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繁体中文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中文)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原来“岳飞网每日签到”是在积累福报“每日签到福报乐”积分前三名可开通先祖“个人公墓”一座十一月一日将迎来岳氏宗亲岳飞网月首团聚日
楼主: 岳润清

[转帖] 礼仪

[复制链接]
 楼主| 岳润清 发表于 2007-12-15 13: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续2楼《常礼举要》)
  (十)馈赠
  一、礼尚往来,来而不往,往而不来,皆非礼也。  
  二、赐人不曰来取,与人不问所欲。  
  三、赠人物品,必谦必敬。  
  四、赠人物品,外必用包裹,婚丧庆寿例外。  
  五、平素赠物,座有他客,须避观听,远来及初晤,可不避。  
  六、受赠先略谦辞后受,称谢,逾日须往拜。  
  七、长者赐,不敢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润清 发表于 2007-12-15 13: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续2楼《常礼举要》)
  (十一)庆吊  
  一、参加吉礼,不谈衰丧话,不戚容,不啼泣。  
  二、居丧不参加吉礼,只送仪物。  
  三、丧服不入公门,不观吉礼。  
  四、贺婚在众宾前,辞不谐谑。  
  五、临丧不笑。  
  六、里有殡,不巷歌。  
  七、饭于丧家,酒不赭颜。  
  八、佩会葬徽章者,礼终即卸去,不佩带他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润清 发表于 2007-12-15 13: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续2发《举礼常要》)
  (十二)称呼  
  一、初见面之人问姓,曰贵姓,问名,曰台甫。自说姓曰敝姓某,说名曰草字某某。  
  二、有亲戚世交者,应各以其名分彼此相称。普通称人曰先生或某兄,自称曰弟。老者长者,称曰老先生,自称曰后学,或称自名。  
  三、称人之父曰令尊,母曰令堂。向人称自父母,曰家严,曰家慈。见朋友之父,称老伯,母称伯母,自称晚或侄。  
  四、称人之祖,曰令祖公,祖母曰令祖太夫人。向人称自己祖曰家祖,祖母曰家祖母。见人之祖父祖母,称太老伯,太伯母。自称己名即可。  
  五、称人之兄弟,曰令兄,曰令弟。向人称自己兄弟,曰家兄舍弟。称人之姊妹,曰令姊令妹。向人称自己姊妹,曰家姊舍妹。见人之兄弟,称几先生,或几兄,自称小弟。见人之姊妹,统称几姐,称自己曰小弟。(书款则称侍)  
  六、称人之妻,曰令正或尊夫人,向人称自己妻,曰拙荆或贱内。见人之妻称嫂,自称己名。(女子可自称妹)  
  七、女子称人之夫,曰尊府某先生,向人称自己夫,曰外子。见人之夫称某先生,自以避免称呼为佳,如必要时,只称本人即可。  
  八、称人之子,曰令郎或公子,称人女曰令爱,或女公子。向人称自己子,曰小儿,女曰小女。见人子称世兄,自称弟,称女曰世姐,自不称。  
  九、称人之孙及孙女,曰令孙曰令女孙。向人称自己孙,及女孙,曰小孙,曰小女孙。见人之孙及女孙,称几公子几小姐。  
  十、称人或称自己之已故上辈,统加一先字。如称人之故父母,曰令先尊令太夫人;称自己之故父母,曰先严先慈之类。称人已故下辈不必另加字,只云「以前某兄」即可,称自己已故下辈,但加一亡字,或云「以前某某」亦可。  
  十一、称人之姑丈姑母,曰令姑丈令姑母。向人称自己姑丈姑母,曰家姑丈姑母。见人之姑丈姑母,称老先生老太太;交厚者,可称老伯及老伯母。  
  十二、称人之舅父舅母,曰令母舅令舅母。向人称自己舅父舅母,曰家母舅家舅母。见人之舅父舅母,称谓仿前。  
  十三、称人之岳父岳母,曰令岳令岳母。向人称岳己父母,曰家岳家岳母。见人之岳父母,称谓仿前。  
  十四、称人之内侄,曰令内侄。称人之甥,曰令甥。称人之婿,曰令婿。向人称自己内侄,甥,婿,曰敝内侄,曰舍甥,曰小婿。  
  十五、称人之亲友,曰令亲曰贵友。向人称自己亲友,曰舍亲敝友。  
  十六、称人之师,曰令师,生曰令高足。向人称自己师,曰敝业师。称自生曰敝徒。自称师,曰夫子或吾师。称自己曰受业,或曰门生。  
  十七、称人之长官,曰贵某长(院部厅局等)。称人之属员,曰贵部下或贵属。向人称自己长官,曰敝某长,称自己属员,曰敝同事或敝属,称其某姓某职亦可。  
  十八、称人之主人,曰贵上,称人之仆,曰尊纪。向人称自己主人,曰敝上;称自仆,曰小价。  
  (附说)  
  一、称呼一事,本甚繁杂,各地习惯,直接见面之称,尤多不同,故难备载。本编仅录其对外交际通常用者。  
  二、亲戚之间,称呼甚为微细,每有错一字而贻笑者。兹编本为举要,专为常用,故不详载。
  
