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岳绍宝 于 2013-6-14 00:14 编辑
习仲勋故里见闻 2013年6月12日,早上,我与在省委工作的宗亲老岳和妻子,还约了几个相好,怀着对老一代革命家习仲勋的敬仰,驱车到习仲勋故里陕西省富平县淡村,正因为他们一代是共和国的脊梁,用一生默默地支撑共和国的的大厦屹立在世界东方。目前,共和国的领导人,省部级干部中大都是知青那一代人在领导中国去实现中国梦。共和国应该给他们以历史的记载。他们也是共和国列车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是一个时代的丰碑。
上午,我们一行六人还参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的陵园,又驱车考察习仲勋故里-----富平淡村镇习家庄;那里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很可惜故居大门紧闭。只能在大门外留影怀古。现载录富平县政府网,凤凰网关于习氏故里的人文事迹和大家分享。
富平县,因取“富庶太平”之意而得名,总面积1242平方公里,人口81万。县城位于西安、咸阳、渭南、铜川等大中城市交汇点,交通优越、物产丰富、文物古迹众多,位于陕西省中部,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属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总土地面积1233平方公里。地处东经108度57分—109度26分,北纬34度42分—35度06分之间,全县南北长48千米,东西宽35千米,东邻蒲城、渭南,南接西安市临潼区、阎良区,西连耀县、三原县,北依铜川市,地理位置优越。境内有西包、西禹、富闫高速公路和106省道,咸铜、西韩两条铁路通过,交通便利。这里是全国著名的“墨玉之乡”、“石刻之乡”、“陶艺之乡”、“奶山羊之乡”、“柿子之乡”。
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建立县置已有2400多年历史,曾五次设县,两次设郡,三次设州。自古人才荟萃,文臣名将辈出。秦有名将王翦、王贲父子,后汉有检校刑部尚书李彦温,唐有大将李光弼,明有开发治理云南第一人张紞、直言敢谏的河南道监察御史杨爵、吏部尚书孙丕扬,清有抗英名将张青云,近代有著名爱国将领、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胡景翼将军,当代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
这里文物遗存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11处,县级31处,古墓葬8处,古遗址15处,重点保护的碑石文物300余件,馆藏等级文物103件(组)。境内生态自然风光别具一格,石刻、老鼓、阿宫腔、陶艺等传统文化品牌声名远扬,其中阿宫腔和老庙老鼓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有全国唯一的老斩城、黄帝荆山铸鼎文化遗址倍受全国关注。
俗话说“陕西的黄土埋皇上”,富平县自古就是一块备受皇室青睐的宝地,先后有八位皇帝逝世后葬于此,他们分别是汉太上皇万年陵、西魏文帝永陵、北周文帝成陵、唐中宗定陵、唐代宗元陵、唐顺宗丰陵、唐文宗章陵、唐懿宗简陵八座帝陵,也是县份里面皇帝陵最多的地方。这些宝贵的资源已被越来越多的投资商看中,并与富平县达成合作,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
富平又是墨玉之乡,仅产于陕西省富平县北部山区,自秦汉时即有开采,据县志载“县北产矿石,诸郡县采者群至,可镌字、琢磨,人号墨玉”,也是我国著名的“石刻之乡”。及其作品在中华文明史上也有着光辉灿烂的地位。在中国石刻艺术宝库的西安碑林博物馆,馆藏1700多件文物,其中80%以上为富平墨玉所制。
由于地处陕西省“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东翼,富平是关中通往陕北的要冲,是连接渭北东西的枢纽。而今西安—富平城际铁路建设项目已经启动,融入西安都市圈步伐正在加速。
