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繁体中文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中文)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原来“岳飞网每日签到”是在积累福报“每日签到福报乐”积分前三名可开通先祖“个人公墓”一座十一月一日将迎来岳氏宗亲岳飞网月首团聚日
查看: 798|回复: 6

岳俊发:言语真相的揭示者

[复制链接]
岳如礼 发表于 2017-12-5 11: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岳如礼 于 2017-12-6 21:28 编辑

《文检人物周刊》岳俊发:言语真相的揭示者2015-11-09 欧阳国亮 警院文检

[人物小记]岳俊发,1941年生,中国刑警学院文件检验技术系教授,一级警监,历任刑事技术系主任、中国刑警学院副院长等职,我国著名的言语识别与鉴定专家,中国声纹鉴定的开创者与奠基人之一。


语言=言语?

这一等式在20世纪初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推翻,他提出:语言,是人类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而言语,是人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行为,个人言语既有群体共同性,又有个体差异性。索绪尔的“言语”理论,为后来人们探索言语背后的奥秘提供了方法论依据。

上世纪50年代,“言语”概念传入我国,但并未引起重视。80年代初,在与语言学界似不相干的刑事技术系统,却有一个人将“言语”引入到文件检验领域并揭开其神秘面纱,使人们认识到言语不仅可作为识别个人性别、年龄、职业、文化、地域的凭据,而且它还同DNA、笔迹、指纹一样,可作为身份认定的依据。

这个引入“言语”概念并善于揭开言语秘密面纱的人叫岳俊发,系中国刑警学院原副院长,首席教授,一级警监;文件检验学分支学科“言语识别与鉴定”的创立者,我国声纹鉴定的奠基人之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岳俊发教授接受央视科教频道《走近科学》栏目的采访。该栏目以《撕破声音的面纱》为题为岳俊发教授制作了专题片并在该频

mmexport1512564108924.jpg

岳俊发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他的故事不是美丽的寓言,而是奇妙的“言语”。

他的故事,我们从2012年9月17号早上的一幕说起——

初秋的早晨,微风轻抚,阳光和煦。街边的落叶翩翩起舞,随风远去,而刑警学院挺拔的水杉依旧葱郁,生机勃然。

沐浴着晨曦,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岳俊发提着文件包,拎着水杯,健步进入教学楼大门。

上课铃响前,他咳咳嗓子,道:“同学们好,这学期的《言语识别与鉴定》课我来给大家上,大家别嫌我老,我今年72。”

“啊?”“哇——”来自全国各地公检法机关的80名干训学员一时惊呼。

“老师,你72还是62?”一个男学员高声问道。

“像是52。”一个女学员笑着说。

“我是1941年的,你们说呢?”老人笑呵呵地反问。

轰的一声,学员们全都笑了。

带队的房世军老师来到讲台前,向学员们介绍岳老道:“这学期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了已经退休的岳老师再度出山给大家上课,别看他年纪大,来头可不小,他是这门课的创立者,也是我们学院原来的副院长,一级警监呐!”

顿时,台下掌声四起,经久不息。

笑声,是一份送与这位耕耘于刑警学院讲坛的老师最直白的情感。


掌声,是一份献给这位投身于刑事技术领域的专家最质朴的敬意。


岳俊发(第一排左四)




在刑警学院三十年间,岳俊发始终致力于“言语识别与鉴定”的教学、科研、办案工作。在他通往“言语”的路上,筚路蓝缕的精神和孜孜不倦的追求,成就了他的“言语三部曲”。而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就是言语识别。

我曾经问过岳老这样一个问题:当初是什么原因让您走上言语识别之路并取得重要成就。他回答说既有偶尔也有必然。然而,了解岳俊发的人都知道,他成为著名的专家,更多的是必然,因为他具有开拓精神,有一股爱钻研的劲,还走过一条长长的求实求知之道。对于这条道路,他本人也常常发出感慨,但脸上永远都挂着爽朗、祥和的笑容。

