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0年繁衍18000多人 西青还有两处“岳家庄”
朱棣迁都 “始迁祖”岳通驻屯静海(图)
作者:新报记者 劳韵霏
2013-08-03 天津网-数字报刊
岳飞,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几百年来,他英勇抗击外族侵略的事迹一直在民间流传。人们可能还不知道,岳飞的部分后裔就定居在静海县的大瓦头、西青区岳家开等许多村庄。
静海大瓦头村的岳姓有1000多人,占全村人口一半,西青区岳家开、岳家园、义渡口等地也有岳氏宗亲5000多人,同为岳飞后裔,岳飞后裔如何到的天津,又怎样分布到静海、西青两地,多年来,天津的岳飞后裔仔细考证,还原了岳飞后裔迁居天津的始末。
“始迁祖”岳通
清光绪年间岳飞二十八世孙岳汝霖修撰的《岳氏族谱》还在大瓦头的岳氏宗亲手中,在《新修谱书缘起续》中,岳汝霖明确写道:“明之永乐二年,我祖讳通者,系忠武王十一世孙也,又落籍于静海之瓦子头村……”
“家史上的记载很明确地验证了我们静海的岳氏宗亲是岳飞的后裔。”作为天津岳飞思想研究会会长,岳文伍对岳飞后人落户天津的历史有了清晰的了解。
公元1142年腊月二十九,岳飞被秦桧迫害致死,时年39岁,公元1163年,宋孝宗为岳飞正名昭雪,赐给冢地,俸禄其子孙,抚恤其家族,岳飞被追封为鄂王,后来又改谥号为“忠武”。岳飞有五个儿子,岳雲、岳雷、岳霖、岳震、岳霆,岳霆生于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
岳飞和岳雲父子遇害后,家人带领岳霆和其兄岳震离开江州故居,隐居在湖北黄梅大河镇,改姓鄂,后迁至聂家湾。21年后,孝宗皇帝为岳飞父子平反时,才恢复岳姓。
明洪武年间,岳霆的九世孙岳忠从黄梅迁至汉川,岳忠有四子:岳通、岳全、岳达、岳倍,岳忠长子岳通任江宁府总兵。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岳通随部队至静海县驻屯,家属在大瓦头村落户,从那时起,岳氏开始定居静海,因此,岳通被当地人称为“始迁祖”。
岳飞后裔从政多
“《岳氏宗谱》记载,仅从静海岳霆系的小支脉来看,明清两个朝代间就出现了官至四、五品的奉直大夫、奉政大夫,六品以下的登仕郎、修职郎、儒林郎、巡检都尉等岳氏后裔。”
原岳氏祠堂过道里的“中流砥柱”牌匾是岳飞十九世孙岳廷理得到的赏赐,“岳廷理官到奉直大夫,为人谦和,清嘉庆六年,子牙河发大水,岳廷理舍粥布施,赈济灾民,同时出钱置船买网,帮助村民谋生,嘉庆九年,子牙河再次洪水泛滥,岳廷理又出资买了10多船木料,帮助修坝堵口,时任静海县知事陈世骧亲笔题赠给他‘中流砥柱’金字匾一块。”岳文伍还介绍,二十世孙岳全美曾任武清县儒学训导,嘉庆元年在大瓦头村曾与乾隆晤谈,乾隆钦赐他黄马褂一件,龙头拐杖一根,都收藏于岳氏宗祠,黄马褂在抗战期间丢失,龙头拐杖也被毁。
如今,岳氏祠堂翻盖,但原祠堂中的匾额都遗失了,至今保存下来的只有一块“精忠报国”的匾额。
希望宗亲回乡认祖
600多年来,岳氏子孙繁衍生息,“据粗略统计,天津市范围内及周边省市有18000多同宗岳姓,几乎都是从大瓦头迁移走的。”岳文伍说。
近几年来,到大瓦头村本溯源的岳氏宗亲越来越多。
西青区岳家开便是从大瓦头迁走的岳飞后裔中一个较大的分支,岳家开的岳氏宗亲也在不断发掘家族的历史。
距离岳家开不远处的玉佛寺里,存放着一块石碑——明朝年间重修大沙窝法藏寺碑,石碑虽然已经被损坏,仍是玉佛寺的宝贝。“这块碑上记载着法藏寺是明初由岳家开家籍、岳飞十四世孙岳甫能及其子孙倡议修建的,岳甫能参与修建,他的子孙都参与了后来的扩建。”祖籍岳家开的岳飞三十三世孙岳秀云虽然自小就在天津市区生活,但每每回到老家岳家开,总能听到村里的长辈说起自己是岳家后裔的事情。
岳秀云就任于南开大学,相比岳家开的乡亲知识水平高,宗亲们便把研究岳家开岳氏宗亲的历史任务交给了岳秀云。
“岳家开宗亲在民国时续的《岳氏宗谱》中有记载,岳家开岳氏二世祖为岳彦中,静海县大瓦头岳氏二世祖也是岳彦中,谱中还有记载:岳家开岳氏宗亲每年一度的‘寒食会’,远在四十多里外的大瓦头村岳氏族长岳步环举人也来参加,由此证明岳家开和大瓦头的岳氏是同宗共祖。”岳秀云查证,她曾听岳家开老人说过,“我们的老祖是跑马占地来到岳家开的。”
经过反复研究,岳秀云了解到,明朝初建,河北一带土地荒芜,官府允许王公贵族、有功之臣跑马圈地,岳通之孙岳璟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迁到独流东大沙窝村居住,并创建了岳家开、岳家园两处村庄。“岳家园最开始就是岳家的园子,放柴火、杂物等,长工也住在里面。”岳秀云推断,岳家开与大瓦头的岳氏共祖上溯便是岳通,岳家开的始迁祖为岳通的孙子,岳飞十三世孙岳璟,世系排列为岳通——岳彦中——岳璟。
考证出岳家开的岳氏家族史,岳秀云也为岳家开重续了家谱,并和大瓦头的岳氏宗亲取得联系,完善了天津的岳氏宗亲谱系。
大瓦头岳氏三十二世孙岳世鹤表示,一些天津的岳氏宗亲后来又分散到各地,希望岳氏宗亲看到报道后都能回到大瓦头认祖,继续完善岳氏宗亲的天津支谱。
新报记者 劳韵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