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繁体中文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中文)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原来“岳飞网每日签到”是在积累福报“每日签到福报乐”积分前三名可开通先祖“个人公墓”一座十一月一日将迎来岳氏宗亲岳飞网月首团聚日
楼主: 岳建良

岳飞孙子岳珂《金陀稡编、续编》两书收集的文献资料及其史料价值

[复制链接]
 楼主| 岳建良 发表于 2018-12-22 20: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章颖(1141-1218),字茂献,临江军(今江西清江)人。章颖曾经当过南宋朝廷的谏官和史官,为人刚直不阿。宋孝宗时期,章颖曾当过太学博士、太常博士。宋宁宗即位后,章颖被授予侍御史兼侍讲的官职,后来因为不附和当朝权贵韩侂胄,遭到弹劾迫害。韩侂胄死后,章颖先后被任命为集英殿修撰、刑部侍郎兼侍讲,章颖上书朝廷请求修改《甲寅龙飞事迹》。后来章颖又升任吏部侍郎、礼部尚书,奉诏考订辨诬,从实上报。章颖去世后,南宋朝廷追赠他为光禄大夫,谥文肃。
  著名历史学家、宋史研究泰斗王曾瑜先生在其著述《岳飞和南宋前期政治与军事研究》一书中,撰有《从南宋官私史书中的岳飞传到〈宋史 岳飞传〉》一篇,曾另作考证,证明元人编修《宋史》卷365《岳飞传》,大致是照抄南宋官史《中兴四朝国史》的《岳飞传》,而《中兴四朝国史》的《岳飞传》大致是章颖《岳飞传》,即上引《鄂王传》的缩写。其中比章颖《岳飞传》增加了何铸审讯时,岳飞露出背部刺“尽忠报国”四字的内容,这应是南宋史官修《中兴四朝国史》的《岳飞传》时,依据何铸子孙上报的行状、墓志之类而增补者。但《宋史》卷365《岳飞传》亦无岳母刺字的记录。正可间接证明章颖《岳飞传》确无岳母刺字的情节。
  在《皇宋中兴四将传》卷2《岳飞传》结尾,南宋史官章颖作出了如下论述:
  『论曰:「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非奸雄变诈者比。韩信用兵,天下莫敌也。观其拒蒯通之说,不肯背恩自立,其后期会迁延不至,君臣之间,间隙始开。
  上眷飞厚,而飞明于君臣之义、进退之机,夷夏之信服之者,以其心也。和战之权制于人主,飞岂有不听者?
  兀术遗桧书,曰「必杀飞,而后和可成」者,敌人自为计也。猛虎在山,藜藿为之不采,飞虽不掌兵,亦足以强国,致和愈易矣!况是时虏上下相疑,其势已弱。子玉犹在,晋文仄席之时也!
  桧与飞不两立,飞疾桧之奸,桧忌飞之智。汴京之士上书兀术,其言料之审矣!
  是时如讹里朵,如挞懒,如粘罕,相继皆死,独兀术在耳。而诸将皆不啻足以当之,此一大机会也,而桧败之。
  呜呼!秦桧之贪功以自专,忌贤害能,隳中兴之大计,其罪上痛于天。而世之倾邪之士,犹立说以附桧,如孙觌者多矣!非使此说扫灭于天地之间,何以佐公论之行哉?」
  又论曰:「时政记书事数年之后,记载岂无缺遗?绍兴诸将之功,夏官赏功之籍,犹可考也。
  岳飞之功,当时史官所书,用秦桧风旨,削而小之者有矣!是时,典领秘书图籍者,秦熺也;实录兼史笔,则秦埙也;史官之属,则郑刚中,桧之馆客也,丁娄明,埙之妇翁也,林机,其子婿也,杨迥、董德元、王扬英数十人,皆桧党也!
  上尝以桧朋比,罢政,翰苑之臣綦崇礼当草制,上出桧二策,且以亲札付崇礼,据以草制。其后桧复用,乞诏于崇礼家索之,既至,则以付秘书省,实收之矣!以至《宰相拜罢录》令悉上送官,有存稿者,坐以违制之罪。
  秦桧之虑亦深矣,人之功则欲掩之,己之功则欲大之,人之过则欲增之,己之过则欲盖之。行之一时,可也!如天下后世何?」』
  (以上评论还可以见于《宋朝南渡十将传》卷2《岳飞传》)
  在《南渡四将传》一书的序言中,南宋著名史官章颖这样评价刘锜、岳飞、李显忠、魏胜等四位悲情英雄的抗金斗争:
  『刘锜,字信叔,秦州成纪人也;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县人也;李显忠,鄜延路绥德军青涧城人也;魏胜,字彦威,山东淮阳军宿迁县人也。
  南北既分,夷狄之患不息,武备不可一日废也!天下,大物也,凝而为难,器既裂矣,往事不足深咎,独机会之来而再失者,为可鉴耳!
  以夷狄之所为,岂能并天下哉?特趁中国之弱,起而以力取之,民心固未服也!
  吾民固尝恶夷狄之患,而思中国之德矣!是时,北方州郡将帅,吾之所建置也;官吏,吾所选用也;人民父子,吾所抚之也,特劫于一时之威而为之屈。鼓而行之,则丑类却;抚而定之,则人心从。梁、宋、齐、鲁之地,不难复也!
  蕞尔女真,非有席卷天下、囊括六合之谋,譬诸为盗,不敢有其物而寄诸其邻,故寄之刘豫者七、八年!是时关陕、河东之地,南失之而未能取,北取之而不能定,西夏亦尝欲趁女真之弊而取之矣!
  交兵十余年,中国之兵日精,中国之威日振。向之主兵诸酋,至有涕泣辞行,不敢南侵者。臣伏读高宗皇帝圣训,有曰:『今虽以檄呼虏人渡江,必不敢来矣!』
  又其族类怙势争权,内自相疑,非诛则殒,唯兀术在矣!
  而兀术屡困于我师,固尝见顺昌之旌旗而走,闻岳飞之来而遁,知李世辅之归而避之。
  北方之民延颈企踵,以望王师之至者,盖朝夕也!兀术虽握兵在汴京,亦归辎重,不复为久留计。
  秦桧为谋自私,沮败成事,有诏班师,而人皆恸哭。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自(完颜)亶不君,而(完颜)亮继之,复行之无道,剪灭其宗支,而虐其民。(完颜)雍趁其乱而取之,人心固未服也。山东、河北之人倡义者响应,魏胜首事于东,大河南北,盖蜂起矣!迁延岁月,而机不留,是得不长太息哉!
  中兴以来,诸大将宣皇威,敌王气,垂功名与竹帛,纪勋伐于金石,眷遇始终,无遗憾者!
  独此四臣,或困于谗,或抑于媢嫉。顾虽忠根于心,义形于色,誓不与贼俱生,而志不获伸,目不瞑于地下。迹其规恢次序,实系当时之强弱,关后世之理乱。使不详纪而备载之,则孰知机失于前而患贻于后世哉?此臣之所以独为之作传之本意也。
  《诗》曰:「无竞维人」,中国之所以大竞者,非以其人乎?兹故择其鏖锋力战、将士用命之时,奇谋硕画、行师攻取之宜,而载之书。
  吁!何世不生材?天佑我宋,安知无四臣者出而为国家用?故揭而出之,使夷狄知中国为有人也!
  开禧二年九月朔旦,谨序。』
  在向朝廷进献《中兴四将传》的奏表中,南宋史官章颖写道:
  『臣颖言:「 天扶昌运,必生御侮之臣,帝念隽功,当有特书之史。事关劝激,迹贵昭明,敢聚竹帛之藏,仰彻冕旒之听。臣颖诚惶诚惧,顿首顿首!
  粤若稽古,谁能去兵?执干戈以卫社稷者固所难能,闻鼓鼙而思将帅则求之已晚。欲厉有为之志,当于无事之时。
  仰惟国家之兴,尤得人材之盛。开基创业,枭将云蒸;复古中兴,虎臣角立。率厉熊罴之士,扫空蛇豕之群,名书旗常,功耀天地。或绘像于原庙,或侑食于大烝。爪牙宣勤,项背相望,当时称颂,姓名可止于儿啼;后世传闻,韬略尚惊于帝胆。
  顷纷纭于议论,稍变易于是非。事实浸以湮微,士气为之沮抑。虽已加于褒典,犹未快于舆情。非假汗青,何由暴白?
  故太尉、威武军节度使、赠开府仪同三司臣刘锜,甚隽顺昌之战,大摧兀术之锋。谁其妨功而害能,遂尔投闲而置散;
  故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赠太师臣岳飞,兵方精而可用,功竟沮于垂成,既挠良谋,更成奇祸。事皆有证,其书虽见于《辨诬》,言出私家,后世或疑于取信;
  故太尉、威武军节度使、赠开府仪同三司臣李显忠,家世诸李,父子一忠,缚撒里曷若鸡豚,视伪齐豫如犬彘,气吞逆虏,志在本朝。当其杖策之归,适近劲弓之际;
  故右武大夫、果州团练使、赠宁国军节度使臣魏胜,为山东忠义之冠,当清口寇攘之动,虽血战于淮阴,竟身膏于草野。
  况又皆志未尽展,时不再来,失机一瞬之间,抱恨九泉之下。虽生未及尽俘丑类,其殁或能为厉敌人。宜有屡书,以旌多伐,况方大规恢之略,所宜彰果毅之能。
  恭惟皇帝陛下天运庙谟,日开公道,用宣昭于赏罚,以驾驭于豪英。代不乏人,用则为虎,西有梁洋之义士,东多荆楚之奇材,怒发冲冠,雄心抚剑,倘在上有激昂之术,则凡人怀奋发之心。
  臣尝忝史官,犹观旧载,悉纪当时之实,以尘乙夜之观。伏乞断自宸衷,付诸东观,然后可传于百世,庶几耸动于四方,张大国家之威,发舒华夏之气。事虽已往,可为临于将来;谋或有遗,几成功于今日。
  臣所撰写到刘、岳、李、魏传,缮写共计七册,谨随表上进以闻。臣颖诚惶诚惧,谨言。」』
  (南宋史官章颖所写的这份奏表还可见于《宋会要》礼59之20、21,或《皇宋中兴四将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建良 发表于 2018-12-22 20: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溪寨将官子弟(宋)
  经略中原二十秋,功多过少未全酬。
  丹心似石凭谁诉,空自游魂遍九州。

  建康人(宋)
  强金扰扰我提兵,血战中原恨未平。
  大厦已斜支一木,岂期长脚误苍生。

  武昌军士(宋)
  自古忠臣帝主疑,全忠全义不全尸。
  武昌门外千株柳,不见杨花扑面飞。

  附注:以上几首诗是在岳飞遇害之时,南宋平民和下层军士冒死所作,在秦桧专权期间大兴文字狱的艰险背景下,这些为岳飞鸣冤的诗竟能留存后世, 实为不易.