  另:各方面互相称呼中如家族类、谊亲世友类、姨夫类、姑姐妹亲戚类、妻族类、母族类、姻亲送嫁类、姻亲类等的称呼,在专业贴式书里有很详细说明,此不易赘述。
  (续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润清 发表于 2007-12-15 14: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行坐举止的礼节
         作者洗心, 转自http://www.dfg.cn/gb/ssht/ly/02-xzjz.htm
  一个人的举止是自身素养在生活和行为方面的反映,是反映现代人涵养的一面镜子。
  我国自古以来就对人的行坐举止有良训:如《弟子规》言:「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正确而有礼的举止,可以使人显得有教养,给人以美的好印象;反之,则显得粗俗失礼。
  有些人虽然相貌很漂亮,但一举手投足便显俗气,甚至令人生厌。因此,在交际活动中,要给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外在美固然重要,而高雅的谈吐和举止则更让人喜爱。这就要求我们一举手一投足都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姿态,做到举止端庄、优雅懂礼。
  高雅举止的基本要求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中站、坐、行等一些基本动作应具备一定的礼仪规范:
  (1) 站有站相
  人的正常站姿要「立端正」。具体为头正,颈直,两眼平视,嘴、下愕微收;双肩平且微向后张,挺胸收腹,上体自然挺拔;两臂自然下垂;两腿挺直,膝盖相碰,脚跟并拢,脚尖张开;身体重心穿过脊柱,落在两脚正中。从整体上形成优美挺拔、精神饱满的体态,而避免出现用一条腿支撑身体斜靠着的疲惫无力的形象即「勿跛倚」。
  (2) 坐有坐相
  人的正常坐姿也是要「坐端正」在身后没有任何依靠时,上身挺直稍向前倾,关节平正,两臂贴身自然下垂,两手随意放在自己腿上,两脚间距与肩宽大致相等,两脚自然着地。在正式社交场合,即使背后有依靠时,也不能随意把头向后倾靠,以免显得懒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体态像上面所说的那样端庄稳重。但为了坐姿的正确优美,还是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①「勿箕踞」落座后两脚不要分得太开,女性这样坐尤为不雅。
  ②「勿摇髀」切忌摇晃大腿。两脚交叠而坐时,悬空的脚尖应朝下。
  ③ 在长者面前,要留意「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处处要守住「长幼有序」的原则,才是懂礼之人。
  ④ 落座后应该安静,不要左右摇摆,给人以不安分的感觉。
  ⑤ 坐下后双手可相交搁在大腿上,或轻搭在沙发扶手上,但手心应向下。
  ⑥ 如果座位是椅子,不可前俯后仰,也不能把腿架在椅子或踏在茶几上,这是非常失礼的。
  ⑦ 端坐时间过长会使人感觉疲劳,这时可变换腿部的姿势。
  ⑧ 在社交或会议场合,入座要轻柔和缓,坐姿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座椅乱响,造成紧张气氛,更要小心别带翻桌上的茶杯等用具,以免尴尬。
总之,坐的姿势除了要保持端正外,还应做到轻松自如、落落大方,方显得文静优美。
  (3) 走有走相
  行走要「步从容」。即走路时不急不慢、从容大方。人的正常行走应当是身体挺立,两眼直视前方,两腿有节奏地向前迈步,并大致走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情况下,对行走有不同的要求:
  * 见尊长时,要「进必趋」,即快步走上前,显示对长辈的尊重。
  * 从尊长身边告退时,要「退必迟」,即缓慢退出。显示对长辈的不舍和敬重。
  * 转弯处,要注意「宽转弯,勿触棱」,是指走路拐弯时角度要大一些,不要碰着棱角,以防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 走入无人的房间要提醒自己「入虚室,如有人」,行为与进入有人的房间一样谨慎,不乱走乱动。因为「君子慎独」,这其中的道理是很深的。
  总之,在行为举止方面,要时时按礼节行事,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如果不注意这些,你刚踏入社会就输了。可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尤为重要。
  (转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润清 发表于 2007-12-15 14: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言语上以礼待人
