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繁体中文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中文)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原来“岳飞网每日签到”是在积累福报“每日签到福报乐”积分前三名可开通先祖“个人公墓”一座十一月一日将迎来岳氏宗亲岳飞网月首团聚日
查看: 1654|回复: 7

论汉奸

[复制链接]
庐山人 发表于 2008-11-24 11: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    本文作者史式教授,安徽人,1922年生,现在已是望九高龄。中华民族史研究会会长,曾以倡议海峡两岸史学家合作编撰中华民族史及重写中华古史而闻名。所写的史学文章,形式不拘一格,信笔写来,谈笑风生;但是内容严谨,言必有据,无征不信。尝有论史诗曰:“古人不知今人事,今人能识古人心,史事斑斑皆可考,从中或可见真情”。他揭示出汉奸、卖国贼、儿皇帝发生发展的规律,从古至今,永足为训,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汉 奸·史式
    我们的祖国是爱国者的精神家园。     
       爱国就是爱祖国。
    祖国是什么?祖国既不是一代代专制王朝,也不是一届届政权机构,而是一块块苍茫大地,一片片锦绣河山,一群群父老乡亲,一阵阵欢声笑语;更是一部部光辉史册,一声声暮鼓晨钟,一座座不朽丰碑,一幅幅壮丽蓝图。祖国是我们心中的一方圣土,谁也不能侵犯,谁也不能亵渎。从古至今,我们永远讴歌保卫祖国的民族英雄,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永远痛恨为了一己私利而出卖祖国利益的汉奸、卖国贼。我们虽然希望永保世界和平,但是古往今来,海内海外,总有一些民族,一些国家,彼此之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发生规模不等的战争。古代有些战争,原因复杂,后人已经很难判断冲突双方的是非曲直。战士们为了各自的祖国,英勇拼杀,慷慨牺牲,一些古战场上总是白骨如山。我们在凭吊古战场时,只能是感叹战争的残酷,引以为戒,希望人类永保和平。近代有些战争,我们已能分清谁是侵略者,谁是被侵略者,在战争结束后之后,就有可能追究战争罪责,把那些战争罪犯送上绞架。对于够不上战争罪犯的人,一般不会追究个人责任。不过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对于投敌的叛徒,卖国的奸细,都会加以谴责。至于处理的轻重,则因各个民族文化传统、道德观念的不同而有差异,重则交付审判、极刑处死,轻则人人唾弃,加以鄙视。就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道德观念而言,由于我们的历史悠久,多灾多难,我们特别崇拜为祖国奋斗牺牲的民族英雄,尤其是那些“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剧英雄;同时也特别痛恨不知羞耻认贼作父的卖国贼。这是中国人最敏感的一股神经,谁也触碰不得。这就是前几年有人想取消岳飞民族英雄的称号和为秦桧翻案受到全世界华人激烈反对引起一场轩然大波的深层原因。   
       我们的民族精神是热爱和平,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宽宏大量,在一场战争过去之后,我们可以和昔日的敌国重归于好,和平共处。但是绝不宽赦汉奸和卖国贼,绝不宽赦本民族中的败类。如果宽赦了这种人,我们的民族精神怎么能传承下去。我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问题。京剧四郎探母是一个很出名的剧目。此剧描述宋、辽两国交兵,宋将杨延辉被俘,他投降了辽国后被招为驸马。十五年后,宋、辽两国再战,杨母佘太君与其弟延昭领兵来到雁门关,杨延辉得到其妻铁镜公主的帮助,取得令箭过关来到宋营探母,事后仍回辽国。此剧颇有人情味,情节委婉曲折,对于投敌叛国的杨四郎在进退之间左右为难的心情抱着同情的态度,因此受到一些观众的指责。此剧为清廷所欣赏,并不奇怪。因为在清廷做官的,就有不少杨四郎这种人物。我们不妨探讨一下,民间对于杨四郎是如何看待的。恰好山西梆子(晋剧)中也有一个传统剧目,叫做三关排宴,描述的也是杨四郎的故事。其中说,宋辽两国久战疲敝,愿意从此停战休兵,在三关设宴订立盟约,两国许多重要人物到场。双方交换俘虏,那些英勇不屈的俘虏回国之后自然成为人人景仰的英雄,但是对于叛国投敌的人如何处置却是一个难题。铁镜公主作为媳妇一再代杨四郎求情,希望佘太君从轻处理。佘太君坚决不答应,她很赞赏公主的贤惠,但是认为和平的局面是两国军人牺牲奋斗打出来的。如果不严惩汉奸、叛徒就对不起十余年来双方英勇卫国的死难军民。三关排宴中佘太君义正词严的说法,大义灭亲的态度和四郎探母中那种对杨四郎的迁就态度迥然不同,说明来自民间的剧目和来自宫廷的剧目就是不一样,它保留了我们长期传承下来的民族精神,必须严惩汉奸、卖国贼。包括口诛笔伐,让他们遗臭万年。

         何谓“汉奸”
    对于汉奸,必须严厉打击。为了不要打错了,首先需要探讨的是:何谓“汉奸”?
