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繁体中文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中文)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岳飞网·微信秒登录

电脑版尽能领略岳飞网的风采岳飞网公众号、抖音期待您的原创作品“岳飞网交流中心”不能登录,请加微信13907371163及时沟通解决
查看: 2216|回复: 0

山西洪洞===大槐树

[复制链接]
岳林峰 发表于 2012-7-13 13: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岳林峰 于 2012-7-13 13:22 编辑

       水有源,树有根,人有血脉宗亲。那么,你来自何方呢?——可曾听祖辈们念叨过:问我 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数百年来这些 民谣在我国广大地区祖辈相传,妇幼皆知。古大槐树处位于洪洞县城,是闻名全国的明代 迁民遗址,海内外数以亿计的古槐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几个世纪以来,古大槐树被当作“ 家”,被称作“祖”,被看作“根”,成为亿万人心目中的故乡。
       据说,每次迁民,不管家在何处,都以洪洞为集中地。官家在广济寺旁设机构,进行登 记,而后才往各地迁送。常言说:“穷家难舍,故土难离”。正因为这样,老百姓临离开 洪洞时人人痛苦、个个流泪,他们拖儿带女、扶老携幼,肩挑箩筐、手拄破棍、抑天长号 ,其状极为悲切。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鸹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凝眸高耸的 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鸹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 ,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鸹窝。每个人都是三步一回头,五步一转身。望 啊望,望不够家乡的广济寺,望不够广济寺旁边的大槐树。当走到很远很远的时候,人们 最后一瞥,只能望见耸立云端的槐树和树梢上的老鸹窝。大槐树苍老挺拔,枝繁叶茂,翠 绿色的枝叶上下摇动,就好像是为离别故土的人们送行。于是,大槐树和老鸹窝就成为移 民惜别家乡的标志,这株古槐的形象便牢牢地刻在了所有移民的心中:古槐——我的故乡 ,从此融为一体。以后,父传子、子传孙,“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 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便成了流传的歌谣。

       明初从山西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 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转迁到 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在我国历 史上是罕见的,而将一方之民散移各地,仅此一例而已。明政府推行移民垦荒振兴农业的 政策,虽然其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但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边防巩固,社会安定。
       在这里还流传着一些有关迁徙的故事:
        ——当时的迁民是强迫性的。明政府广帖告示,欺骗百姓说 :“不愿迁移者,到大槐 树下集合,须在三天内赶到。愿迁移者,可在家等待。”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纷纷赶往古 槐树下,晋北人来了,晋南、晋东南人也来了。第三天,古大槐树四周集中了十几万人, 他们拖家带口,熙熙攘攘,暗中祷告上苍祈求保佑他们平安无事。突然,一大队官兵包围 了大槐树下手无寸铁的百姓,数员将簇拥着一个官员,那官员大声宣布道 :“大明皇帝敕 命,凡来大槐树之下者,一律迁走。” 这道命令好似晴天霹雳,人们都惊呆了,但不久就 醒悟过来:他们受骗了!人们有哭的、有叫的、有破口大骂的、 有呼儿唤女的、有哭爹叫 娘的,但这一切都无济于事。接着官兵强迫人们登记发给凭照,每登记一个,就让被迁的 人脱掉鞋,用刀子在每只脚小趾上砍一刀作为记号,以防逃跑,人们的哭喊声惊天动地。 至今凡大槐树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复形(两瓣)。“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 。”你若有兴趣,不妨自我查看。河南、山东、河北、陕西、皖北、苏北、甘肃普遍传说 ,凡是从洪洞迁来之民,脚小趾甲中有一裂缝,好像是两个指甲,不是古槐迁者,均无此 特征,时至今日仍为复形指甲。

       悠悠 600多年过去了,汉代古槐已不复存在,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之中,而同根孳生其 旁的第三代槐树,则枝叶繁茂,充满活力。在祖国的大地上,遍布着古大槐树处迁民之后 裔。槐乡的后裔已遍布全国20多个省, 400多个县,有的还远在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广 大劳动人民从古槐迁走后,经过几代、十几代,大都不知道被迁前是何村何地,但都知道 “大槐树处是我们的故乡”,这一点至今谁也没能忘却。解放后,这里游人不断,他们千 里迢迢,寻根认祖,有的来自南海之滨,有的来自长城脚下,还有来自异国他乡的海外侨 胞。这些炎黄子孙,也像古槐一样,一代又一代,繁衍在黄河两岸,大江南北,地球东西 ,世界各地。他们牢记父辈昔日背井离乡,飘流四方之苦,继承祖业,艰苦奋斗。在国内 的,正在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四化”宏图,进行新的“垦荒拓芜”;在海外的,不忘祖国 ,不忘根本,尽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遥想当年祖辈们扶老携幼,被逼离乡背井,在频频回首遥望大槐树和老鸹窝时,洒下 了多少伤心泪。愿大槐树与海内外同胞永远根连根,心连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嗨!您好:
欢迎来到 岳飛网。
我的名字叫丫丫
很高兴能够为您服务!
如果已经注册【请立即登录并按丫丫提示一步步完成我就不会再来烦您了】
还没有账号请【实名注册(中文)】

手机版|小黑屋|岳飞网 |打赏 |岳飞网动态43090302000031

GMT+8, 2024-6-24 19:42 , Processed in 0.16914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