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繁体中文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中文)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原来“岳飞网每日签到”是在积累福报“每日签到福报乐”积分前三名可开通先祖“个人公墓”一座十一月一日将迎来岳氏宗亲岳飞网月首团聚日
查看: 1188|回复: 2

岳镇九官位不高清廉为民

[复制链接]
岳崇才 发表于 2018-11-8 11:06: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济宁市嘉祥县孟姑集镇,有一句广为流传的俚词俗谚,叫“无岳不成村”,用来形容当地岳氏家族的人丁兴旺。而这一带“岳姓”的中心,便在岳楼村。
      岳楼村位于嘉祥西北15公里处。若乘车从嘉祥出发,很快便进入乡间田野。道路有时从低矮的土岗翻过,有时有精巧的小桥跨越算不得宽广的河流。两旁视野开阔,偶尔会有高大的道旁树遮住视线。举目四望,远处的村落、耕田、池塘、山岗、树林,依次映入眼帘,好一幅美妙的田园风光图。
      300多年前的康熙年间,岳楼村的岳镇九(名峰秀,字镇九,以字行)便从这里出发,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之旅。他北上赴京赶考,西进河南任职,入京担任谏臣,还乡兴办义学,足迹所至,皆有惠政可闻。时至今日,他的事迹依旧在当地流传和回响。
      “岳镇九最后的官位并不高,但他清廉为民的精神却世代流传,对廉洁为官至今也有借鉴意义。”岳氏后人岳彩俭说。
      乱世遗民,勤于耕耘
      百姓对土地的眷念,无论和平还是战乱,始终显而易见。不管自己身在何处,只要有地可耕,便一遍遍重复着世代相袭的动作和节奏。初春转暖,把珍贵的种子播撒进泥土,期待稚嫩幼苗破土而出。初夏时节,阳光雨露,灌溉荷锄,只望庄稼茂盛,田野葱茏。秋风送爽时,喜悦地刨出一窝窝硕大洋芋,收割一粒粒饱满粮食,盛装沉甸甸的自豪和满足。
      如今枝繁叶茂的岳氏家族,便是于乱世之后,来到这片荒芜的土地,靠着勤劳的双手,翻捡出属于自己独特的家族记忆。
      “我们是岳飞之后,后来避难辗转到了山西。元末天下大乱,明初勘定宇内,齐鲁十室九空,已是满目疮痍。许多移民便奉旨从山西洪洞,千里迢迢迁徙而出。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我们的祖先岳孟明、岳仲明、岳季明兄弟三人,便跟随移民大军来到齐鲁,落户到汶上县南旺湖内。”岳彩俭说。
      兄弟三人均系匠籍出身,以红炉打铁为生。今日的岳楼村,依旧熔炉铸铁,技艺相传。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水利学家白英治理运河,他“南旺分水”借水济运,使汶水“三分下江南,七分朝天子”,又在南旺南北建节水制闸38道。因此缘故,岳氏三支相继于村庄原址迁出。长兄岳孟明,率本支迁到黄河北的阳谷寿张一带;三弟岳季明一支,则迁梁山县坡北拳铺;二弟岳仲明,向西南挪动十余公里,仍留在南旺湖附近,后来建起岳楼村。
      “因为姓岳,又以熔炉铸铁为生,所以村庄开始叫岳炉。后来人丁兴旺,财力丰裕,就建了高楼,改称岳楼。”岳氏后人岳耀臣摩挲着厚厚的家谱,向记者娓娓说道。
      时光犹如缓缓流淌的运河,带走世间无数的喜怒哀乐。岳楼村的代代生民,沐浴奔流不息的流水,旧貌频频换新颜。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一个婴孩降生于岳楼村。父亲为他起名峰秀,字镇九,寄托自己美好的祝愿。后来婴孩用自己的行止,为这个平凡普通的家族,增添了值得回味的记忆。
