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岳孝山 于 2016-6-26 16:38 编辑
便殿召见
岳顺元
虞允文无疑是宋孝宗最信得过的抗战派人物,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出任知枢密院事兼副宰相,两年后升宰相。 宋孝宗曾对虞允文说:“我近来在桌几上写了一个‘将’字,反复考虑,找不到选将的办法。”能收复旧山河的大将在何处?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宋孝宗,使他有志不能酬,而实际情况是,不是没有办法的问题,而是根本没有良将可选。 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虞允文宣抚四川,计划从四川出兵,先收复陕西,然后兵锋向东,与东南宋军在河南会师。宋孝宗多次下密诏催促出兵,虞允文认为军需还不齐备,时机没有成熟。二年后,六十五岁的虞允文病死于四川,出兵计划又一次落空。从此宋孝宗彻底放弃了收复失地的梦想。 宋孝宗和朝野有识之士更加怀念已故名将岳飞。而早在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冬天,荆湖北路转运判官赵彦博就上奏朝廷,要为岳飞建造庙宇,奏章大意说: 当年少保岳飞提兵十万之众,驻扎沔、鄂,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捐躯徇国,有百战百胜之勋。至今鄂州(今武昌)一军士卒整肃可用者,皆飞之力也。去此已三十年,遗风余烈,邦人不忘,绘其像而祀者,十室而九,可见忠义能感人心如此。虽蒙朝廷复其官爵,录其子孙,而庙貌缺如,何以鼓舞忠义英豪之气!今鄂州军民强烈请求为岳飞建立祠宇,欲望朝廷下文湖北转运司及鄂州,许从众欲,不唯少慰岳飞忠烈不泯之魂,亦可为方今将帅建功立业之劝。 宋孝宗很快下圣旨,命荆湖北路转运司付诸实施。第二年庙落成,奉敕赐名为“忠烈庙” 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也就是岳霖回临安的这一年,江南东路转运副使颜度上奏,要求为岳飞定谥(音试)。“谥”是古代在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所谓褒贬,就是好人给予好听的谥号,坏人反之。宋朝,文武大臣三品以上才有资格定谥号。颜度的奏章提醒了宋孝宗,因此为岳飞定谥的事情提上了议事日程。 然而,定谥虽是朝廷的事,但详细的资料必须由岳家提供。由于事隔多年,许多资料早已散失,搜集整理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成。 转间又一个夏天来了,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五月日,孝宗皇帝要在便殿召见岳霖,这天是端午节。 五月仲夏,夜短日长。初五这一天,岳霖早早起床,梳洗完毕,匆匆吃过粽子,穿上八品官服,坐轿来到皇宫门前等候。 皇宫前警卫森严,绿树流翠,花香鸟鸣,一片静寂。忽然,宫中传来内侍的声音:“传岳霖进殿!” 便殿里,孝宗皇帝面带微笑,态度随和。被皇帝在便殿召见的官员,有器重的意思,岳霖不免有些拘谨。 孝宗皇帝先问了一些钦州的政事和风士人情,岳霖一一如实禀报。说到岳飞时,宋孝宗神色疑重,对岳霖说:
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韩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
“张”指张俊,“韩”是韩世忠。 岳霖稽首涕泣说:
仰蒙圣察,抚念故家,臣不胜感激。(1) 皇帝日理万机,百忙中召见官员,对于被召见者当然是一种荣耀,但宋孝宗召见岳霖,更重要的原因是要为岳飞定谥和对岳家的关怀。 太常寺是负责拟定谥名、撰写谥文的部门。虽然岳飞的功绩人人皆知,但定谥必须有文字根据,太常寺向岳家索要岳飞生前被受的御札、手诏真本,但岳家家里很少,多数在抄家时被秦桧党羽抄走了。这时,有知情人告诉岳霖,有御札在左藏南库架阁,于是岳霖向朝廷上奏札,请求归还这批御札真本。(2) 岳霖是以“通直郎、试将作少监”的名义上奏章的,因此知道他回临安后被安排在朝廷任职。通直郎,正八品。将作监掌管祠祀用品等事。少监是将作监的“二把手”。岳霖任少监,官品还低了一点,也就是资历低,按宋朝规定,少监前则要加一个“试”字。当时,人材甚多,凡久在朝廷任官和在郡邑有政声的人,在没有安排其他职务之前,则都寄于将作监,“号为储才之地”。 淳熙五年闰六月二十一日,“三省同奉圣旨,令左藏南库搜检给还。”御札原有几百份,当时仅剩八十余份。(3)
(1)《鄂国金佗稡编》卷9 《昭雪庙谥》。 (2)《鄂国金佗续编》卷13《给还御札手诏省札》。 (3)《鄂国金佗续编》卷13《给还御札手诏省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