1968年,从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岳俊发,来到西北边陲塔城工作,一干就是十年。十年间,他见惯了长河落日、大漠孤烟,听惯了长空雁叫、晚风吹沙,也养成了坚强坚定、敢于求索的性格。

1979年,我国恢复硕士研究生招考,岳俊发考取了母校吉林大学的语言学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许绍早先生。三年后,已逾不惑之年的他顺利毕业并进入中国刑警学院工作。当时,中国刑警学院还未单独设立“言语识别”课程,岳俊发亦从未涉足过文件检验这一领域。1982年冬,他来到北京市局实习,也正是在这里,他遇到了从事语言识别(当时尚未“言语识别”这一提法——笔者注)工作多年的邱大任先生。在邱先生的帮助下,岳俊发开始系统研习语言识别并参与案件侦破工作。

1984年,岳俊发开设《言语识别》课程并开始运用于实践。这一年的11月19日,中国刑警学院文检专业收到苏州市局寄来的一封信,信文称1981年6月8日,嫌疑人李某(男,30岁左右)因行窃在苏州火车站被抓。期间,李不说真实姓名和原籍,更不交待问题。苏州市局向全国发协查信并刊登寻人启事,均未发现有价值的线索。随信寄来的还有李某的九句审讯笔录和两盘审讯录音带,苏州市局请求文检老师帮助判断李某居住地区或籍贯。

岳俊发协同文检专业其他教师对九句笔录和录音磁带进行了反复的分析,从有限的言语材料中找出25个方言特征,其中23个特征指向山东荷泽地区的东明、荷泽、定陶、曹县和河南商丘地区的商丘、虞城、夏邑、永城。经过层层抽丝剥茧,岳俊发最后将李某的籍贯限定在如上八个县市之内,并将这一意见反馈给苏州市局。该局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审讯,很快搞清了收审对象李某的真实面貌,原来李某系河南省商丘地区商丘县人,时年32岁。眼见自己身份败露,李某只好如实交待了自己杀妻潜逃及行窃等罪行。

这起案子的成功告破,言语识别功不可没。此后近三十年间,岳俊发亲手办理过的言语识别案子超过600起,其中不乏重案要案。

十六大召开前夕的2002年底,上海证劵交易所收到自称“上海徐汇区人民社会团体一员”的一封恐吓信。写信人在信中声称其因股票赔钱,难以偿还债务,无奈之下参加了恐怖组织,威胁要当人肉炸弹。与此同时,上海方面还截获了寄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办公室”的多封恐吓信,初步断定是同一人所为。

此案引起了中央、上海市委市政府和公安部的高度重视。中央批示:“请公安部尽快查明这一匿名信的情况,防止报复社会、铤而走险案件发生。”公安部立即将此案列为部级督办案件,要求攻坚突破。上海市有关部门成立了专案组,并特约岳俊发等人进行异地会检。

岳俊发看到信文后,对其进行了仔细的推敲。他根据文字现象及信文内容判定写信人的年龄应当在35-40之间,性别当为男性;根据言语表达水平及文字应用水平判定写信人文化水平为中等;根据信中出现的词语及反映的内容,认定写信人职业可能是一位股民,参与炒股的可能性极大,同时认为书写人自称曾是法XX练习者这一点不可靠;最后,岳俊发从信文中表现出来的方言特征判定写信人不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极有可能是与普通话更为接近的北方人。

岳俊发关于犯罪嫌疑人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水平、地域的判断,给案件侦破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线索。案件侦破后证明了此前判断的准确性:犯罪嫌疑人周XX,男,34岁,黑龙江省XX县人,中专学历,暂住上海市,股民。


岳俊发(前排左一)与同事们。






在多起案件中,岳俊发的言语识别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接收的案件也越来越多,但有一次收案却让他终身难忘。

