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繁体中文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中文)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原来“岳飞网每日签到”是在积累福报“每日签到福报乐”积分前三名可开通先祖“个人公墓”一座十一月一日将迎来岳氏宗亲岳飞网月首团聚日
查看: 1528|回复: 5

【转帖】袁腾飞讲《两宋风云》的几处历史硬伤

[复制链接]
岳润清 发表于 2009-8-22 21: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岳云吧,“月半入山”根据视频,对袁腾飞所讲的两宋风云中的三集找出了不少值得批的论点,也就是“月半入山”所说的“袁腾飞讲《两宋风云》的几处历史硬伤”,现把那些帖子转过来。
  
袁腾飞讲《两宋风云》的几处历史硬伤(一)
作者:月半入山,子网址http://tieba.baidu.com/f?kz=628399130
  
  最近看了看袁老师的讲座,可以说袁老师对于普及宋史还是有了一定的疗效。咱家本来感觉不错,之后随意看了一章节,之后感觉袁老师有不少地方存在历史硬伤,甚至感觉似乎都没有摸过史料的样子。首都师范大学又不是什么野鸡大学,历史系各位先生也好歹兢兢业业,怎么会连这样的问题都没有教给学生呢?
  在此咱家便指出来一些存在的问题,如果有不妥之处,还望多多指教。
  其一,从两宋风云的精忠岳飞章节中,我看到袁老师是这样说得。“岳王庙他的一幅真迹还我河山(还我河山字幕上没有,但是袁老师亲口说出。)”这句话就存在着不对之处。其实,还我河山并非岳飞的真迹。而是在民国年间九一八事变后,江苏嘉定的文字学家周承忠先生,他从相传为岳飞手书李华的《吊古战场文》碑拓中,在“河水荥带,群山纠纷”中取“河”、“山”两字,在“秦没而还,多事之夷”中取“还”字,在“奇中有异于仁义(繁体)”中取义(繁体)的下半载“我”字,组合成“还我河山”这四个字。故此,还我河山非是岳飞的真迹,而是后人伪托。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岳飞所擅长的文字是苏体,从《凤墅帖》中便可看出来。所以,像《还我河山》这样的字体并非是岳飞的真迹。具体可以参照张政焤先生的《岳飞“还我河山”拓本辨伪》一文,上面会有具体说明。
  其二,继续精忠岳飞章节,我又看到袁老师说:“岳飞投军的时候,据说他的母亲在他后背刺上了四个字,精忠报国。现在也有人说刺的是尽忠报国”,其实,袁老师这段话完全可以忽略掉前面那句。因为目前依据宋史研究会会长王曾瑜教授的考证,岳飞后背所刺的字并非是精忠报国,而是尽忠报国。所以,袁老师后面那句“现在也有人说刺的是尽忠报国”让我觉得有些匪夷所思。因为,史料上面并没有记载过精忠报国一说,这精忠报国理应不是才对。反而尽忠报国则是正史有所记载,宋史中的何铸传便有所记载。原文如下:“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故此,并无精忠报国一说。
  其三,在继续看袁老师讲座的时候,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在岳飞上奏之后,汪、黄两人看了那份奏折后便对岳飞愤怒了。“岳飞就被撤成小兵了,原来还是个下级军官呢,现在什吗都不是了”这句话,存在着一点历史硬伤。在当时的情况来看,岳飞连个小兵都不是了,他越职上书所承担了是被削除军籍赶出军营,变得连生活都无法有所着落。这点可从《金佗穊编》的第十一卷《乞以明堂恩奏张所男宗本奏》中说明此事。“伏念臣昨于建炎初,因上书论事罪废,偶幸逃死,实出圣造。”由此可见,并不是被弄成一个小兵那么简单。