    海峡两岸的语文工具书上,都有这一词条。大陆的《辞海》释曰:【汉奸】原指汉族的败类。现泛指中华民族中投靠外族或外国侵略者,甘心受其驱使,出卖祖国利益的叛徒。台湾三民书局《大辞典》释曰:【汉奸】指卖国贼。多为本身利益而甘心受外国或侵略者之收买、利用,而出卖国家利益。“汉奸”一词中因为有个“汉”字,如果望文生义,就会解释为“汉人”或者“汉族”中的“奸细”。实际上,这个词一出现就是泛指损害中华民族利益也就是损害祖国利益的敌人。从《辞海》的释文看来,“中华民族”与“祖国”是同义词,而“汉奸”是站在他们对立面的敌人。从《大辞海》的释文来看,“汉奸”指“卖国贼”。因为汉奸必卖国,所以“汉奸”与“卖国贼”也就成了同义词。汉奸有大小之分。例如在八年抗日战争期间,大汉奸有汪精卫、周佛海等人,他们都有一定的权位,能对祖国造成较大的损害。小汉奸则是主动投靠敌人或者为敌人所驱迫,做些损害祖国与老百姓利益的事,如带路、告密、刺探军情等等。我们所要探讨的,当然首先是指大汉奸。                  
 楼主| 庐山人 发表于 2008-11-24 11: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奸·卖国贼·儿皇帝
    汉奸要分大小么?要分,至少需要分为三个档次,即汉奸、卖国贼、儿皇帝。
    《大辞典》的释文说“汉奸,指卖国贼。”这个说法虽然不错,但是说得不够严密。卖国贼自然都是汉奸,但是汉奸并不都是卖国贼。因为“汉奸”只是第一档次,也就是低档次,包括大小汉奸都在内。“卖国贼”不是所有的汉奸都当得了的、他们必须是汉奸中间的有权位者,能够参与一些具体的卖国活动,包括出谋划策与拍板执行。在一大群汉奸中间,只有少数人能够进入“卖国贼”这个第二档次,也就是中档次。卖国贼出卖了祖国利益,所以才被称为卖国贼。他们把祖国的利益给了谁了?当然不是卖给本国人,只能是卖给外国人、侵略者、占领者。在中国历史上,这些占领者是游牧民族,他们多以打仗见长,而拙于管理经济与文化工作。因此,他们需要在所占领的地方选择一个代理人,也就是奴隶总管,帮他们做占领区的管理工作。为了喊起来好听一点,他们把这种代理人称之为“儿皇帝”。这个“儿皇帝”也就是汉奸中的第三档次,最高档次。是这个国家,这个占领区,许多奴隶管家中的领头人。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儿皇帝石敬瑭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儿皇帝是五代中的第三代——后晋高祖石敬瑭。世界上许多事物都有发展过程,“儿皇帝”刚刚出现的时候,质量很差。五代是个乱世,唐朝安史之乱以后,虽然各地军阀割据,中央政府号令不行,但是有个唐朝皇帝存在,还能在表面上暂时维持统一的局面。公元907年,大军阀朱温篡唐,全国就炸开了锅。既然像朱温这样头顶生疮脚底流脓的角色都能跳出来当皇帝,那还有什么人不能当皇帝的呢!因此,各霸一方的大小军阀、骄兵悍将、土匪强盗、流氓地痞,纷纷跳出来亮相,你既称帝,我也称王,在中原地区打得一塌糊涂。中原大乱,由契丹族建立的辽国乘虚而入。出身游牧民族的辽国国主耶律德光虽然轻而易举地占领了中原,可是缺少统治农业地区的经验,急于寻找一个代理人,匆忙之中,来不及选择,就册封到辽国来请救兵的大军阀石敬瑭为“中国皇帝”,国号晋。石敬瑭居然筑坛受命,感激涕零。辽国叫他上书时自称儿皇帝,他就遵命自称儿皇帝,成为历史上的一大奇闻。石敬瑭这个人本是无名之辈,他是什么民族,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不知道。他父亲并不姓石,他为什么姓石,其原因也不知道。《新五代史·晋本纪》中说:石敬瑭“本出西夷”,后来因为随沙陀人来到中国,就被称为沙陀人。“其姓石氏,不知其得姓之始也。”这么一个来历不明的人。后来之所以大大出名,是由于他投靠了辽国,被辽国国主耶律德光封为儿皇帝。为得到这个儿皇帝的头衔,付出的代价有三:一、把燕云十六州永远割给辽国。二、每年向辽国进贡绢三十万匹。三、 石敬瑭称呼比自己小9岁的耶律德光为父。这个石敬瑭既不是中国人,又没文化,根本弄不清“皇帝”的含义是什么,他只知道做皇帝是件了不起的大好事,不知道做儿皇帝就是当傀儡,不仅不光彩,还是一件可耻的事。皇帝之可贵,正因为他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至高无上的地位,不能有第二个。