            http://www.dfg.cn/gb/ssht/ly/03-yldr.htm
  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敬。如果遭到他人言辞上的无礼挑衅或诋毁攻击,通常会程度不同地,运用语言来自卫和还击。依我们的生活经验,在日常交往中所造成的不和,大多也与出言不逊有关。因此,在与人交往时,言语有礼是很重要的。
  古人云:「诚于中而形于外」。要做到言辞上以礼待人,其核心就是对他人的真诚尊重。语言上,如何做到礼貌待人呢?我们分述以下几个方面,供大家参考。
  ▲不说脏话、不语恶言
  脏话、恶言最容易把人激怒,与人结怨,君不闻:「利刀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所以,我们与他人谈话时,要用温和之语、真正关心他人之语。
  ▲不道人短、不耀己长
  《弟子规》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寻错揭短会使对方非常难堪。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抓住别人的一点过错、短处不放,数落、埋怨,会因此与人结怨,失去人缘。
  言谈时,沉湎于夸耀自己的长处、优势,不仅无益于达成良好的交谈气氛,还可能会招致对方的反感。
  ▲融洽和谐 好话好说
  口是心非乃做人的大忌,心是口非是交谈的大忌。
  所谓的心是口非就是有好心肠没有好的表达,「刀子嘴,豆腐心」指的就是这类人。心是口非,在亲朋好友中交谈较为常见,家庭成员中此类对话更是司空见惯,明明是为对方好,说出的话,却很不中听。好话好说,就能免除许多误会和不快,使对方如沐春风。
  ▲善控情绪 免造口祸
  无论是对什么人,无论在何种场合,带有严重情绪的话,尤其是气话,都是让对方难以接受的,甚至会引发各种矛盾。
  《弟子规》言:「言语忍,忿自泯。」因此我们千万要控制不满情绪,免造口舌之祸。不妨采取倒杯水、到户外走一走等方法抒缓情绪,让自己平静下来,免造口舌之祸。
  倘若对方生气时,我们也应该从和睦相处的大局出发,在语言上予以忍让和劝慰。
  ▲使臣以礼 平等相待
  这就是说,当自己的职务比对方高,工龄比对方长,或者事理在自己这方,慎勿以势压人。而应把自己摆在与对方同等的位置上,以商讨的口气,温和的语调,用容易被对方接受的言辞与对方交谈。下面就是一个「君使臣以礼」的好例子:
  一位星级饭店的总经理,在一个阴冷的雨天,匆匆走进大堂。当他发现地板如此得光洁无渍时,他主动握着清洁工的手,亲切地赞美说:「你维护的是我们饭店的门面,你的工作是一流的!」清洁工的周身刹时传遍暖流。这位心无高下、懂得礼待下属的总经理一定能带出一个各个部门都一流的团队。
  ▲不争强胜、谦和为怀
  在交谈中争强好胜,不肯输人往往会把交谈变成争辩,争辩发展为抬杠、强词夺理,甚至是人身攻击。争强好胜在年轻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是刻薄、有伤仁厚的表现。
谚云:「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平时注重涵养谦和之心,言语之时,自会谦光流露。
  ▲主动检讨 真诚相待
  如果发现自己有过错,能主动地、实事求是地检讨自己,求得对方的谅解,是尊重对方人格的切实表现。同时也能唤起对方的谅解和同情,继而作出友好合作的表示。
  言谈时,要说实话,道真情,才能得到对方的理解和帮助。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谁也不喜欢受假言假语或花言巧语蒙骗。因此,一定要以心换心,说真话、讲实话。人心都是相通的,以诚敬相待才是最上之道。
  默想:中国人自古重视言语的修持。在人际交往中,言语起很重要的作用,甚至大到有「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之功效。言语更是一个人内在德行的外化表现。从诚敬内心、优雅气质中,自然流露的以礼待人的言语,定能为和睦家庭、温暖同事关系、调和工作氛围、减免社会冲突,作很好的增上缘。
  (转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润清 发表于 2007-12-15 14: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口气发了这么些讲“礼仪”的帖子,无非就是为了“礼仪”两个字。我们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谓。900多年前,飞祖统领的“岳家军”所以能成为常胜之军,除了老祖宗的忠勇气概和过人的统领指挥能力之外,飞祖本身的高尚品质也是起决定作用的,“冻死不拆屋,饿死不虏掠”也使“岳家军”成为了文明之师和礼仪之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打铁还须自身硬,飞祖的忠孝和忠勇礼仪,身先士卒的行为和精神,使得他和他的军队威振中外、名垂千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润清 发表于 2008-1-11 22: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体现教养的细节
