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如山
常言道“父爱如山”,我却以“母爱如山”命题,这是因为翻阅我八年前在汶川“5.12”特大地震后指导学生写的一篇作文——《母爱如山》。今年的母亲节刚过,四川汶川大地震八周年即将来临,我以此给所有的母亲献上一束小花,并纪念八年前在汶川地震中罹难的母亲。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八级地震中,搜救人员在残垣断壁的废墟中,透过坍塌的空隙,看到一位年轻的母亲——她已经死亡。垮塌的重物压在肩膀上,但她双手膝跪着,犹如两根撑天柱。尽管她的双眼已经合拢,但从她紧闭的嘴唇,紧咬的牙床,眼角似刀刻的鱼尾中,仿佛听到了她雷鸣般地呐喊:“挺住!”搜救队员对这位罹难的同胞无不致以深切地敬意。
当搜救队员们确定这位妇女确已死亡时,搜救队走向下一幢坍塌房屋时。搜救队队长始终浮现着那尊雕塑般的死难妇女模样:她眼角的纹丝有刚毅、更有期待;她微微上翘的嘴唇是力量的集聚,更像是呼唤。队长不由自主地掉转脚步往回走,凭他对职业的敏感判断,这其中定有蹊跷,于是他又来到这位罹难妇女尸体前,扒开堆在她胸前的砖头,透过空隙,看到她怀里有一个大包,仿佛是一个被包着的孩子,用手去触摸,热乎乎的。于是他急忙叫回搜救人员,小心清理四周的砖块、杂物,掀开压在尸体上的重物。看到这位死难母亲怀里有一个被裹着的婴儿——两三个月大的女婴,她毫发未伤,还安静地睡着。她不知道发生了大地震;她也不知道妈妈再也不能给她喂奶了,她更不知道母亲用身体护卫着她。她依然睡得那么甜,那么香。
随行的医生过来给孩子作了体检。打开童被,发现一部手机包在里面,医生打开手机,屏幕上留有一条短信:“可爱的宝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记住:‘妈妈爱你’!”经历了多少生离死别的医生流泪了。手机在每个人手中传递着,传递的每双手在颤抖,传递的每一个人在流泪……
此时我正教授《在罗丹艺术博物馆》一课。我想法国著名的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如果还活着,他定会制作一尊流芳百世的雕像——《母爱》矗立在北川地震博物馆门前。
四川巴中 岳其俊
2008年5月25日写于巴中水电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