那是1986年的一天,沈阳市某部门的工作人员行色匆忙地来到刑警学院找到岳俊发,委托其对与某起案件相关的录音材料进行鉴定,以确定录音中的言语人与嫌疑人是否为同一人。此时,已积累了相当丰富言语识别经验的岳俊发却犯起了难,因为当时刑警学院还尚未开展声纹鉴定研究,也缺乏相应的设备。他只好无奈地将这起鉴定拒绝,来访者最后带着一种失落的心情离开了。

这件事对岳俊发的触动很大,加上此前他已听说过美国、日本等国早已开展了声纹鉴定研究,并成功地鉴定过案件,而我国这方面尚未起步。带着一种对声纹鉴定渴望而焦虑的心情,一个开展声纹鉴定的念头在他心头萌发。

1987年8月,盛夏的北京,骄阳似火。而此时的岳俊发,满怀热情地出现在了由中国社科院和南开大学联合举办的“现代语音学讲习班”上,系统学习实验语音学知识,为声纹鉴定研究做理论基础工作。

1988年,在岳俊发的发起下,中国刑警学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声纹鉴定实验室,并于次年从美国KAY公司购买了声纹鉴定必备设备——7800型数字语图仪,这是我国第一台声纹鉴定设备。借助于这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语图仪,岳俊发带领他的团队正式开始了声纹鉴定研究。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他对语声个人识别特征、声调对韵母声纹的影响、不同韵母声纹结构的异同、不同人不同共振峰的形态差异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最终确定了适用于汉语声纹鉴定的6项指标。这标志着我国刑事科学技术领域一项新的技术诞生,岳俊发由此也奏响了他“言语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声纹鉴定。

本着边研究边实践的原则,岳俊发开始了实际案件鉴定工作,并一举成功。


1989年,某军区后勤部与X公司发生一起经济纠纷案,前者称其投资600余万与X公司合作做生意,约定赚钱分成,赔钱则归还本金。后来,生意失败,该军区后勤部要求X公司归还本金,但先前签订的协议却不慎丢失。X公司趁机拒绝归还,称当时只达成口头协议,且约定赚钱一起赚,赔本一起赔。于是,该军区后勤部将X公司告上法庭。在法庭上,原告拿出了关键的证据——当初签订协议时的录音磁带。但X公司相关负责人否认磁带中的内容系其本人所言。案件一时陷入困境。


岳俊发教授(前排左三)与美国言语证据专家座谈交流。



mmexport1512564174048.jpg


就在审理僵持不下之时,法院得知中国刑警学院可做声纹鉴定。抱着一丝希望,他们旋即将录音磁带送到了岳俊发手中。对于第一次声纹鉴定,岳俊发回忆称当时并没感到太大的压力,因为他对自己构建的方法和鉴定指标有足够的信心。他通过对录音检材和样本的比对分析,发现检材中的言语人和样本中的言语人在方音特征上反映一致,参照6项鉴定指标,各个特征完全吻合,最终认定两个语声发音人是同一人。鉴定结论出具后,法院做出了X公司归还本金的判决,为军区后勤部挽回了6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次年7月,《人民公安报》对这起鉴定作了报道,并认定这是我国第一起声纹鉴定案例,标志着我国声纹鉴定正式从实验走上运用。

此后,岳俊发鉴定了一系列案件,从沈阳和平区散布恐怖信息案,到乌鲁木齐强奸案,再到“618”凶杀案,他出具的结论无疑都是一把降妖伏魔的利剑。

作为我国声纹鉴定的奠基人之一,岳俊发在办理案件的同时也致力于声纹鉴定的体系化和标准化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90年7月,岳俊发主持的“应用语图仪进行汉语声纹鉴定研究”课题被公安部立项,相关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于1995年获公安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6年,岳俊发同王英利合编的《声纹鉴定》出版,它填补了我国刑事技术和司法鉴定技术领域的空白,于2000年获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材一等奖。