  其四,之后我又看到袁老师在《精忠岳飞》章节中,说了一句:“当时王彦出兵的时候,有七千人去攻击金军。金军有五六万”。这个五六万的金军有何依据?在这方面,我也带着不求甚解的态度去翻阅了一下两位宋史研究专家的著作,分别是王曾瑜教授的《尽忠报国岳飞新传》以及龚延明教授的《岳飞评传》。我看到两位教授所写这段的时候都是以数万来写的,而不是用具体数字来表达。我就有些纳闷了,为何袁老师会用五六万的人数来表达呢?我想那时候岳飞在未曾升为一方统帅之际,那段史料记载的应该不会太多。故此,对于敌方人马也不可能精确到多少数字上。
  其五,再看袁老师的讲座《精忠岳飞》章节,他说了一句:“岳飞突围了之后,知道王彦恨自己,因为他不听将令,怕回到王彦那儿,没好果子吃,于是他就又改投宗泽”从这点上来看,袁老师说得有些错误,首先,岳飞并没有因为害怕没有好果子吃而没有回到王彦那里。事实上,从《三朝北盟汇编》以及《鄂国金佗穊编》中,不难看出来。岳飞的确回去找过王彦,然而王彦并没有给他援手,只是将岳飞打发走了而已。故此,并不存在岳飞不敢找王彦一说。具体可参照《三朝北盟汇编》卷198王彦行状:“公昔为招抚使司都统制日,飞实以偏将从。新乡之役,违公节度,飞辄以其所部别为一寨。已而公兵大集,飞一日单骑叩公垒,请罪,左右或劝公斩飞以谢众,飞惶恐色动。公曰:“汝罪当诛,然汝去吾已久,乃能束身自归,胆气足尚也。方国步艰危,人才难得,岂复仇报怨时邪!吾今舍汝。”因以厄酒饮之,飞再拜谢。及公为制置使,飞终不自安,即檄使赴荣河把隘,自尔复睽。”由此可见,并不是像袁老师将的那样,岳飞不敢回去。史书上记载确实回去找过王彦求援,可能袁老师在《三朝北盟汇编》上面下的功夫不大吧。
 楼主| 岳润清 发表于 2009-8-22 21: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续1楼)
  其六,之后在此章节中,我又看到一处错误之处。袁老师说:“估计岳飞当时手下兵不满千。将不过寥寥数人。但他就敢主动出击金军,收复了今天的宜兴,他收复了这个地方之后啊,因为金军南下,所到之处烧杀抢掠,老百姓苦于兵灾,一看岳飞把这个地方给收复了。”袁老师没有详细说明,可能是因为时间不够,那个时候宗泽已经故去,换了个新上司杜充又不争气,最终杜充的军队在马家渡被击溃。岳飞手下的人马绝对不可能像袁老师说得那么少,具体人数无从考究,但至少可以知道,岳飞每次克复失地的时候,出兵人数不止几百人,而是一两千人,由此可见此处袁老师的见解所有错误。还有,袁老师并没有说明,岳飞收复了此地是与谁对战。其实,不是金军,而是盗匪。所以老百姓才感谢他,给他刻像供奉。
  其七,在此章节中,袁老师又说:“高宗皇帝把他提拔成镇抚使兼知泰州,让他在泰州做知州。结果岳飞一看,给了我这吗一个官职,镇抚使兼知泰州,他很不满意。史书上没有说他为什吗不满意,可能知州是文官,岳飞本人是武将,他很不满意。他就给高宗皇帝写了一道奏疏”这段话有所错误,并不是岳飞不满意这个官职是文官。因为,镇抚使兼知泰州这官职并非是给文官的,而是武将的。简而言之,岳飞是可以在管辖之内调集军队,也可以管理民政和财政。这并不是说岳飞觉得赵构给他选了一个文官的官职而有所不满,不满是因为他不想在这块并不是战略要地的地方做官,他的本意是希望去淮南东路一带任命官职。这点可以从《鄂国金佗穊编》卷17《乞淮东重难任使申省状》中看出,“照得岳飞近准指挥,差飞充通、泰州镇抚使,仰认朝廷使令之意,除已一面起发,前赴信任外。契勘金贼侵寇虔刘,其志未艾。要当速行剿杀,殄灭静尽,收复诸路,不然则岁月滋久,为患益深。若蒙朝廷允飞今来所乞,乞将飞母、妻并二子为质,①免允通、泰州镇抚使,止除一淮南东路重难任使。令飞招集兵马,掩杀金贼,收复本路州郡,俟便迤逦收复山东、河北、河东、京畿等路故地。庶使飞平生之志得以少快,且以尽臣子报君之节。”岳飞并不是觉得这个镇抚使兼知泰州的官职是文官的官职所以他才不想干的,而是因为此地非是战略要地,与岳飞本人所想要节制之地是不同的,故此他才上疏给赵构。