      七岁时,岳镇九来到邻近的韩堂村,拜塾师韩康所为师,跟随他开蒙读书。韩康所褒奖他聪颖刻苦,能蔽古力学。
      求学的岁月,艰辛之外,甜蜜与苦涩并存。先是天下动乱,盗贼横行,年纪轻轻的岳镇九被迫蛰伏民间,一心读书,不问天下事。做秀才时,岳镇九便常以天下为己任,乱世之际更是期待行道治民。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24岁的他得中山东乡试举人。登第之后,不改简朴之气,依旧穿朴素寒衣。当年同榜中举者,还有后来的山左文坛领袖王士祯。但此后岳镇九的科举之路却坎坷不顺,屡次落第,直到十年后才中进士,时年已34岁。
      经吏部文选司掣选,岳镇九到河南封丘当县令。
      由书籍上的圣贤之道,投身到现实的治地安民,绝不是简单的场景转换。有时于治国安邦能侃侃而谈的儒生,到了实践中却成了摸象盲人,束手无策,一筹莫展。要成为一名循吏廉官,不仅要有洁身自好的品性气节,更需熟稔民心的实践头脑。
      当时的封丘,是明末战乱的重灾区。到那里做县令,是个十足的苦差事。岳镇九踌躇满志地上任了。
      茅根开荒,柳梢官运
      明末清初的河南,经过灾荒与战乱的荼毒,动荡不安,孑遗难觅。史载“多地大饥,饿殍枕藉,白骨遍野”,“村镇之饿死一空,城市皆杀人而食”。
      乱后重建、恢复秩序、发展生产,是岳镇九上任后的第一要务。他决定以“古循吏之法”来治理封丘。
      可到了封丘,呈现在岳镇九眼前的,却是田园荒芜、茅草丛生,一片荒凉景象。百姓们面黄肌瘦,衣衫褴褛,逃荒者不绝于道。岳镇九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访问百姓,察看灾情,跑遍了全县村寨。他发现这里土地原本就贫瘠,又加明末战乱,百姓四散逃难,大量良田撂荒,以致茅草遍野。如今饥民贫寒乏力,让其锄草垦荒,无疑是强人所难。
      百姓致贫的原因厘清后,接下来就是如何“扶贫济困”了。岳镇九先将封丘情况拟就奏折,上报朝廷,恳请减免钱粮赋税,让百姓有喘息之机。可清廷此时四处征战,百废待兴,财力奇绌,未批准他的请求。无奈之下,他只得自己筹划以解民忧。他决定用微薄的俸银和故乡的田产作为激励基金,动员百姓动手恢复发展生产。
      岳镇九回到老家,获得宗族支持,变卖部分田产,得到一笔充足的资金。接着他回到封丘,着手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
      岳镇九张贴了一份奇怪的告示。他通告县境百姓,凡是开荒刨得的茅根,县衙皆按价购买。而且谁开垦出的荒地,就归谁耕种,更免交一年税。布告一经张贴,百姓议论纷纷,叹为奇事。他们带上农具,争相下地去刨茅草。即使流落他乡的百姓,也都闻讯赶回,加入了锄草大军。几个月后,各家各户都刨出一大堆茅草根,也开垦出大片荒地。岳镇九让衙役在县衙旁开辟空地,专门用来贮存百姓上交的茅根。
      茅草清除完毕,岳镇九再次返家,购置庄稼良种。他雇用铁轮车将种子运到封丘,无偿分发给百姓。他还把收来的茅草,堆放到新开垦的土地上,任其腐烂以培育土壤肥力。经过这番努力,原本的荒野变为良田。一年之后,封丘大丰收,遍地高粱红、谷子黄、棉花白、菜花飘香,欣欣向荣。挣扎在饥饿线上的百姓,衣食无忧,满脸喜色。
      接着岳镇九又未雨绸缪,组织百姓兴修水利,拉淤压碱,推广稷黍等耐碱作物,提倡合理密植,迅速改变全县面貌,把贫穷的封丘治理得地肥年丰。
      当时封丘百姓之急,一为饥寒交迫,一为柳梢转运。当时治理黄河、堵塞决口,需用埽工维持。埽工是以柳梢、苇、秸和土石,分层捆束制成的河工建筑物,用于护岸、堵口和筑坝。因封丘产柳,便承担了多地的用柳需求。