此外,他还撰写出一大批关于声纹鉴定的论文,对我国的声纹鉴定工作颇具指导意义。尤其是后来撰写的有关伪装语音的论文,极富前瞻性,为识破犯罪分子的真实面目,提供了方法与思路。对于伪装语声,人们通常是在影视、相声小品或者模仿秀中听到过,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不法分子也采用语声伪装的方法来掩人耳目。而岳俊发就是一个善于撕破语声伪装的人,在他看来,伪装往往使犯罪分子欲盖弥彰。

2001年8月的一天,落日的余晖浸染着沈阳中心广场,一群童真的孩子映着黄昏的霞光正在尽情地玩耍,而此时,一双邪恶的手却悄悄地伸向了他们。一起绑架案就这样悄然发生了。

案发后,犯罪嫌疑人多次向受害人的家长索要赎金,家长将电话录音后报案。警方通过仔细排查,最终将嫌疑人抓获,然而嫌疑人否认电话是其所打,对绑架一事拒不承认。警方虽掌握其有重大作案嫌疑,但一时难有突破口。随后,他们突然想到,只要证明录音中的语声就是嫌疑人的语声,此事必当迎刃而解。于是,他们立即将电话录音和犯罪嫌疑人的录音样本送至岳俊发手中委托其进行鉴定。拿到材料后,岳俊发首先进行了仔细的听辨,并着手开始鉴定。然而此时一个奇怪的现象摆在他面前:检材与样本中的语声在非鼻音韵母上反映出的特征一致,但在鼻音韵母上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凭他的经验,这种现象很不符合常理。为此,他做了多次实验,几乎将所有的情况都考虑了一遍,最终认定犯罪嫌疑人是采用了捂住鼻子的方式进行了语音伪装。因为说话人捂住鼻子后,鼻腔气流受阻,发出的鼻音韵尾音节就会呈现与正常发音时不同的频谱特征,而非鼻音韵尾韵音节由于不受鼻腔制约因而不会受影响。虽然他找到了造成检材与样本语声差异的缘由,但声纹鉴定是严肃而认真的,容不得丝毫马虎,因此他并没有轻易地下认定结论,而是建议警方在嫌疑人捂住鼻子的情况下重新录制语音样本。新样本到手后,岳俊发将其与检材进行了比对分析,此时各项特征反映完全一致。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犯罪嫌疑人认识到自己苦心积虑的伪装被识破,最终只能认罪伏法。

在长期的声纹鉴定实践中,岳俊发对由感冒造成的病态语音、不同录音器材录制的语音、方言性伪装语音、耳语性伪装语音、模仿性伪装语音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鉴定这些特殊的语声提供了方法和手段。2002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走进科学》栏目对岳俊发进行了采访,并制作了专题片《撕破声音的面具》。岳俊发作为采访嘉宾,他在片中的一席话,至今让人回味深长:


一个人的言语习惯形成后,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个人的语音虽然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但语音的本质特征是不会改变的。犯罪分子无论采取哪种手段进行语音伪装,都难以掩盖其本来的面目。声纹鉴定作为一种手段,有能力撕破他们的罪恶面具。



岳俊发教授(左三)聆听完美国言语证据专家的讲座后与之合影。


mmexport1512564200324.jpg

如果说言语识别、声纹鉴定是岳俊发“言语三部曲”中的第一、二部,那么书面言语鉴定则算是第三部。正是这一部,宣告了“言语识别与鉴定”这一文检分支学科体系的最终形成。

上世纪50年代,受苏联文件检验理论的影响,我国文检界一直将书面言语特征作为笔迹特征的一种而应用于笔迹鉴定。从语言学理论和文件检验学标准化的角度来讲,这是不科学的。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打印机的普及,打印文件逐渐增多,公安保卫部门面临的反动信案、匿名信案、诬陷信案等与日俱增。此类案件的言语材料脱离了笔迹,给侦破工作增大了难度。面对如此形势,岳俊发开始潜心研究书面言语鉴定这一新技术,即通过比对检材与样本的言语特征来确定撰写人的同一性。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岳俊发最终确立了鉴定书面言语的8个切入点,并构建了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在多起书面言语鉴定案中得到了实践检验,有的案件至今让岳俊发记忆犹新。

