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鲲鹏

2014-07-14 11:33:39  A+ A-
发布日期:2008-8-18 10:23:45            文章作者:红袖添香 三鉴客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这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毛泽东1965年秋写的《念奴娇?鸟儿问答》中的词句。这两句词化用庄子《逍遥游》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的典故,表现出了诗人宏大的气魄。虽然是诗人对当时国际风云的诗话描写,但无意中却暗合了八九百年前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一段史实。

 公元1103年农历二月十五,一只好象鸿鹄的大鸟在相州汤阴永和乡孝悌里一户姓岳名和的普通农家的屋顶上鸣叫,也就在这时,岳和之妻姚氏喜产一男婴。随着婴儿的一声啼哭,大鸟冲天飞去。岳和以为这是吉祥之兆,就给男婴起名为“飞”,后取字“鹏举”。从此,历史的天空里就翱翔着一只巨鹏。这只巨鹏背负着苍天,俯察着大地,挥动着若垂天之云的羽翼一次次打击来犯之敌,使敌人闻风逃窜,被誉为“民族英雄”。

 正当鲲鹏准备乘胜追击、一扫残云、澄清玉宇之时,一支“莫须有”的毒箭将其夺命于杭城。鹏殒江南,良将饮恨;天塌北方,万民悲痛。
 
 千百年来,英雄的精神鼓舞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保家卫国,捍卫和平。英雄的种子随风飘散,遇土而生,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散枝开叶。其中一支于明永乐年间在今天的山东省成武县九女集镇南章集村安了家。
 
 南章集村地处黄河冲积平原,位于成武县西南部,距成武城18公里,南与曹县接壤。全村268户人家,人口约1000人,聚居着岳、葛、陈、刘、周、吴、智、李诸姓,其中岳氏有586人,占全村人口的近60%。
 
 在南章集村的中央,有一座忠武王祠,十里八乡的人都称它为“岳王庙”。这里原有一座明末修建的岳氏家庙。因年久失修,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已坍塌。随着国家文化政策的改善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为了纪念祖先,团结族人,祈求幸福安康,岳飞后裔岳邦振、岳宗谦等人多方募集资金,在旧庙遗址上发起建造了这座忠武王祠。该祠坐北朝南,由门楼、大殿、西厢房、碑楼组成。大殿内供奉着岳飞塑像;西厢房一遛5间,分3个单元,从北至南依次是:列祖纪念室、资料室、来宾接待室。碑楼在院内的东侧,碑上记载着岳氏渊源和该祠建造过程。
 
 最令当地人骄傲的是祠内珍藏的三件“老物件”:一件是记载明代崇祯元年建家庙完工的刻石,一件据说是宋朝皇帝敕授岳飞的龙头牌位,还有一件就是编纂于道光二十六年的成武本《岳氏族谱》。
 
 据《岳氏族谱》记载,南章集村岳姓人家是岳飞第四子岳震的后代。明初岳飞十二世孙彦隆从山东冠县迁居南章集村,其后代在此繁衍生息已有六百余年,目前人丁发展到三千余众,散居于山东成武、曹县和河南商丘一带的三十余个自然村。
 
 这块令当地人骄傲的明代刻石就镶嵌在岳王殿内的东壁上。它长45厘米,宽30厘米,书法结体古拙,点画奇崛,有六朝碑版散淡之风。首行刻有“崇祯元年戊辰春岳氏建家庙工完立石”等字,接着记述了由彦隆七世孙族长东元统众,捐银两买庙基建家庙的史实。据当地上岁数的人讲,该殿里的大梁、门墩、础石等都是原庙的老物件。
 
 原庙里的老物件还有这块岳飞的牌位。这块牌位高约一米二三,宽约半米,正上方雕有一威风凛凛的龙头,龙头下写着“皇宋敕授招讨使追赠忠武王讳飞字鹏举神位”19个镏金楷字,两侧分别雕刻着祥云和双龙戏珠,图案完整精美。不知是因为该牌位有五龙相护,还是因为这块牌位是“真龙天子”敕赠,当地人皆称之为“龙牌”。一个“龙”字,显现出了它在人们心目中是多么神圣。据这里的岳飞后裔介绍,该龙牌在“文革”期间因怕被“破四旧”所毁,曾被族人私藏,前几年重修岳飞庙时族人又献了出来,供奉在该庙岳飞像前。不料不久即被盗,所幸被公安机关及时追回。为以防再生不测,该龙牌平时仍在一岳氏人家保管,只有在岳飞的生日和忌日才请到该庙祭拜。
 
