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崇 , 字醉石,号终南山翁,陕西长安人。自幼酷爱书画。偶得《芥子园》画谱昼夜临摹,与日见进。后以致用而改习书法.熔古铸今,博采众长,先学颜柳,后习隶魏,再临欧阳询和王羲之,又涉猎赵孟頫和黄庭坚及现代于佑任、舒同、启功等大家。其作品清新健劲、布白疏密有致、用笔尽情入纸、使墨浓淡相兼、气韵浑朴、势态方圆、风骨遒劲,立体感和力度美俱佳:多次参加全国及省级书画大展,1993年荣获全国教师书画大赛一等奖;港、澳、台和亚洲、美洲、澳洲及欧洲多个国家都有收藏:曾在西部经贸洽谈会上作为政府的礼品赠给日本外交部官员,作为中央统战部赴香港现代建设研讨班的礼品赠予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霍英东先生。在国家和省级报刊发表《如何欣赏书法艺术》、《浅议书法的“拿来”与创新》等论文10余篇。 岳崇先生现任陕西省监察厅副厅长、陕西省政协常委、民进陕西省委副主委、陕西省民主党派工商联书画摄影协会会长、陕西省直属机关书画协会副会长、西北大学兼职教授等职。 岳崇作者: | 发布时间:2011-03-22 | 浏览:795 浅议榜书 说实话,我对榜书的产生与发展没有研究。有人说,榜书产生于秦汉时期,我以为是否早了点,因为,虽然毛笔发明比较早,但据当时条件仅限于竹简上书写,另外东汉时期的蔡伦才发明造纸;有人说,产生于宋代,我觉得是否应该再早一些,因为不仅蔡伦造纸1000年左右了,而且两晋时期大兴土木,修建寺庙,这时榜书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关于榜书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原指写在宫阙门额上的大字。后来泛指招牌一类的大字”。这个解释不太准确。因为,现在商业广告牌较多使用榜书,单位门额上榜书不少,新建的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普遍是名人提名,风景名盛名人题字越来越多,私人独户住宅门额的榜书就更多,而且宾馆、饭店、单位和家庭悬挂榜书也比较普遍。另外,有人说榜书就是大字。这个说法也不准确。因为,一般说的大字是相对于小字的。所谓小字就是小楷字,延伸为小楷字大小的字;大字就是大楷字,延伸为大楷大小的字。也有人说榜书就是巨字。这个说法也不太合适。一是“巨字”的引申义是大、很大的意思,也就是说巨字不完全是很大的意思,也有大的意思,如《小尔雅》解释“巨,大也”;二是“巨字”拗口,不通俗。把榜书解释为“特大书法字”可能更为合适。因为“特大”字比大字大,“书法字”又区别于美术字,而且通俗不拗口。 榜书的大小标准。有人提出见方10 公分以上,有人提出30公分以上。我以为,榜书就是特大书法字,具体多大为“特大”,不宜刻意确定具体的标准规定,让社会普遍对其有一个“特大”的概念和意识即可。这样也不会影响实践。 关于包含书体问题。有人说,榜书包括“篆、隶、楷、行书,唯独草书不宜作榜书。因草书飞动,结构随意,点画纤细,写大了一上墙看上去容易散架、失势。”这个说法值得商榷。因为,草书也有其结构讲究,不能“随意”;如果说,“写大了一上墙看上去容易散架、失势”,只能说没有把握好它的结构和特点。在书法实践中,我写榜书经常选写草体;在《岳崇榜书集》中,如“福”、“寿”、“静”、“廉”、“龙”“虎”、“心画”、“云海”、“风光”等多幅作品是草书。可以说,榜书真、草、隶、篆、行都能写,关键是要把握好各种书体的结构和特点。 榜书的基本特点有三。一是大气。榜书要体现一个“大”字,不“大”不成其榜书。因此,无论是刻石制匾还是悬挂殿堂,榜书都要给人以高大旷达之感。二是雄健。榜书要讲究“势”、“力”,有势雄强,有力健挺。要有势有力,既要结体、运笔、用墨造势取势;又要精神饱满,摒心静气,一气呵成。二是端庄。榜书要端正庄重,如形体歪斜,用笔随意,就与其作用和企盼的效果相悖。所以,无论哪种书体和风格都要中心正、重心稳,而且运笔不浮华,结体不散架。 书写榜书要突破三个难点。一是笔大难掌握。写榜书一般用提笔或抓笔。由于笔杆粗、笔头大,自然笔重,所以难掌握。二是字大结构难安排。一般人对小字结构的布局较为得心应手,这是心理和眼力习惯使然;所以对大字、尤其特大字的结构安排就不容易把握。加之榜书不遮丑、不藏拙,稍有瑕疵便暴露无余。