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繁体中文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中文)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原来“岳飞网每日签到”是在积累福报“每日签到福报乐”积分前三名可开通先祖“个人公墓”一座十一月一日将迎来岳氏宗亲岳飞网月首团聚日
查看: 1368|回复: 3

正是清明好时节

[复制链接]
岳建良 发表于 2013-4-2 07: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岳建良 于 2013-4-2 07:30 编辑

正是清明好时节
2013-03-26     来源:平顶山日报


u=3973621693,2779416441&fm=11&gp=0.jpg
    清明时节,娇嫩的小草浅浅地绿着,空气中氤氲着一种融融的春气。小路上,行人渐多。
    清明节的前一天,要做的事是“添土”。乡间小路上,走着一些肩扛铁锨的男人,他们可能走在不同的小路上,却是奔向同一个去处——公墓。他们在公墓边上,铲出几锨土,培到自己先人的坟头上,这就叫“添土”。“添土”的意思,大概相当于为已逝的祖辈维修了一下房屋,同时也告诉活着的人们,这个家族后继有人。第二天的下午,这些男人还会行走在这条小路上,他们的手中换成了端着的祭品,再次来到这个公墓,祭祀自己的先辈。慎终怀远,在清明表现得最为充分。这些乡间的小路,这些行走的男人,就构成了一条生命的河流,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延续。
    清明节的早晨,太阳还没有出来,大人、孩子,都会赶向田野踏青。大人们大多牵着或者赶着自己家的牲口,比如,一头牛,一群羊。牲口慢吞吞地走着,人悠悠地跟着,春意渐渐地润着,一条乡间小道,漫溢着一种悠闲的韵致。孩子们总会跟在大人的后面,手中挥舞着柔软的柳枝,或者口中吹着自制的柳笛,大胆的孩子,或许还会骑到牛背上。还有一些孩子,跑在前面,早已把一只风筝放起,这便有了一些飞翔的意味。更小的村童,还会边走边嬉闹,他们在玩着“碰蛋”的游戏。鸡蛋是刚刚煮熟的,都染成了红红的色彩,有的还用线络子包裹着,相互碰撞着。牲口在路边吃草,草很青、很嫩,这也许是牲口今年里吃下的第一口青草,所以乡下人叫“开青”,意味着从此以后,牲口就能经常吃到青草了。
    村口,是乡间路的开端,清明节的村口,常常会搭上几架秋千。清明节荡秋千,自古行之,大多是女人的事情。女人们在秋千上,荡来荡去,翩然若飞,曼妙而美好。俗语曰:“大清明,小清明,打了秋千不腰疼。”荡秋千,也许就是一种健身之术,女人,因此而变得轻捷、矫健。秋千,荡向高处,或许还寓意着荡得越高生活越美好。
    清明节,家乡风俗,已婚的女子回娘家。她们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尚未生育的女子,大多夫妇相随,衣着光鲜,明亮了一条山道;有小孩的女子,又会携儿带女,很容易让人想到那首《回娘家》的民歌:“身穿大红袄,头戴一枝花……”乡间的小路,因此而有了一种浪漫的情怀。(

相关帖子

 楼主| 岳建良 发表于 2013-4-2 07: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追忆最爱我的人
2013-04-01来源:平顶山晚报


