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繁体中文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中文)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原来“岳飞网每日签到”是在积累福报“每日签到福报乐”积分前三名可开通先祖“个人公墓”一座十一月一日将迎来岳氏宗亲岳飞网月首团聚日
查看: 2016|回复: 6

转帖:汤阴行——《人民文学》2008年汤阴采风笔会作品

[复制链接]
岳氏子孙 发表于 2010-11-14 15: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www.rmwxzz.com/rmwx/tx/200810/20606.html

 汤阴行
  五月底,《人民文学》组织中国作家采风团到河南的汤阴采风。
  此时,全国上下都沉浸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极度悲痛和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奋勇中。我们来到汤阴,来到“精忠报国”的岳飞的家乡,来到“文王拘而演周易”的地方。我们是为化悲痛为力量而来,为振奋民族精神而来。作家李存葆穿着庄严的将军服一脸凝重地说:在这个时刻来到岳飞的故里,就是要深刻体会团结一致精忠报国,灾难不可抗拒,我们爱国爱人民的民族精神也是不可战胜的。
  作家们从汤阴回来,感悟良多,便有了如下的一组耐人咀嚼的文章。
  编    者

(一)岳飞:魂兮归来
    作者:陈世旭
  车出新郑机场,尽管是夜间,也能感觉到处在内陆季风气候中的中原,漫天扬着雾一般的沙尘。
  中原!
  绝大部分中国人祖居的中原;绝大部分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中原;华夏民族摇篮的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的中原。
  曾经鼙鼓与号角交响、金戈与铁马撞击、寒风与旌旗纠结的中原;曾经尸横遍野、血流漂杵、惊天地泣鬼神的中原!
  狼烟滚滚,群雄逐鹿,几度荒了桑田的中原;弯弓铁骑,把雁门踏破,热血男儿,把酒雄关挽狂澜的中原;悲夫仰天,壮士长啸,英雄浩歌的中原!
  此行的目的地是汤阴。汤阴是岳飞故里。
  高速路像一柄长剑,横亘中原,直插茫茫暗夜,直入历史腹心。思绪随疾驶的车轮一起飞奔,穿越时间,穿越空间,穿越不堪回首的历史疼痛。
  那时的中原,荒烟笼罩城郭。当年的花遮柳护,凤楼龙阁都不见,只有铁蹄满郊畿,千村寥落。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潇潇雨后,谁人凭栏,怒发冲冠,壮怀激烈: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但得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把破碎山河,从头收拾!
  岳飞曾叹“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但我与岳飞,其实有缘。
  岳飞曾率领岳家军五次到达江州,或作战,或卫戍,或守母孝,打算功成身退之日,不再北回汤阴,在此度其余年。
  一一三六年三月,岳母病死鄂州军营。岳飞在奏报朝廷的同时,携带着眷属,跣脚徒步,扶护灵柩,送往江州安葬。此后岳飞至少两次来过江州,为亡母“持余服”。岳飞遇害后,他在江州的家属被流放。直到一一六一年,宋廷迫于朝野舆论压力,才诏释岳飞的家属回到江州。李夫人于一一七五年在江州病逝,并葬于太阳山,与岳母墓相伴。
  八百多年后,我来江州(今江西九江县)插队,怀着无比的虔诚,参与过岳母墓和李夫人墓的修葺。而我对岳飞的无比崇敬,则像大多数国人一样,始于儿时,始于岳母刺字“尽忠报国”,始于“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始于“文官不取钱,武官不怕死,即太平矣”,始于风波亭的千古奇冤。
  岳飞出生在两宋交接这样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在南宋一百五十余年的黯淡岁月里,如流星刹那划过,瞬间陨落。他给这个世界的历史太短了,只有三十九年!
  这是岳飞个人的悲剧,是南宋那个“自坏汝万里长城!”的偏安朝廷的悲剧!更是华夏民族精神历程的悲剧!
  中国的历史,夏商周,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辽金,元明清,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特性。任何一个朝代都不缺少经天纬地的人物,不缺少顶天立地的英雄。中华传统文明里慷慨悲歌之士的经典故事令我们荡气回肠。即便在靖康之乱中依然产生了华夏精神的典型代表——文武皆备,尽忠报国,气贯长虹的岳飞。
  南宋是个极为尴尬的朝代。应该说,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诸领域都曾达到过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峰。北宋至少在赵匡胤和前几代皇帝的治理下曾经繁华灿烂过,而南宋从诞生之日起就萎靡不振,终因不图进取而自戕灭亡!南宋出现的英雄们是如此的显眼,盖因为南宋的悲剧,注定了那么多悲情英雄的出现!
  岳飞的为人和品行是许多人无法比拟的。他廉洁奉公,全家均穿粗布衣衫,他与士卒同饭,与士卒同住茅屋军帐。他的财产只有三千贯(约合二千多两银),南宋对军队犒赏极厚,岳飞从来不取一文,全数分给将士。他直言不讳,行若明镜。他严以律己,厚以待人。他令出如山,赏罚分明。他文才横溢,儒将风范。他武艺高强,武略非凡。他身先士卒,战功卓著。他卫国尽职,事母至孝。他不纵女色,不图安逸……在他身上,几乎浓缩了中华民族所有的传统美德。
  然而,这个上天恩赐给南宋的救星,上天却没有给他更大的发挥空间!竟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扼杀。真是苍天弄人!岳飞之死,敲响了赵宋王朝的丧钟。西子湖畔,歌舞升平,靡靡之音,床笫之乐熏酥了文武官员的筋骨。最终演变成崖山之败。
  岳飞之死乃是包括华夏各民族在内的中华文明整体的悲剧。杀害岳飞实则是损伤民族的脊骨。血性一次次被嘲讽,忠勇正气一日日衰微,越来越多的人灵魂和身体分裂,越来越多的中国式智慧蔓延滋长,把“好人不得好报”、“好死不如赖活着”奉为人生哲学。官场则奉行“淘汰清官定律”,清官举步维艰,贪官如鱼得水,君子获罪,小人得志,成了劣性竞争的舞台。越是心狠手辣背信弃义表里不一如赵构、秦桧者越可能取得成功,而越是忠直仁爱如岳飞者越容易遭到惨败。宋以后的伪文化为日后的汉奸卖国贼的滋生准备了土壤和温床。
  在世界历史的漫漫长河中,亡国事件不胜枚举。但像南宋这样的灭亡仍不失为一个异数。落日余晖,亦足令后人羞愧难当。悲悼英魂,真是不胜唏嘘。
  所幸的是人民的意愿从来都不可违拗,人民的意志更不是暴力所能征服。对于岳飞,人民的怀念,人民的崇拜,人民的珍重,在世界史上都是罕见的,已成为一种历史奇观。
  汤阴的岳飞故居和先茔,安卧在浑朴古老的乡土中间,皆由乡人建造和看护。其修缮和看护之责代代相传,延续至今,并将永远。此间的石碾、木盆或牛槽无从考证,历经过泛滥的洪水或烽火,会在原野的麦香和民族的史册里永存。
  无言地徘徊在岳飞故乡的村路上,我可以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岳飞的气息、脉搏和性格。
  岳飞生前,关于其性格的描绘,屡见于朝廷颁发的制诰:“岳飞秉毅忠纯,赋资沉毅,自奋勇于行阵,久宣力于方维。”(《镇南军承宣使充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告》)“岳飞精忠许国,沉毅冠军,身先百战之锋,气盖万夫之敌。”(《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特封武昌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食实封贰伯户制》)“岳飞才全果毅,资禀沉雄。”(《两镇节度使加食邑制》)“岳飞策虑靖深,器资沉毅。”(《四年明堂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贰伯户封加故制》)“岳飞忠力济时,忱诚徇国。沉勇多算,有马燧制敌之机;廉约小心,得祭遵好礼之实。”(《检校少保加食邑制》)等等。《朱文公文集》张浚行状说:“岳飞之沉鸷,可倚以大事。”邵缉向宋廷举荐岳飞时,说他“骁武精悍,沉鸷有谋”。吴拯记载,岳飞“居洪一年,下士好询,而酬酢则不苟答”。岳珂为祖父所写的传纪说,“先臣少负气节,沉厚寡言,性刚直,意所欲言,不避福祸”。岳飞平时沉默寡言,一旦有话,又往往言简意赅,语次间微见其端,令闻者悚然。
  岳飞的性格,岳飞的“沉雄”、“沉毅”、“沉勇”、“沉鸷”,某种程度上就是内蕴深沉的中华民族的性格。
  人民的力量使华夏原生文明即便遭遇灭顶之灾,仍能将对英雄的珍重根植于民间回忆。而对英雄的崇拜又转化成巨大的凝聚力量,使华夏民族在屡遭巨创之后,仍能保持自己的文化根基。
  朱元璋在读岳飞手迹时曾写下“纯正不曲”的批语,并将岳飞列于帝王祠之列。
  岳飞无愧。
  中国亦无愧。中国人纯正不曲的血性在汶川大地震中又一次大放光芒。中华民族的脊骨永不会断裂;中华民族的命运可以挑战,却永不会屈服。
  岳飞,魂兮归来!