  (原载《家庭教育》,2007年9月4日《每周文摘》转)
  大礼不辞小让,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得从细节入手。粗生活,细教养,当是为人父母和为人师表的一条原则。
  ○孝敬父母和长辈,关心他们的健康,外出或回到家里要主动打招呼。
  ○到他人房间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不随意翻动别人的物品,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收到你不喜欢的礼物,不要对礼物本身或送礼人表示不满。
  ○不嘲笑受批评的同学,向受表扬的同学表示真诚的祝贺。
  ○进入公共场所要保持安静。
  ○有人掉了东西,如果你离得近,要帮助捡起来。
  ○如果有人不小心碰了你,尽管不是你的错,你也应该说对不起。
  ○打喷嚏或咳嗽时,把头偏向一侧用手捂住嘴巴,然后说“对不起”。
  ○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要过分显露在脸上。
  ○永远不要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
  ○保持个人卫生,尤其要天天刷牙和洗脚。
  ○进门时,为别人扶住门,轻轻关门。
  ○静坐或与别人谈话时,腿不要抖动。
  ○接电话时,必须做到礼貌得体,先要问好,声音轻柔。
  ○坐公共汽车的时候,要主动为特殊人群让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润清 发表于 2008-1-13 12: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礼记·学记》白话解
    http://www.dfg.cn/gb/chtwh/ljxj/1-ljxjbhj.htm
  前言:本篇记述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并论及教学为师的道理,与大学发明所学的道术,相为表里,故甚为宋代理学所推崇,以为《礼记》除《中庸》、《大学》之外,唯《学记》、《乐记》最近道。
  按:本篇谈亲师敬业,是学者初入学时不可不知的事,比较《大学》所谈深奥的理论方法,更切于实用。
  原文: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易解:引发思虑,广求善良,只能做到小有名声,不足以感动群众。亲自就教于贤者,体念远大的利弊,虽能够感动群众,仍然不足以教化人民。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易解:虽然是质地美好的玉,如果不经过琢磨,也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皿;人虽然自称是万物之灵,如果不肯学习,也不会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所以古时候的君主,建设国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工作。《尚书·兑命篇》说:要自始至终常常想到学习。就是这个意思。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易解: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尚书·兑命篇》说: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教学互进。是这个意思。
  原文: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易解:古时候教学的地方,一家中设有「私塾」,一党中设有「庠」(五百家为党),一个遂中设有「序」(一万两千五百家为遂),一国之中设有「太学」。每年都有新生入学,隔年考试一次。入学一年之后,考经文的句读,辨别志向所趋;三年考察学生是否尊重专注于学业,乐于与人群相处;五年考察学生是否博学笃行,亲近师长;七年时考察学生在学术上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及对朋友的选择,这时候可以称之为小成。九年时知识通达,能够触类旁通,遇事不惑而且不违背师训,就可以称之为大成。这时候才能够教化人民,移风易俗,然后附近的人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都来归附。这是大学教育的方法与次第。古书说:蚂蚁时时学习衔泥,然后才能成大垤。就是这个意思。