      可除了堤柳和圉柳外,封丘其余之柳,皆是民间纳粮土地来栽种,供官府采办。柳树生长期长,数量有限,而官府需求无穷无尽。据史载,当时如桃源、宿迁等处,使用河南之柳二百七十余万。本省黄河治理,用柳也不下百余万。
      繁重的柳梢供应,让百姓不堪其累,更影响社会安宁。
      因柳梢大量外运,当地极度乏柳。本地水患,只能砍伐桃李杏诸树来堵复决口。百姓向岳县令诉苦,言柳树并非数月一栽即可粗壮可用,官府年年催征,百姓只能四处采办,奔波劳碌应接不暇。而且柳梢即使齐备,还需百姓雇船转运,负担更加沉重。黄河泛滥无常,水势汹涌,洪波直泻,商旅畏惧,船只往来稀少,为运送柳梢要冒生命危险,船覆民死事故屡有发生。
      岳镇九经调查,发现每只运船可装柳不过二三百束,而官府给价却不抵成本,以致船只不愿承担转运,柳梢民运已难以为继,“大河又无片帆往来,百姓运柳至河干者,止有望洋而叹,官吏束手无策”。岳镇九认为,若不立即变通此策,百姓势必饱受赔累,将来岳镇九必至误运,影响河道安全。他向朝廷建议,一方面减少柳梢外运量,从他处调拨备用;一方面由民运转为官运,统一贩运,降低成本。此计施行后,当地转运局面旋即好转,而百姓脱困,欢呼不已。
      待封丘社会经济好转,百姓安居乐业,岳镇九便又着手文化建设,修复当地人文古迹。
      唐时著名诗人高适,曾在封丘任过县尉。岳镇九修建高常侍祠,并定期举办祭祀典礼。春秋时,吴王夫差曾率军至封丘黄池,召开诸侯大会,与晋国争做霸主。封丘境内又有战国时宋康王所修青陵台遗迹,岳镇九皆于原址立碑,以示纪念。王士祯闻其事后,亲游其地,作《古迹三首为岳给事赋》,赞扬他能兴复古之遗迹,造福今之百姓。岳镇九所立的古黄池碑,今还有残碣存世。
      封丘任上数年,岳镇九政绩昭然。时人评价他在封丘的政绩:“真有琴鹤风度,考其治绩,惟有噪农桑,讲孝弟,视黄童白叟如父子家人。而清操饮冰……甘棠之爱,至今蔼蔼口碑间。”吏部考核地方官员,他获评循吏。事迹奏报清廷,康熙特举卓异第一,并将他调到京师任职。
      循吏终要离别,百姓眷念不舍。岳镇九离封丘当日,无数乡绅百姓前来送行。他们携妻带子,捧来家中珍宝,跪地恳求他收下心意。岳镇九执意不从,百姓便决不放行。僵持不下之际,他随手指着道旁的一块破石槽,示意若要表达心意,可将它送给自己。
      岳镇九以为,自己选中如此荒诞不经之物,又粗重破旧,百姓必然知难而退。未成想,封丘百姓在他走后,竟将破石槽连同县衙里的太湖石一并送到了岳镇九的故乡。这两样物件,至今保存完好,陈列于岳楼村岳氏宗祠中。
      更为惊奇的是,在岳镇九离任后,封丘百姓始终感念挂怀,竟几度恳请朝廷再让他到封丘任职。朝廷为安抚民意,将其父崇功调任到封丘,父子县令成为一时美谈。
      肥缺显瘦,清贫甘守
      岳镇九调任京师后,先任正五品的礼科给事中。据《清史稿》载,六科给事中官位不高,权力却很大,他们“掌言职、传达纶音、勘鞫官府公事,以注销文卷,有封驳即闻”。
      清朝吸取前朝为政得失,尤为重视言官作用,把它当作监督百官、了解疾苦的重要渠道。顺治之时,皇帝就数次就求言而下诏,“关于朕的事情,有什么诏令没遵从,什么政策没兑现?诸王、贝勒、办事诸臣,有无旷职的过失?何害未除?何利未兴?言官皆可各据见闻,谏言无所遮掩。一切能启迪朕,匡弼国政的,只要属实,即可采用。即使有不当的言论,也必不加罪”。后来他又对言官群体开诚布公地说:“凡事关政治得失民生休戚,应兴应革的典章制度,有切实可行的,言官们都要悉心条奏,直言无隐。”
      到了康熙时,岳镇九也曾对大臣道:“国家设立言官,专司耳目,凡政治得失,民生利弊,必须详切条陈,直言无隐,斯为称职。若但敷衍虚文,浮冗剿袭,或以不急之务,草率塞责,非朕广开言路之意。”