时间的年轮刚驶入新世纪不久,北方某军事单位发生一起惊动中央的反动信案。反动信以“致XXX的公开信”为题,全文共计2660字,全部用电子打印机打印,内容极其反动,影响极为恶劣。案发后,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案件侦破小组。经过仔细排查,侦查部门初步确定了嫌疑对象为某部正师级干部,然而由于反动信是打印稿,因此无法进行笔迹鉴定。这时,他们将反动信和秘密收集的嫌疑人书面言语材料送至中国刑警学院进行鉴定。岳俊发收到此案后,和同事们一道,进行了严谨而细致的分析。他首先从篇章结构入手,对检材和样本进行了比对,发现二者的层次要素和布局一致;然后对句式选择、句子承接、词语运用作了全面考察,并对标点符号使用情况及出现频率做了详尽的数理统计分析。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得出结论:反动信的作者就是嫌疑人本人。在事实与证据面前,犯罪嫌疑人最终被抓获,一起惊动中央的反动信案宣告结束。

此案以后,岳俊发又鉴定了多起匿名信案。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岳俊发将书面言语鉴定的理论、方法和经验编入教材。至此,以“言语识别”与“言语鉴定”为主体的“言语识别与鉴定”这一文检学分支学科得以完善并最终确立。2007年,岳俊发主编的《言语识别与鉴定》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教育部规划的“十五”国家级教材,也是第一本相关专业教材,填补了文件检验学科的空白,该教材于2009年获辽宁省优秀教材奖。


尽管退休已久,但岳老师依旧会择机为学生们作学术报告。


mmexport1512564226977.jpg






2001年,岳俊发从行政岗位上退休。鉴于他在刑事技术领域的影响力及丰富的鉴定经验,公安部又将其返聘任教,这一聘就是8年。在刑警学院30年间,岳俊发参与过的鉴定多达一千余起,有效地配合了公检法机关打击犯罪、调查取证、诉讼审判工作的进行,同时也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奋战在公安一线的刑事技术人才。

如今的岳俊发,尽管年逾古稀,但每当学院邀请他上课或做讲座,他都欣然应允,从不推却,并笑称自己是乐天派,从不介意岁月的蹉跎,只要用得上,还愿发挥余热。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来概括不足为过;用“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来形容而无不及。

他,为文件检验鉴定事业,谱写了别具一格的言语乐章;为刑事科学技术领域,奏响了独树一帜的时代音符。



文章来源:《警院之星》
作者:欧阳国亮





yue 发表于 2017-12-5 11: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亲,感谢您关爱《岳飞网》,希望继续发表更多更优秀的帖子,此帖我们的版主和网友已经开始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武穆后人 发表于 2017-12-5 20: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礼宗亲,图片都不能显示,是为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如礼 发表于 2017-12-5 21: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微信平台 不予显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岳建良 发表于 2017-12-6 17: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把图片下载的电脑桌面上,然后在上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如礼 发表于 2017-12-6 20: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建良宗亲指点,我试了一下,从桌面上可以传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如礼 发表于 2017-12-6 21: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俩幅相片不能上传,提示为内部资料!对不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嗨!您好:
欢迎来到 岳飛网。
我的名字叫丫丫
很高兴能够为您服务!
如果已经注册【请立即登录并按丫丫提示一步步完成我就不会再来烦您了】
还没有账号请【实名注册(中文)】

手机版|小黑屋|岳飞网 |打赏 |岳飞网动态43090302000031

GMT+8, 2024-11-24 09:23 , Processed in 0.17910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