  原文: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秂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易解:大学开学的时候,学生都穿著礼服,以蘯藻之菜祭祀先圣先师,表示尊师重道;先练习《诗·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首诗歌,劝勉学生以莅官事上之道;击鼓召集学生,正式打开书箧(书包),希望学生以谦逊谨慎的态度学习;夏楚两物(教鞭)是用来警惕鞭策学生,收到整肃威仪的效果;夏天的大祭(天子祭天)未实施以前,天子、诸侯不急着到学校去视察,为的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发展志向;教师常常观察学生,但是并不轻易发言,等到适当的时候再加以指导,是要使学生自动自发(《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至于年幼的学生,只听讲而不能乱发问,是因为学习要按照进度顺序(次第)进行。这七项是教学的大道理,非常重要。古书说:凡学习做官,领导人民,先学习管理事情,要作一个读书人先学习立志。就是这个意思。(志者存心也,志气志气,志者气之导,心之引也。)
  (转帖·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润清 发表于 2008-1-14 09: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上18楼)
  原文: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易解:大学施教是讲究方法的,是顺着时序而教的,如春秋教礼乐,冬夏教诗书,所教授的都有正常的科目,学生下课及放假的时候,也都有指定的研究课业。(宋人断句改为:「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句读略有不同。)学习要有方法,如果不从「操、缦」这些小曲学起,指法不纯熟,琴、瑟就弹不好;不从通晓鸟兽草木,天时人事学会譬喻,诗就作不好;不学会洒扫应对,礼节就行不恰当,对于六艺等技艺没有兴致,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所以君子在学习方面,要藏之于心,表现在外,不论休息或游乐的时候,都念念不忘,能够这样,才能安于学习,亲近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而且信奉自己所学的真理。能够这样虽然离开了同学师长,也不会背弃道义。《尚书·兑命篇》说:恭敬谦逊,努力不倦,如此修行便能成功。就是这个意思。
  原文: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易解:现今之教人者,口里虽然念着书本,心里并不通达,故意找些难题来问学生,讲一些枯燥无味的名物制度,让人听不懂;但求多教,不管学生明不明白。而且教人时没有一点诚意,又不衡量学生的程度与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教导违反情理,学生求学也违逆不顺。如此一来,使得学生愈来愈厌恶学习而且憎恶师长;以学习为难为苦,而不明白学习的快乐与好处。虽然课业勉强读完了,也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教育之所以不能成功,原因就在此。
  原文: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易解:大学教人的方法,在一切邪恶的念头未发生之前,就用礼来教育,来约束禁止,这就是预备、防备的意思(古德所谓防患于未然是也)。当学生可以教诲的时候才加以教导,就叫做合乎时宜。依据学生的程度,不跨越进度,不超出其能力来教导,就叫做循序渐进。使学生互相观摩而学习他人的长处,就叫做切磋琢磨。这四种教学方法,是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
  原文:发然后禁,则抜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易解:邪恶的念头已经发生,然后再来禁止,因为错误的观念已经坚不可拔,教育亦难以胜任。适当的学习时期过了才去学,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东学一点西学一些,却不按照进度学习,只是使头脑混乱毫无条理而已。没有同学在一起研讨,切磋琢磨,便落得孤单落寞而少见闻。结交不正当的朋友,会导致违背师长的教训,不良的习惯,会荒废自己的学业。这六项,是导致教育失败的原因。