 楼主| 岳氏子孙 发表于 2010-11-14 15:3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汤阴两记
    作者:熊召政
  
    《谒汤阴岳飞庙》
  
    五年前去黑龙江阿城,参加大金国建国八百八十八周年的纪念笔会。其间,参观金上京遗址。从当年宫殿处,捡出不少瓦砾。此前,我去过绍兴市境内的南宋几位皇帝的陵寝,在漫长的岁月中遭到极大的破坏。我也曾去过北京房山境内的大金国几位皇帝的寝宫,看到的也是满目荒凉,当年的辉煌肃穆也早就湮没在历史的烟雨之中。大金与南宋,这两个同时存在于中华大地的政权,让中国南北分治达一百二十多年之久。士人隔为仇敌,皇族沦为臣虏,百姓的命运由此变得坎坷。也许是创痛太深,江南的庶民,恼恨南渡君臣的苟活偏安,故不肯保留他们的遗骸。而北地的民众,也因对来自边鄙之地“胡虏”的偏见,对他们死去的灵魂,也不肯有丝毫的饶恕。故这一时期留给后世的古迹,少之又少。强虏与昏君,都遭到了历史的唾斥。
  如果说,在那南北分裂期间,有一个人能代表人间的正气与民族的良知,那么,这个人非岳飞莫属。
  在阿城的时候,我就想,既然看了大金国创始君臣完颜阿骨打以及吴乞买、完颜宗翰、完颜宗望与完颜宗弼(即金兀术)等人的家乡,我也应该去看一看岳飞的故里汤阴。两相比较,可能会更深刻、更准确地体会历史的沧桑与裂痕。
  现在,当我于汶川地震后的半个月来到汤阴,在城里的岳飞庙中,心中又感受到了近九百年前的那一场发生于板荡中原的政治大地震。一一二六年,北宋都城汴京陷落,徽、钦二帝落入金兵之手,数以千万计的中原百姓渡难逃到江南。这一年,岳飞二十四岁。他此时已经是一名职业军人,担任下级指挥官。历史记载他于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十月在安徽滁州大破伪齐(金国扶持的傀儡政权)的李成军,从此揭开了江南抗金的序幕。岳飞开始蜚声南宋政坛,岳家军成为抗金的重要军事力量。但是,十三年后,他就被主和派的首领、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捕杀,终年三十九岁。由于岳飞的抗金战绩,也由于岳飞的冤死,他在民间一直受到尊崇。以今天的观点,宋与金,汉人与女真人,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无论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的岳飞,还是“立马吴山第一峰”的完颜亮,他们怒发冲冠的誓言以及铁马金戈的生涯,都是为各自服务的政治集团而效命。他们是社稷的,也是族群的;是情绪化的,也是执着的。抛开赵宋与大金两个政治集团的怨恨与对立不讲,仅从个人的角度,我们来分析岳飞的悲剧,依然有其现实意义。大凡历史中某一个政治集团的出现,都必然是时代的产物。牡丹开于阳春,菊花绽于晚秋,这便是时序。同样的土壤,在不同的气候与环境中,长出不同的植物,这是机缘。自然界的机缘同人世间的机缘是同一个道理。北宋的君臣南渡之后,政治的土壤变了,气候变了,因此稼穑的属性也改变了。君王多疑,便有人掩袖工谗;君王好色,便有人自荐枕席;君王要与金兵媾和,主战派的岳飞就只有死路一条。在赵构这样的君王当政之下,即便没有秦桧,也会有张桧、李桧出现。岳飞的悲剧在于,他服务的赵宋政权,是一个腐朽没落的政治集团。但是,为什么老百姓还会数百年不衰地尊崇与纪念他呢?这乃是因为:老百姓认为岳飞所做的事业,正是他们恢复中原的理想。中国人在任何时候,都不愿看到国家分裂的局面。
  岳飞之死,不是死于对手——那些比之赵宋政权要健康得多的马背上的英雄们,他是死于自己人的算计中。应该说,他的血,成了南宋的最后一道残阳。
  曾为宋朝宗室后裔的赵孟頫,仕元之后,凭吊杭州西湖边上的岳王坟,写过这样一首诗:
  岳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所有凭吊岳飞的诗篇,这是写得最好的一首。痛定思痛,是一种难得的反省能力。可惜赵家宗室的人,醒得太迟。
  在汤阴的岳飞庙里徘徊,竟没有看到这首诗。壁间的诗碑,多半是明人的题咏。佳句虽多,但能打动我的却太少,毕竟是感慨多于反省。窃以为替社稷发声、反省的力量是最为巨大的。
  在岳飞庙正殿里,殷勤的主人嘱我题句。面对仰天长叹的岳飞,我诌出了八句:
  钱塘曾记岳王坟,一过汤阴思转深。
  复国岂知龙意冷,断魂犹起故国情。
  英雄死后空长剑,社稷危时出小人。
  最怕风波亭上望,千年松树自青青。
  
    《漫步羑里城》
  
    从北京到达汤阴时,正赶上浮尘天气,平原上的庄稼地,绿上蒙黄,看了叫人眼酸。北方的浮尘同南方的梅雨一样,让人难受。一枯一涩,碰上它,再好的心情也给搅了。幸好第二天尘去风轻,等我们来到城北八里地的羑里城时,头上的天空已是澄澄的一碧了。
  羑里城是商纣时期的国家监狱。如果仅仅只是监狱,它恐怕早就淡出了历史的记忆。它之存活并吸引游人,乃是因为周文王在此被商纣王囚禁了七年。如果仅仅只是记载了一段皇帝级的囚徒生活,羑里城也不会经久不衰。文王拘而演《周易》,这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这个故事便发生在羑里城。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多难兴邦,这是针对国家而言。对个人来说,可谓多难兴智。将苦难转化为思考,转化为寻求智慧的动力,乃是中华民族历代精英的性格特点,或可称为异禀。
  周文王坐牢时还没有达到王的级别。他姓姬,正式的称谓是西伯。但在商朝中晚时期的地方诸侯中,崛起于陕西的姬氏族群发展迅速。到了商纣王时代,西伯已成为地方诸侯中最有势力的一个了。这就引起了商纣王的猜忌。于是,他命令西伯前来都城,然后送到羑里来拘禁。西伯因此当了七年囚徒。