这就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道理。三是费心力和气力。由于笔大、字大,还要雄强健劲,书家不用心力和气力是难以为之的。 根据体现特点和突破难点的要求,书家只要心正身正,胸怀宽阔,做事踏实,锲而不舍,就一定能创作出气势雄健、端正庄重的榜书来。 浅议重复写法 在一幅书法作品中,一个字的笔画、结构重复和同一字的重复是常见的现象。如“春”字上边的“横”画重复三次;“羽”字中的“习”字左右结构重复两次;《兰亭序》中的“之”字重复28次等等。以上这种现象在书法中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同一写法是应该避免的;虽然是正常现象,但是如出现同一写法却是不正常的现象。因为书法是艺术。艺术就应该富于变化。不变化,雷同呆板的表现必然不生动、无妙趣,必然无法激起人们的审美情趣。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瑾在《玉堂禁经》中指出:“三画用笔,势相类,不求变异,则涉凡浅。”意思是三画如果不求变化,就是书法艺术水平浅薄的表现。正如西方美学家荷迦兹所说:“人的各种感官都喜欢变化,同样地都讨厌千篇一律。耳朵因为听到一种同一的继续的音调会感到不舒服,正像眼睛死盯着一个点或注视着一个死板的墙壁也会感到不舒服一样。”因此,书法作品中一个字的笔画、结构重复和同一字的重复要有情趣、有美感、有艺术性,就要求变化。 那么,如何变化呢? 1、若一个字的笔画重复,如“书(改写成繁体)”字八横并列,如长短各异,参差不齐,粗细稍有区别,方显活泼而有情趣。 2、若一个字有重复捺,书写时其中一捺改写成点或反捺。如把“述”字中“术”的捺写成点,即避免了呆板之感。 3、若一个字的结构重复,书写时重复结构要有大有小或者笔画变化。如“羽”字左右两个“习”,要有大小区别,象这种结构一般写法是左小右大,这样更有意趣。 4、若一幅作品中同一个字重复书写时要改变写法。如:“文”字捺可以改写反捺;“兼”字下部“ ”可改为四点;如“鸟(改写成繁体)”字左下部四点可改成横等等。《兰亭序》中的“之”字虽然重复28次,但是没有一个重复写法。 当然以上只是举了几种例子以作写法变化说明,还有一些字的笔画、结构重复而变化写法的规律和特点,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摸索和总结。 总之,对一幅作品中一个字的笔画、结构的重复和同一字的重复改变写法,其目的就是要丰富情趣,升华艺术,强化美感。所以,进行书法创作要力求之。 学书感悟 对书法,我的确有些爱好。在忙碌的政务之余,研墨展纸,提笔凝神,在一点一画中寻找愉悦,于潜心书艺时悟出一点学书之法,写来与初学书者共勉。 循序渐进是一种有效的学书方法。其一般顺序是:先学楷书,后习行草或隶书;先临大楷,后写小楷和榜书;先专研一体,后博学诸家。 楷书结构严谨,间架有明显规律;点画也较规格化,所以是习书基本功最适宜的书体。再由于书艺的各种用笔方法均在楷书中有所体现,且运笔和结构的基本法规也适用于行草书。行书较楷书流动感强,其点画变化极其丰富,结构又是简化、省略蘩复之点画的组合;草书更是线条飞动,结构灵变。二者较楷书不易把握。而隶书,点画多波磔,用笔多方折,不宜做习书的基础。可以说,学楷是学立,学行草隶是学走。因此,先学楷书后习行草或隶书不仅能练好基本功,又便于个性健康发展,而且更符合学书的规律。这并非说等楷书学得好了才可习行草书或隶书。一般的说,在对楷书的笔法和结构基本掌握以后,便可兼习行草书或隶书。当然,不学楷书也可直接学行草书或隶书,但欲拓宽书路难度就大一些。 为何要先学大楷?因为大楷的点画较长、较粗,书写时运笔过程比较明显、而且结构清晰、点画结体容易掌握。而小楷的点画细而短,结构不甚分明。如先学小楷,其运笔和结体都难以把握,以后写榜书也会感到无所适从。榜书间架过于开张,结构不易安排;而且点画长而粗,提笔、抓笔对初学者来说不好掌握,尔后写小字更难适应。所以,学书先学大楷,既可锻炼腕力、继而臂力,又可为写小楷和榜书奠定基础。大楷以一寸半至二寸见方为宜。 所谓先专学一体,就是先从一种书体着手,集中一段精力把一种书体运笔和结构的特点基本掌握,再选学别种书体或同一书体的别种风格。如果一开始习书就把书路拓宽,今天临A帖,明天临B帖,贪多嚼不烂,结果哪一种也学不成。