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岳孝山 于 2016-6-4 16:55 编辑
访问出生地宜兴县
岳顺元 宋孝宗的“隆兴”年号只有二年,“隆兴”以后是“乾道”(共九年)。 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二月,岳甫出任湖南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主管机宜文字职务高于干办公事。 赴任前,岳甫请求张栻写一篇序。张栻作《送岳主管序》。(1)所谓“序”,即临别赠言的意思。 张栻字敬夫,号南轩,宰相张浚之子。虽然也是朝廷官员,然而张栻更以理学家和教育家出名,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 张栻在序里说:“岳大用(岳甫字)求予赠行之言。予惟大用先世有勋伐于王家,不幸中遭奇祸,海内所叹。而大用兄弟落南之久,困厄流离,亦云极矣;险阻艰难,亦尝之备矣。天日照临,旧诬昭白,大用于此时得以自申,人皆为大用喜,而予独有说焉。” 接着,张栻又说了一番“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大道理,要岳甫“试以是自勉”。论起辈份,张栻要比岳甫高一辈,也就是父亲一辈,给岳甫的临别赠言有点谆谆教导的意思。当年十月,张栻就到严州当知州去了。 岳甫还向朋友蔡戡索临别赠言,蔡戡作《送岳大用序》。(2)序里说:“岳君大用,挺超桌之才,禀刚锐之气,患难穷困,愈挫而愈不衰,发而为文,清逸广快,亦如其人,士类翕然称之。今将官于湖南,索予言别。” 蔡戡,字定夫,福建仙游人,北宋名臣、书法家蔡襄五世孙, 当时也是朝廷官员。 蔡戡对岳甫的赞扬很生动,几句话就把岳甫的性格、为人,形象描绘出来了。 岳甫在隆兴和乾道年间为官情况较为清楚,而岳霖就不同了。最初岳霖在何处做官,做何官,由于职低位卑,流传后世的记载非常少。丹阳《岳氏宗谱》说岳霖曾当过“南赣都督”。都督,即军事都督,宰相级的大官才有资格担任,否则无法指挥各路军队,而且南宋没有“南赣都督”的说法。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宜兴县知县撰写的《宜兴县生祠叙》落款为:“通直郎、权知县事、兼兵马都监钱谌敬叙。”(3)知县兼管地方军队是南宋时的普遍做法,因此疑“南赣都督”是“南赣都监”之误,也就是说岳霖曾做过江西某个县的知县。 一个县的最高长官是知县,其下依次是县丞、主簿、县尉。县尉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长。主簿掌握县里的文书,包括起草、汇总、管理等事务。县丞就是“副县长”了。 岳霖可能最初为县尉或主簿。县里的公务繁杂,俸禄微薄,当官相当辛苦,但是从基层做起,前途光明,三年一考核,政绩优异就可能升迁提拔。据岳霖的经历,当上知州的时间是十三年,因此当上知县的时间应在七、八年间,也就是乾道后期。 乾道年间,岳霖访问了一次宜兴县。岳霖为何去宜兴呢?因为对他来说,宜兴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因此有必要先说一说南宋建炎年间的往事。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冬十一月,完颜宗弼(兀术)的金军,兵临长江边。 