  年代久远稽古难证,关于文王被囚于羑里的事,除了传说,很难找到当时的文字记载。姬氏部落崛起于今陕西扶风、岐山、宝鸡一带,在秦岭北麓、渭河平原之侧的高塬上。至今,那里仍叫周塬。中国的青铜器,凡带有铭文的,百分之八十出自周塬。这些铭文记载了周朝许多重要的战争和人物。我曾专程前往宝鸡市青铜博物馆参观,看到了许多精美绝伦的青铜器,甚至在一个名叫“何尊”的青铜器上看到了最古老的“中国”这两个字的篆书。但是,铭文上找不到羑里。我猜想,没有记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文王没有被拘羑里,二是替圣人讳,不记载圣人的不幸。综合判断,我相信第二个判断。青铜器上的铭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颂扬功德,所谓铭记是也。后世的勒石记功,便是继承了这一传统。
  羑里城中有一个演易台,据说是文王演《周易》的地方。周文王根据伏羲创立的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并为每卦的六爻制作爻辞加以说明,后人将这部书称为《周易》。
  细观周文王制作的爻辞,可以看出当时的民情风俗以及他对国计民生的思考。他的囚徒生活,似乎也有所涉及。他多处指出“利见大人”的各种条件。强调说“群龙无首”是吉象。须知道,在一般人眼中,群龙无首是乱象。但周文王认为只有群龙无首才可发挥每一个人的智慧。他还说不修旧德而从王事,将一事无成。在《蒙卦》中,他特别在初爻中指出给患有眼疾的人治好病,让他重见光明,利于正在服刑的人,使他因积德而脱去桎梏。
  我认为这个爻辞是周文王的当下自况。据说他坐牢时已经八十二岁,这样的高寿老人患白内障的可能性极大。由己推人,他认为治疗眼疾是大功德,服刑的囚徒会因此而获得解放。
  通观爻辞,我们可以看到一位高龄政治家的忧患意识,小到对一个人的察言观色,大到对一个时代的损益兴衰。论婚嫁、盖房、炊饮之民事,论战争、祭祀、建设之王事,他都由象及理,触类旁通,指出吉凶祸福的规律。
  孔子虽然是儒学的创始人或者说集大成者,但最早的儒家思想,便是在《周易》中生发。明人唐鼐在《重修羑里城周文王庙记》中说:“孔子之道即文王之道,流传古今,扶持纲常,羽翊王化,其有功于天下国家大矣。”孔子自己也感叹:“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周文王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非帝王而是圣人。因此,所有来羑里旅游的人,绝不是前来观赏商纣王设立的国家监狱的种种残暴,而是来欣赏诞生中华民族灿烂文明之花的一片沃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氏子孙 发表于 2010-11-14 15: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岳茔享堂、三碗清水及其他
  作者:韩小蕙
  
    这次走汤阴,学会了一个新词——“享堂”。
  其实对很多知识渊博的人来说,“享堂”根本就不是什么新词,而是一个早就有了上千年词龄的老词。以我在现场的感性理解:“享堂”是一片墓地中,走进大门,面对的那间殿堂,里面设立着先人的牌位,供后人拜祭、缅怀、冥想。刚开始听到这个词的发音,我想当然地以为是“想堂”,而王清波先生认真地告诉我,不,不是后人对前人的想念,而是先人享受后代子孙的永恒的怀念。
  对,孝敬前人,尊敬前人留给我们的生命及其他,让他们的灵魂在天国安息,这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传统美德。后来回家查找资料,我确切地了解到,“享堂”是对墓上建筑的通称,包括祖坟和祠堂。
  汤水汤汤,我心芳香。汤水汤汤,我心向往。
  此刻,我们正站在汤阴一望无际的黄土地上,这是河南省最壮观的初夏时节,一望无际的麦地伸展到天边。麦穗初见姜黄,漂亮得一如壮观的黄土地,它们正在集体发力,利用初夏的热风装满自己饱胀的渴望,迎来最后的丰收。在这无垠的麦地中间,空出了一个偌大的院落,这就是现场的所在——河南省汤阴县周流村中的岳飞先茔墓园,世世代代,“老岳爷”的香火一直在这里燃点,递传。
  “老岳爷”即英名流芳千古的岳飞大将军。在汤阴家乡人的嘴里,爷传儿,儿传子,子传孙,祖祖辈辈传到今天,就一律被老百姓称为“老岳爷”了。“老岳爷”早已成为护佑地方的神祇,在这片诞生英雄的土地上,没有佛教的大雄宝殿,没有哥特式的天主教堂,没有道观和清真寺,只有岳爷庙。老百姓拜的、信的、求的、亲近的、依仗的,只有“老岳爷”……
  说话间,我们迈进了“老岳爷”先茔墓园,走入第一间享堂中。
  大殿正面,是“老岳爷”一尊着戎装的彩绘雕像,完全民间手法:虎背熊腰,方头阔脸,粉面朱唇,浓眉大眼,威风凛凛,浩然正气。一看就是出自最优秀的民间艺术家之手,手传心声,塑造的是家乡百姓心目中原汁原味的“老岳爷”形象。不过此刻他手上拿的不是刀剑,而是一支毛笔,拧着卧蚕眉,目视前方,一脸悲愤之色,似乎是想倾诉满腹的辛酸!唉呀,定格在汤阴老百姓心中的“老岳爷”形象,怎么会是这样的呢?
  每年在这里,有两个日子是神圣的,比过年还过年。一是农历二月十五,二是大年三十,百姓蒸馍的蒸馍,制衣的制衣,携妻挈子去岳庙上香。是两日,庙中人山人海,万头攒动,成为汤阴最盛大的节日。久而久之,人们,尤其是妇孺,已经不知道这是“老岳爷”的生日和忌日,只知道此乃老辈人留下的传统和规矩,但凡到了这两天,就要去岳家庙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似水流年……
  岁月留金……
  在漫漫湲湲的日子之志书上,就留下了一连串有声有色的记忆: 比如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抗日战争中,日本鬼子的两枚炸弹扔到岳飞庙的后山墙下,愣是不能炸响。又比如上世纪六十年代汤阴地面上发大水,老百姓纷纷跑到岳飞庙去避灾,结果大水绕庙而过,就是没有淹进来。还有人们记忆犹新的一场战争,死了不少士兵,而“老岳爷”护佑下的汤阴兵,一个个玩命冲锋、杀敌,屡立奇功,却没有“光荣”的……
  传说是人们心中的念想,信则有,不信也有!