但当有了一定基础,便要逐拓宽书路,在继续学习原书艺的同时,再兼习与之风格相似或相反的书帖。凡有成就的书法家无一不是以一家艺术为主导,又熔众家之长为一炉,才创作出具有自己艺术个性特点的、内涵丰富的、高品位的书法作品。 学书唯循序渐进、先专后博,方能笔随人意,且清刚雅正之气发于笔墨之间。做人亦然,从待人接物着眼、言谈举止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塌实前行,道路必然愈走愈宽阔长远。 书法与美术字 书法是反映主体人品格精神、学识修养的艺术。书法虽然有装饰作用,但不是装饰品。因此,书法既讲究外在的艺术性,而且讲究内涵。而美术字是具有图案意味的、装饰性质的艺术。图案是装饰意味的花纹或图形;装饰是在物体表面附着性的东西,使之美观。可见美术字就是装饰品。所以,美术字讲究外在的艺术性,不讲究内涵。 书法与美术字都是以汉字为基础、为表现对象。书法一般用毛笔、墨在宣纸上书写,还要钤印;而美术字一般用排笔、颜料(有时也用墨)在硬纸与硬板上书写,不钤印。 书法强调创作一气呵成,气韵贯通,而且根据个人的审美观念,用笔用墨适时调整变化。书法不能过于规范,否则缺乏灵性和自然美。因此,书法是不能修补加工的。而美术字则讲究规范,要求外围方正,比画匀称,字形和字距、行距统一。因此,美术字是要修补加工的。 书法强调主体人的字外功夫,也能体现其综合素质。而美术字不要求主体人的字外功夫,也不能明显体现其综合素质。 欣赏书法就像喝茶一样,慢慢品,由表象到内涵地体悟其艺术美感和精神意韵。而欣赏美术字则无需快慢,只要其表达的意思清楚、艺术性直观感觉好即可,当然在表现出来的艺术性既有直观美感又耐人寻味更好。 综上所言,书法与美术字同属于艺术,但不是同一类艺术。二者既有相同处又有不同处,在实践中注意加以区别。 “字”外学“字”琐谈 所谓字外学字,即在书法技艺以外学习书法。宋朝诗人陆游《示儿通》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以“功夫在诗外”来说明书法,就是“功夫在‘字’外”。 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仅技巧性很强,而且包容书家思想道德、文化艺术多方面素养。因此,学习书法,在循序渐进勤学苦练基本功的同时,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修养: 一、加强书法理论修养。书画讲悟性。通俗地说,悟性就是对艺术感受、反映、辨别的灵敏、快捷的程度。自古以来,书法艺术是与书法理论互为促进、同时发展的。因而,要增强书艺悟性,就要在刻苦实践书法技艺的过程中,学习书法理论,使感性与理性相济,以减少盲目性,避免走弯路。 二、加强道德情操修养。清代书家朱和羹说:“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着,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则暴,未免流诸楮外。”书法是人格的化身、情感的流露、思想的物化。颜体楷书为历代人们所仰慕,而其风格正是颜真卿这个特定人的风格表现。所以,要使自己写的字有法度,作品升华品位,就必须加强各方面道德情操的修养。 三、加强各种文化艺术修养。书法的发展与中国文化的发展是一致的,又与其他各种文化艺术有密切联系。黄庭坚称苏东坡书法:“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苏东坡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可见,作为表现个人艺术才情的书法是以渊博的学识为基础的。书家有的能文善诗,有的博古通今,有的长于绘画篆刻,有的兼事音乐、舞蹈、体育、武术等。书家要具有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作品有灵魂、思想、情感、精神,使艺术升华到“雅”的高度,就要不断提高哲学、史学、美学、文学等广博的文化艺术素养。 四、加强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界一切美的现象的提炼。唐代书家张旭从公孙大娘舞剑、担夫争道中得到启发而提高了书艺;怀素夏日观看天空的奇峰般的云彩、夜间静听嘉陵江水的涛声,激发了书法创作的灵感。