      在皇帝的鼓励下,言官群体竞相谏言,力陈得失。其中岳镇九更多次力陈治国安民良策、地方百姓急切之事。他封章屡上,言辞恳恳。皇帝视其奏疏为机密,往往阅后即焚毁,卓然以古谏官相期。岳镇九上奏陈事,非为沽名钓誉,若认为此事不仅有伤国体,且无济民生,绝不肯多言。他鄙视迎合揣摩之风,羞耻干谒奔竞之习,誓为朝廷存大体,为言路扶正气。
      礼科给事中除谏言讽喻外,还担任文武两闱的考官。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皇帝钦点岳镇九为会试同考官、殿试收卷官,复充武会试同考官。担任考官期间,他悉秉虚公,所拔多宿学英伟之士。他对选拔的人才,都砥名砺行,以古之廉吏作为勉励的楷模,对他们悉心培植呵护。若遇清贫有才的子弟,还时常留之邸舍,嘘寒问暖,关心备至。而他自己,饮食却居处淡泊,将微薪薄禄用于赈济旁人。学子受其恩惠,争自濯磨,各期不负所学,以图建功立业。
      因为谏言得体、选才有方,康熙提拔他任刑科给事中的最高长官掌印给事中。刑科掌印给事中,其职责除谏言外,还“分稽刑名”,“稽核刑名案件,复奏死刑重案”。对于经“朝审”“秋审”后议定为“情实”的人犯,刑科可以“三复奏闻”,即在勾决下达执行死刑命令之日,三次复奏请皇帝再予考虑。
      因为掌管刑名、判决生死,岳镇九一定程度上掌握了部分囚犯的生杀大权。那些罪人家属,为了减轻或逃避刑罚,纷纷登门求情,而意欲贿赂者更是络绎不绝。岳镇九于请托枉法之事,一律依凭法条严格执行,从不顾及颜面以徇私情。因为办事公正廉明,他赢得了正直朝臣的喝彩,却也无形中得罪了某些权贵高官。
      任职兢兢业业、政绩有目共睹,康熙再让他兼任钱粮之事,负责稽查赃罚赎锾银谷细数。如果说此前的给事中职务,只是权重,如今介入钱粮之事,则是不折不扣的肥缺了。
      “相传他在京师办公,负责钱粮的核查。每天送来的金钱,在府衙堆成了高高的小山。可他面对金钱诱惑,只是任由它堆放,分文不取,以致时间久了竟生出绿锈。他自己的生活却非常俭朴,以致有‘肥缺显瘦’的时评。”岳彩俭说。
      砖瓦归乡,銮驾相伴
      岳镇九生性刚直,为人落落寡合,在朝中不结党营私,也不阿附权贵。虽然获得了康熙信任,却也遭到了权贵嫉恨。更兼他负职刑名,兼管钱粮,不仅严于律己,对他人也等同待之,更受到同僚非议。
      久而久之,岳镇九也觉得官场波云诡谲,自己性格难以久处。随着时间推移,他和主政大臣明珠的矛盾日深,难以调和。又因年岁渐高,精力不逮,便萌生了归隐林泉的退意。他奏请皇上,请求卸去官职,告老还乡。康熙见其心甚为坚决,便无奈同意。为表对他的敬重,特恩赐蟒袍一件,择日为他送行。
      岳镇九先后为官几十年,退隐时竟没有什么积蓄,穷酸落魄。他虽然笃信清廉自守可内心坦然,家人却觉得颜面有些挂不住。他们差人打造了一些箱笼,装上砖石瓦砾之物,来冒充金银细软。未成想,岳氏政敌闻风而动,立刻向朝廷上奏,告发他贪污纳贿。
      康熙闻讯非常重视,派人将这些箱笼抬至大殿之上,亲自打开查验。看到一箱箱砖瓦倒出,众朝臣无不大跌眼镜。康熙也是愕然,便询问岳镇九为何如此这般。岳镇九据实上报:“伴驾多年,自认为官清廉,家中并无积蓄。家人嫌我寒酸,所以如此这般,皆为脸面而已。”
      康熙深为感动,感叹岳镇九居膏腴之官,却能清廉自守,颇为难得。康熙不仅丰厚赏赐了岳镇九,还以半朝銮驾的高规格,护送他返乡安居。这半朝銮驾,包括旗、锣、牌、扇、金瓜、钺斧。銮驾的部分遗存,还保留在岳楼村宗祠里。
      兴办义学,崇祀乡贤
      返乡之后的岳镇九,不慕名利,恬淡自守,经常穿一身粗布衣,在乡村走动流连,与村民促膝畅谈、同居同耕,没有丝毫官员的架子。
