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时代的侵略行为给人民带来的都是痛苦与灾难 ----
金代《董钦石棺铭》
在新乡市博物馆石刻库房内,保存着一件金代的《董钦石棺铭》。这块石棺铭,尽管字数不多,却强烈地折射出新乡人民在金人占领之后所遭受的苦难,以及人们盼望宋王朝击退金兵,恢复故土的迫切愿望。
这件石棺铭为半环状石质五面体,它一头大,一头小。估计是埋在地下,复盖在棺木上的类似墓志铭(古人死后,常常刻一石质方形体的器物置于墓中,上面写有死者生平事迹和对死者简单的评价,此谓之墓志铭)。该石棺铭正中间一面刻铭,左右两侧刻四个团花图案,铭文是楷书,五行,约有190字,其文如下:
“宋朝董君石棺铭:君讳钦,种养为生,居于卫州新乡县贵德乡临清管临清坊村,不幸于天会六年五月十七日夜,被群贼人家打劫财务及烧燎损,至当月二十八日卒,享年五十有二。其岁艰食,人民往往食其糟糠、榆面之物,冻饿死者无数。其时已为大金之民,受其苦无限。君有男三:董立,妻李氏,董昌,妻吕氏,奴奴;女二;姐,嫁李辛,小姑,嫁阎和;孙男,靠儿,高僧;孙女:大姑,嫁杨郎,二姑。时于天会七岁次巳酋七日丁丑塑二十一日丁酋,葬于祖坟之内,谨记。书人郭胃,刊人王进。”(标点为笔者所加)
这段文字叙述了这么一件事情.居住在卫州(今卫辉市)新乡县贵德乡临清管临清坊村即今我市郊区牧野乡临清店村的董钦一家悲惨遭遇.(这里的“管”应该是介于乡和村之间的行政单位).董钦一家以种养为生,天会六年(1128年)5月17日夜间,一伙贼人闯入他家,5月28日亡故,享年52岁.第二年七月,他的家人准备将他葬入祖坟,在葬入祖坟之前需要刻石留记,于是就有了上边所述的石棺铭.“铭”中所述,“孙男靠儿高僧”是说长孙靠儿当了和尚.
“天会”是金太宗完颜晟的年号.天会六年是南宋高宗建炎二年,也即是公元1128年.就在三年前,金兵大举向北宋进攻,北宋皇帝宋钦宗和他的父亲太上皇宋徽宗被金人俘虏到金营做奴隶,北宋宣布灭亡.第二年5月,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南京(今商丘)即皇帝位,这就是宋高宗.南宋建立,赵构继续实行妥协逃跑的政策,对金人不敢抵抗.但人民群众却不肯屈服.黄河南北各地人们自动组织抗金武装,约六,七万人坚持战斗.1127年9月,河北招抚使统制王彦率岳飞等大将七千余人在新乡县八柳渡渡河抗金,一度收复新乡县城.后王彦迫于金人重兵压境,撤出新乡到辉县太行山是继续抗金.他的部下都在脸上刺上“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人称“八字军”.就是一个靠“种养为生”的董钦,在他死后一年有余,其子孙虽然明明知道“已为大金之民”,但仍不忘故国,他们在石管铭上直书“宋故董君”,书写者和刻石者也都无所畏惧,这又表现了多么崇高的民族气节!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望着北国的万里黄河和高达数千仞的西岳华山,他写道: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兵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是啊,沦陷区的人民在金人统治下眼泪都哭干了,他们年年都盼望南宋王朝的军队前来恢复国土.岳飞矢志抗金,二十年纵横战斗,还我河山.至死不移,收复故土,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正是当时沦陷区人民的强烈愿望.<<董钦石棺铭>>就是人民愿望的最好注脚.
王玬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