 那天,几位村民见我对龙牌感兴趣,纷纷围拢过来,让我鉴定一下它的文物价值。
 
因这块龙牌从头到脚、从里到外被枣红色的新漆刷了一遍,无法判断木料的准确种类和年代,但从其沉甸甸的重量上推测,肯定是块硬木头。龙牌中间刻有镏金阳文的木板由一宽一窄两个竖条拼接而成,从这里断定这块龙牌的木料未必贵重。不料我的这个观点刚一出口,一位岳姓老乡就反驳道:“也许正因为这种木料贵重,很难得到整块的板材,所以才用了两块碎木拼接。”从他的眼神里,我品出了作为岳飞后裔的自豪和对这块龙牌价值的维护。
至于这块龙牌是否真的是“皇宋敕授”,我的观点是未必。宋代皇帝敕授的应该是岳飞的“职位”和“谥号”,而不一定是这块“龙牌”。
 
 岳飞生前所受封号很多,龙牌上写的“招讨使”仅是其中之一。《宋史?岳飞列传》记载,飞于绍兴五年“除荆湖南北、襄阳路招讨使”;绍兴十年,“授少保,河南府路、陕西、河东北路招讨使,寻改河南、北诸路招讨使”。“招讨使”不是常设官职,而是一个紧急状态下的临时任命,“掌收招讨杀盗贼之事”(《宋史?职官志》)。也就是说,只有当外敌侵略或内寇作乱的时候,“招讨使”这个官职才存在。岳飞后裔放着先祖“太尉”、“宣抚使”、“枢密副使”等生前的很多耀眼的正经官名不用,而专拣这个临时任命“招讨使”写在灵牌上,可能是有意推崇、张显先祖的武威吧?
 
 龙牌上的另一个封号就是“忠武王”。岳飞遇难后二十年,也就是绍兴末年,宋孝宗下诏追复岳飞生前之职,以礼改葬,赐钱百万,寻找岳飞后代全部封官,在武昌为岳飞建“忠烈庙”。淳熙六年,谥“武穆”。嘉定四年,追封“鄂王”。宋理宗宝庆元年,改谥“忠武”。“忠”者危身奉上,“武”者克定祸乱。在这之前,中国历史上曾有两位著名人物被谥为“忠武”:一位是诸葛亮,一位是郭子仪。在宋理宗看来,岳飞之功,可与志扶汉室的诸葛亮,光复长安的郭子仪相比。从此,“岳忠武王”的名字就流传了下来。全国各地先后出现了很多“忠武王”祠,南章集的这座就是其中之一。
 
 据该村岳家上岁数的人讲,忠武王祠里的这块龙牌是祖上传下来的,谁也不知道其最初产生于哪朝哪代。本人推测,该牌位产生的最早年限不会超过这座老庙的建造时间,即崇祯元年,根本不可能是宋代皇帝的赐物。如果真的有皇宋御赐龙牌的话,这块龙牌也只能在岳飞葬地杭州或岳飞故里汤阴。南章集岳氏的迁出地冠县的岳氏始祖与所谓御赐龙牌的出现不知相隔了多少年,又不知历经了多少颠沛流离才在冠县安了家,怎么会得到并保存宋朝的御赐龙牌?即使冠县岳氏真的有宋朝御赐龙牌,又怎么可能被其族人彦隆请到异乡的异乡山东成武南章集?
 
 不管这块龙牌是否真的为宋皇御赐,也不管这块龙牌材料是否名贵、起初保存在哪里、到底存在了多少年,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这块龙牌的存在和流传,说明包括岳飞后裔在内的广大中华儿女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和崇敬。岳飞的英勇善战、精忠报国,一直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抵抗外敌的侵略和欺侮。岳飞的义举,已经化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集中表现为爱国主义。岳飞廉洁奉公、行若明镜、事母至孝、严以律子、厚以待人、令出如山、赏罚分明、身先士卒、骁勇善战等优良品质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仍然符合我们当代人的道德标准,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重要元素。
 
 八百多年前,岳飞这只鲲鹏曾因叱咤风云、英勇善战、横扫顽敌、功勋盖世而誉满天下,也曾因奸臣弄权、外敌离间、屑小嫉妒、昏君软弱而蒙受千古奇冤。八百多年来,中华儿女用各种形式纪念英雄,歌颂英雄,学习英雄,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今天的人们正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仰望鲲鹏,心便与鲲鹏同飞;仰望鲲鹏的人多了,天空便会有无数的鲲鹏飞翔,向着那和平、和谐、美好……
 
分享到:

岳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