      在《岳氏家谱》中,便记载着他退休后的诸多趣事。某日无事,岳镇九便穿布衣,在村前散步观景。路上有农夫拉车上坡极为吃力,见有人在路旁,便顺手招呼上前帮忙。岳镇九二话没说,撸起衣服就帮着将车推过土岗。那人道谢后,便继续赶路。
      这一切,都被田间忙碌的一位农人看在眼里。他跑出庄稼地,快步流星追上拉车人,质问道:“你知道刚才帮推车的人是谁吗?他可是在京城做过大官的岳老爷!”
      拉车人听说后,心中骇然,立刻放下车,跑到岳镇九面前噗通跪下,口中忙道:“岳老爷,我不知是您老人家,不该有劳大驾。我该死!我该死!”
      岳镇九将其扶起,便问是何人告知自己的身份。那推车人便指向身旁的农夫。岳镇九把农夫叫过来,问道:“是你告诉他我是岳镇九吗?”
      那人喃喃道:“是的。他不该让您老人家为他推车。”岳镇九严肃地说:“既然你说我不该帮他推车,那你就帮他推车吧。你去帮他把车一直推到前方官道再回来吧。”其不喜身份等级之深,竟然至于此。
      岳镇九在乡间乐于公益,众人皆知。他还兴办义学,崇祀乡贤,兴建家庙,续修家谱,以自己的影响力为乡野文化事业作贡献。
      康熙五十九年,年逾九旬的岳镇九病故于家。正如同僚魏象枢所预言的:“先生之德业日进,其福、其寿,当与国运同新。”
      岳镇九故去后,其品德和事迹在故乡流传,成为岳氏族人行事的楷模和准绳。至清末民初时,族人岳子良任地方官,清廉自守,颇有善政。待其卒后,九县乡亲募资刻碑,示纪念表哀思。石碑今存岳氏宗祠内。
      如今,孟姑集镇依托本地文化资源,挖掘和弘扬岳镇九的廉洁精神。岳峰秀纪念馆和忠孝廉文化展览馆,已成为嘉祥县廉政文化教育示范基地。
mmexport1541645476905.jpg
IMG_20181108_105337.jpg
岳建良 发表于 2018-11-9 10: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岳镇九:一个古代官员的完美一生



    当下,随着反腐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当官也成为了一种“高危”职业。很多官员拿人民所赋予的权利,身居高位,Hold不住私利与欲望的诱惑,想“任性”一把,结果不但害苦了自己,还给社会与政府造成恶劣的影响。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对自己从官的观念没有一个明晰、客观、正确的标准,也就是说缺乏一种古代文人所追求的“穷则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的人生目标与气节。清代一个不算很有名气的官员-------岳镇九的为官之路,对于今天的官员来说也许有着积极而又现实的借鉴意义。
    岳镇九:名峰秀,字镇九。山东省嘉许县孟姑集乡岳楼村人。清朝康熙辛丑年第七名进士。初任河南省开封府封丘县令。官至刑部掌印。后告老返乡。
     刑部掌印,这样的官职,对于朝廷来说,不算大也不算很重要,但就在他辞官还乡之际,乾隆皇帝亲自赐给他半朝銮驾----规格也就是比皇帝出行时仅少了一把黄罗伞而已。让皇后娘娘亲扶銮驾,率领文武百官送出京城。在大清还是第一次有人能够享受到这种待遇的。更重要的是就是一个普通官员以自己的努力,赢得了朝廷的尊重与荣耀,为自己的从官之路画上一个最完美的句号。他为官一生,可谓是善始善终。
    为官之路,善始的非常多,而真正能做到善终者,那才是把官做到了一定的境界的人。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对于那些“有权就是任性”或蝇营狗苟的官员来说,也许是可望不可求的。


下面是岳镇九的为官之路、为官之术、为官之心态。


一:初入仕途,政绩卓著。
    他初任就是到河南省开封府封丘县当县令。
