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rmwxzz.com/rmwx/qt/200711/16191.html
作者:□ 蒋元明
五月,中原大地正是“映日荷花别样红”,由人民文学杂志社组织的中国作家采风团一行奔赴河南汤阴。那里是《诗经?邶风》的故乡;《易经》的故乡;岳飞的故乡。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首《邶风》大概就是大家未达汤阴时的心情。
大家在汤阴观光,寻古,座谈。离开时,有心生“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有抚额“惊回千里梦”的。于是,便有了下面这组诗文。
——编 者
去了一趟河南汤阴,我突然省悟:即使岳飞全部收复河山,直捣黄龙府,迎回徽、钦二帝,也难免一死。
(一)
少年时看小人书、听评书,就知道岳飞的故事,十分崇拜这位民族英雄,为他的奇冤鸣不平。那时就想,有朝一日去杭州,看看岳坟,与这位武艺高强、尽忠报国的大英雄零距离接触,那将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后从军青海,东进北京,直到当了记者去杭州才遂了愿,并写了一篇《雨后岳王庙》的散文,总算把心中的那分追慕情怀倾吐出来。
以后又想去汤阴岳飞故里,想看看那个诞生英雄时屋顶上飞过一只大鹏的农舍、襁褓中的岳鹏举在滔滔洪水上躺过的那只大木盆。可一想到许多历史名人的故里,已无处可寻、坟头杂草丛生、荒凉破败的景象,又怕坏了心境。
曾看到一篇文章说,一九五二年十一月一日,毛主席视察河南回京途中,在火车上提出路过汤阴时要去岳飞庙看看。当时汤阴火车站离县城里的岳飞庙有五里地,一条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路,仅有一辆公用马车。无奈,再伟大的领袖也只好在火车站上细读“岳忠武王故里”碑和询问“岳庙都有啥子建筑”来解渴。临走前,听说县里拿出三千斤小米的费用在维修岳庙,领袖十分赞赏说:“岳飞是个大好人,你们办了一件好事。”“还要凑些钱,把坏了的地方修修,要保持古庙的静穆,不要到里边开会。”可国家初定,百废待兴,哪里顾得上你一个破庙?何况又过了半个多世纪,谁知又破成什么样?
“岳飞是个大好人”。这分明是“英雄惜英雄”的意思。想当年,一个农民的儿子,只因国破山河碎,毅然从军,奔赴杀敌的前线,从一个士兵到统领无敌的“岳家军”,经大小数百战,收复大片失地,眼看就要直捣黄龙府,成功在望,却被十二道金牌召回,还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成千古奇冤。而毛泽东当年,率领红军突破重围,北上抗日,东渡黄河,开赴抗战前线,在“攘外必先安内”的投降路线下,顶着“叛党叛军”的罪名所遭的那份难,吃的那个苦,更是前无古人。相距八百年,两人的境遇何其相似!但毛泽东主宰了自己的命运,岳飞不能,历史注定他必然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所以毛泽东对岳飞有一种特别的心灵相通。他没有像历代帝王那样封什么“岳王”的虚号,而是给了一个“大好人”的评价。历史证明:好人不易,好人难当,历史的“大好人”更难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