  其八,继续看的时候看到袁老师说:“高宗、秦桧君臣定计,把岳飞害死,风波亭惨死。”这话也不对,岳飞并未死于风波亭而是死于大理寺狱中。按照《宋史》、《三朝北盟汇编》、《鄂国金佗穊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兴小纪》等等研究岳飞的重要史料上记载,没有风波亭这嘛一说,可以说风波亭是岳飞被害之所完全不合依据。其真正执行地点在大理寺狱中,这点可以参照《三朝北盟会编》以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上面都有明确的记载。岳飞死于风波亭之说是不正确的。
  其九,在此章节中依然有个问题,袁老师说:“实际上当时徽宗皇帝已然崩逝于五国城”其实,岳飞收复襄阳六郡之际,宋徽宗赵佶还未死,赵佶则死于绍兴五年,并非是绍兴四年。
  其十,最后在此章节,袁老师又说了:“高宗皇帝的书法,那是相当神逸的,继承了他父亲宋徽宗的特点。他长于书法、骑射,他为了讨他父亲的欢心,在南宋的话,他也是第一书法家。”这个,感觉赵构要是算上第一书法家,那秦桧创立的秦体字又算得上什吗?故此,感觉赵构配不上南宋第一书法家的美誉。  
  总而言之,百家讲坛《两宋风云》之《精忠岳飞》这一章节看的咱家是流连忘返,甚至都忘记去吃饭了,因为,那个时候我看的已然吃不下去了。一共四十分钟的讲座,抛去广告、旁白等等,袁老师几乎是平均每三分钟犯一次历史硬伤,在这里咱家所说的历史硬伤翻译成白话就是历史研究中的低级错误。也是一个学历史的学者不该出现的问题。但是袁老师的问题却出现了。没办法,咱家无法阻止袁老师登坛讲座,那么,权宜之计,咱家也只能在网络上更正一下袁老师的历史硬伤,以免让大家被他忽悠了。 本来咱家还打算买本袁老师的两宋风云,但如今看来,买不买都一样了。咱家这样的无名小辈随便一看就能看出这些个低级错误来,相信广大同学们更会看出这些错误来。算了,这书咱家是不买了,有空咱家会继续看袁老师的两宋风云之《功亏一篑》,但愿历史硬伤不要太多。否则,又该减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润清 发表于 2009-8-22 21: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续2楼)
  
  袁腾飞讲《两宋风云》的几处历史硬伤(二)
 作者:月半入山,帖子网址 http://tieba.baidu.com/f?kz=629678528  

  
  啥也不说了,通过看完袁老师的功亏一篑,总结了十处历史硬伤,与君共勉!   
  其一,在《功亏一篑》开头,袁老师说:“这一场大战在即,派出来的第一员大将就是自己的义子岳云。”不知道袁老师是从哪里找来的史料,我很不解,或也许袁老师所看岳云乃是养子的相关资料跟岳珂所写的《金佗粹编》有着极大的关系,这件事情宋史泰斗邓广铭老先生已经证明过了,岳珂当时的做法是为了给自己的祖宗留下一个良好的美名而已,毕竟刘氏的变节还是很难堪的,如果不写刘氏的变节,那岳云这个孩子又该如何去解释?难道是石头里面蹦出来的不成?所以,岳珂当时在写《金佗粹编》能时候,就故意掩盖了事实的真相,为了是给自己祖宗挣面子。不过虽然被掩盖,但岳云是岳飞长子一事在其他文献中还是有着相关的记载的。 请观之《宋岳鄂王年谱》卷一以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内容如下 :   
  《宋岳鄂王年谱》卷一:“(宣和元年)六月,长子继忠候云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三:“飞长子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提举礼泉观云坐与宪书,称可与得心腹兵官商议,为传报朝廷机密事。”此处又称岳云为长子。《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一二《岳少保诬证断案》:“岳飞次男岳雷系同岳飞一处送下。”据此刑案原件,岳云亦应为“长男”。   