    那时的封丘田地荒芜,茅草丛生,多灾多难;民饥寒交迫,贫困潦倒。他们无力无钱无粮去开垦那些荒地。初到任县令的岳镇九看到这种情况,很是为这里的民众着急。但他知道,在这种情况,没钱是什么事也办不成的。于是就决定回家一是靠借贷二是从自己家里出资,凑出一大笔钱来。但如何用好这笔钱,也是一个问题。他经过思考,最终作出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命令县衙的一干众人广贴告示:县衙大量收购茅根。乡民于是争先恐后把挖来的茅根来卖。两个多月下来,茅根基本上被得一干二净。荒芜的田地就这样被开垦起来。他又从自己的家乡买来各种作物的种子,分发给乡农,到了收获节节,竟然获得了很大的丰收,第一年,就很好地解决了乡民的温饱问题。经过三年多的治理与教化,封丘人民终于过上了富足安定的好日子。同时岳镇九也受到了封丘人民的极力爱戴与尊敬。
     他的政绩被上报到中央,皇上很是赞赏,于是给他记了头功,并要把他调到京城。
     为表达对岳镇九的爱戴与感激,在他离开封丘的当日,当地百姓与乡绅都带着自己家里最珍贵的东西作为礼物来为他送行。都被岳镇九一一拒绝。但不收下礼物,百姓决不放行。岳镇九被逼得实在没有办法,情急之下,突然看到路旁有一个破石槽,就指着这石槽说道:“你们要是真心想送给我东西,那就把它送到我老家吧!”
    再说这破石槽既没有什么用处、更不值钱、再说也太重了,这原本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想把这事塞搪过去就算了。
    谁知,在他走后不久,封丘百姓真的把这个破石槽连同县衙里的一块他经常观赏的太湖石一并送到了千里之外的岳镇九在山东的老家。这两样东西至今保存完好。
    官虽小,但能做到这种境界,也不愧为“为官一任”啦!


二:忠心耿耿,刚正不阿。
    岳镇九被调入京城,皇上给了他一个啥官职呢?礼科给事中的职位。也就是大内里面专管皇帝宿宫事宜的官。那时朝廷里外还是比较乱的。权奸弄臣总是心怀叵测,与后宫联系甚密。岳镇久接受这个工作以后,着手实行较为严格的宫闱制度,以此来杜绝外面的臣子想乱宫的行为。有些人自然对他恨之入骨。可就在这时,皇宫的西宫娘娘怀孕七个月就生下一个男婴。朝中有人借此煽风点火,说西宫的孩子不是皇帝的种。话传到了皇帝耳朵里,皇帝大怒。传旨岳镇九查宿宫日记簿。一查,果然是不假,整整七个月。皇帝要治西宫娘娘的罪。岳镇九于是大胆规劝皇帝说:“有道是,七成八不成,九成有功名。臣敢以性命担保,此子就是皇帝血脉无疑。”由于皇帝对岳镇九向来极为信任,就听从了他的话。后来这个未足月的孩子被立为太子。
    可见,忠诚是获得信任的重要条件。


三:居“肥缺”而自“瘦”,一尘不染,甘守清贫。
    由于深受皇帝的信任,后来皇上把他调任刑部掌印一职。这可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肥缺。因为他专管着七十二盘铸钱炉。也就是管着生产各种货币的地方。但就每天送来的钱样子,在岳镇九的后花园里就堆成了小山。这些可是真金白银黄铜呀!在长年累月积攒而成的这个小钱山上,竟然生出了绿锈。更别说铸钱要有大量的损耗啦。他知道这里的每一点金银都是姓“公,”他从没有为自己花去这里的一个铜板。
    若是想发财,他手里操着一些人的生杀大权;求情的人络绎不绝;行贿的人更是踏破门槛。但这些都不能让他放松一点廉洁自律的道德底线。但也因此得罪了一些权贵。他也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威胁与利诱,甚至有人多次想刺杀他,也没有什么能迫使他在自律、为公的道德底线上退让半步。
    面前的钱堆积如山,自己却甘守清贫,这需要一个人要具有怎样的钢铁意志?