如果这个皇帝是被人封的,想怎么封就怎么封,想封多少就封多少,那还有什么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庐山人 发表于 2008-11-24 11: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936年,石敬瑭与耶律德光做成了这笔肮脏交易,给中国留下了长期治不好的后遗症,他自己也背上了千古骂名。当时他的大将刘知远劝他:“称臣就可以了,称儿皇帝未免太不像话。”他觉得只有称儿子才能表达出自己的诚意。刘知远又劝他:“送些金帛也就行了,割让土地会给子孙后代带来麻烦,请你三思”。他三思之后,还是要割让。当时“朝野上下咸以为耻”,人人愤概,只有他铁了心要卖国,死不回头。石敬瑭当了五六年儿皇帝,日子并不好过。他是耗子钻风箱,两头受气。辽国经常派使节来,既要干预政事,又要勒索财物,稍有不如意处,就会痛责一顿。辽国要求的事,有些难以办到,他的部下敢于对他顶撞,他却不敢对辽国顶撞。对于手握兵权的部下,他也无可奈何,有些部下性情耿直,不怕开罪辽国,有意和辽使为难,他更害怕,唯恐惹祸,只好陪笑脸,说好话。他当了这个儿皇帝之后,威信不是提高了,而是降低了,还不如当个节度使的时候日子好过,所以抑郁成疾,经常卧病,不久就呜呼哀哉。他自己倒是很快就死了,由于他无知无识糊里糊涂所闯下的滔天大祸——割让燕云16州——却祸延子孙400年。因为直到400年之后,中国才收回了这块地方。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儿皇帝石敬瑭死后一百多年,第二个儿皇帝赵构登台。
    经过北宋王朝的长期经营,中原大地成了一片锦绣河山,花花世界。这时候,别说是当皇帝,就是当个儿皇帝也能得到不少实惠,过得上“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这样豪华而又旖旎的生活”。石敬瑭当儿皇帝是被动的,别人封的;赵构当儿皇帝是主动的,自己争取得来的。而且是在已经当了皇帝之后,经过十年努力,才当上了儿皇帝的。赵构不同于无知无识的石敬瑭,他出身皇族,幼读诗书,略通经史,为什么在做了皇帝之后还不安心,一定要力争当个儿皇帝,其中必有原因,值得认真探讨。我们通过大量史料,包括官方公文,私人记载,以及赵构本人的亲笔所写的文书,足以证明他从二十岁登位做皇帝开始,就已经建立起一套有系统的汉奸理论。他认为:要想以弱势的宋军战胜强势的金兵是不可能的,只有屈膝求和,才能长治久安。最能表达他的投降思想的是他在南逃时写给金兵将领完颜兀术的一封信。其中说:盖知天命有归,而欲以存一尊之人也(说明自己愿意接受金国的统治)。如此,则金珠玉帛者,大金之外府也(南方的财富,实际上是在金国另一个仓库里),学士大夫者,大金之陪吏也(南方的人才,实际上也是金国的奴隶),而尊无二上,亦何必劳师远涉,而后为快哉!(既然我们服从你们,为你们所用,你们又何必劳神费力,来打我们呢!)赵构认为,地分南北,自古已然。北人驭马,南人驾船,南人灵巧,北人勇悍,这也是天生的。南方的步兵敌不过北方的骑兵,历来如此,虽汉唐盛世也不例外。南方王朝偶然也有打败北方铁骑的时候,但是劳民伤财,牺牲惨重,最后还是造成天下大乱,得不偿失。要想长治久安,大家能过安稳日子,倒不如承认北强南弱的事实,奉北方王朝为宗主国,每年奉上银绢若干,以买和平。这比打仗所造成的损失要小得多。北人虽然强悍,不如南人灵巧,他们衣食所需的物品有不少都仰求于南方。如果能够通过我们的贡献与边境的交易取得这些物品,他们就不一定要来打我们了,日子过得安心,有什么不好!对于广大老百姓,他是以战争的残酷来恐吓他们,以能过太平日子的幻想来劝诱他们,让大家接受自己的投降政策。对于读书士子,文武百官,他则灌输一些人生几何,及时行乐的思想,造成南宋这个小朝廷,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每逢小喜小庆,不惜大操大办,以加官进爵,君臣同乐的手段来笼络群臣,维持自己的投降政策。对于被虏北去生活在冰天雪地里的亲人,对于在沦陷区过着水深火热日子的老百姓,他是完全不管的。在杭州进行投降谈判之时,比较正直的官员与广大老百姓奋起反对者大有人在。兵部尚书王庶首先上书痛责赵构“不念父母之仇,不思宗庙之耻,不痛宫闱之辱,不恤百姓之冤,逆天违人,以事夷狄”。这也算是骂得够份量的了。