    又到清明了,满山遍野祭奠的人,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的哀思。我只是买了一束康乃馨,插在自己的床边,同时想念着妈妈。
    妈妈离开我们好多年了。年轻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时间会一直往前走,没有可以回头的岁月;我们不知道有些东西错过了,就永远也无法再找回来;我们不知道亲情的缺失会成为我们永远的痛。从读高中开始我就住校,只有假期才会回家,工作后更是因为离家太远,以为反正妈妈会等在那里,无论什么时候回去都会看到,所以总是不在意回家这件事。
    直到那个冬天,姐姐哭着打电话告诉我妈妈病得很重,尿毒症晚期,虽然已经脱离了危险,但是身体很不好。住院期间没有告诉我,是因为我离得太远,怕我着急,又帮不上忙。走在街上,我已是泪流满面。想想,到那时候我已经有四年没回家了。在家里我最小,爸爸妈妈、哥哥姐姐都疼我,觉得我独自一人在外面,已经是很难了,家里的事对我总是报喜不报忧,所以妈妈病重都是瞒着我的。
    我请了探亲假,回家照顾妈妈。那时候妈妈已经不能下地,整天或躺或坐在炕上,吃饭也有很多忌讳。我回家之后伺候妈妈擦擦洗洗,吃喝拉撒,像照顾一个孩子一样,有时候都在奇怪,我耐心地哄着一口一口吃饭的这个人会是妈妈,一直都是妈妈在照顾我的呀。我们按医嘱和忌口,安排着妈妈的饮食,眼看着妈妈的病好了很多,东西吃得多了,血压也降下来了,有时候还可以下地走走。我的探亲假休完之前,带妈妈到医院做了检查,几个指标都降了下来,感觉真的是会好了。
    回去之后我每天打电话询问妈妈的病情,大姐总是很高兴地告诉我,今天妈妈吃了多少饭,血压如何等等,一天天见好了。我放心了许多,有时候隔一天才打电话。可是忽然有一天,大姐打电话来哭着说,爸爸妈妈吵架了,吵得很凶。晚上妈妈的血压就开始升高,吃最好的降压药也降不下来。尿毒症最怕并发症,这是我们担心的,平时一直很小心,结果还是发生了。后来妈妈的病反反复复,总是不能稳定下来。
    妈妈走的时候,只有我不在身边。因为当时我公公也在弥留之际,我无法离开。第二天我赶到家,和妈妈已是阴阳两隔,像做梦一样。我抚摸着妈妈冰冷的脸颊,总不相信这是真的,妈妈真的离开我们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已经学会了珍惜,我每年都要找机会回家一趟,看看爸爸,看看哥哥姐姐。每次回家之前,总还是想着妈妈花白的头发,穿着蓝色的羽绒棉裤,坐在炕上等着我回去。我还是会想,妈妈不能多吃盐,吃什么东西都要淡一点。然后才会慢慢明白,其实妈妈已经不在了。
    每年清明,我会想起祭奠母亲。可是在母亲忌日的时候,我总是想不起来,我好像从来没有经历过那样一个日子。可是毕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真的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建良 发表于 2013-4-4 15: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三题


    清明节
    二十四节气中,与节日吻合的,恐怕只有清明了。
    清明作为法定节假日,与纯粹的节气有所不同,是抚今忆昔、缅怀凭吊的日子。这一天,故地亲人要添坟祭奠祖灵,追思先人。于是,清明在人们心中,就有了认祖归宗的惦记,有了魂牵梦绕的感恩,有了扯不开的亲情、割不断的血缘。
    提起清明,不知有多少人还记得介子推?介子推是春秋时的隐士,割肉救主,携母入山,血谏君主,可谓忠孝。尽管是传说,但中华民族的美德总算有了载体。清明雨,清明柳,清明风和烟、食和行,都因介子推在这一天赋予特殊的意义。
    清明是荣枯更替的季节,是新陈轮回的时候。《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天色明丽,山水青青,草长莺飞。人们也通过祭扫获得心灵境界的净化与清明。
    清明里,远离喧嚣,踏青郊游,采摘嬉戏,一路跟着春光走,追随绿色宁静,放飞欢乐,其乐无穷。“踏青结伴过南塘,二月春风夹路香。蜂蝶紧随衣袖舞,田野十里菜花黄。”其情其景,赏心悦目。
    清明节是古代文人墨客诗兴大发的日子,在二十四节气中清明诗独占鳌头。明朝诗人高启的:“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卞侯墓上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一派生气勃勃、情景交融、悠然神远的境界。
    清明雨
    清明雨和普通雨一样,只因有节在,便增添了几分忧伤和悲凉。
    清明雨,从历史的深处走来,承载着周礼的肃穆和孔孟的殷殷叮嘱,携带着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一缕诗魂,纷纷扬扬洒落在现代人的脸上。这一天,路上行人,脚步匆匆,不避雨矢地赶着回乡的路……
    草木新绿,杏花吐芳,山野一派清明。不少中国人,在这清明里携子女回老家上坟是雷打不动、风雨无阻的。
    清明雨知心,更知时节。小溪、山岭、田园需要雨,“桃李溪边白复红”需要雨。有诗写道:“清明前后一场雨,胜过秀才中了举”。“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雨使山村更加宁静,景象更加清新。
    清明雨像一首朦胧诗,飘过朦胧的小村和街道,飘过枝头,浸入花蕊,滋润大地。“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细雨如丝,蝶儿翩跹,令人沉醉。
    清明雨柔和,柔和得清新,柔和得让小伙赤臂,姑娘甩发。清明雨美妙,美妙得成诗成画。
    清明雨里还含着甘甜。走进清明雨,聆听心底的呼唤,种植鲜嫩的心境,清爽惬意。
    清明柳
    柳树是清明节亮丽的景色,一身绿妆,满目翠色,多了几分婀娜、几分重任。
    柳虽不是稀特名贵之木,但颇有诗性雅情。“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袅袅炊烟中柳枝若隐若现,阳光一照,如烟似雾,婀娜曼妙,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中国人喜柳爱柳。东晋诗人陶渊明最爱植柳,在自家门前种了五株柳树,索性自称“五柳先生”。柳宗元更是一个“柳痴”,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柳州时心绪很差,但最终还是找到乐趣——“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柳馆依然在,千株柳拂天”。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丝细嫩纤柔也象征绵绵情意,古人清明送友折柳相赠。“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依依不舍的情景跃然纸上。
    然而,在清明的日子里,柳的飘逸、绵缠和含蓄,都失去了诗意,被沉淀成一缕长长的悼念。“柳”“留”谐音,把柳摆在坟上,栽在墓周,留住对亡人的思念,留住孝心,留住年复一年的习俗。
    小时候的柳,被我们编织成情趣,戴在头上,溢满春色。放牛归来,拧一截柳笛含在嘴里,呜呜啦啦吹,想吹什么吹什么,虽不成曲调,却也能听出春天的声音。
    一树绿叶纷披的柳,碧翠明净,透明坦然,呈现一种清新朴实的气息。这也许就是它的可贵之处,一种清明简洁的境界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建良 发表于 2013-4-4 15: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阡陌上的清明