  吊岳飞
  胡铨(宋)
  匹马吴江谁着鞭,惟公攘臂独争先。
  张皇貔貅三千士,搘拄乾坤十六年。
  堪悯临淄功未就,不知钟室事何缘。
  石头城下听舆论,万姓颦眉亦可怜。

  书愤
  陆游(宋)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陆游《剑南诗稿》卷二十五)

  感事
  陆游(宋)
  堂堂韩岳两骁将,驾驭可使复中原。
  庙谋尚出王导下,顾用金陵为北门!
  (陆游《剑南诗稿》卷三十四)

  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
  陆游(宋)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
  (陆游《剑南诗稿》卷二十七)

  建安叶绍翁题西湖岳鄂王庙
  叶绍翁(宋)
  万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复堪怜。
  如公少缓须臾死,此虏安能八十年!
  漠漠凝尘空偃月,堂堂遗像在凌烟。
  早知埋骨西湖路,悔不鸱夷理钓船!

  观岳侯石像
  薛季宣(宋)
  万死何知狱吏尊,威名盖代古难存。
  二桃岂以功高赐,一舸不容身退论。
  几见饮江思道济,缪为图像肖王敦。
  沉碑千古蛟川恨,付与无穷客断魂。
  (作者注:秦桧专权,侯祠初毁,道士不忍坏候像,沉浸溪中,因得不坏.)
  (注:侯指岳飞,岳飞生前曾被封为武昌郡开国候)

  观岳侯石像
  刘仙伦(宋)
  昔年槌鼓事边庭,公相身为国重轻,
  四海几人思武穆,百年今日见仪形,
  笔头风月三千字,齿颊冰霜十万兵。
  天亦知人有遗恨,定应分付与中兴。

  和岳王庙壁上韵
  吕午(宋)
  当年谁说岳家军,纪律森严孰与邻。
  师过家家皆按堵,功成处处可镌珉。
  威名千古更无敌,词论数行俱绝尘。
  拟取中原报明主,亦劳余刃到黄巾。
  <作者注:祁阊西一舍有庵,曰东松。绍兴初,岳鄂王提兵经吾郡西上,士卒秋毫无犯,夜宿人门外,足不敢一越限内。尝憩是庵,留题。>

  六州歌头 题岳鄂王庙
  刘过(宋)
  中兴诸将,谁是万人敌?
  身草莽,人虽死,气填膺,尚如生。
  年少起河朔,弓两石,剑三尺,

  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
  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
  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

  说当年事,知恨苦,不奉诏,伪耶真?
  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一片心。
  万古分茅土,终不到,旧奸臣。
  人世夜,白日照,忽开明。
  衮佩冕圭百拜,九泉下、荣感君恩。
  看年年三月,满地野花春,卤簿迎神。

  六州歌头 淮西帅李忱和仍为书庙额
  刘过(宋)

  高皇神武,善驾驶豪英。
  攘北狄,驱群盗,命天膺,救苍生。
  奈梦绕沙漠,隔温情,屈和好,
  召大将,归兵柄,列枢庭。
  公指汴京。威已振河洛,不顾身烹。
  失一时机会,嗟左衽吾民,痛岳家军,孰扶倾?

  久沉怨愤,七十载,还复遇,帝王真。
  表遗烈,锡王号,日照临,激士心。
  始识安刘计,宁祸已,是忠臣。
  我乘传,访壁垒,想精明。
  英气凛然若在,仍题匾,昭揭天恩。
  笑原头荒草,一死不能春,交怨天神。

  武昌
  苏泂(宋)
  南楼丝管日纷纷,一带春江浸碧云。
  遗老相逢问年几,白头闲话岳将军。

  岳武穆王墓
  王英孙(宋)
  埋骨西湖土一丘,残阳荒草几经秋。
  中原望断因公死,北客犹能说旧愁。

  题岳忠武祠诗三首
  袁甫(宋)
  儿时曾住练江头,长老频频说岳侯。
  手握天戈能决胜,心轻人爵祗寻幽。
  堪嗟爝火当时灭,谁信长川万古流。
  机会莫言今到手,却愁无饭饱貔貅。

  背嵬军马战无俦,压尽当年众列侯。
  先辈有闻多散轶,后生谁识发潜幽。
  伤心咄咄权臣事,满眼滔滔债帅流。
  槌剥到今浑似鬼,向人休说是貔貅。

  当年老桧肆欺谩,忠武哀哉抱寸丹。
  赖有皇天为吐气,岂无青名更诛奸。
  字留陈迹何年泯,烟锁空山尽日间。
  世事关心眠不得,今朝下涕为潸潸。

  谒岳王坟
  郑超(宋)
  我来拜谒岳王坟,松柏苍苍上宿云。
  臣子报君终一死,权奸卖国欲中分。
  鹰扬当日谁能及,雁叫中原不可闻。
  石马石人山寂寂,英雄于此忆将军。

  鄂王墓
  贯酸斋(宋)
  剑戟横空杀气高,金兵百万望风逃。
  自从公死钱塘日,便觉江山把不牢。

  岳鄂王墓
  徐集孙(宋)
  百战收功指顾间,岳家军令重如山。
  班师似出高宗意,逢恶徒成秦相奸。
  往事不成空浩叹,黄鹂无绪自间关。
  金戈铁马纵横地,古庙犹存落照间。

