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愚忠”之论,可以休矣!
既然宋人“忠”之概念如此,岳飞之“忠心报国”又如此,为何史学界许多人一直要说其“愚忠”呢!这里倒并非是谁人有意贬低岳飞,而是对一些史实缺乏分析而产生的误解。笔者既要论岳飞之忠,自然亦要对此试条析一二。
我们应该注意,宋朝毕竟是封建时代,尽管宋人在“忠”内涵上有了创新,但仍是以朝廷为国家的合法代表,宋人可以不忠于皇帝,但却要忠于代表自己民族的赵宋王朝,可以说,在宋朝人看来,为国尽忠,只有通过支持宋王朝,才能表现出来。试想,如果宋人没有赵宋王朝这一旗帜和纽带,那与一盘散沙有何区别?毫无疑问,在阶级关系上,宋王朝是统治和镇压人民的反动政权,但在民族关系方面,宋王朝却是汉民族赖以存在的依托物,所谓祖国,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总是有类似宋王朝这样具体的地理上政体上的依托物,因此,宋人关于国家、民族的意识,一般是通过对赵宋王朝的支持与否来反映。只有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譬如被宋钦宗抛弃的三镇军民,是为自己的家乡本土而战,是为自己是汉人而战,再如北方沦陷区的忠义军,也是如此,其中的石(赤页),在山西文水县屡败金兵,粘罕以酷刑劝降,他厉声回答:爷是汉人,宁死不降。正是因为他们失去朝廷之后,才会想到高于朝廷之上的民族。而岳飞没有这样的经历,他的民族意识,只能依托于宋朝朝廷。所以,和当时的绝大多数宋朝人一样,岳飞必须承认朝廷是宋朝人的代表,必须承认皇帝是统治者,谁都能想象得出,如果当时有人敢公开称自己不服从皇帝,会招来什么麻烦。毕竟皇帝还是国家的合法代表,在岳飞的奏札言词中,言必称臣子,国必称朝廷,是非常合乎情理的。据此并不足以说明岳飞是对皇帝无限忠城的。我们应该看到:当宋高宗不得以而抗金时,他成为捍卫民族利益的旗帜,岳飞的“忠于国家”、“忠于朝廷”,和“忠于皇帝”名义上是相统一的,或者说是一致的。这时的“忠君”,只是一种“忠于国家”的表现形式。当宋高宗对金乞和投降时,岳飞立即就与其进行斗争。这时的“忠”,就与“忠君”完全格格 不入了。岳飞之“忠”的实质,也就鲜明地表现出来了!其实,就连宋高宗也不承认岳飞忠君,恰恰相反,宋高宗正是认为岳飞不忠君,认为岳飞是叛臣,认为“必杀飞始可和,”才伙同秦桧杀害岳飞的。所以,我们还是要看岳飞之“忠”的实际行动,究竟是为国还是为君,才能看到其真实思想本质。
最为“岳飞愚忠”论者津津乐道的,大致有三点:一是岳飞镇压杨幺等农民起义军,二是岳飞面对十二道金牌,不该班师,三是当宋高宗要置岳飞于死地时,他不该再对宋高宗抱有幻想。
其实,岳飞镇压起义军问题,近年来史家论述不少,依笔者陋见,并不是因为他的忠君思想,而是他的抗金立场所致。
究竟杨幺是否真的“连结李成”,勾结伪齐,目前史界还有分歧。但有一点诸家都同意:即岳飞认为杨幺是肯定与伪齐和匪兵李成有勾结的。这在许多史籍中都言之凿凿。如绍兴四年他上奏请出兵收复襄阳六郡时,曾提到:“今外有北虏之寇攘,内有杨幺之窃发,俱为大患,上轸宸襟,然以臣观之,杨幺虽近为腹心之 忧,其实外假李成,以为唇齿之援。”岳飞受命出征杨幺时,又提到“臣契勘湖贼先与伪贼结连…….”所以,就岳飞主观愿望来说,杨幺造反朝廷,尚且不为大过,唯其“勾结李成”和“与伪齐结连”,则是直接危害民族国家利益的弥天大罪,也是岳飞所以“忠实地”执行宋高宗“剿平杨幺”的主要原因。所以,以此为据 来说岳飞“忠君”,显然是只看表面,未见本因。
其二,人们指责岳飞因“忠君”而不敢违抗十二道金牌,其咎亦未必应当。众所周知,岳飞这次大举北伐,出师便是违诏的,当岳飞连获大捷时,忽然接到班师诏令,并没有“忠实地”执行,而是立即上奏道:
“今虏重兵尽聚东京,屡经败衄,锐气沮丧,内外震骇,闻之谋者,虏欲弃其辎重,疾走渡河,况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图之。”
发出这一“抗诏”之奏之后,岳飞不仅没有“班师”,反而乘胜进军,逼进朱仙镇。这时,宋高宗、秦桧“知飞锐不可回”,便采用“釜底抽薪”之术,先下令张俊、杨沂中等部后撤,严令刘奇(金旁)、韩世忠等部不得轻进,同时连下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在这种形势之下,岳飞感到自己无力实现恢复中原的夙愿,且前有负隅之金兵,后有奸相之钳制。岳家军正处于危势,若坚持进击,虽可再获大捷,但却会断绝粮草军需供应之源,又失去牵制金军力量之左右翼,孤军深入,纵能支持亦不可长久,绍兴六年秋,岳飞亦曾孤军挺进陕洛,因军粮无继,士卒有饥饿而死者,那种惨境,岳飞还记忆犹新。况金兵见岳飞军孤势窘,必然会集重兵来围攻。其后果可想而知。所以,岳飞忍痛班师而不再“违诏”,决不是因为“忠君”或“愚忠”,而是迫不得已。任何明智的军事家,都不会因自己的义愤而置千百万士兵的生命于不顾的。只要我们为岳飞设身处地地想一想,都不会怪罪岳飞班师的,更不会因此说岳飞“因愚忠而葬送抗金事业”。
至于说岳飞遭冤时,仍对宋高宗表示忠诚,抱有幻想,这种说法,其实主要是来自历代统治阶级故意虚构渲染岳飞忠君至上(譬如清朝乾隆皇帝)以及《说岳全传》之类的演义小说!
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岳飞,从一被诏到临安,就对宋高宗的不义带有戒心,虽然相信“使天有目,必不使忠臣陷不义”,但又预感到“万一不幸,亦何所逃”!待到狱中遭刑讯逼供时,岳飞悲愤地说:“吾方知既落秦桧国贼之手,使吾为国忠心,一旦都休!”一直到临刑前,岳飞只写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根本就没有任何“对皇帝抱有幻想”的只言片语,倘若岳飞对宋高宗存有幻想,他为何不请求皇帝为他主持正义呢,他把自己的冤屈全对“天日”倾诉,不正是因为他看透宋高宗狼心狗肺了吗?他哪里“还愚不可及地希求赵构能洞察他的耿耿忠心”呢?
明朝时期,人们推崇岳飞的忠义,但是更强调岳飞坚决抵抗外侮,抗击外族侵略者的事迹。而清朝乾隆皇帝充分肯定岳飞,多次写诗赞扬岳飞,还巡视了岳飞故里,并到岳庙岳坟祭拜。但是,乾隆比历史上的其他人又多做了一些事,他别有用心地把岳飞描绘渲染成一个绝对忠君的形象,特别突出强调了“君臣之义”。乾隆对岳飞形象的这一加工,成为后世很多人批评岳飞“愚忠”的源头,以至于清朝反清复明的秘密结社,所供奉的主要是关羽,却不愿供奉“愚忠”的岳飞。直到清朝末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才改变了民间秘密结社的方式,在“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下,把岳飞当成了反抗满清统治的旗帜。
事实上,岳飞生前为了抗金、为了恢复旧山河,曾多次抗旨,很多历史学家指出,把岳飞视为“愚忠”,至少是不准确的。我认为,在皇权专制制度下,岳飞的确有一点“愚忠”的痕迹。但是,抛开皇权专制制度,那么岳飞对于国家、对于自己民族、对于先进文明的忠诚,是无可指责的。也就是说,岳飞的忠诚里面,既有特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于朝廷的忠诚,也有千古不变的,对于人间正义的忠诚。仅仅把岳飞描绘成一个“愚忠”形象,是完全错误的。
关于岳飞的爱国与忠君问题,著名历史学家、宋史泰斗王曾瑜先生在他的的力作《岳飞新传》中有一段精辟分析,现在附在下面:
『中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大致是自秦汉以来,由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而长期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但是,在岳飞所处的时代,爱国主义不可避免地与保卫赵宋家天下、忠君思想融合为一。须知祖国、国家和君主,乃是现代人的不同概念。但是,忠君思想不可能完全等同于愚忠。
后世人对岳飞“愚忠”的印象,其实并非真正得自于准确的历史记载。岳珂编写祖父岳飞的传记,即《鄂国金佗穊编》的《鄂王行实编年》,固然竭力讳避和抹煞岳飞与宋高宗的矛盾,但强调、渲染和虚构岳飞的“愚忠”形象,还是更晚的事。
清朝乾隆皇帝为使臣僚对自己尽忠,有意将岳飞虚构渲染成对皇帝“愚忠”的楷模。乾隆皇帝别有用心地称赞岳飞“知有君而不知有身,知有君命而不知惜己命,知班师必为秦桧所构,而君命在身,不敢久握重权于封疆之外”。
事实上,乾隆皇帝的此段评论并不符合史实,须知岳飞为抗金成功,并未回避久握军权之嫌,绍兴十年班师时,岳飞也未料想会遭秦桧的毒手。当然,给人印象最探者,还是演义小说《说岳全传》、戏曲之类的艺术虚构。如清朝人钱彩的《说岳全传》,无视史实,虚构杜撰出岳飞死到临头,仍对宋高宗感恩戴德,忠心不二,他亲自捆缚企图造反的岳云和张宪,引颈受戮。
其实,宋人尽管一般都肯定岳飞,但是却并未将他作为忠君道德的楷模,更无人认为他有今人所谓的“愚忠”思想。
理学集大成人物朱熹在肯定岳飞“忠勇”的同时,又认为岳飞“有些毛病”。“毛病”之一是“骄横”,“若论数将之才,则岳飞为胜,然飞亦横”。“岳飞较疏,高宗又忌之,遂为秦所诛”。“毛病”之二,是“恃才不自晦”,锋芒毕露,不行韬晦保身之计。
如今看来,朱熹的一些指责,倒恰好是岳飞的一些优点。例如岳飞在绍兴七年愤慨辞职,绍兴十年违诏出师,说明他对皇帝并非是绝对服从,而毫无怨尤。
研究问题忌带表面性,若仅从今存宋高宗手诏和岳飞奏议着眼,总不免有表面应酬的官样文章。人们摘引此类文词,说明君爱臣,臣忠君,自然并不困难,却不足以说明实质性的问题。
如果进行由表及里的探究,就不难发现,绍兴七年是宋高宗和岳飞君臣关系发生转折的一年。自绍兴元年到七年初,宋高宗需要擢用良将,安内攘外,以保全皇位。岳飞升迁最快,后来居上,一时成为宋高宗最器重的武将,甚至准备授以全国大部兵力的指挥权。岳飞在上奏中非常感激皇帝的破格提拔,渴望抗金功成,以为报答。但是,自宋高宗取消兼统淮西行营左护军的成命,岳飞愤而辞职以后,围绕着设立皇储,要求增兵,对金和战等问题,君臣之间的裂痕愈来愈深。宋高宗最后使用屠刀,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岳飞的悲剧在于既要爱国,又须忠君,事实上两者不可兼得。他在生前最后几年中,既对皇帝愈来愈不满,却又不能摆脱忠君道德的束缚。最后则是宋高宗对这个根本没有野心的将帅下毒手。人们不能苛求岳飞具有反对专制政治的超前意识,岳飞的才能、品格和风骨尽管堪称是古代武将的典范,却反而不容于世,成为专制腐败政治的典型牺牲品。
在中华四千年的悠久历史巾,对后世子孙起着巨大精神影响的历史伟人,为数并不多,而岳飞则是其中的—位。岳飞“尽忠报国”的精神,岳飞的高风亮节,不仅为表率于宋代,也激励着后世。
残酷的宋金战争早已成为历史陈迹,金朝的女真人逐渐融合在汉族之中,其后裔也已成为汉人的一部分,仅有少量留在东北的女真人,成为后来满族的祖先。然而岳飞的崇高爱国精神,却长久地滋养着我们民族的神魂,砥砺着我们民族的志节。岳飞的不朽词作《满江红》,也长久地震撼着我们民族的心灵。』
本文为转帖<乌有之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