消息传播下来,全城震动,群情愤激,老百姓在街头奔走,破口大骂有人卖国,墙上贴了许多“打死奸细、卖国贼”、“秦相公(秦桧)是细作”的帖子(大字报),大家逼迫主管殿前司公事的杨沂中与马步军将领共同写了一份书面意见送到都堂(宰相办公厅),当面警告秦桧说:“听说皇上(赵构)就要接受金国的来书,必欲行屈己之礼。万一军民汹汹,闹出大乱子来,我们可是弹压不了的。”也就是说,你们要是把老百姓逼反了,我们就没法儿管。这是不是赵构天生下贱,放着皇帝不当,一定要顶着巨大的压力,一定要争取当个儿皇帝。说他天生下贱也是可以的,但还是不足以说清问题。根据赵构建立的汉奸理论,当时在中国当个皇帝危机四伏,并不安全。因为赵构的即位并不合法,他的哥哥赵桓只以密诏委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并未要他继位,他当了这个大元帅,拥兵自重,对京城坐视不救,听任金兵把徽、钦二帝掳走,他立刻在南京(即商邱)即位。当年有起义军拥戴信王赵榛起事反金。赵榛是他的亲兄弟,又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理应加以援助,共同战斗。他害怕赵榛争夺他的帝位,不仅不加援助,而且命令自己的队伍加以封锁,配合金军消灭了这支起义军。赵构即位之后,视各地赵氏的兄弟叔侄为头号敌人。他下诏,不许宗室参加勤王、起义等等军事活动,也就是说,凡是赵家的人,连抗金的事业也不许参加,防备他们乘机发展军事力量,与自己争夺帝位,如有违背,严加镇压。有人在寿春府活动,自称越王(徽宗之弟赵偲)次子,受徽宗密诏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图谋起事(这和赵构当初的活动一模一样),受到赵构的严厉镇压,所有有关人员都在严刑逼供苦打成招之后,斩于越州(今绍兴)之市。其他赵氏兄弟叔侄因涉嫌被杀的大有人在。害怕带兵的大将造反,也是赵构的一大心病。宋朝的开国之君赵匡胤在一百多年前都能“杯酒释兵权”,不杀功臣,赵构却没有这个雅量,对自己属下的统兵大将时时防范,事事防范,唯恐失控。因为在他即位的两年之后,发生了一次兵变——刘、苗之变,他被废黜、囚禁,几乎丢命。后来虽然侥幸逃过一劫,却从此吓破了胆,对武将更加防范。赵构认为,只当南宋的皇帝,时时都有危机,赵家兄弟叔侄都有可能使用各种阴谋争夺帝位,带兵大将发动兵变,随时都能把龙椅推翻。最稳妥的办法是找一棵可以依靠的大树,大树底下好遮荫。北方的金国就是最理想的依靠对象,只要金国看中了我,认可了我,承认我是儿皇帝,那就是最有力的保障,任何人也不敢再打我的主意。当然,做儿皇帝也有难处,那就是要把“父皇帝”伺候好,有一套拍马的功夫,不能失宠;再就是要有一副厚脸皮,不怕别人笑骂,即所谓“笑骂由人笑骂,好官我自为之”。虽有一些难处,可是处境安全,没有任何风险,可以高枕无忧,何乐不为。这就是儿皇帝所得的实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庐山人 发表于 2008-11-24 11: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赵构既是这一套汉奸理论的建立者,又是这一套汉奸理论的实践者。他从登上帝位开始,就成了一个擅长作秀的两面派,口头上支持抗战,做出一幅慷慨激昂的样子,以赢得不明真相的广大军民的拥护,保住皇帝宝座,但是行动上则是一个十足的投降派,处处阻挠抗战,放手卖国。即位的当年,残杀主张抗战的上书言事人爱国的太学生陈东,开始暴露自己的狰狞面目。十五年后,又坚决执行敌人“必杀飞,始可和”的命令,害死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大的民族英雄岳飞。他这个汉奸、卖国贼、儿皇帝,最后几年虽然退位了,却尽力施加影响,压制接班人宋孝宗赵晊,不许赵晊放手抗金。经他长期压制,军心涣散,民气消沉,南宋终于覆亡。赵构一生卖国的时间最长,卖国的罪恶最大,成为中国从古到今当汉奸这一行中间的代表人物。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干尽了卖国勾当,被后代大大小小的汉奸们奉为祖师爷,成为他们偷偷学习悄悄崇拜的对象。