  汤水汤汤,我心铿锵。汤水汤汤,我心雄壮。
  我感觉,虽然中华民族的浩荡历史上有着那么多、那么多贤人、名人、英雄、好汉,但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岳飞是千古第一人;在中国老百姓的口碑上,岳飞是千古第一人;在中国老百姓中的知名度,岳飞是千古第一人。
  一代代华夏子孙,无论男女,谁不是从幼年起,就聆听岳飞大将军的故事——“岳母刺字”、“枪挑小梁王”、“大战金兀术”直至“风波亭”……各种艺术手段,比如评书、小人书(连环画)、剪纸、皮影、绘画、雕塑、地方戏,用来歌颂岳飞大将军的也是最多。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看的小人书,上面有岳飞骑着战马,双手舞动大枪,枪挑小梁王的雄姿;也记得看到最后,是岳飞和站在他身后的岳云,俱双手被绑,一脸悲愤,在风波亭英勇就义前的最后形象。及至后来稍长,第一次读到岳飞的《满江红》。
  当时读罢这首词,我整个僵在那里,感觉体内的血液一点一点被点燃、升温,直至沸腾!岳飞大将军的那种磅礴大气,那种正义凛然,那种视死如归的尽忠报国之情,化作熊熊烈火,从此就开始在我身体里持续燃烧!最痛快的感觉,仿佛自己也抛却了女儿身,回到千年之前的古战场,跟着大将军“收拾旧山河”——这就叫做“民族的魂魄”、“民族的热血”、“民族的英雄之气”吧?这样活着,才不枉一生啊!
  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受。
  我恭恭敬敬地走上前去,立正站好,向岳飞大将军行注目礼。
  我身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李存葆。早上出门时,我看见他穿上了军装,扛着将军徽章,全身上下庄严肃穆,连一个皱褶都没有。他慨然说:“今天是去拜见岳飞,我得着正装,以示我对他的敬仰。”
  我们朝岳飞雕像深深鞠躬。
  就在此时,我再次看到走遍汤阴皆如是的景象——在岳飞大将军的雕像前,一字排开,只供着三碗清水。
  我终于忍不住问讲解员这是什么意思?
  那年轻女孩子回答:“表明汤阴人民对老岳爷的一种怀念。”
  我又问:“那为什么是水而不是酒呢?”
  她答:“的确是水,不是酒。这三碗清水每天都换,这个院子每天都清扫,都是老百姓自发做的。”
  所问非所答,显然不能令我满意。
  但是我不怪她们,她们还是太年轻了。
  显然的,要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靠个人的悟性,自己去悟。
  汤水汤汤,我心郁郁。汤水汤汤,我心悲伤。
  我端详着第一碗清水,心想是了,这是歌颂岳飞大将军的丰功伟绩。八千里征云战月,他一次次从血雨腥风中将胜利高高举起,拯救百姓于水火,托举国家于危难,令敌手闻风而胆寒,成为敌人永远攻不破的长城。这一张功勋累累的战功表,如清水一样澄明、清明、透明,不掺有任何杂质。
  我又端详着第二碗水,心下明白,这是为了彰显岳飞大将军的尽忠报国之心。三十年征战一步一个脚印,直至成为支撑南宋江山的擎天柱。朝廷的嘉奖可以不算,视功名为尘与土;百姓的歌颂也可以不计,只算是鞭策前进的不竭的动力;为保家卫国,他把儿子、孙子乃至全家都送上了前线,一片耿耿丹心,天日昭昭。而他自己得到的是什么呢?除了敌人的惧怕,就是百姓的这一碗清水了!
  至于第三碗水,当我的目光落在它上面,眼眶突然潮热了,心中大恸,塞满悲伤和愤懑。我认定:这一碗清水,是为岳飞大将军洗冤而备下的!
  谁都知道岳飞是被秦桧恶党害死的,因为找不到任何借口,竟然生造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使岳飞、岳云等抗金英雄没有笑卧沙场,却惨死在宵小们的刀下。这千古奇冤,虽然后来平反昭雪了,虽然后来令秦桧恶党永远地跪在岳飞大将军的面前,任天下人唾骂;可是英雄已去,白云千载。秦桧恶党所铸成的奇耻大辱,是永远插在中华民族胸膛上的一把刀,伤口永远在滴血,创痛永难平复。
  更为重要的是,秦桧虽死,然恶人、坏人、小人们却始终连绵不绝。历朝历代,无不是清浊相交,浊者搅浑水;忠奸相搏,小人得其势。恶人、坏人、小人们没别的本事,却专会溜须拍马,巧言令色,把天下便宜占尽,还要像秦桧一样陷害忠良,一个个直把日子过得志得意满,弹冠相庆;而良善人、忠厚人、好人呢,因为不屑于滚到泥里同流合污,即被边缘、被冷落,甚至被诬陷被迫害而毫无还手之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宵小们糟蹋大好河山而悲愤寡欢,空叹报国无门!
  唉,这历史的悲剧呀,在舞台上,在戏曲中,在小说里,文人们都给你安排了一个除恶安良的大光明结局,可是在现实中,善良而无奈的老百姓们,只能给你准备一碗清水!
  汤水汤汤,我心切切。汤水汤汤,我心激荡!
  我扑向三碗清水。
  清水亮亮堂堂,倒影中,又映出岳飞大将军手握巨椽,拧着卧蚕眉,一脸的悲愤表情。我忽然一顿,悟出了他写的是什么——
  他在写:“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他在写:“还我河山!”
  他在写:“尽忠报国。”
  他在写:“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这最后的八个字,是岳飞大将军临终在狱案上写的,是他的绝笔。我坚信,就像他心中还有未竟的英雄事业,他心中也一定还有未竟的切齿誓言。
  是的,在历朝历代数不清的统治者之中,其绝大多数都是忤逆民意,宠幸恶人坏人小人的昏君。因为谗言顺耳,因为马屁喷香,因为宵小仍能使其舒舒服服地堕落。可是呢,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最后一个个都落得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可悲下场。
  这样,对我们的做人来说,面前就摆出了两种选择:一边是锦衣玉食,香车美女,高官大宅,拍马者前呼后拥。不过这是要付出代价的——比如出卖,既出卖别人,也出卖自己的人格;比如作恶,既然你有了人生的第一次贪,就会有一生的偷、盗、夺、抢;比如陷害,即使毫无干系,也必然要以清洁为敌,向忠良下手,因为青松的存在就是对腐草的蔑视和威逼。
  另一边是一碗清水,两碗清水,三碗清水。这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尽管你饱读诗书,一身本事,并像岳飞大将军一样尽忠报国,赤胆忠心。可是,你既然选择了不坠青云之志,也就必然要像岳飞大将军一样,劳心劳力,呕心沥血,在宵小们的群殴之下,悲愤填膺,栏杆拍遍,慨然出世!
  汤水汤汤,我心芳香。汤水汤汤,我心向往。
  汤水汤汤,我心铿锵。汤水汤汤,我心雄壮。
  汤水汤汤,我心郁郁。汤水汤汤,我心悲伤。
  汤水汤汤,我心切切。汤水汤汤,我心激荡!