当代书家卫俊秀劳动之余在葡萄架下休息时,凝视盘旋的虬枝悟出书艺真谛。显然,人间美的现象都可以升华为书法艺术。因此,学习书法,要处处留神提炼生活,善于把一切美的现象巧妙地熔于书法艺术之中。 以上所言,用苏东波的话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因此,学习书法要在练好肌肉功夫和意念功夫的同时,不断强化综合的文化艺术素养,其书作便可沿着能品、精品、神品的阶位逐级升华,直至艺术巅峰。 小议书家包容 现在从事书法的人很多,但是,搞书法理论研究的却很少,进行书法艺术批评的就更少。因此,不断有媒体和圈内人士呼吁,要加强书法的理论研究和批评。就加强书法艺术批评而言,无疑是正面的,是大势所需、大势所趋。报刊上的毕竟是报刊上的,批评还是正面的。但是现实中,偶尔有个别人对某种书风或某个书家的书风进行否定或讽刺的现象。我以为这种现象值得商榷。 自然界的物种是多元的,人类文明是多元的,文化艺术是多元的,书法艺术自然也是多元的。事物生存,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协调发展。这是生态平衡的原理,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文化艺术也讲生态平衡,书法艺术不例外。书法艺术的各种现象和风格之所以能够产生、存在、发展,自有其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理由与条件。这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此外,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衍生的书法艺术现象和风格,也无论是雅的还是俗的,只要产生并存在,都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吮吸其认为合理的元素,以此形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状态。这是书法艺术基本的生态平衡。书法艺术现象和风格只要产生并存在,还受政治、经济、文化及其他艺术的影响,这又是高层次的生态平衡。 书法艺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甚至发展是动态的平衡,因为无论是传统的、新衍生的,还是雅的、俗的,都要强化自己、超越自己、发展自己,所以客观上是相互否定但又是相互吸纳、相互包容的,以此向前发展。这就是书法艺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 书法艺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是客观的、必然的。这个客观与必然属于文化艺术,不属于自然个人。也就是说,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书法艺术都遵循这个规律而存在和发展。因此,作为书法艺术的主体人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把关注点放在对其他风格和书家的理解、审美和吸纳上,以更好地强化自己、超越自己、发展自己的艺术风格,而不是对其他的讽刺或否定。书法艺术的平衡是动态的、是发展变化的,而且是优胜劣汰的。优胜劣汰主动权属于文化艺术的发展规律,不属于自然个人。也就是说,书法艺术都按照这个规律进行优胜劣汰,不受自然个人肯定或否定的影响。所以,书法艺术主体人如果把关注点放在讽刺或否定其他上,就可能影响其他风格对自己风格有价值元素的汲取,也就弱化了自己风格在书法艺术生态平衡中的能力。 因此,书家应该有宽阔的胸怀、和人的理念、博采众长的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后 记 我以前没做过书法家梦。 但是,青少年时做过画家梦。一九七零年元月中学毕业返乡务农,因参观了一次书画展览而萌生了学画当画家的念头,便借来一本《芥子园画谱》,在劳作之余埋头临摹。几年时间在当地产生了小小的影响。我们公社搞墙头宣传画,我竟是被抽调的画家之一。因生产队长以“那不是正式工作”为由,拒绝我去画墙头画。