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岳涣在汤阴所任的“令使”一官,是个什么样的官职呢? 答:我们查遍《宋史·职官志》,怎么也找不到“令使”这个名称。再往上查找,一直查到先秦文献,也找不到。看来,在岳氏诸谱中记载的“令使”一词,可能有传抄之误。为了弄清楚“令使”到底为何种官吏,我可作几种假设,逐层探讨。首先,假设岳涣来汤阴不是做“令使”而是做“令”,“使”字是为谱者误加的。如此则岳涣当为汤阴令,是该县的知县。这种假设与推断,是较为直白易懂的。其次,假设岳涣来汤阴不是做“令”官,而是做“使”官,“令”字是为谱者误加的。大家知道,从春秋到唐宋,称为“使”的官,级别都是相当高的。从春秋开始,把受命出使的人称之为“使”,至唐宋,则把朝廷特派去地方负责某种政务的官员称之为“使”,而宋代尤多,如枢密使、三司使等已是位比相位的大员了。宋代的汤阴是畿外诸州的一个一般县,又没有中央机关及漕粮转运、军事等常驻机构,因此,宋廷特派专使到这里来的可能性似不存在。基于这种分析,岳涣来汤阴做“使”的假设,实难成立。其三,假设“令使”是“令史”之笔误。令史之设,起自汉代,当时中央机关设有“兰台令史”、“尚书令史”,都是协助郎官主掌文书的官员,可以补升为郎官。隋唐以来,令史的地位下降,变成三省六部及御史台的低级事务人员,但也有品级,宋代的令史为从八品。若岳涣为令史,应在中央机关任职,不应在汤阴县。不过,也有可能是他原在中央机关为令史,后来被派往汤阴任地方的职务,而为谱者,以任中央的职务为荣,故书之而未记其来汤阴后的实际职务。那么,岳涣来汤阴后的实际职务可能是什么呢?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须从宋代的官、职、差遣制度入手。宋代的官员,有官、职、差遣之分。“官”是一种虚衔,用来表示其官位和俸禄的高低,实际职务和官名并不相符(如今天的部级、厅级者,并不一定是部长厅长)。“职”,又称“贴职”,是文官的兼职,是荣誉虚衔。只有“差遣”才是实际职务。在《宋史·职官志》中,在中央机关任“令史”者,和在地方“诸州上、中、下县”任县令和县丞者,都是位列从八品。用今天的话说,其“级别”和“工资待遇”都是一样的。由是观之,岳涣在汤阴做的是一个从八品的文职官员。“令史”是表示他的官位和俸禄的虚衔,他的实职可能是县令或县丞。
摘自:2008年岳玉玺 岳广腾 不少朋友同仁来信来函,向我们询问,岳飞的祖籍是否真的在聊城?现将手头有关这个问题的资料及粗浅研究之心得,加以整理,用“答客问”的形式公开发表,以答友人,并飨读者,诚请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