  从岳茔享堂出来,从汤阴回到京城,从一千年前唱到今天,这支绵长的曲子,一直在我心盘旋,不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氏子孙 发表于 2010-11-14 15: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诗人的夜晚和佞人的白天》
  ——一个知性女人的汤阴随想
  作者:徐 虹
  
    在见到他的塑像之前,我们早已经知道他的事——在千年前的一个夜晚,也许有一点冷风,冷风里夹杂着秋天的冻雨,风里也有风尘仆仆的长途旅行者的气息。他们从前线应召回朝,中途歇息,那些随行的军士默默地跟从他们。父与子下马离镫的一瞬,马忽然没来由地嘶鸣起来,鼓起的眼泡和张大的鼻孔都呈现惊愕的表情!凭借多年来的战事经验,他们当然也在私底下嗅到了一股不祥的气味。
  那十几名军士背上的兵器冷冷的,月光下冒着寒光。他们的命都掌握在他的手里,当然也有他自己的命。“回去吧,帅。”他们忧心忡忡的眼神和深沉的脸被尘土和疲惫覆盖,从不同角度试试探探地朝向他。事情明摆着,回来就是将高贵的生命投送到粪土与败类的腻歪中,零零碎碎地屈尊,失去男人的体面。
  “回去吧,父亲。”儿子说,“趁这里距京城尚远。”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千年之后,人们站在他的墓前,试图理解他的心。他当时的思虑究竟是怎样的勾回呢?往往,人性在客套和平庸中都显得彬彬有礼,但在最尖锐的矛盾中才呈现最后的本真。他的灵魂、性情、信仰、抉择和取舍,是怎样经过了几百几千回的博弈和锻炼,才在十二次召回的阴险通知之后,在最后的一刻,驱使他踏上赴死之路?
  他的军队黑压压的一片。那些旌旗和兵器没有了统帅的命令,都显得有些垂头丧气。他们才是他的亲人和家园啊,他在他们中间才可以驰骋和欢悦啊。像树在森林里,像水在山泉里。脱离开他们,他的生命的蛋壳就显得薄和脆,会被一些陌生人蹂躏和糟蹋。那些人会充分利用朝廷的规则折磨他,使他难受。他在金国人面前的赫赫战功非常妨碍他们的心情。他难道不知道,他的存在就是一个威胁。对于君主来说,忠贞的心看不见也摸不着,而局势是可以想见的。那些他所终生努力的事业,在他们看来,不单是无关要紧的尘土和风月,更是插在他们肉里的利刃。他是一军之帅,他难道真的不明白这一点?回去凶多吉少。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空悲切。”也许在他少年的记忆中,有一种记忆被命名为忠诚——为了一个国家的荣誉,也为一个人。多少年了,两者合而为一,国家是以那个被称为帝王的人为图腾和象征的。于是忠诚就成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信服和听任。才华、情感、韬略和个性都不重要,命令和规则是绝对的。在那些暗红的城墙深部,是华丽和繁华的宫殿。那么雄伟和不可侵犯,不可知,不可测。宫殿外面有那么多令人眼晕的台阶和等级。秩序,是这里唯一的语言。它将人的血脉一切两断,不留一点情面。而小人们恰恰利用了这一点。
  他抉择的最后时刻,如果他的母亲还在,会劝阻他,还是鼓励他?
  事情紧张起来。在汤阴岳王庙的草地上,风那么好,阳光那么妥善,墙壁粗糙,石凳安闲。人们不愿意想象他被折磨时的惨烈,也不能体会他当时心情的恶劣。他们激烈地讨论着衣冠冢的存放省份问题,遗址的修缮问题,空气的湿度问题,历史细节的考证问题,等等问题。那些辽远的话题与他的心事无关。冤屈就是一个人虽然没有被堵上嘴,但是语言全无用处。他和他的儿子都曾经是烈兽,是猛虎,像鹰一样呼啸,像浪一样席卷和奔腾,像狼群中的头狼,牙齿锋利,威武无比,一呼百应。怎么就瞬间被剪了羽翅,屈就在一间茅草屋里。他们的血羞辱地流向湿地,骨头几乎被刑具压酥了。他们虽然靠信念和意志硬挺着,但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使他们痛苦得咬碎了牙齿,唇边的血殷红了垂下的乱发。
  他们此刻不能杀敌。在疆场上,手起刀落,那些冷兵器作用于人体造成“噗噗”的声响、血花飞溅,曾经使他们何等快意。但那些是侵犯的敌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战场上的逻辑是清晰的,单纯的——我与敌人,杀与被杀,胜与败,追击与逃跑……虽然也会有冷箭,但军人们对局面了如指掌。而现在,英雄们处于他们完全陌生的阴霾里,那是他们的不擅长——能够感觉到阴谋家们的暗中推手却看不见他们,需要对君心反复地揣摩和期待,面对的“莫须有”的罪名认与不认都是错误,男人的力量完全派不上用场。进退两难,举目四野,四边全是黑暗。与其这样活着,真不如死了痛快。
  悲剧是选择决定的,选择是意识决定的,意识是命运决定的,命运是性格决定的。性格是什么决定的?是历史么?是风么?是少年时代母亲的话语么?
  他们不知道,在几千年以后的若干时段,冤屈时时上演。他的故事换了装束,换了缘由,换了主角,依然不绝于世。
  我不能够看见那些猛虎被人圈养在动物园里的惨景,也不能看见孩子被父亲打而无力还手的眼神。我不能够看见那些无辜的难过和没来由的伤。就是由于愚昧、自私和狠心肠吗?据说,历史常常由恶人推动着。动物界中,谁的牙齿锋利、胳膊粗壮,谁就能活得好一些,异性多一些。据说,人类的文明超越了动物的原始性。这是人之为人、区分于动物的分界,是高级人区分于低级人的标志。所谓文明,就是以规则维护生命的权利、生存的权利、尊严的权利,就是对恶的限制和对善的哄护。几千年之后的微雨的这一天,人们想起了一种叫做物质规则的法制和一种叫做精神规则的道德。光靠那些诠释生命存在的哲学是不够的,哲学往往都是最空洞和苍白的。岳飞庙前的石壁强调了这一点。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悲情故事。切·格瓦拉也是这样。他在玻利维亚的游击战后期那么沮丧。他被叛徒出卖,他被一些平庸的人俘虏,折磨和羞辱。他奋起反击不让他们打他的脸,而他们先打断了他的腿。他被枪杀以后,神态是安详的,像个孩子,雪茄和军帽也失去灵魂——从审美角度看来,他的生和死那么震撼与美丽。戏剧和小说最爱干这种事情——讴歌失败的强者,聚光被糟蹋的美丽,记录曲折的悲剧,反复吟诵着被命运玩弄的才子佳人故事。“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在大历史中间,他们以生命为代价点缀着精神世界的夜空。在冤魂四野的世界里,在极端的两极中,你选择伤逝的审美,还是不择手段的存在,还是不惜代价的逃亡?