  原文: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易解: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也明白教育之所以衰落的道理,然后就可以为人师表了。所以君子的教化是善于晓喻,让人明白道理,只加以引导,而不去强迫别人服从;对待学生严格,但并不抑制其个性的发展;加以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只引导而不强迫,使学习的人容易亲近。教师严格而不压抑,使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得以充分发展。只加以启发而不必全部说出,使学生能够自己思考(以免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人亲近又能自动思考,这才是善于晓喻了。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润清 发表于 2008-1-15 12: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续19楼)
  原文: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易解: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容易犯,教导的老师一定要知道。人在学习的时候,或有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或有得少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或有认为太容易,生起轻忽,不认真学习的毛病,或有自我设限,不求进步的毛病。这四种心理都不相同,必须先明白这些心理,然后才能挽救这些缺失。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增长优点挽救过失的。
  原文: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易解:善于唱歌者,能使人沉醉在歌声中流连不忘,善于教学的人,能使人继承他的志向而努力不懈。教的言语虽然简要却通达晓畅,含蓄而允当,很少用比喻而且容易明白,可算是能使人继承其志了。
  原文: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惟其师。」此之谓乎。
  易解:君子知道求学深浅难易的顺序,对于个人的特性差异都能了解,然后方能因材施教。能广泛地晓喻,然后才有能力作老师;能够作老师,才能做官长;能做官长,才能作领袖。所以能作一个好老师,就是学作领袖的开始。所以选择老师不可以不谨慎。古书说:三王(伏羲神农黄帝称三皇 )四代(虞夏殷周)对老师的选择都很慎重。就是这个意思。
  原文: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易解:求学的道理,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老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学问才会受到敬重。真理学问受到尊敬,然后人民才会敬重学问,认真学习。所以君主不以对待部属的态度来对待臣子的情形有两种:一种就是在祭祀时,臣子担任「尸」的时候,另一种就是担任君主老师的时候。大学的礼法,对天子授课时,老师不处于面朝北的臣位,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
  原文: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易解: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安闲,而教育效果反而加倍的好,学生更把功劳归诸于老师教导有方;对于不善学的人,老师教得很辛苦,效果却仅得一半,学生反而归罪于老师。善于发问的人,好比砍伐坚硬的木头,先从容易下手的软处开始,慢慢的扩及较硬的节目,时间久了,木头自然分解脱落;不善发问的人,使用的方法刚好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有如撞钟,轻轻敲打则响应得小声,重力敲打,则响应的声音就很响亮,一定要打钟的人从容不迫,然后钟声才会余音悠扬传之久远,不善答问的人刚好相反,这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嗨!您好:
欢迎来到 岳飛网。
我的名字叫丫丫
很高兴能够为您服务!
如果已经注册【请立即登录并按丫丫提示一步步完成我就不会再来烦您了】
还没有账号请【实名注册(中文)】

手机版|小黑屋|岳飞网 |打赏 |岳飞网动态43090302000031

GMT+8, 2024-11-28 08:17 , Processed in 0.18186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