    历代的大汉奸多已充分揭露,只有赵构的形象还有令人有模糊之感。因为冤杀岳飞一案,主犯究竟是赵构还是秦桧,历代还有争论。这是因为赵构头上还有“皇帝”的光环,许多人为尊者讳,帮他掩饰罪行,把责任全部推给秦桧而已。其实此事很好解决,赵构是南宋王朝的法定代表人,不论是从理论上来说,还是从历史事实上说,主犯只能是赵构,不可能是别的人。明代的文征明早就在《满江红》一词中作出了斩钉截铁的结论: “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怜,风波狱。   岂不念,中原蹙?岂不惜,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古休夸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主犯当然是赵构,区区一个秦桧,只不过“逢其欲”而已。没有赵构拍板,十个秦桧也杀不了岳飞;没有秦桧的帮凶,赵构照样能杀岳飞。举个例说,七品小官胡铨上书请杀秦桧,秦桧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就是杀不了他;对于正一品的岳飞,没有赵构下死命令,秦桧根本动不了他一根毫毛。          为什么有不少皇帝当了卖国贼
    到了明代,又有一个窝囊废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一不小心就当了卖国贼。
    我说他“一不小心”就当了卖国贼,是说他原无当卖国贼的想法。只是年幼无知,在北方强敌瓦刺(蒙古别部)太师也先大举南下要来攻打北京的时候,听信了当权的太监王振出的馊主意,进行“御驾亲征”,结果兵败于土木堡,皇帝与随征的许多文武官员全被包围。在处于不利地位而又面对强敌的时候,不仅一些忠勇将士浴血奋战,力保皇帝,连几位满头白发的随征文官也都手执干戈,战死在战场上,不给祖国丢脸。唯有身为皇帝的朱祁镇是个软骨头,在敌人面前索索发抖,一屁股坐在地上,屁滚尿流,成了一摊烂泥,出尽了洋相,做了敌人的俘虏。他被俘之后,立即投降,以后就带着敌骑在边境各城喊门,希望不战而赚开城门,但被守城的忠勇将士严词拒绝。于是这个到处喊门的朱祁镇就成了货真价实的卖国贼。
    本来,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皇帝是个半神半人的人物,头顶上好像有一道神圣的光环,他应该有自己的尊严,经常受到广大臣民的礼拜。
    为什么一个又一个的皇帝,竟然会堕落成为卖国贼。仔细想来,此事也并不奇怪。所谓卖国贼,是出卖祖国利益给敌人的人,那就必须是有权位的人。一般的老百姓,无权无位,你就是想卖国,也没有什么可卖的。在专制王朝时代,视国家为皇帝个人所私有,一个皇帝卖不卖国,就看他自己怎么想。
    整个朝廷也会成为卖国班子
    清王朝一共传了十个皇帝,在前期五个皇帝时代,我们如何评价这个政权,暂时不谈。在后期五个皇帝时代,也就是从鸦片战争开始,这个“朝廷”就逐渐沾上了“卖国”的阴影。因为清王朝是满族建立的政权,只有满人才能称为主子,满人官员称奴才,汉人官员称臣(比奴才更低一个层次)。清廷对外打了败仗,割地赔款,皇帝自己贪图苟安,却把整个中华民族,整个祖国的利益出卖给外国人(西方列强),这就逃脱不了“卖国”的罪名。靠卖国以图苟安,这条路是走不通的。朝廷越卖国,国就越弱,越会打败仗,越会招来外患。这就像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止。晚清七十年,对列强的不平等条约越订越多,被损害的广大军民终于奋起反抗,清廷终于灭亡。
    卖国卖得最猖狂的是慈禧太后,她提出的最出名的卖国宣言是“宁赠外人,不予家奴”,这就足以说明她是个大汉奸、卖国贼、儿皇帝(其实她还没有资格当儿皇帝)。朝廷成了卖国班子,是不是文武百官都卖国了?那也不是。朝廷在头号卖国贼的压制之下,文武百官要想做救国救民的大事,自然千难万难,但这并不妨碍一些热爱祖国的官员与知识分子在各自的岗位上坚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因此,在朝廷坚持卖国的黑暗时代,中国照样出现了像林则徐、关天培、左宗棠、邓世昌这样的民族英雄。            
     儿皇帝也有一些别名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祸害中国两千年的皇帝制度终于垮台,既已建立民国,公开的大皇帝的称号当然没有了,公开的儿皇帝的称号当然也没有了,但是皇帝制度的阴魂不散。变相的大皇帝虽然没有形成,变相的小皇帝、土皇帝、儿皇帝依然不断出现。儿皇帝也就有了一些别名。袁世凯是先当了总统之后才又当了“皇帝”,他在积极卖国的时候并无“皇帝”头衔,不能称为“儿皇帝”,只能算是“儿总统”。汪精卫从重庆叛逃到南京去给日本人当傀儡,也不能称为“儿皇帝”,只能算是“儿主席”。
  
