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繁体中文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中文)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原来“岳飞网每日签到”是在积累福报“每日签到福报乐”积分前三名可开通先祖“个人公墓”一座十一月一日将迎来岳氏宗亲岳飞网月首团聚日
查看: 1554|回复: 1

苏东坡是这样葬在郏县的

[复制链接]
岳建良 发表于 2007-6-25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东坡是这样葬在郏县的

          2007-06-02 09:25:41

    苏东坡生前与郏县并无多少瓜葛,死后为何葬在此地?千百年来一直是扑朔迷离的雾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比较流行的说法大致有三。

    一曰:苏东坡贬谪汝州团练副使时,喜爱其地有山,形胜类似家乡的山水,于是产生了终焉之志。写信告诉弟弟苏辙:“他日我死,贫不能归,其葬我于是。
”苏东坡在常州病逝后,家人就遵其遗命,埋葬于此。

    二曰:宋朝制度规定,大臣死后,都要埋葬在京畿附近的三百里左右,一来朝廷便于监督,二来皇帝英灵便于和大臣灵魂沟通交流。当时苏辙居住许昌,遵照苏轼遗愿,就近埋葬于此。

    三曰:绍圣元年(1094年)四月,苏轼从定州(河北定县)贬至英州(广东英德),途经陈留时,绕道临汝河向时任汝州太守的弟弟苏辙告别并筹借盘费,兄弟相聚三四日,途经郏县时,觉得此处酷似家乡的山水,遂约定将来终老之时,归葬于此。

    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历遭磨难,早已看破红尘,随遇而安。纵观其一生,并没有刻意选择墓地之举。那么,又为何葬在郏县呢?笔者近日拜读李一冰先生所著《苏东坡大传》一书,始觉拨云见日,真相大白。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宋哲宗崩逝,徽宗即位,皇太后向氏权同听政,大赦天下,朝廷中的政治风云有所变化。是年5月,苏东坡得赦移廉州(广西合浦)安置,结束了长达3年的海南岛流放生涯。遂渡海北归,途中几经变改谪命。11月出广州至清远峡,接到诏命:“官复朝奉郎,提举成都玉局观,在外军州,任便居住。”翌年,改元建中靖国(1101年),4月行至豫章(江西南昌)时,接到弟弟苏辙(子由)的来信,邀他全家到许昌同住,彼此有个照应。同时信中还谈到辙的季子苏远之妻黄氏病殁,打算在汝州郏城的自有土地上辟设苏家墓园,先葬远之妇于此,征求兄长的意见。苏家祖茔原在四川眉山县老泉山,但关山阻隔,路途遥远,势已不能归葬。苏辙买田汝州郏城县,子孙全家安居许昌,几已不作他迁之想,适逢远妻葬事,所以先和兄长商议葬地之事。苏轼答应前往许昌定居。且派长子迈、次子迨去宜兴变卖田产,准备搬家,自己在真州(江苏仪征)等他们。

    5月,舟行至真州。苏轼约时任浙西路漕司的舅表弟程德孺及钱世雄在金山会晤。其间,谈到向太后崩逝,朝局发生变化。左相韩忠彦失势,右相曾布乘此跋扈起来,到处安插亲信,绍述之说重新燃起,马上就会变成“曾布专政”的局面。

    这个形势变局的消息,使苏轼顿生警惕,马上意识到绝不能再投身到火场的邻屋去,立刻打消前去许昌的计划。于是托时任淮南路监司的黄师是(苏辙的亲家)转交《与子由书》。

    信中除了解释不能前去许昌的原因外,还谈到葬地之事,让弟弟单方决定,既然八郎妇可用,自己为何不能用?苏东坡并不重视身后葬地这类俗事,就这样一言遂决。所以,他后来也就葬于郏城。

    在真州,苏轼全家以舟为家。一年来的长途跋涉,已使他身体十分亏损,真州再度中暑,恶性痢疾复发,又使他元气大伤,就一发不可收了。时为建中靖国元年(1101)7月28日,享年65岁。

    翌年,改元崇宁(1102年),诸子从常州扶柩至郏城钧台乡上瑞里(今河南郏县茨巴乡苏坟村),遵照苏轼生前遗愿夫妇合葬于此。

    11年后,即宋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病逝,葬于兄墓之左。元朝至正年间,郏县县令杨允置其父苏洵衣冠冢于两公墓之中,故世称“三苏坟”。千百年来,前往凭吊者络绎不绝。  (乔建功)



来源:平顶山日报
 楼主| 岳建良 发表于 2007-6-25 22: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坡湖畔说东坡
 
               曲令敏 温书功

    郏县鲁医河中游的构树张水库,是一片让人萌生无限遐想的水域。上游土塬裂隙,高树满溢,村野如画。西面蛇山横卧,岭秀云闲。下游3公里,即闻名中外的三苏坟之所在———中原小峨眉。

 水库坝下,有清泉自蛇山涌出。2002年3月至8月,郏县水利局引此泉至三苏园,建成上下66亩、蓄水20多万立方米的东坡湖,遂令湖光与古柏相映,水汽和诗情交融,结束了三苏坟前多年无水的历史。一生乐水的苏东坡,定然会含笑九泉吧?