  以上内容足以证明岳云乃岳飞长子一说,而且这些资料都是现在目前研究岳飞的关键材料,如果这还不能作为证明的话,那么还搞什么研究宋史呢?至于养子一说完全是误传所制,就如同岳飞背刺尽忠报国一事,非是精忠报国一样。   
  其二,袁老师之后又说:“当时岳云在战斗中极其骁勇。完颜兀术的女婿都被岳云杀死了。”这句话更是没有任何逻辑。似乎是张冠李戴。可以说,岳云在郾城之战并没有杀死完颜宗弼的女婿,而是在颍昌府大捷中杀死了他的女婿。这点可以参照《鄂国金佗穊编》卷8《鄂王行实编年》“杀其统军、上将军夏金吾”此战理应是颍昌之战发生的事情,然而袁老师却放到了郾城之战上讲,似乎袁老师对《鄂国金佗穊编》的史料并没有摸透。   
  其三,袁老师继续说:“他(完颜宗弼)亲率步兵上阵,岳飞一看,我的老对头来了。。。。。岳飞大帅亲率四十余骑,冲进敌人阵营。万余金军不战而退。一下一万多人,看到岳家军的招牌,大旗精忠岳飞。”这句话明显又错了。现今考究可以得知,郾城之战除了完颜宗弼亲率的一万五千精锐骑兵之外,还有十多万的步兵在陆续不断的向郾城前进。但就杀敌情况来看,这十万步兵不可能全部压境,只能说陆续推进。这样一来,问题又出来了。袁老师何以见得是万余金军不战而退呢?单算完颜宗弼骑兵就有一万五千来人,还有步兵呢。纵使十万金国步兵没有全部推进到郾城,三五万人也总会有吧。这样算来又何止万余金军呢?   
  其四,后来袁老师又说:“所以,岳飞就派自己一个部下,叫杨再兴。率领三百余名骑兵去捕杀金军的残兵败将。”实际上,杨再兴并没有作为围剿金军残部的部队来执行任务。杨再兴率领三百骑兵与金国十多万大军相遇,也完全可以说是偶然。首先,杨再兴并不是围剿金军残部而来。其次,杨再兴只是以侦察敌情为主,说白了就是前哨部队。故此,袁老师在这点上又说错了。说杨再兴是被岳飞派出围剿金国军队残部一说实在有些不妥。   
  其五,旁白过后,袁老师又讲:“这个杨再兴将军,原本是伪齐曹成的部下。”这句话实在有些错的太明显了。曹成只是个荆湖路的匪盗而已,并没有做过伪齐的官儿,反倒是宋朝给他封过官儿做。可能,袁老师并没有好好的摸过史料,也许他是把李成与曹成搞混的缘故吧。   
  其六,之后,袁老师又说:“另一方面,岳飞这个弟弟,在当时强抢民女,在军营当中歌舞娱乐的时候,让人打了个措手不及。岳飞一想,就我这个弟弟,杨再兴不杀他我也的杀他。所以,你杀了就杀了,为岳家军等于除了一害。”这句话,我差点笑喷了。岳翻哪里强抢民女?这句话又是从何而来呢?我只知道韩顺夫曾经行为不端,但是从来就没听过岳翻作出这种事来。故此,很明显,袁老师这次不仅是张冠李戴了不说,反而又开始胡说八道。为什吗我要说他胡说八道。原因很简单,张冠李戴了不说,又凑成了岳翻该死的事情。并且,这样以来主观上都会觉得岳飞有些别扭。原来岳飞是这样想的啊。如果岳翻行为检点,那么,岳飞是不是就不放过杨再兴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润清 发表于 2009-8-22 21: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续3楼)
  其七,之后,袁老师又说:“岳飞的亲舅舅犯法,结果岳飞杖责他亲舅舅。”这话又是从何而来?岳飞真的杖责了他的亲舅舅吗?事实上,岳飞并没有杖责他亲舅舅,因为这件事情岳飞老妈姚氏给拦了下来。关于这点,可以参照《三朝北盟汇编》卷一百四十四:“到宜兴取老小到徽州,有百姓诉其舅姚某搔扰,飞其母责之曰:舅所为如此有累於飞飞能容恐,军情与军法不能容,母亦苦劝而止”  