    中国人是爱好和平的,是能和许多不同的民族和谐共处的,现在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海外华人在那里落地生根,和当地民族世代友好,这就是明证。但是中国人民也坚持自己的民族精神,痛恨损害中华民族利益损害祖国利益的汉奸。对于汉奸,总是同仇敌忾,绝对不能容忍。在辛亥革命时期,既有维新派,也有守旧派,更有各党各派,各种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总数不下数千人,对于这些人的功过是非,我们都可以作为学术问题来讨论,不必急于去下结论,只有对于汪精卫这样铁证如山的汉奸,一定要把他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对于这一结论不必再加讨论。
    痛恨汉奸,永远鄙视汉奸,绝对不许为之翻案,这就是中国人所坚持的一根底线。这就是中国人所坚持的民族精神。一个人的所言所行,所作所为,如果涉及到“汉奸”这个范围,那就需要慎重对待,三思而行,最好连擦边球都不要打。
    这一意见是否正确,作者谨抒己见,以就教于广大网友与广大读者。
                                                                  (责编岳军)
这是史式教授寄给我,让我在《岳飞思想研究会》会报上发表的理论文章,一起寄来了三篇,暂先在网上发一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岳玉川 发表于 2008-11-24 16: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好----"祖国是什么?祖国既不是一代代专制王朝,也不是一届届政权机构,而是一块块苍茫大地,一片片锦绣河山,一群群父老乡亲,一幅幅壮丽蓝图。祖国是我们心中的一方圣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uezongkui 发表于 2008-11-25 10: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奸人人唾弃!英雄千古流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ajingjun 发表于 2008-11-26 09: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史式老先生我见过,先生一看就是一个老学究的风范。在此向老先生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岳垌锟 发表于 2008-12-10 01: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活一口气,佛争一烛香。人要脸,树要皮。当汉奸的人,永远被人钉在耻辱柱上,连后人都抬不起头。在当今社会,有的经不起金钱的考验,有的经不起美女的诱惑,有的经不起权利的引诱,有的经不起爱好的吸引。如能经得起各种各样的考验,而不出卖灵魂的人,真君子也。对自己的生活坚持低要求,对自己的人格坚持高标准,管好自己的欲望,不同人盲目攀比,心静正气生,何愁傲骨不在。读一篇好文章,也能使人明事非,辨忠奸,其功能好比家训、族规、座右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嗨!您好:
欢迎来到 岳飛网。
我的名字叫丫丫
很高兴能够为您服务!
如果已经注册【请立即登录并按丫丫提示一步步完成我就不会再来烦您了】
还没有账号请【实名注册(中文)】

手机版|小黑屋|岳飞网 |打赏 |岳飞网动态43090302000031

GMT+8, 2024-11-25 04:28 , Processed in 0.19325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