  古木号风抱不平,百年忠义日争明。
  坟前人马空存石,何似当时听用兵。
  (竹所吟稿)

  岳王祠
  林景熙 (宋)
  寥落一抔在,英雄万古冤。
  孤忠悬白日,遗恨寄中原。
  树老残霞澹,尘深断碣昏。
  东南天半壁,往事泣寒猿。

  水调歌头 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
  戴复古(宋)
  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
  筹边独坐,岂欲登览快双眸。
  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
  百载一机会,人事恨悠悠。
  骑黄鹤,赋鹦鹉,谩风流。
  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
  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雅志若为酬。
  杯酒不在手,双鬓恐惊秋。

  读岳武穆王传
  吴龙翰(宋)
  鬼蜮为妖天地昏,将军那可一朝存。
  泰山颓喻哲人死,东海旱为孝妇冤。
  当日主和甘下策,到今无计复中原。
  清风凛凛一编史,拭尽英雄几泪痕。

  鄂王墓
  陈允平(宋)
  鄂王墓在栖霞岭,一片忠魂万古存。
  镜里赤心悬日月,剑边英气塞乾坤。
  苍苔雨暗龙蛇壁,老树烟凝虎豹幡。
  独倚东风挥泪客,不堪回首望中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建良 发表于 2018-12-22 20: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历代对岳飞的经典评价:


  绍兴二年(1132年),南宋爱国名臣李纲在给朝臣的书信中指出:『岳飞年齿方壮,治军严肃,能立奇功,近来之所难得,……,异时定为中兴名将。』


  以下摘录南宋朝廷在绍兴初年给岳飞升官的部分诏书中对岳飞的评价:『(岳飞)料敌出奇,洞识韬钤之奥;摧锋决胜,身先矢石之危。』『(岳飞)千里行师,见秋毫之无犯;百城按堵,闻犬吠之不惊!』『(岳飞)精忠许国,沈毅冠军,身先百战之锋,气盖万夫之敌。机权果达,谋成而动则有功;威信著明,师行而耕者不变。久宣劳于边圉,实捍难于邦家。有公孙谦退不伐之风,有叔子怀柔初附之略。』


  绍兴六年(1136年),闻知岳家军北伐战果辉煌,势如破竹般收复襄汉六郡,宋高宗赵构在诏书中欣喜地评价岳飞:『卿学深韬略,动中事机,加兵宛、叶之间,夺险松柏之塞。仍俘甲马,登闻三捷之功,实冠万人之勇!』


  金军中流传着一句关于岳飞的著名评语:『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绍兴十年(1140年),南宋朝廷在授予岳飞“少保”官位的制词公文中评价岳飞:『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充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武昌郡开国公、食邑四千户、食实封一千七百户岳飞:智合韬钤,灵钟河岳,气吞强虏,壮哉汉将之威棱;志清中原。奋若晋臣之忠概。师屡临于京洛,名远震于荒夷。』


  绍兴十二年(1142年),岳飞遇害后不久,金国使者刘祹评价岳飞:『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飞,所至纪律甚严,秋毫无所犯。所谓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为我擒。如飞者,无亦江南之范增乎! 』(《说郛》卷18叶寘《坦斋笔衡》,以及赵葵《行营杂录>》)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南宋太学生倪朴上书宋高宗,要求南宋朝廷尽快给岳飞平反昭雪,倪朴在其上书中写道:『臣闻故将岳飞,忠义无比,志清宇宙,一旦为权臣所害,天下痛其冤,至今大小犹云云也!夫孝妇之冤不伸,犹历年为之不雨。况忠臣义士,勋烈炳天地,精忠贯日月,无尺寸之封,而反受大戮,其怨怒之气,岂不充积于天地之间哉?…………臣愿复故将岳飞之封爵,禄其子孙,以伸其冤抑之气。』


  岳飞遇害后二十年,金国皇帝完颜亮再次发起攻宋战争,当时金军中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岳飞不死,大金灭矣!”(原文『逆亮南寇,胡人自为「岳飞不死,大金灭矣!」之语』,《浪语集》卷22《与汪参政明远论岳侯恩数》)。


  宋孝宗在位期间,岳飞冤案得到昭雪。岳飞冤案昭雪后,宋孝宗在非正式场合对岳飞三子岳霖说:『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韩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


  乾道六年(1170年),南宋湖北转运司在湖北武昌为岳飞立庙的公文中评价岳飞:『伏见故少保岳飞顷提十万之众,留屯鄂、汉,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捐躯殉国,有百战百胜之功。至今鄂州一军士卒整肃可用者,皆飞之力也。(岳飞)去世已三十年,遗风余烈,邦人不忘,绘其相而祀者,十室而九。』


  淳熙五年(1178年),南宋朝廷在给岳飞评定谥号的官方公文《忠愍谥议》中评价岳飞:『故岳飞起自行伍,不逾数年,位至将相,而能事上以忠,御众有法,屡立功效,不自矜夸,余烈遗风,至今不泯。』『人谓中兴论功行封,当居第一。』


  而在为岳飞定谥号的官方公文《武穆谥议》中,南宋官员对岳飞廉洁奉公、舍身报国的精神也多有称誉:『呜乎!为将而顾望畏避,保安富贵,养寇以自丰者多矣。公(岳飞)独不然,平居洁廉,不殖货产,虽赐金己俸,散予莫啬,则不知有其家。临阵亲冒矢石,为士卒先,摧精击锐,不胜不止,则不知有其身。忠义殉国,史册所载,何以尚兹!』 