  其八,袁老师之后又曰:“岳飞大获全胜之后,就联络各地义军,把黄河两岸的抗金义军全部组织起来,据说能有70万众”忠义军有70万人?从这段话可以肯定,袁老师一定没有摸过《鄂国金佗穊编》这本重要的史料。因为,《鄂国金佗穊编》卷14《忠愍谥议》。曾经记载着这样一段话:“河北忠义四十余万,皆以岳字号旗帜,愿公早渡河”。那么,明明是四十万人,为何袁老师却偏偏说是70万人呢?很明显,这本《鄂国金佗穊编》袁老师压根不曾看过。否则,如此低级的历史硬伤袁老师也不会犯的。  
  其九,赵构与秦桧的对话,这段对话从哪里的出来的?依据我所知道的,秦桧与赵构这段对话理应属于虚构,可以说根本不存在。但是,如果袁老师硬是把戏说的东西放到百家讲坛上面来讲座,那么我也无话可说。只是就历史硬伤而言,这又是一处。  
  其十,袁老师继续说:“第一个骑士举着金牌,上路的时候,他不知道后面11个跟他一摸一样的同时上路。12道金牌上面的文字完全一样。”拜托,一天之内连下12道“金牌”?怎么着?袁老师您是脸大吗?宋高宗给岳飞手诏原有“数百章”,今已大部佚亡。您咋知道赵构给了岳飞十二道“金牌”?依据在哪里?事实上赵构给岳飞不止“金牌”12道那么简单。如果算上累积的话,至少有20道所谓的“金牌”。  
  通过今天看了看袁老师功亏一篑的视频后,又看到了十处历史伤。咱家也就在此更正一下,如果有不妥之处,还望多多指。希望咱家再看《岳飞之死》的章节,不要有这吗多历史硬伤了。与此同时,咱家希望袁老师能够避免一些历史硬伤的出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润清 发表于 2009-8-22 22: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续4楼)
  
袁腾飞讲《两宋风云》的几处历史硬伤(三)
作者:月半入山,帖子网址http://tieba.baidu.com/f?kz=632273159
  
  开场白我也啥都不说了,与诸君共勉就是鸟。   
  其一,袁老师开头说道:“我去说动岳飞的部将王贵,我让王贵出头去告岳飞,告岳飞谋反。”啧啧,本来咱家还想口头表扬袁老师一次呢,每三分钟犯一次历史硬伤的事件以为会在《岳飞之死》中不复存在,但很可惜,到了第六分钟,袁老师又一次出现了低级错误。王贵告岳飞谋反?袁老师,您有没有搞错?这一次,再次证明了袁老师确实没有摸过《鄂国金佗穊编》这本史料,因为,在这本史料中明明记载的是王俊诬告,而袁老师却偏要说是王贵。那么,连《鄂国金佗穊编》都没有摸过的人,至于所载王俊诬告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挥麈后录馀话》等史料,相信袁老师更没有摸过了。   
  其二,之后,袁老师又说:“王贵是岳飞的副将,他相当于岳家军的第二把手啊,御前司都统制。”袁老师,这一次有犯了一处历史硬伤。王贵是御前司?我真没听过这个单位,三衙是殿前、步军、马军,而所谓御前司?我真是孤陋寡闻,袁老师看来不仅能够雷人,还能创造专业术语。其实,在历史上没有御前司这个单位,而王贵当时所任官职则是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是驻屯大军,一般都简称荆鄂都统制。仅此而已。更何况,御前的部队只有殿前司和步军司,马军司在南京不在杭州,袁老师你哪门子把御前部队调集到鄂州去了?故此,这也很明显看出,袁老师对宋朝官职存在着很大空白。   
  其三,之后更雷,袁老师又说:“然后,还有一次,是因为大战在即的时候,王贵兵少,所以王贵面露怯意,岳飞当时就急了,当时就跟他翻脸。大战在即,你身为统帅,说出这种话来,丧我军志气,就要杀王贵。”拜托,袁老师请您认真看看史料吧。当时确实有这吗一回事,王贵在颍昌之战中面露怯意,但是岳飞当时就急了?就根他翻脸了?没有吧?当时岳飞在郾城,而王贵则在颍昌府,完全是两个地方,岳飞当时怎吗翻脸怎吗急?这明显就是胡说呢啊!   