    官员的操守是与自己坚定的意志和毅力相辅相成的。若是意志与毅力不够坚定,那操守的大堤迟早会崩溃的,自己早晚会被滔滔洪水所淹没的!


四:寒酸归乡,感动皇上。
    由于岳镇九不甘与那些有着很大权势的社鼠之流同流合污,时常会受到各种威胁与打击,甚至有会被谋害的可能。也是因为这些,让自己觉得在官场显得不近人情,缺少朋友。自古:“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再加上年岁已大,很多事力不从心。便萌生了退意。再加上一同在朝廷为官的老乡,山东郓城的魏之祥的劝说,于是奏请皇上,请求告老还乡。此举获得了皇上的恩准。皇上赐予他蟒袍一件,并决定择日为他送行。
    岳镇九为官几十年,竟然毫无积蓄。他虽然觉得内心坦然,但面子上还是有点过不去的。总不能只抬着那几件破家具回家吧!于是差人打造了一些箱笼,里面装一些石头碎瓦什么的,以壮行色。当大街上摆起一大溜箱笼时,却被朝中一些想陷害他的权贵们探知,马上就上报给了皇上,说岳镇九为官期间贪污了许多金银财宝要带回家。
    皇上立即派人把所有箱笼抬到大殿上来,一看究竟。打开一看,众人全都傻眼了。皇帝十分诧异的问他在玩哪一出?岳镇九据实而报,说道:“我伴驾多年,并无积蓄。今告老还乡,就这样走了,实在太寒酸了点,与朝廷也是脸上无光呀!所以才有如此下册,请皇上恕罪!”
    皇上与所有大臣很是感动。皇上不但大大赏赐了岳镇九,还要以半朝銮驾的高规格仪式,由皇后亲自扶着銮驾,朝中所有官员伴行送出京城。
    按常理,出城之后,銮驾还是要归还的。但皇后为了报答他,就索性把它一并送人,让他抬回山东老家啦。
    这半朝銮驾现在还完好无损地存放在岳楼村岳氏宗祠里。
     (注:皇上出行的銮驾:旗、锣、牌、扇、金瓜、钺斧、黄罗伞。没有黄罗伞,称半幅銮驾。)
   皇上所做的这些,对于一生勤谨办事,廉洁自律的大臣来说是很大的安慰与褒奖。同时也折射出官员若要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很可能会成为官场中的另类而极易被人排挤、打压;再说以身许国(退休)之后,自身的诸多问题(如养老、就医、住房等实实在在的生活问题)与子女的未来规划等这些现实问题,都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
     如何解决官员的腐败问题,实行廉政建设,这也是对贪官杀的最多也最铁血的皇帝朱元璋来说最感到无奈甚至感到无比沮丧的事儿。当然,并不是每个清官都有着岳镇九的好运与戏剧中的包拯那坚实后台的支撑。在廉政建设方面,制度与保障,强力与监督,才是解决贪腐问题的有效途径。


五:平民意思,弥足可贵。
    岳镇九归乡之后,经常穿一身粗布衣,经常在乡村走动,与村民很是聊得来,全无一丝官腔官架官脸官味官气官威。真真切切地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平民。这在封建社会那个把人分为高、低、贵、贱与三、六、九等阶层社会里,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在他家乡这一带,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岳镇九正在村前散步,遇到一个推车的农夫在非常吃力上一个高坡,就是推不上去。于是就招呼岳镇九来帮一下忙。岳镇九马上就赶过去帮忙,终于帮那人把车推过了那个岗子。那人说;“有劳啦。”说完便继续赶路去了。
    这一切被不远处一个在田间干活的人看在眼里。那推车人刚走不远,他就赶上去拦住那推车的人说道:
    “你知道刚才帮你推车的人是谁吗?他可是京城做大官的岳大老爷呀!”