  在岳飞遇害六十多年之后,金国皇帝在诏书中则直接承认了岳飞战功卓著、威名远播。金国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南宋开禧二年),金章宗在招诱南宋大将吴曦叛变的诏书中写到:『且卿自视翼赞之功孰与岳飞?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一旦见忌,遂被参夷之诛,可不畏哉!』(《金史》卷98《完颜纲传》)


  南宋大学问家朱熹与门生论岳飞:『问(门生):“岳侯若做事,何如张、韩?” 曰(朱熹):“张、韩所不及,都是他识道理了。” 问(门生):“岳侯以上者,当时有谁?”  曰(朱熹):“次第无人。”』   


  南宋学者曹彦约称赞岳飞:『若夫智略足以料敌,鉴裁足以用人,纪律严而下不忍怨,粮运竭而众不忍叛,身死八十年,闻风者犹且悦之,其惟岳飞呼!古之所谓名将,不过于此。然而南北分合,应有定时,忠邪生死,应有定数,岂权臣一日所能自为之?哀哉!』


  文天祥评价岳飞之一: 『岳先生,我宋之吕尚也。建功树绩,载在史册,千百世后,如见其生。至于笔法,若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尤足见干城之选,而兼文学之长,当吾世谁能及之。 』  


  文天祥评价岳飞之二(摘录自文天祥给岳飞曾孙岳觌的回信):「惟中兴之初,先武穆王手扶天戈,忠义与日月争光,名在旗常,功在社稷,天报勋劳,克昌厥后,虽百世可知也。」


  编著《宋史》的元朝史官对岳飞的评价:『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


  明太祖朱元璋评价岳飞:纯正不曲,书如其人。  


  明神宗朱翊钧评价岳飞:咨尔宋忠臣岳飞,精忠贯日,大孝昭天,愤泄靖康之耻,誓清朔漠之师。


  满清乾隆皇帝评价岳飞:惟尔公忠秉性,智勇超伦。   


  孙中山评价岳飞: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  




  邓广铭教授评价岳飞:岳家军的战斗实践,证实了它的战斗力之特别强大。至于其所以特别强大的原因所在,固与岳飞平素的操练和教阅分不开,而更加重要的,则是因为具备了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都具体反映出来,岳飞是如何地要把他的部队与人民大众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还具体反映出来,岳飞确实是一个卓荦不群的战略家和军事家。


  王曾瑜教授评价岳飞: 为着光复故土,南北重新统一,维护文明和进步,岳飞不屈不挠地奋斗了后半生,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仍履践着自己“尽忠报国”的誓言,表现了一种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张其凡教授评价岳飞的军事才能: 指挥大兵团,发动进攻战,战强敌而胜之,威震敌胆,环顾两宋三百年间,唯岳飞一人而已。他的战略战术,他的军事思想,是两宋军事思想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一笔珍贵宝藏。     