  其四,我在拜托袁老师一下,岳飞三个罗织的罪名可不是您说的这个样子,而是岳飞的罪名有三,其一,岳飞给王贵、岳云给张宪分别写信,信上说明要鼓动他们造反!其二,淮西一战,岳飞的岳家军逗留不前,一旁看热闹!其三,岳飞得知韩世忠、张俊在淮西一战中相继溃败,便说赵构不修德!而且自称与本朝太祖赵匡胤都是三十岁建节之人!加以炫耀!我暂且不说这些罪名咋着,就说您连岳飞的三项罪名都不知道,您这不是忽悠又是什吗?   
  其五,袁老师在讲岳飞与杨存中的对话,说得那叫一个生动,连比划在喷的实在不容易。不过,杨存中有将省牒拿出来吗?希望袁老师纵使不深入看《鄂国金佗穊编》,那也至少要稍微瞅瞅吧?在《鄂国金佗穊编》卷28《鄂武穆王岳公真赞》中有着详细的记载。虽然上面有些美化杨存中,但从中可以看出,并没有像袁老师那样把所谓的省牒拿给岳飞来看。那么,袁老师这番说辞又是从何而来呢?这实在是令人生疑。   
  其六,袁老师又说,王俊他死了。之后有提到梁红玉没死。这的确叫人很无语。其实,王俊真的死了吗?梁红玉真的没死吗?呵呵,别问我了,直接百度一下就知道了。唉,这年头本山大叔只能把好人忽悠瘸了,而袁老师却能把活人忽悠死了,死人忽悠活了。按照袁老师忽悠人的能为,他不应该上百家讲坛,应该上春晚才对。   
  其七,袁老师继续说,何铸与秦桧的对话。“何铸说,我岂为区区一岳飞请命,从这句话就看出来,何铸并不是很看得起岳飞,区区一岳飞。”我实在没话可说,袁老师这次再一次证明,既没看过宋史,也没高中毕业。可以说,宋史何铸传上面说得很明显不过了:“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辜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小学没毕业是怎么着?看不懂这句话是啥意思吗?还何铸看不起岳飞,啧啧。   
  其八,袁老师又说,:“他(岳飞)的手书《出师表》都留了下来。”这句话又错了,那个出师表实际上是伪作,关于这点可以参照宋史专家王曾瑜教授的《岳飞研究》第二辑中《传世岳飞书“出师表”系伪托》。在此我就不多说什吗了。   
  总而言之,这次袁老师的表现还是精彩的,至少这一集就八处历史硬伤,不过还是我这个无名小卒看来,如果真的找个专家来看,恐怕也不止这八处历史硬伤,不过,说句良心话,我真感觉袁老师可以去春晚表演了。至少他能把活人忽悠死了,把死人忽悠活了。光这点,我觉得他就比本山大叔强很多。罢了,玩笑一句。我对袁老师还是没啥成见的,至少开始看了他的视频,没有任何抵触情绪。不过,讲课虽好,但讲座欠佳。希望袁老师在继续讲塞北三朝的时候,能够利索一点,至少读读史料后再继续讲下去。至于,我三篇所挑出来的历史硬伤,仅是《两宋风云》之《精忠岳飞》、《功亏一篑》、《岳飞之死》这三章节而已,基本上可以算出来,每三五分钟犯一次低级错误。既然袁老师在台上讲,我这个无名小卒也只有在网络上为其更正一下,我看更正的也差不多了,再更正下去,我估计半个月也吃不下饭去了。行了,咱更正袁老师历史硬伤也要点到为止,就这三章内容,与诸君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岳茂亮 发表于 2020-12-9 22: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唉,宗亲劳神纠正袁腾飞的胡说八道,对牛弹琴了。忽悠一阵子,早已沉寂。引来骂声一片,给首都师范大学长脸了。以后对那些不入流的,真没必要浪费时间和精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嗨!您好:
欢迎来到 岳飛网。
我的名字叫丫丫
很高兴能够为您服务!
如果已经注册【请立即登录并按丫丫提示一步步完成我就不会再来烦您了】
还没有账号请【实名注册(中文)】

手机版|小黑屋|岳飞网 |打赏 |岳飞网动态43090302000031

GMT+8, 2024-11-24 10:36 , Processed in 0.15879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