     那推车的人一听,立马放下车,跑到岳镇九面前“噗通”跪下道:
    “岳大老爷,我真不知道是你老人家。俺不该有劳你的大驾。我该死!我该死!”
    “谁对你说的?”岳镇九问道。
     推车人指一指那人,说道:“是他。”
     于是岳镇九把那人叫了过来,说道:“是你告诉他我是岳镇九么?”
     那人喃喃道:“是的。我觉得他不该让你老人家为他推车子。”
    “既然我不该帮他推车子,那你就该帮他推车子啦。去,你就帮他把车一直推到前方的官道上才可以回来。这叫:多嘴受罚。”
    一个部级干部为一个老百姓推车,即使在当今也是难能可贵的。


六:   打短工的高级领导。
    与岳镇九同朝为官的老乡魏之祥不久也告老还乡啦。两个退休老干部不时互相走动,聚到一起神侃。
     有一次,正是三夏大忙季节,两人又聚到了一起。岳镇九说:“现在正是大忙季节,老百姓正忙着收种,咱两个也不能袖手旁观呀!明天我们一块去打短工吧?”
     魏之祥说道:“行。可是谁要我们这两个老家伙呀?”
     岳镇九说道:“试试吧!不过谁要是雇我们,就少要他几个工钱。”
     第二天一大早,他两个打扮一番,就来到了县城附近的短工市场。等了很久,眼看其他人都被雇走了,就是没有人雇它们两个。正准备回家,这是来了一个女人,问他们是不是打短工的。
    “是的,是的。”岳镇九急忙回答道。
     于是这个妇人把他们两个领到了一块麦田里,说道:“这几亩麦子,你两个今天割完。天黑之前,在找一个车子,运到打麦场里。”说完,那妇女就回家做饭去了。
     魏之祥看着这么大的一块地麦子,发愁地说:“我可没有那能耐按时交工呀!”
     岳镇九说道:“放心吧,到不了天黑,就能割完运完。现在露水太大,歇一会再割不迟。”
     知道那妇女回家做好饭,送来,两个老头还在闲聊。于是说道:“你们怎么还不动镰呀?”
     岳镇九回答道:“就这几亩麦子,好割。不急、不急。”
     两个人吃了饭,又磨叽了好一会,魏之祥等不及了,就说到:“下手吧!”
     岳镇九回答道:“不急、不急。”
     这时有一个小孩路过这里。
     岳镇九拦住他说道:“小朋友,我这里有一张纸条,你送给县里面的县太爷。回来我给你一吊钱,行吗?”
     这个小孩喜咪咪地去了。
     很快,县太爷就带着县衙里所有人员匆匆忙忙地赶来。
     原来他打开条子一看,一个当过刑部掌印的,一个做过太子太保的,在麦田里等着他呢?哪敢怠慢!
    “不知二位有何吩咐?”县官问道。
    “眼下三夏大忙,一呢?想让你这个做父母官的来体察一下民情。二呢?我与魏大人接了点活,想让你帮帮忙,割完运到场里去。”岳镇九说道。
     那县官哪敢不听,于是与岳镇九,魏之祥以及县衙里人员一起动手干了起来。
     原来,那县官虽然对岳镇九毕恭毕敬,但很多人反映他对百姓有些漠视与傲慢,才想法点化他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岳如礼 发表于 2018-11-9 15: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史为鉴,昭示当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嗨!您好:
欢迎来到 岳飛网。
我的名字叫丫丫
很高兴能够为您服务!
如果已经注册【请立即登录并按丫丫提示一步步完成我就不会再来烦您了】
还没有账号请【实名注册(中文)】

手机版|小黑屋|岳飞网 |打赏 |岳飞网动态43090302000031

GMT+8, 2024-11-25 03:03 , Processed in 0.20524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