1958年以前叫习家庄。光绪26年(1900年),习仲勋的祖父习永盛带领家人从河南邓州逃荒来到此处,故以习姓命名村子。
一条水泥路,路两旁都是玉米地,直走到头,正对着一户人家,便是习近平六叔习仲法的家。凤凰网特派员透过门楼向院内张望,一眼看到“习老故居”的牌子,三间土砖房,木格窗,屋顶已长出杂草,与院子里其他新盖的房子并不搭调,墙上挂着一块红色牌子,一角已经破损,上面简单写着一段文字介绍:习老故居,习老曾在此院生活过多年,经两次翻修成现貌。习近平的堂弟媳妇告诉凤凰网,这块牌子是乡政府几年前挂上去的。
习仲勋的童年、少年在这里度过,13岁到县城立诚公学读高小,并在那里接受民主进步思想,加入共青团。15岁,习仲勋参加学运遭关押,后在狱中入党。16岁,习仲勋离开家参加革命。19岁,习仲勋在甘肃两当发动兵变失败,后与刘志丹一起参与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21岁,习仲勋担任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被称为“娃娃主席”。1945年,抗战结束,习仲勋任中共西北局书记。1959年,习仲勋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
离家后,习仲勋只在1958年和文革期间回来过,文革期间那次还是被红卫兵带回来挨批斗的。习仲勋1962年被打倒,遭关押、审查、监视、下放达16年。
凤凰网特派员当天遇到两个来参观“习老故居”的打工者,他们说,“十八大之前我们这里都在谈论习近平,是个人才,陕西人感到自豪、骄傲”。
“先国家后自己”
习仲法是习仲勋弟兄几个唯一还在世的,如今身体不好已经不出屋子。两个儿子习银平、习志平都在外打工。家里还有习近平六婶和堂弟习银平的妻子,种着几亩地;他们没有因为侄子习近平作了北京的官而在当地特殊,继续在家乡务农,与乡里乡亲与平时一样的相处共事。
中合村不大,总共才十来户人家,而且都是亲戚。与众多农村一样,年轻人外出打工,妇女、老人留守。村子里静悄悄的,连个商店都找不到。
习仲法家的房屋是这几年新盖的。“在外打工挣了些钱,才翻新的。”习银平妻子告诉凤凰网,习志平一家过年回来也住在这里。因为保留了“习老故居”三间老屋,院子显得很小,但很干净,门楼上写着“厚德载物”四个金色隶书大字,习银平妻子透露,这几个字是专门找人写的。
习近平六婶很低调,表示不愿多谈侄儿,“人家做人家的官”。但在电视上看到习近平出现,六婶感觉心情也不一样,为侄儿高兴。习近平堂弟习玉平的妻子则告诉凤凰网,他们并没有得到什么特别的实惠,并称习近平也应该“以国家为重,先国家后自己”。
习近平回老家
习近平曾于文革期间和1993年回过老家,共两次。
1969年1月,习近平到陕北农村插队。据习近平六婶讲,大约是1969年的冬天,因为在陕北吃玉米糁子吃不饱,饿回富平来了,那时习近平才16岁。习玉平的妻子曾听婆婆(习近平二婶)讲过这段往事,习近平“是大冬天回来的,身上穿的单薄得很,饿得不行,他二婶用家里的棉花和粗布给他做了一套棉衣。习近平晚上跟三个堂兄弟挤在一个炕上,就铺一个破席子”。当地干部不敢留,习近平在这里呆了不长时间,就又回了延安。
习近平第二次回中合村,是1993年,当时他已是福州市委书记。习银平的妻子回忆,一个下午,习近平突然回来了,“没有什么随从,也没有惊动当地官员,悄悄回来的”。
这次回来,习近平看了他的六叔、二叔、姑姑,还把村里的亲戚叫到一起,拉家常。“小一辈的,习近平是第一次见,一个娃娃给了50块钱,约有十来个,那时候50块钱可不少,近平工资也不太高。”习银平的妻子告诉凤凰网,她印象里习近平“朴实本分得很”。这一次,习近平在家呆了2个小时便离开了。
凤凰网特派员在习玉平家里见到了习近平1993年回来时的照片,都是与亲戚的合影,其中一张是他蹲着与十几个孩子的合影。习玉平家里还摆着一张2010年“习近平副主席访问俄罗斯”的照片。
2008年清明节,习近平妻子彭丽媛给父亲习仲勋上完坟后也回来过一次。习银平妻子称,彭丽媛回来跟习近平一样,也是悄悄地回来,不声张。聊天中,习银平妻子指着笔者的外套说,“穿得就跟你这衣服差不多,低调得很,特别朴素,一开始没认出来就是电视上的彭丽媛”。彭丽媛给每人送了一张有自己签名的音乐碟。
撰文:李养元 摄影:岳绍宝(*照片太大无法上传)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