  在世界上的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条街道的一个角落——汤阴的岳飞庙——我们的人环绕着里面的每一间房屋,复印着历史的生硬的记忆。因为同是生灵,所以感同身受。窗外的一树高高的花开着,香着,美着。穿梭在绿色中间的人们默默行进。有一间是他的小女儿的。那个孩子知道父亲的冤死,就在十三岁上结束了自己。“真是烈女。一家都忠烈!”同行的人说,咬着牙槽,绷紧嘴。当时的太阳浓烈得要命,我们低着头看见自己树下的影子,历史就在瞬间恍惚起来。我在这个时候总是看见人生的悲观一面。
  岳王庙外边,就是一条繁华的县城街道。有灰色的墙砖,有小摊,过路的行人横七竖八,没有规律。汽车的喇叭声尖利,“让开,让开。”那些官员们的司机冲行人们嚷着。岳王庙里面,人们讨论中,罪人们跪在地上。有人朝秦桧吐唾沫,然后以手做千夫所指状,照相留念。
  在慌乱的街道上,有一个孩子张着手跑过来。世界还在按照一种逻辑运行。
  记得一个土耳其作家说,动物最重要的有三件事:食物、地盘和性。而人类把它们美化为另外三件事:金钱、权力和爱情。说得真对。生存是绝对的真理吗?否则为什么人们注重食物、钱、职位、运程,否则为什么有算卦和占卜,无非是要生存和生存得好一点吧。生存高于一切,这是一条绝对的真理。马克思也说过存在决定意识的话。
  这一座叫做汤阴的城,存留着一个英雄的遗迹,流传着他的故事。许多人来,许多人走,许多人看他念他思考他钦佩他,许多人忘记他,回到自己生活的洪流和漩涡中去。如果关于他的传说,能在人们抉择善恶的时候演化为一个砝码,影响了今天,增加一些厚道和良善,减少一些奸佞和阴谋,他也不枉一死,人也不枉一悲。审美只有在发挥作用之后才显示力量。
  当我们离开,这座城市在火车的呼啸声中越来越远的时候,黄昏渐冷。情人们,请珍重加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氏子孙 发表于 2010-11-14 15: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神格汤阴是故乡》
  作者:崔道怡
  汤阴,久已向往拜望,哲理、诗情和英雄的故乡,神圣,优雅,悲壮。
  在日寇铁蹄下的小学里,不能公开唱《义勇军进行曲》,老师、家长和同学间,便暗暗传诵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曲。“壮怀激烈”与“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相呼应,抒发着中华民族的英勇不屈。
  解放后念北大中文系,读到《诗经》和《周易》。《邶风》里那一首《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引我情思遐想。《周易》的一系列哲理:“厚德载物”,“顺天应人”,使我醒悟清明。
  因而,汤阴,早就在我心中,相信也在诸多国人心中,每一念及就肃然起敬。二○○八年五月十二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举国哀悼,举世震惊。半个月后,我随《人民文学》组织的作家采风团,访问汤阴。幼时宿愿,终得实现,但却是在天灾无情的严峻时刻,来晋谒这早就梦想的神圣地方。
  每年春深汤阴举办“岳飞故里文化笔会”,原是既定活动。岂料这一届,在巨大悲痛与强烈感动中进行。抗震救灾,众志成城,显示了中华民族禁受得住任何酷烈之考验的精神。而这精神,源远流长。
  人杰地灵,汤阴是一座焕发中华文化、养育民族英雄的千年古城。我们此行,将现实的震撼交织进历史的思忖,高山仰止,感慨殊深。
  在羑里,领悟“多难兴邦”;文王拘而演《易经》,易道经成万古功。在邶城,赞叹品性坚韧:“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在岳庙,敬重正气胸襟:“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
  《周易》的训谕,“自强不息”,“与时俱进”,我们将世代传承。《邶风》的顾虑,“忧心忡忡,愠于群小”,我们会时刻警醒。民族英雄乃武乃文、无私无畏、光明磊落、慷慨悲壮的一生,景行行止,铭记于心。
  而我此行,感受最为强劲,在岳飞之“尽忠报国”。岳母请人刺在岳飞背上的是“尽忠报国”,而非赵构曾表彰过岳飞的“精忠报国”。以前,不清楚也未在意这两者间有何差异。而今明白,一字之别,本质不同。
  从君王心所愿,天下莫非王土,率土莫非王臣,臣忠于他一人,自要以“精”为本。而百姓的期望,君与国,国与民,最好是一家人。为臣者,殚精竭虑,首在国民,“民为重,君为轻”。
  这可以说是封建社会诸多为臣者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是家天下里大多数老百姓认可的言行规矩。否则就难理解,历史上的一些朝代何以能得繁衍至数百年。国家需要执政者“尽忠”报效,才能安定与繁荣。
  这也应该成为任何社会制度里执政之人必备的品格,现实之新中国新时期,人民已当家作主,“尽忠报国”更是所有国人,无论官民一律均等。都须义不容辞地引为各项工作、日常生活、为人行事的道德准则。
  在岳庙碑林,赏析那些讴歌岳飞精神的诗词文句,思情不禁闪回到抗震救灾前线的情景。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我们的师生、官兵、医护、武警……所有奋不顾身、英勇献身的志愿者,无不都在“尽忠报国”。
  又想到唯一路过汤阴祭拜岳庙的皇帝乾隆,这位女真后裔也敬奉岳飞为民族英雄。他赞岳飞的诗句,引用岳飞回答赵构自称的“臣”,强调的是“两吉臣则师千古”。而百姓则视“臣”为“官”,表达对于官吏和世道的期盼。明末志士吴钟英顺应民意,勒石立于岳庙:“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不患天下不太平。”遂使岳飞的心志,成为千古名言。
  岳飞之“忠”也表现在他至死确信“天日昭昭”,历代的蒙冤者也总寄托于人民:“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今人周振甫诗云:“一身系国安危者,千载如公有几人?高宗倘不屠功狗,贼相何能触逆鳞?”铸铁像跪在岳庙前的,何止秦桧五人,还该添上罪魁昏君。
  在京广线汤阴站,除了常规车站标志,还矗立有一座石碑:“岳忠武王故里”。
  何必称王,封王只是皇家伎俩。莫若明代诗人戴中评得恰切:“生作忠臣死作王,当时非愿姓名香。埋骨浙右成荒冢,神格汤阴是故乡。江水东流冤未尽,树枝南向义非常。中原不论全恢复,华夏精神贯日光。”
  应让每个路过汤阴的旅客看到遒劲醒目的标识——民族英雄岳飞故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氏子孙 发表于 2010-11-14 15: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汤阴漫笔
  作者:李 犁
  
    我是在初夏一个上午来到羑里城的。羑里城在河南汤阴县城北四公里的地方。导游说这是个神奇的地方,说它是中国有记载的第一所监狱,周文王在此囚禁七年,推演出《周易》。可以说羑里城就是周易文化发祥地。听了介绍,内心掠过阴深而又玄奥的感觉。但是当我真正走进这个圣地大门的时候,却感到分外的清新。这是个不大的地方,青草萋萋,格局分明,很灵秀,甚至玲珑。不论是外表还是内核都不像个监狱,甚至有点像个度假村。清风很淡,日光明亮而不刺眼,虽然人来人往,但却不能破坏它的静,不是肃静,而是真正的宁静和沉静。在这样的地方,感觉不论是被囚,还是度假,都能潜下心来,因此文王在此研究易书就不令人惊诧甚至有点合情合理了。