    小峨眉其实不是山,比之身后低矮的蛇山,也不过是汝河平原微微颦蹙的眉峰而已。但小峨眉又确实是山,是一座仰视不见顶的大山。900年前,它有幸成为苏轼、苏辙的埋骨之地。苏洵、苏轼、苏辙,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据三席,特别是苏轼,以诗、文、书、画全才名垂后世,道德人品如滔滔江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学士仁人,不愧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胸怀万壑、秀逸天下的“峨眉山”。
遥想当年,47岁的苏洵带着两个不及弱冠的儿子,千里迢迢赴汴京赶考,行至此,远眺嵩岳,其山也莽莽;近观汝阳江,其水也汤汤;脚下鲁医河绕山而过,草暗花明,其树也苍苍吧?之后,苏东坡两次回川中奔丧,想必往返都会经过这里。有史料可考,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四月,苏东坡再贬岭南。此时苏东坡已57岁,念去家千里,苏家子孙已扎根中原,难得这里山泽水湄,恰似故乡,遂生“是处青山可埋骨”之想。

    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苏轼病卒于常州。次年闰六月,苏辙遵其“即死,葬我嵩山下,予我为铭”的遗愿,千里扶柩,将这位彪炳千秋的文化巨擘葬于小峨眉。11年后,苏辙卒于许昌,赴兄长夜雨连床之约,遂葬于东坡墓左。元代至正十二年(1352年),郏县尹杨允置苏洵衣冠冢在两公之右,始称“三苏坟”。

    苏东坡一生与水有缘。元佑四年(1089年)七月,52岁的苏东坡任杭州太守。短短一年半时间,他疏浚河道,修建了6个小水库,让全城百姓喝上了西湖淡水。之后,苏东坡又上书请资,为日渐萎缩的西湖清淤,并用葑草、淤泥筑成2.8公里长的苏堤。为防西湖再度淤塞,苏东坡又让民工在三岛之一的“小瀛洲”附近,用湖泥堆岛基,建三座瓶形石塔为观察标志。塔腹中空,塔体上排列着5个等距圆洞,月明之夜,灯光印入水中,即著名的“三潭印月”。

    苏东坡身为一城太守,倾身而任,修水利、建医院、为赈济灾民奔走呼号,反以一腔“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浩然正气,开罪于龌龊官场,屡遭贬谪。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苏东坡被一贬再贬之后,千里跋涉,就任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诗人不幸江山幸,正如清朝才子江逢辰所言:“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在惠州的苏东坡无权有名,绍圣三年(1096年)六月,他不改为民请命的天性,不辞奔波之苦,动用亲朋好友的“人力资源”,为惠州修建了两座桥,一座在河上,一座在湖中。为了修筑惠州湖一堤两岸,苏东坡将皇帝赏赐的犀带捐了出来,还写信向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市)的弟弟求援,结果弟媳拿出皇上赏赐的数千两黄金,“助施”他这项功德之举。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就将湖堤命名为“苏公堤”。

    大地上江河流注,其形如根如冠,代代人烟,都是这树上的果子。而与苏东坡息息相通的,应是滔滔长江。生在四川玻璃江(即岷江,源于岷山,流经都江堰)边的眉州,苏东坡一生不忘水利,当是李冰精神的传承。而他纯澈率真、豪放不羁的性格,也应来自这千山雪融、万壑云浮的岷江。岷江奔腾千里入长江,到湖北境内,生出个小镇叫黄州(今黄冈市)。

    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六月,一个御史把苏东坡谢恩表中的四句话挑出来,说他蔑视朝廷,引发了臭名昭著的“乌台诗案”。苏东坡在狱中被关4个月又20天,死里逃生,于旧年除夕才被释放。元丰三年(1080年)正月初一,就由长子迈陪同,启程前往幽囚之地———黄州。终生怀有庶民情结的苏东坡,这次以再生之身垦荒种地以自给。他就是在这里写出了前后《赤壁赋》、《承天寺夜游》等数百篇让他蜚声中外的诗词文赋。黄冈东坡的十亩荒地成就了东坡居士,而昼夜不息的长江涛声,则塑就了千古文豪苏东坡。

    而今,一生不离水湄的苏东坡,长眠之地有了上下两湖碧水,为三苏园平添了灵秀,慰夫子于泉下,其功德远不止在观光。但愿前来拜望三苏的人,能在氵敛滟的湖光里领略到东坡先生不避刀俎、为民请命的浩然正气,能懂得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情怀。



来源:平顶山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嗨!您好:
欢迎来到 岳飛网。
我的名字叫丫丫
很高兴能够为您服务!
如果已经注册【请立即登录并按丫丫提示一步步完成我就不会再来烦您了】
还没有账号请【实名注册(中文)】

手机版|小黑屋|岳飞网 |打赏 |岳飞网动态43090302000031

GMT+8, 2024-11-24 17:53 , Processed in 0.20877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