  龚延明教授评价岳飞的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 岳飞,在中国,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在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和宁死不屈的高尚情操,八百多年来,一直在感染和鼓舞着后来人。可以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岳飞已成了一面爱国统一的旗帜,廉洁奉公的楷模,蔑视权贵、伸张正义的正人,以身殉志、宁死不屈的英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建良 发表于 2018-12-22 20: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绍兴十一年除夕前夜(公元1142年1月),由于奉行妥协投降政策的宋高宗赵构和奸相秦桧等人的暗算和陷害,爱国名将岳飞被冤杀。十四年后(公元1155年),奸相秦桧方才寿终正寝,这期间秦桧独揽大权。
  绍兴十一年(1141年),在奸相秦桧主持下,南宋朝廷收回三大将的直接带兵权,冤杀抗金名将岳飞。而根据绍兴十一年达成的宋金和议,金国明确要求南宋不得罢免秦桧的相位。在害死岳飞之后,秦桧“挟强虏以要君”,有了金国主子撑腰,秦桧逐渐成了宋高宗赵构无法罢免的终身宰相,秦桧得以专权18年,权势如日中天。在此期间,秦桧安排其子秦嬉主持编写高宗朝的《日历》和《实录》(即南宋编年体国史),恣意篡改官史,又严禁私史,自以为可在历史上永葆美誉,不留骂名。
  在秦桧长达十四年的专权期间,秦桧始终以宰相兼领“监修国史”、“专元宰之位而董笔削之柄”,并指派其养子秦熺主编南宋国史编年体的日历和实录,极尽篡改史实之能事。秦桧还在史馆中大力安插亲信,秉记事之职者“非其子弟即其党羽”,“凡论人章疏,皆桧自操以授言者,识之者曰:‘此老秦笔也’”(《宋史》)
  岳飞自从戎之日起,即以“光复失地、驱逐胡虏、恢复旧山河”为己任,而这与一味苟且偷安的宋高宗赵构和卖国求荣的奸相秦桧之流是不能兼容的。虽然岳飞屡建奇勋,战功累累,但是秦桧及其党羽又怎么可能将岳飞的辉煌战绩归档入他们编修的南宋“国史”呢?
  据南宋的一个史官说:“自(绍兴)八年冬,桧接既监修国史,岳飞每有捷奏,桧辄欲没其实,至形于色。其间如润略其姓名,隐匿其功状考,殆不可一、二数。” 在岳飞生前据高位、手握重兵之时,秦桧尚且如此不遗余力地隐毁岳飞的战功战绩,则在岳飞惨遭杀害之后,秦桧独揽大权期间,秦桧及其同党篡改伪造史实的活动就更加肆无忌惮。
  事实上,在冤杀岳飞之后,秦桧权倾朝野。在秦桧专权期间,秦桧派他的养子秦熺去负责检修南宋的官史,并让其养子和其同党负责管理南宋的国史档案,这帮奸人毁掉了许多对秦桧不利的奏章诏书及其它文献,对有利于岳飞的文件档案也尽力销毁。而对于岳飞的许多事迹,秦桧奸党在由他们编修的南宋官史中又多加入了诋毁的成份,这帮奸佞还在由他们编修的南宋官史中故作曲笔,肆意篡改删削史料、颠倒事实以贬损岳飞。
  在秦桧专权期间,秦桧养子和秦桧党羽明目张胆地大肆篡改南宋的官修国史,想方设法地掩盖秦桧一伙祸国殃民的罪行,还不遗余力地贬损岳飞,大量删削隐匿岳飞和岳家军的战功,甚至杜撰了一些对岳飞不利的东西,这些都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桧专政以来,所书圣语有非玉音者。恐不足以垂大训。乃奏删之。”《宋史》卷473《秦桧传》记载:“桧乞禁野史。又命子熺以秘书少监领国史,进建炎元年至绍兴十二年《日历》五百九十卷。熺因太后北还,自颂桧功德凡二千余言,使著作郎王扬英、周执羔上之,皆迁秩。自桧再相,凡前罢相以来诏书章疏稍及桧者,率更易焚弃,日历、时政亡失已多,是后记录皆熺笔,无复有公是非矣。”这条记载表明:自绍兴八年(1138年)秦桧第二次当宰相之后,南宋国史由秦桧养子秦熺主持修订,自此“无复有公是非”,而秦熺对南宋国史的篡改,也远不止于绍兴八年之后,此前相关的史料也未逃其手。
  从建炎元年(1127年)到绍兴十二年(1142年),正是宋金且和且战,南宋抗战派和投降派激烈斗争的主要时期,包括岳飞从投身抗金战争直到含冤被害所经历的岁月。秦熺在绍兴十三年(1143年)之前就将这部分国史的日历编撰完成(《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八绍兴十三年二月月辛巳,《宋史》卷四七三《秦桧传》)
  以上这些记载表明:自绍兴八年(1138年)秦桧再相之后,南宋国史由其子秦熺主持修订,并且秦桧禁止私人修史,自此“无复有公是非”,而秦熺对南宋国史的篡改,也远不止于绍兴八年之后,此前相关的史料也未逃其手。从建炎元年到绍兴十二年,正是宋金且和且战,南宋抗战派和投降派激烈斗争的盛典时期,包括岳飞从投身抗金战争直到被害所经历的岁月,秦熺在绍兴十三年前就将这部分日历编撰完成(参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8,或《宋史》卷473《秦桧传》)
