗词遗文。字里行间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感,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英勇抗金的浩然正气。宗谱还收录了岳飞《遗秦桧书》,书中表示了直捣黄龙“定中原,絜两宫而还之”的决心。特别是岳飞被审时的两篇供状也被收录卷中,岳飞在供状中陈述了自己征战抗金的历史,并无犯罪事实。两篇供状,引起了社会各方面人士的浓厚兴趣,也成了研究岳飞的重要资料。
 
     据史料记载,宋孝宗登基为岳飞平反昭雪时,曾将以前没收的宋高宗给岳飞的诰礼书信还给岳霖,岳霖为收集岳飞的各类作品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但限于当时条件,并未完全收齐、整理就病故了。岳珂继承父志,继续整理收集资料,并撰文成书。
 
    因为当时岳珂家居浙江嘉兴金陀坊,所以将书名取为《金陀粹编》,然而,《金陀粹编》毕竟不是岳飞全集,正如岳珂在序中所云“散佚不知几何”。培棠岳氏曾于清嘉庆丙辰(公元1806年)将收藏的已经破损缺页的《金陀粹编》整理补缺,重新刊印若干卷,与宗谱同时分发岳氏各房收藏。因此,《金陀粹编》中失载的资料,岳氏家谱才加以收藏。由此可见,《曲阿培棠岳氏宗谱》与《金陀粹编》应该是相辅相成的。通讯员 蒋跃军 本报记者 张凌发
 
735-1.jpg
宋武德大夫贡祖文像
 
735-2.jpg
曲阿培棠岳氏宗谱
 
735-3.jpg
丹阳延陵柳茹村贡氏宗祠前厅大门
 
 
分享到:

岳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