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七旬铁匠岳右智的传承心愿
央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俗话说:“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随着时代变迁,铁匠,这门古老的手艺,早已淡出现代人的生活,成为岁月里的记忆。 近日,记者来到河南杞县 “岳式打铁传习所”,探访开封市非物质文化传承人,73岁的打铁匠岳右智。
传习所位于县城东边的一个胡同里,门前放着各式刀具、厨具等铁器,室内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 走进店铺,岳右智老人正在屋内的铁炉前忙碌着,炉火通红,火苗直蹿。炉膛口放着几把火钳,紧靠炉膛有一个大铁砧,摆放有几把对锤、手锤。 钳出一块火红的铁块,置放在铁砧上,岳师傅右手抡起铁锤敲打,火星四溅。不一会工夫,一把铁撬初具成型。
“我每年光修补菜刀和锅铲不下上千把。”老人一边工作一边说,“菜刀和锅铲的把子容易断,修补一下才几块钱,而买一把恐怕要几十元,所以别看我这铁匠店不大,但周边邻居都是老主顾。” 岳师傅称,现在每天要从早忙到晚,顾客预约现象是常有的事。几乎县城所有的工地都和他的铁匠铺有联系,尤其是农具、木工用的钻头、铁撬、铁铲等,损耗特别大,因此三里五村干活的工人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将破损的工具拿来维修。
“打铁的确是一种艰苦、枯燥的生活,加上铁块出炉后必须趁热打。稍不留心,还会被火星烫伤。”由于长年手握铁锤使力,岳师傅的手上结满了厚厚的老茧。 岳师傅介绍,打铁的技术含量很高,火候的掌握、淬取的时间、物件的捶打,都很有讲究,也不是一般人随随便便就能学会的,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打铁还是力气活。
2013年1月,岳式打铁技艺荣获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是岳师傅并不是十分开心,“现在愿意学习打铁的年轻人几乎没有。” 十几岁开始练习打铁的岳师傅想招学徒工,一心让这门技术传承下去,但没有年轻人愿意学。
“如果这门手艺在我们这一辈丢掉了,很可惜。”岳师傅说,千年遗传下来的手艺,如何保存发扬下去,值得反思,更值得珍惜。 对此,杞县已经启动非物质文化保护工程。杞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楠远介绍, 文化部门在全县已经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一万六千余条,对100个有价值的线索进行了整理和立项。所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成为了传承、发展和活跃全县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文化力量。
其中,“杞人忧天传说”于2014年12月被国务院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成为杞县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莫家酱菜”、“伊尹传说”“潘氏烧伤”等三项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韩式唢呐”“杞县剪纸”等33项非遗项目被开封市人民政府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张毅力、霍亚平、实习生王勇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