  经秦熺之流篡改斧削之后,官史中“凡所记录,莫非其党奸谀谄佞之词,不足以传信天下后世”。绍兴三十三年(1163年)南宋史宫张震上奏说:“自建炎元年至绍兴十二年,日历已成将五百九十卷,多所舛误。”(《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八,绍兴三十二年闰二月丙戌)。后来有个叫徐度的南宋史官看了以后,也唯有“太息而已”(《挥尘后录》卷一)。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岳飞冤案平反昭雪。随后,岳飞三子岳霖就承担了整理与其父岳飞相关文献史料的工作,未成而卒。岳霖临终时嘱咐其子岳珂:“先公之忠未显,冤未白,事实之在人耳目者,日就湮没。余初罹大祸,漂泊囚螺。及至仕途,而考于见闻,访于遗卒,掇拾而未及上,余罪也。苟能卒父志,雪尔祖之冤,吾死瞑目矣!”岳珂承继父业,“自年十二、三,甫终丧制,即理旧编”,直到后来“束发游京师,出入故相京镗门,始得大访遗轶之文,博观建炎、绍兴以来记述之事。下及野老所传,故吏所录,一语涉其事,则笔之于册”,进一步搜集了不少与岳飞相关的文献资料。
  嘉泰四年(1204年) ,时年二十二岁的岳珂将所收集到的岳飞表奏、战报、诗文旧事、被诬始末资料,以及留存下来的宋高宗给岳飞的御札、手诏八十多份,南宋朝廷发给岳飞的部分省札,以及南宋时人关于岳飞的旧闻、著述和部分记载汇集在一起,连同岳珂为岳飞辨冤的考证、以顾杞草稿为底本而著成的《鄂王行实编年》,“悉上送官”,全部呈送给南宋朝廷审核。
  经审查之后,南宋朝廷下令将岳珂呈送上来的那些与岳飞相关的资料和书稿交付史馆,让南宋史官负责订正,“奉准宣付史官”。经过南宋史官的订正之后,岳珂呈送给朝廷的那些与岳飞相关资料和书稿正本被南宋史馆保管下来。
  岳珂呈交给南宋朝廷的资料和书稿包括:《高宗皇帝御札手诏七十六轴》、大父先臣飞《行实编年》六卷(即《鄂王行实编年》)、《吁天辨诬录》五卷、《通序》一卷、《家集》十卷,而这些正是今存《金陀稡编》的前二十五卷。
  宋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 ,岳珂将经南宋朝廷审查过的各种书稿副本,加上《天定录》三卷,汇集成一本书,定名为《鄂国金陀稡编》,在嘉兴府刻印,正式出版发行。因岳飞在宋宁宗时被追封为鄂王,故名“鄂国”,又作者在嘉兴有金陀坊制业,所以,取此书名。
  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年) ,岳珂又将后续搜集到的与岳飞相关的其它一些文件以及时人记述,作为增补资料汇编成书,定名为《鄂国金陀续编》,在镇江府刻印发行。
  《鄂国金陀稡编》和《鄂国金陀续编》(简称《金陀稡编》和《金陀续编》)两书,保存了很多关于岳飞的原始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是研究岳飞以及南宋的重要史料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建良 发表于 2018-12-22 20: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绍兴十年岳飞北伐留存于世的捷奏都收录在《金佗稡编<家集>》中,编者岳珂在序中写道:“得于故吏之所录,或传于遗藁之所存,或备于堂剳之文移”……总之,主要是“搜访旧闻”。岳珂写序时,已距绍兴十年六十余载。家集中仅有少数文件曾找到了原件,如出师一奏,和岳飞的亲笔参校之下我们发现:录稿和原件间的文字歧异颇多。
  尤其需要后人注意的是,绍兴十一年正月(1142年1月)岳飞被冤杀之后,岳飞家被抄,岳飞生前的大部分奏折被秦桧同党收去。在岳飞冤案平反之后的淳熙五年(即1178年),宋孝宗诏见岳飞三子岳霖,岳霖上疏请求归还宋高宗当年赐岳飞的御札、手诏以及岳飞的奏折,宋孝宗诏令:准左藏南库还之。岳霖之子岳珂所著《鄂国金陀粹编》和《鄂国金陀续编》中收录的岳飞捷奏(包括上文所提到那些捷奏),其实大部分来源于岳霖向宋孝宗要回的那些文件档案,而这些文件档案当初曾被秦桧同党从岳飞家收走。
  考虑到在秦桧专权期间,秦桧及其党羽毁掉了许多对秦桧不利的奏章诏书及其它文献,对有利于岳飞的文件档案也尽力地删削隐毁,以压低岳飞的功劳,故我们不能排除秦桧及其党羽销毁了许多反映岳飞战功的捷奏,也不能确定留存下来的反映岳家军北伐战果的岳飞捷奏之原文是否已经遭到秦桧及其党羽的删削篡改。故那些留存于世的捷奏中的某些记载,尤其是其中涉及战果的具体数据,显然也需要旁证分析和考证推断。
  宋史研究泰斗邓广铭先生和王曾瑜先生都曾指出,由于秦桧专权期间对史实的删削、隐毁、篡改达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足以歪曲事实、混淆视听,故对于当时留存下来的资料,不应盲从,而应综合分析其来源,并结合其他史料加以考证,将秦桧删削篡改史实的影响加以考量,这样才能尽量客观如实地还原历史。
  关于岳家军颍昌大捷的战果,《鄂国金佗稡编》卷8《鄂王行实编年》记载:“虏大败,死者五千余人。杀其统军、上将军夏金吾(失其名),并千户五人,擒渤海、汉儿都提点、千户王松寿,女真、汉儿都提点、千户张来孙,千户阿黎不,左班祗候承制田瓘以下七十八人,小番二千余人,获马三千余匹及雪护阑马一匹,金印七枚以献。兀术狼狈遁去,副统军粘汗孛堇重创,舆至京师而死。”
