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岳其俊嶽 于 2015-5-26 21:22 编辑
赏名山神韵 读岳氏史卷
——张公塘岳氏梓里行
张公塘四周都是山,山连着山,山外有山。造物主就这么神奇,它在张公塘的正后方,就像统军布阵一样:先排列七座山峦,作为统领,然后又在它的后面布下一百座岗峦,俨然是排列的方阵。这就是川东北有名的七星山。 这儿山美。每座山岗都有一个优美的传说。 这儿的山是史卷。每座山岗都记载着岳氏的发展历史。 一个仲夏的清晨,我独自一人去登莲台山。行至半山,名叫“灯盏窝”的蜡园,使我追思先祖岳森,在清朝末期引种蜡树,提出“生利之方,开源之法”“为利甚厚”(引摘自《张公塘虫园碑记》)。践行岳氏族人共同“致富”、同奔“小康”解决“温饱”的爱民、亲民之举。追忆被眼前的奇景取代:一棵千年古松,从一尊巨大的岩石底部凌空延伸。虬枝婆娑,可与黄山松媲美。我便赋诗一首:“深山藏奇峰,游人在画中。飞来云屏石,咬定千年松。”乘着诗兴,我继续攀登着莲台山。此山方圆三公里左右,在张公塘三十六个山峦中,最为突兀,海拔900公尺。是张公塘岳氏奉若神明的一座山峦。山顶的一棵千年“九老二”树(学名水青杠),树冠成古代武士头盔状。常年枝繁叶茂。紧偎其身后的青松树冠,酷似古代武将头盔上的缨须。一旦完整的头盔形成,岳氏就要出文武状元了。说也巧合,清朝晚期,张公塘岳氏家族岳小山成为拔贡生,其孙岳仲威(即岳永武)为清末最后一科保宁府考第一名。此公民国初文官考试,授广东省临高县知事,学通中外,文笔纵横多姿,有著述多种遗世,存于京、蓉、川大等图书馆。仲威公叔父岳林宗(即岳森),科举考试为拔贡老爷,后经四川学府首领张之洞举荐,而教京学,并执教镶兰旗皇学,亲王赠楹联为:“八旗子弟皆北面,九重天子是东家。”岳氏人才辈出,引起了异姓的嫉妒,文革中,一个异姓的村长,支使人,夜晚悄悄上山,砍掉了那棵酷似缨须的青松。我看到眼前残存的这棵树篼,不禁哑然失笑。南江岳姓始祖乐之震临终嘱子孙曰:“世传书香,永敦孝友。”看到这棵千年“九老二”,岁月的年轮,使它倍显苍老。粗大主干(一米左右)的下部已被雷电劈落树皮,三分之一的树干已经腐烂,但它仍吮吸大地之精华,营养其身。它是张公塘岳氏的图腾——武穆后裔在逆境中崛起,在风浪中前行,在盛世中成长。怀着敬意,我三步一回头告别了莲台山。又攀登驰闻川东北的名山——七星山。 时间已过正午,太阳的光斑从浓密的树荫的缝隙中洒在松软的落叶上。鸟鸣蝉噪,山林中格外幽静。此时我轻轻地吟唱:“鸟鸣山更静,蝉噪山更幽。”在这诗情画意中登山,饿了,摘点野果,渴了,喝口富含硒元素的山泉水。精神倍爽。经过艰难的攀登,不,简直是手脚并用的攀爬,到了七星山。此山从小巴山木竹垭分支南下,绕云光山,逶迤千里,延伸到北极乡,在与南江平岗交界处,沿途耸起七个山包,故名七星包。七星山周围又有大小岗峦一百个。地仙说:“此乃是七星拱北斗的灵应宝地,是出真命天子和圣贤的灵应地。” 据《南江县志》载:“不知哪朝的皇帝,要选择一个天下最好的灵应地建立行都。派了一位皇城官,带上圣旨、观天师和随从,找了三年,来到难江(今南江)境内,听说有个众星拱月的七星山,山水秀丽,周围有一百个山包,高兴极了,于是他站在其中的一个小峦头上数,数来数去,只有九十九个山包,他换来换去数了七遍,仍只有九十九个山包,他每次都把自己脚下的这个山包数掉了,将军回去奏明皇上,于是就没有在七星包修建行都。传说与现实交相成韵。岳森之父岳小山精通黄岐之术,父子俩常在七星山采草药,为百姓免费义诊,倍受山民的爱戴。 岳小山在门前高悬:“七星山房主人”,他和夫人郑桃华,平生潇洒风流,二人情同手足,夫唱妇随,著有《七星山人集》、《七星留仙阁诗集》(存于南江图书馆),夫妻二人为人,谨孔孟之道。十分注重品行修养,不畏权势,不欺良民,实施文徳表化,七星山的山民颇受教化。现将岳小山、郑桃华的诗作各录几首以飨读者。 岳小山诗作两首
七星山草堂杂咏 其一:一径蜿蜒人,缒幽结草堂。 其二:万斛松涛涌,能清肺腑尘。 松脂柴炬明,蕨粉草根香。 阴岩馋豺脚,怪石晕龙鱗。 少妇拈彤管,妥奴佩彩囊。 赋卖千金草,医传百代薪。 故人云外至,瓮启十年藏。 高谈访骇俗,说向挽车人。 郑桃华诗四首(清) 闺情 <一> 青山憔悴锦城秋, <三> 梅花妆罢柳眉青, 小草科名不自由。 锦里鹃啼试一听。 室有琴书樽有酒, 收拾元龙湖海气, 仙郎何必羡瀛州。 归来静坐讲黄庭。 <二> 茹素焚香百不思, <四>岩泉汲瓮渝松萝。 近来家况报君知。 锻羽鸾交若况多。 明月一罢萱堂酌, 修史莫遗韩眨眼, 又督娇儿夜诵诗。 怜香任倦顾横波。 (小山于巴州,恒数月不归,寄诗慰内) 七星山的一百多个山峦,都有一个远古的或近代的传说,更有当年徐向前、李先念、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和刘湘、田颂尧等国民党武装鏖战的史实。要细细品读这迤逦的群山,靠我这浅薄的文字,是发掘不出这蕴藏深厚的山韵。 夕阳西坠,我从葳蕤的山林中走出,并以下面的一段文字作结。 群群的山峦,如部部丰厚的历史画卷 迤逦复迤逦,连绵复连绵,在时间的长流中 裸其奥义,隐其真髓,于大地之上。 我,乃是一个饥饿了很久的岳氏后生—— 爱山、读山、恋山。 粗读其神秘,细读其深邃。 通过斯山的神韵, 读尽“精忠报国”的武穆精髓。 在嶙峋峥嵘的巉岩上, 读出了山的威武、温顺、坚毅和宽容。 在茂密的林木中, 读出了无私的奉献和蓬勃的生机。 岳氏民族是圆梦的酢坊—— 她圆着一个古老的梦:眷恋故土,厮守大山。
岳其俊写于巴中岳研会成立一周年 4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