  但事实并非这么简单。周文王姬昌那时候还叫西伯,当时因倡导以德兴邦,积善行仁,而赢得西周举国爱戴,想必内心是春风浩荡。这个时候被人诬告沦为阶下囚,精神的打击,内心的不平衡可想而知。若我等一般人或疯或死或半疯半死都合情合理。更为残酷的是,当他的长子伯邑考为了营救父亲带着香车和异宝,来殷晋献纣王时,遇到好色的纣王妃妲己的勾引,因不从(不知道不敢还是不爱好),伯邑考又被妲己诬告成猥亵加强奸未遂,于是被割去了四肢,万刃剁尸。
  这种种的磨难让这个清秀之地变得血雨腥风,让一个人的心理和意志经受着极限的挑战。
  文王必须靠信念来支撑自己,必须找到一种东西来调整心态,来医治伤痕累累摇摇欲坠的精神。于是“文王拘而演周易”就成了一种必然。
  但把推演周易解释成是文王调节心态,解除漫长牢狱之苦闷的方法,显然是不够的。我想当时文王研究周易,首先是对自己命运的诘问,还有对未来以及大千世界秘密的期待和探究。“我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关心民间疾苦,勤于政事,兢兢业业地治理国家,然而我却被关进大牢。难道是我错了还是命运使然?这大千世界有没有一个让人信服的真理,这个真理在哪儿?”对自身命运的质问推衍到对人间真理以及大千世界规律的探寻,《周易》成了他探索之路的起点也是终点。所以文王研究周易有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责任和使命。随着对世界人间的明晓,他也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信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不仅是客观阐释,也是对自己行为的鼓励和政治主张的坚定。
  身在羑里城,思想却在时空中穿梭。我不愿意把周文王忍辱负重终成大业看成是一场政治的阴谋,或者是个人之间的恩仇记。
  这其中奔流着一种精神,也是古代人最倡导的精神,那就是活着就要有目的,决不苟延残喘。那是一种信仰!这个信仰是高于个人生命的。为了它可以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为了它可以九死一生百折而不悔。这种精神构成了我们中华文化中浩荡的血脉,很多先贤捍卫和继承了这高贵的品质,以至在今天让我们不得不深思:我们为这种精神骄傲的同时,怎么做才能不让这种血脉断流,并更加磅礴!
  在汤阴县城东三十里的程岗村,穿过一片菜地,到了比普通人家稍大的院落,导游说,这就是岳飞的故居。这是明代为纪念岳飞而重新修缮的,可推想出真实的院落比这要小,如果按阶级划分,真实的岳飞家庭也就在上中农或者接近富农左右。站在院落里,想象一下,少年岳飞起居于此,晨起在村边树林习武,白天去学堂读书,晚上在油灯下接受母亲的爱国教育。可见,岳飞是名副其实的平民英雄,布衣领袖。他接受的教育是正统的儒家思想,他的奋斗之路浇注着中华文化的甘甜雨露: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教育伴随他成长,并化作他自身的素质和品质。从军后,从兵卒干起,班排连营团长都做过,直到野战军司令。属于没有背景和后台,凭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和行为一步一步实干上来的。这种人生背景构铸成了他不会拐弯的性格,此种性格带来那样的命运也就不足为奇了。
  阅读岳飞,心里有很疼的感觉。面对这千古冤案,有种哑言的感觉,似乎所有的文字都变得无力无用。岳飞遇害让我更加相信封建皇帝的心机如同川剧的变脸,信手一抹,黑白就颠倒了。早晨赐你精忠的旗帜,晚上就赐你一死,说你叛逆,理由就是没有理由。而岳飞精于战场上的谋略,却不知道政治更加险恶。他把冲锋陷阵的一往无前用在政治上了。
  其实岳飞的从军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甚至几起几落,一波三折。最后虽然战功显赫,职位也低于同时的几位将领。岳飞的政治主张是:战,战,战!直到还我河山,再把流落异乡做人质的原皇帝接回来。
  这显然触恼了现在的皇帝宋高宗,原皇上回来了,现在的皇上怎么办?历史上为了皇位同根相煎的悲剧还少吗?岳飞的一厢热情明显让宋高宗不悦。宋高宗的抗金只不过是要维持现状,别彻底灭亡就行。但是岳飞依然是执迷不悟,非得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再“奉二圣还朝”。不懂事!这就注定了让皇帝和小人的黑手伸向他。用今天的话说,岳飞是一个让皇帝挠头的人,留之闹心,去之还有用。岳飞的壮志渐渐变成现实,宋高宗对他更加反感和恐慌,在他看来,岳飞一直是一个好战而且不听话的军人——
  南宋伊始,他就上书高宗,要求收复失地,被革职。绍兴七年三月,宋廷解除了“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的兵权,高宗本来答应将刘光世率领的淮西军队拨给岳飞指挥,岳飞喜出望外,立即提出要带兵十万,出师北伐,这正犯了高宗的大忌。于是高宗变卦,拒绝将淮西军队交给岳飞。对高宗的出尔反尔,岳飞十分愤慨,一怒之下,他为母守孝,上了庐山。在高宗看来,这种行为分明是要挟君主,但当时金兵的威胁尚在,解除岳飞兵权并不成熟,因此高宗不得不再三下诏,敦促其下山。六月,岳飞返朝,向高宗请罪,高宗表示对其宽恕的同时,引用太祖“犯吾法者,惟有剑耳”的话以示警告,言语之中已经暗藏杀机。绍兴八年八月,高宗召韩世忠、张俊与岳飞入朝,希望说服他们至少不反对议和。张俊善于逢迎,马上表态支持议和。而韩世忠与岳飞则坚决反对,岳飞更是对高宗明确表示:“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善,恐贻后世讥议。”这等于扫了宋高宗的面子。绍兴九年(一一一九年),高宗和秦桧与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纳贡。这使岳飞不胜愤懑,上表要求“解罢兵务,退处林泉”。敢炒皇帝的鱿鱼?这在高宗看来分明是搅局的行为。而最让宋高宗忍无可忍的是就在将岳飞十二道金牌召回朝后,以为和议成了,给文武大臣加官晋爵,岳飞当即上书表示拒绝升职,提醒高宗不可相信金人,并重申自己率师北伐的宏图大愿。这无疑让高宗秦桧切齿痛恨,不除掉岳飞已经不能解他们的心头之恨了。
  不识时务!宋高宗心里一定这样评价过岳飞。在一个昏噩的时代,岳飞的一些行为在同僚看来也是不合时宜,只是战事不断,大家还没有机会对这个特立独行的军人嫉妒和讨伐。南宋诸大将无不豪富,张俊为防盗,铸一千两一个的大银球,堆满大屋,退休后尚有每年六十万担租米的收入。而岳飞被害抄家时,总家产只有三千贯(约合二千多两银),且其中含有数千匹麻布和数千担粮米,显然也是准备用于军队的。高宗曾要在杭州为岳飞建豪宅,岳飞辞谢说:“北虏未灭,臣何以家为?”宋时有“任子恩例”制度,官员品级越高,子女可享受的官阶越高。岳飞却勉励儿子们“自立勋劳”,岳云多次战斗中获功第一,岳飞却多次隐瞒不报。为此张浚不满地说:岳侯躲避荣耀到了这个地步,廉洁固然是廉洁了,却不见得公正!而南宋诸将中,唯有岳飞坚持一妻,且从不去青楼纵欲。吴阶曾花二千贯买了一名贵族家的女儿送给岳飞,岳飞以屏风遮挡问道:我家的人都穿布衣,吃粗食,娘子若能同甘苦,便请留下,否则,我不敢留你。女子听了讪笑不已,显然不愿。岳飞便遣人送回。部将谏阻说不要伤了吴阶的情面,岳飞说:“而今国耻未雪,岂是大将安逸取乐之时?”他还说:“文人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则太平矣。”但在那个朝代,哪个文官不爱钱?哪个武将不惜死?这得罪人的事都让他做了。