  《鄂王行实编年》所载“杀其统军、上将军夏金吾(失其名)”绝非虚言,关于这一点,宋史研究泰斗王曾瑜先生早就明确指出。据《金史》卷55《百官志》记载:“正三品,上曰龙虎卫上将军,中曰金吾卫上将军,下曰骠骑卫上将军”,而在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也即金熙宗天眷三年之时,金国已经颁行此“汉官之制”。
  当时随兀术侵宋的汉奸李成的官阶是从三品的奉国上将军,韩常的官阶为正四品的昭武大将军,上将军夏金吾就是姓夏的正三品金吾卫上将军。而据《金史》卷 57《百官志》记载:“统军司(河南、山西、陕西、益都):使一员,正三品,督领军马,镇慑封陲,分营卫,视察奸”,由此可知,夏姓的正三品金吾卫上将军之实职正是统军使,而他的虚阶也和实职之官品一致。
  王曾瑜先生还指出,姓夏的金吾卫上将军即是兀术女婿,然而今存文献中没有女真人使用夏姓的例证,故此人可能不是女真人,并且当时的金国也不存在女真人与汉人通婚的禁令。而留存下来的王贵颍昌捷奏所载“当阵杀死万户一人”,估计即为此人。
  《鄂国金佗稡编》卷8《鄂王行实编年》记载颍昌之战的战绩,甚为具体,当另有所据,其中所列出的战果应来源于颍昌之战的那份已佚失的后续补充捷奏,这一点宋史研究泰斗王曾瑜先生早就指出了。
  留存下来的绍兴十年岳飞北伐捷奏都收录在《鄂国金佗稡编》卷10~卷19《家集》之中,现代人没有见到颍昌之战的那份后续补充捷奏,不代表《鄂国金佗稡编》的编者岳珂也没见到。
  须知在南宋灭亡之后,《鄂国金佗稡编》的原刻本散佚。到了元朝至正二十三年(1363),元人重刻《鄂国金佗稡编》,时值元朝末年,上距岳珂的刻书已有一百多年,《鄂国金佗稡编》的宋刻本残存甚少,元朝末年重刻的《鄂国金佗稡编》其实主要是将一些宋刻残本拼凑成书,故刻印时已经有不少缺页和缺字,此后各个版本基本都是以元朝末年重刻的那个版本为依据,所以都有残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建良 发表于 2018-12-22 20: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指出:即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岳飞表奏、战报、诗文旧事、被诬始末资料,以及宋高宗给岳飞的御札、手诏等原始史料其实都被收录在《鄂国金陀稡编》中并通过《鄂国金陀稡编》的刻印而得以留存后世的。
  而现存的《鄂国金陀稡编》(以下简称《金陀稡编》)其实有三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是元朝至正二十三年刻板的明印本,简称“至正本”,现在北京图书馆有藏书。岳珂所编辑的《金佗稡编》成书之后曾经在南宋嘉兴府和江南西路刻印,南宋灭亡之后,《金佗稡编》的原刻本散佚。到了元朝至正二十三年(1363),“江浙行省中书平章政事兼同知行枢密事吴陵张公,命断事官经历吴郡朱元佑重刻之”,此即元朝“至正本”。时值元朝末年,上距岳珂的三次刻书已有一百多年,《金佗稡编》的宋刻本残存甚少,元朝“至正本”其实主要是将一些宋刻残本拼凑成书,故刻印时已经有不少缺页和缺字。
  第二个版本是明朝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刻本,到了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黄日敬进行了一次校补,此即明朝“嘉靖本”,现在北京图书馆和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都有藏书。由于明朝“嘉靖本”来源于元朝“至正本”,故其因袭了元朝“至正本”中所存在的缺页和缺字等问题。到了清朝时期,满清统治者又大兴文字狱,收缴全国的藏书,当满清御用文人们编撰《四库全书》时,又对所收录的明朝“嘉靖本”《金佗稡编》作了不少篡改。
  第三个版本是清朝光绪七年(1881年)浙江书局刻本,简称“浙本”。“浙本”来源于遭篡改的明朝“嘉靖本”,是现在通行的版本,也是错讹最多的版本。
  由此可见,《金陀稡编》最早的刻本,即岳珂的宋刻本早已散佚,而元朝“至正本”和明朝“嘉靖本”不仅留存甚少,而且还有不少缺页和缺字。最可惜的是现在广为流传的“浙本”《金陀稡编》其实又是因袭满清编《四库全书》时篡改过的“嘉靖本”。这些也对包括岳飞北伐捷奏在内的原始史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造成了不容低估的消极影响。
  留存于世的岳飞北伐捷奏中的某些记载,尤其是其中涉及战果的具体数据,显然需要旁证分析和考证推断。如果仅凭残存于世的部分捷奏的记载而否定岳飞绍兴十年北伐所取得的战绩和意义,显然是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也是不合情理且十分不公的。
  留存下来的绍兴十年岳飞北伐捷奏都收录在《鄂国金佗稡编》卷10~卷19《家集》之中,现代人没有见到颍昌之战的那份后续补充捷奏,不代表《鄂国金佗稡编》的编者岳珂也没见到。
  须知在南宋灭亡之后,《鄂国金佗稡编》的原刻本散佚。到了元朝至正二十三年(1363),元人重刻《鄂国金佗稡编》,时值元朝末年,上距岳珂的刻书已有一百多年,《鄂国金佗稡编》的宋刻本残存甚少,元朝末年重刻的《鄂国金佗稡编》其实主要是将一些宋刻残本拼凑成书,故刻印时已经有不少缺页和缺字,此后各个版本基本都是以元朝末年重刻的那个版本为依据,所以都有残缺。