十八日夜,金军渡江登上建康西边的马家渡。都统制陈淬率岳飞、戚方、刘立、路尚、刘纲等十七将领,领兵二万分阵迎战,王燮军一万三千人后继,往来策应,与完颜宗弼(兀术)及头目鹘卢补、当海、迪虎、大杲率领的金军激战。 二十日,以陈淬、岳飞为首的宋军与金人战于马家渡,十几回合后,胜负相当。日暮,正当战犹酣,王燮怯敌,引军先遁,其它宋军亦溃走。辎重被溃将拉走,士卒乏食,岳飞军夜屯锺山。陈淬战死。 建康失守后,完颜宗弼(兀术)军经溧阳、临安追赶宋高宗。 岳飞所部独立成军,向广德方向战移。途中六战六捷。驻军广德县锺村。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正月,沿长江边向东侵犯的金军围攻常州,知州周杞派属官赵九龄到锺村见岳飞,请岳飞军队驻扎常州。岳飞欣然采纳周杞意见,并打算坚守常州城,扼断金军归路,以立奇功。军队未开跋,常州陷落。 广德毗邻宜兴县。 宜兴县南边山区,北部平原,东临太湖,西连隔湖,又有东氿、西氿等水系构成的荆溪横贯其中,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水军统制郭吉在宜兴扰掠百姓,甚至敲诈官吏,县官们苦不堪言。知县钱谌写信给岳飞,请求岳飞驻军宜兴,信中说宜兴粮食可供应十年。岳飞收到信后,决定移军宜兴。军队快近宜兴县境时,郭吉的一百多条船只已逃向太湖。岳飞得报,立即命令王贵率领二千士兵追赶,大破郭吉军,追还人、船及辎重。宜兴另一股几千人的群盗,为首的叫马皋、林聚,岳飞派辩士去劝说,两人表示愿意服从岳飞。还有一个叫张威的盗匪,仗着自已有些武艺,不肯归附,岳飞单骑入营,将其擒出,斩首示众,收编其军队。 常州的官员、士民一万多人,听说岳飞到了宜兴,放弃家业到宜兴安家落户。宜兴百姓感激岳飞保护了他们,请人画岳飞的像,挂在家里,早晚瞻仰跪拜,说:“父母生我易,公之保我也难。”又在周处庙里辟一室为岳飞生祠,钱谌为之作《宜兴县生祠叙》。 宋高宗逃往舟山海上,金军追到海上。大海茫茫,不见宋高宗船只影踪,兀术只得返航。一路放火杀人,抢劫财物,返还建康。 留在建康的金军在蒋山、雨花台等处下大寨,开护城河,山边凿小洞作避暑之处,陆增城垒,水造战船,已渡过采石矶又返渡回建康的金人络绎不绝,种种迹象表明,金军要想在建康长期驻扎。如果金人的阴谋得逞,对于刚喘了口气的南宋朝廷其后果不堪设想,收复建康刻不容缓,朝廷命令岳飞收复建康。岳飞亲率重兵前往建康。 四月二十五日,岳飞军队首先从建康南边向金军发动攻击,大战于清水亭(今南京市江宁区殷巷)。首战大捷,宋军乘胜追击,敌僵尸十五里,斩耳带金、银环者一百七十五级,擒获女真、渤海、汉儿军四十五人。将领和战士纷纷上缴战利品,一共登记了三千五百十七次,有马甲一百九十三副和无数的弓、箭、刀、旗等物,金人指挥用的金、鼓也被宋军缴获。 建康城南三十里的牛头山(今名牛首山),周围四十七里,双峰对峙,林木葱郁,泉石相映。 五月初,兀术回到建康,岳飞在牛头山设伏。 岳飞令百余名矫健的战士,身着黑衣,夜里混入金营骚扰,金军大惊,自相攻击。不久金军发现情况异常,是宋军捣乱,增派士兵在营外巡逻。岳飞又令士卒口衔树枝(防止出声),埋伏路旁,等他们走过时,一举将其全部擒获。 经过大小数十次激烈战斗,金军死伤累累,兀术只得放弃驻扎建康的想法。五月十日,兀术想经静安镇龙湾(今南京下关)渡江,并在城中搜索金、银、骡、马及北方人。