2013-04-04                                         平顶山晚报
                                                           ◎洛水
    当柳绿含烟、桃红宿雨,就到清明了。无论作为节日,还是节气,清明都行走在阡陌上。
    少不更事,不知何谓踏春,只喜欢在深绿浅红里“拈花惹草”,浑身弄得“姹紫嫣红”。但有一天,我会很老实,衣着整洁地跟着父亲,去拜访一座坟。那座坟里,住着爷爷。那天,是清明节。父亲不说话,给坟添土、烧纸钱。以致很多年,我都以为爷爷是父亲种在地下的庄稼,也会像柳树抽枝吐翠,或者像桃树开花结果。
    在乡间,柳树是村庄的胡须,我们则是顽劣的理发师。当“寒食东风御柳斜”,我们就爬上柳树,折柳枝,编帽子,制柳笛。“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把春风赶得落红满地。柳树则像宽容的父亲,微笑看着,任凭我们折腾。
    年岁渐长,慢慢发现,父亲也像柳树。儿子是父亲的影子,父亲是柳树的影子。那些柳树,我爬过,折过柳枝;父亲的脖子,我也爬过,拔过胡须。后来,柳树弯了脖子,父亲弯了腰。再后来,时间像一块儿结石,堵在胸口,让我恐慌不已。
    那个春天的丧事,让我参透柳树。二爷睡在棺材里,二叔扛着柳幡,在前面引路,后面跟着一群人,手里都拿着柳枝。恍惚间,二爷变成一棵柳树,那些哭喊的后辈,都是他春风里的枝丫。他曾把二叔扛在肩上,现在二叔扛着他,把他当成一粒种子,种进地里。
    儿子的成长,总背对着父亲,影子却像根,扎在父亲肥沃的时光里。母亲是那满院的桃花吧,绚烂、甜蜜了我最初的梦。“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父亲不懂这些,他还是在院里种满桃树。母亲体质弱,桃树可以辟邪;我嘴馋,桃子可以解馋。
    如今,父亲种的桃树都老了,他却随村里的年轻人,南下打工。临行时,他反复叮嘱,清明别忘了给爷爷上坟。为了我的家,父亲可以背井离乡,但他忘不了爷爷的坟。在父亲心里,那座坟冢就是爷爷的家。冢和家,只隔着子孙那一锨新土、一沓火纸。
    清明回家,正桃红柳绿。又一辈的顽童,玩儿着我儿时的游戏,“兴逐乱红穿柳巷”。时间犹如桃树下的秋千,荡过来,荡过去,花相似,人不同。“阴阳无途通音问,清明寻路且上坟”。父亲不在,这条路该我寻了。我学着父亲,给爷爷烧纸钱,修“房子”。
    “坟头掊土新叠旧,坟前草木枯又青;音容应在此地下,湮没黄尘多少春?”这是爷爷出给父亲的算术题,我算不出,父亲能。修完“房顶”,还要给坟戴顶“帽子”——做个坟头。冢上加一点,就是家了。清明过后,就是夏天,那么热的天,不戴顶帽子,爷爷会中暑……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大人上坟,孩子攀柳折花,笑声像饱满的芽尖,啄破岁月,在春风里抽枝吐翠。“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春天生长的不只是绿柳红桃,还有一辈辈人,以及骨子里父析子荷的血脉传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嗨!您好:
欢迎来到 岳飛网。
我的名字叫丫丫
很高兴能够为您服务!
如果已经注册【请立即登录并按丫丫提示一步步完成我就不会再来烦您了】
还没有账号请【实名注册(中文)】

手机版|小黑屋|岳飞网 |打赏 |岳飞网动态43090302000031

GMT+8, 2024-11-24 22:44 , Processed in 0.217663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