  嘉德秋拍盛宴华丽开场 (《 江南时报 》( 2011年10月30日 第 03 版)报)
    古籍善本:孤品《鄂国金佗稡编二十八卷》估价两千万  古籍善本部分此次将为藏家奉上360余件拍品,其中,最大亮点无疑为《鄂国金佗稡编二十八卷》。此书为宋代著名民族英雄岳飞的传记资料汇编,为岳珂为祖父辨冤所辑,成书于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是关于岳飞事迹著述的最完整史料。此书首有宋嘉定年间岳珂序及目录,内有高宗宸翰三卷、鄂王行实编年六卷、鄂王家集十卷、吁天辩证通叙一卷、吁天辩证五卷、天定录三卷。此本素来被定为宋刻本,然而经近世考订实为元至正二十三年(1368年)江浙行省朱元佑刻本。又查书内刻工名,可知其为元代浙江地区名刻工所雕版。
  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此书仅存完本一部、残本一部,可知其难得。而此本保存完整,品相极佳,诚为珍罕,其估价为1500万至2200万人民币。 
  此外,此次还有季羡林先生旧藏古籍专题,囊括其旧藏百种,包括《四部丛刊》、《陶渊明集》等,足见其大师风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岳如礼 发表于 2018-12-22 22: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良宗亲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嗨!您好:
欢迎来到 岳飛网。
我的名字叫丫丫
很高兴能够为您服务!
如果已经注册【请立即登录并按丫丫提示一步步完成我就不会再来烦您了】
还没有账号请【实名注册(中文)】

手机版|小黑屋|岳飞网 |打赏 |岳飞网动态43090302000031

GMT+8, 2024-11-28 01:21 , Processed in 0.20780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