岳飞率骑兵三百人、步兵二千人,自牛头山驰下,于南门新城设寨,与兀术军大战,金军又大败。宋军追击到龙湾,建康通判钱需也率领乡兵助战。兀术于宣化渡过长江,那些背着抢劫来的财物,而来不及上船的金军士卒,都被戮死在江里。岸边弃物堆积如山。斩秃发垂环者三千余级,僵尸十余里,士卒一千余人、头目二十余人投降,缴获马三百匹,铠、仗、旗、鼓数以万计,及一大批牛、驴、辎重。岳飞入城,抚定民众,此时城内已没有一个金人,劫难后的建康城千疮百孔。 金军自静安镇渡向对岸宣化渡后,暂时屯兵六合,辎重船只驶入瓜步口,首尾相衔,一直泊到六合县城。精疲力竭的完颜兀术准备取道大运河北归。 岳飞军队回宜兴驻地休整。 自舟山海上回到岸上后,宋高宗驻跸越州(今浙江绍兴市),越州成为朝廷官员临时办公的地方。 建康胜利收复表明,金人想在江南建立据点的企图破灭,南宋最危险的时期已过去,被动挨打的局面开始转变。消息传到越州,朝廷上下为之振奋,宋高宗也终于松了一口长长的气。 收复建康,岳飞功劳最大,宋高宗更是想见见岳飞。建炎四年五月下旬,岳飞一行押着俘虏前往越州,于六月初到达。 岳飞觐见宋高宗的那一天,宋高宗通过翻译,向俘虏询问宋徽宗、宋钦宗的情况。得知二圣(宋徽宗、宋钦宗)在云州,皇后、宫人“皆无恙”。为之“感动,不怿久之”。 宋高宗询问岳飞关于防御金人意见,岳飞一一作了回答。宋高宗对岳飞的见解非常赞赏。诏见结束后,赐岳飞铁铠五十副,及金带、鞍、马、镀金枪、百花袍等物。 不久,任命岳飞为通(州)泰(州)镇抚使、兼知泰州。 八月十九日,军队、家属七万余人自宜兴起发。二十三日到达江阴,等待船只渡江。这时得到谍报,金人围攻楚州(今淮安市淮安区),岳飞叫军队家属返回宜兴,命王贵管押兵马,等船渡江,自己率轻兵先渡江,深夜赶往泰州。 九月二十日,岳飞军队抵承州(今江苏省高邮高市),屯兵城东四十里的三垛镇,与金人大寨不远。转战一个月,打了三次大胜仗。 金军攻陷承州和楚州后,岳飞军奉命退守泰州。边退边撤,从北炭村打到柴墟镇(今泰兴市口岸镇)。屡战屡捷,金军死伤累累,横尸旷野。 十一月初三,宋军与金军大战于柴墟镇北十四里的南霸塘。金鼓阵阵,战马嘶鸣,血溅战袍,日光失色。经十几回合激战,金军败下阵来,被戮死在济河里的虏贼不可胜数,河水为丹。身受两处枪伤的岳飞,率领将士乘胜逐北,杀声震野,天摇地动。金人退入营寨。这时岳飞军队的粮食已乏绝,“刲虏尸以继廪”。初五日,岳飞下令渡百姓于阴沙上,自己以二百精兵断后,金兵站在远处,眼看百姓渡江,不敢逼近。百姓渡到阴沙上后就安全了。 十一月十五日,岳霖出生在宜兴。 绍兴元年(1131年)一月,岳飞军队自江阴出发,于宜兴带上家属老小,赶往饶州与张俊会合。队伍里小宝宝岳霖才三个月大。 一个人回到出生地看看,也是人之常情,而岳霖这时已近不惑之年了。不料因一次普通的探访,从此多了一个家,为感激岳飞的恩德,宜兴县的官员和百姓买田置屋,要岳霖安家宜兴,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宜兴市周铁镇唐门村。 其后,岳飞弟弟岳翱的孙子岳璇、岳玑也从九江迁居唐门村。岳霖又在唐门一处叫“金钩钓月”的地方,建父亲衣冠冢,这个衣冠冢至今还在。长期居住唐门的是岳霖长子岳琮。岳琮原名“璞”,宋孝宗赐改为“琮”,字廷恩。(4) (1)《南轩集》卷15。 (2)《定斋集》卷13。 (3)《鄂国金佗续编》卷29。 (4)武进民国《岳氏宗谱》卷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