我的画家梦破灭了。当然此后我也没有再坚持学画。 我还做过作家梦。上中学时,老师把我写的一篇关于挖地道的作文作为范文在各班讲评。也因此回乡务农,被任命为村里社会主义文化室创作组组长,经常组织各种文艺创作活动。后来出来上学学的是中文专业,当中学老师教的也是语文课,所以创作的欲望更强烈了,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及其他文艺小品什么都写,偶尔在报刊上闪现一下,有的小品还编排成文艺节目参加汇演。一九七八年科学的春天来临之后,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我打破了作家梦。 尽管如此,但我还是没做书法家梦。我搞书法的确是无心插柳。从一九六六年小学没毕业,史无前例的原因让我参与学校政务而开始写毛笔字,以后上中学、在农村劳动、出来上学、参加工作,每一旅途都要在学习、劳动或工作之余,增加一项写字的任务。一九七八年开始临帖,几年时间的基本想法也是为了把毛笔字写好。我比较好说话,所以写字这一不算工作量的任务还是比较大的,有时有焦头烂额之感,但是心里还是挺高兴的。一九八二年参加一次书画展览后,便产生了业余搞书法的想法。虽然更加认真地临帖,也逐渐参加各类书画活动,并主动向宫葆诚先生、修军先生、石宪章先生、曹伯庸先生、也浓先生、刘超先生等书画大家学习请教,但是对“家”没敢想过。虽然一九八九年到一九九三年,我给美工专业学生讲了几年书法课,又愚笨地下功夫试图创一种新的书体,也获得了几次全国书法大奖,但是也没有想过当书法家,连加入书法家协会也没概念,以至于省书法家协会申请表还是一位忘年交书法家送给我,一年后在他的催促下,我才填表加入了省书协。 从政以后,我虽然约法三章而不参加活动,但是繁忙的政务之余笔耕不辍。 二零零一年七月,因公务给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先生赠送了一幅字,便打破了我的自律原则。此后又开始参加书画活动。二零零七年,陕西建筑业联合会成立二十周年之际,应邀与之合作,出版了《陕西建筑业——岳崇书法》专辑,以给庆典活动增色。有了这个基础,在朋友的鼓励和帮助下,二零零八年三月出版了《岳崇书法集》;在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又应邀与有关方面合作,出版了环境文化丛书——《岳崇书法》,以宣传环境文化。 这里特别要说的,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岳崇书法集》以后,很多同志、同道和朋友给与了肯定和鼓励。有的说我的行书清刚雅正,已经有了个人的风格特点,要坚持走下去;有的说我的隶书继承传统又大胆创新,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美感,应继续探索走出新路;有的说我的棒书大气雄强,涉猎者又不多,宜重点发展。到底如何前行?我确实没有太多的想法。说实话,我的工作是比较忙的,业余爱好只能业余挤时间而为之。由于用提笔或抓笔写了二十多年的大幅标语,又为应酬而写了近十年的榜书。也可能是方便吧,近两年来又不知不觉地积攒了一些榜书作品,不少朋友给与了更大的鼓励。 出版这本集子的确不在计划之列,完全是无意之作。无意之作也是作。所以,由衷感谢多年来关心支持我艺术发展的诸位领导、专家和同志、朋友;由衷感谢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西安美术学院书法教授、著名书法家茹桂先生拨臃为之作序;由衷感谢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领导和编辑给与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在这里我要重复《岳崇书法集》后记里的话:“地上本没有路,……我的艺术道路就是在这样不知不觉中、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了。……我还要坚持走下去。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 评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