  种种这般让岳飞成了秦桧等小人的众矢之的。后来一些人参与陷害岳飞,其中一些原因不能说与不满他这种不合群的性格有关。
  在那样一个腐朽的时期,坚持真理者都是孤独的。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必遭摧之。
  走出岳飞故居,看见一排给岳飞下跪的奸臣。我想应该把宋高宗赵构也铸成跪像,让他在这里做永恒的忏悔,因为他才是真正杀害岳飞的主谋,而秦桧等人不过是在宋高宗导演下做了一回自己非常喜欢的本色演员。
  九百年前岳飞的一腔热血,化成了中国历史上永远擦不掉的一把冷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氏子孙 发表于 2010-11-14 15: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不涸汤水万古流
  作者:王 眉
  
    汤河——一条为汤阴古城命名的小河,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称之为荡水,别说是在黄河和长江的眼里,就是在豫北众多的河流面前也很瘦很瘦,偌大的中国版图上几乎寻不到它的行迹。尽管如此,汤水依然张开母亲的双臂把汤之阴揽在臂弯。五月的风穿过水面,把平川田畴,绿林麦香,丝丝缕缕地送了过来,这片雄性的土地竟如此温情和安详。噢,这里有《诗经·邶风》中农田、采摘、爱情的歌吟,有仰韶文化、龙山文明、神医扁鹊的故事……但是我耳边不断响起的还是历史上著名的“文王拘而演周易”及从这里走出的民族英雄岳飞和他那首响遏行云的《满江红》的绝唱……
  汤阴县,如是从汉高帝(公元前二○五年)置县算起,两千多年的中州古县了。城虽不阔,文物古迹众多。城北四公里处,汤河与羑水紧紧相拥,有一片很有规模的建筑。山门、庙宇、亭台虽然都是新作,但红墙灰瓦加上昏鸦老树颇有几许古风。有一块百多米长百多米宽的很厚很厚的土层,被装进玻璃房子。这块土壤结构层不是地质学家的专业,而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宝贵的西周时期的土壤资源。七米的土层,断面清晰,有黄色,有炭灰色,还有微红色的烧土,叠压出几千年前人类生活的印记;出现的陶器和蚌镰还有骨针等其他用具,让人想象出祖先在时光深处是怎样渔猎、生活、劳作……
  千万别小看这不起眼儿的“土台”,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中国易经文化《周易》的发祥地——羑里城。神秘的羑里在古代典籍里多处可见,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座国家监狱。这座监狱是以建“酒池肉林”荒淫残暴出名的商纣王关押姬昌的地方。姬昌——西伯昌是商末周族的领袖,率部在今陕西岐山一带活动,怎么被关到河南来了呢?故事要从《史记·殷本纪》说起:“(纣)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喜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强,辩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就这样一个理由,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周族力量的增强,引起商纣王的不安,仅凭这偷偷一叹,便把姬昌变为阶下囚。
  在被囚禁的七年中,八十二岁的姬昌并没有在这青松绿柏,鸟语花香之中颐养天年。而是朝不见红日,夜不睹星光地手拿蓍草,将伏羲的八卦,渗入了他的“天道、地道、人道”的思想,推演出六十四卦……姬昌就是用这种草正数反数、正测反测,仰观天象,俯视大地,写出“刚柔相对,变在其中”的世理哲思的书。《周易》成书于三千年前,语言文字历经变迁,再加上又是以占卜的形式出现,文词深奥,晦涩难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被视为高深莫测,玄而又玄的学问。其实,我们身边经常在潜移默化地应用着《周易》,谁能说没用过自强不息、否极泰来、发扬光大、可歌可泣、革故鼎新等表述思想观念的语汇来判断事理指导行动。透过这些源于《周易》的言简意丰、通俗生动的成语而洞微索幽,也许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理解《周易》的理论和思想的最好途径呢!
  如果说矗立岸边的姬昌是辉映汤河的千秋光照,那么彪炳史册、千古不朽的英雄岳飞则是汤阴精神杰出的典范。在汤阴地面上,让汤阴人最自豪的就是岳飞庙。九百年前岳飞从这里走出,几百年后全国乃至东南亚的岳庙不仅有大庙小庙,还有官庙民间庙。大多都是自发修建的。守护岳飞的不仅是家乡人,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需。
  我怀着敬仰之心,走进岳庙街的岳飞庙。这座庙虽不以表面宏大与气派著称,但历经数百年未圮,而今又修葺一新。岳飞的塑像由旧时的王者着装还原为历史中的将军风采,院中碑刻林立,楹联匾额皆是。从宋、明至清、民国以及当代在此留下诗文墨迹的文人骚客、官员、学者和书法家已列出一张长长名单。然而,在显眼处的一挂联让我停住脚步:“人生自古谁无死,第一功名不爱钱。”落款是:同治壬申孟秋何金寿。想不出这上联与下联是怎么对的,文天祥的句子用在岳飞身上合适,可是这下联却不解其意。天下人都知道岳飞是民族英雄,我们从娃娃时就熟知:岳母刺字、怒发冲冠、十二道金牌、被奸臣害死,一生写尽精忠报国。汤阴人说,此联为清榜眼出身的翰林院编修所作,尽管对仗不工,却道出汤阴岳庙之魂,是岳飞一生的真实写照。我心里不禁一动,戊子汤阴行,要感受千古一将人格魅力的另一面啊!
  这里的庙志、碑文、传记、民间故事还有诗词歌赋无不都向后人讲述着:岳飞三次从军抗金,四次举兵北伐,三度驰援淮西,收复六郡,保全庐州、大战郾城和颖昌,进攻朱仙镇、血战小商河……成为南宋朝廷无奈之下依仗的重臣。踌躇满志的岳飞与宋高宗对话时,高宗要为他像别的大臣那样在西湖建府第,岳飞却谢辞说:“强虏未灭,臣何以家为?”天堂的美景、西湖的月色也迷乱不了岳飞“直揭黄龙府”的心志。还有一次高宗向岳飞感叹:“天下未太平!”岳飞当即回答:“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不知为美女珍馐、莺歌燕舞包围的宋廷有何反应,却掷地有声说出古今治国之言。
  岳飞的高风亮节体现在很多细节上。当他升任两镇节度使后,要过上奢华的生活,没有任何问题,但一直“平居洁廉,不殖货产”。在岳家军中,这位汤河边走出的农家子弟,深知国难当头,民不聊生,绝非享乐之时,因而始终保持简朴生活,平日素食布衣,留下“布衣”将帅之名。他自己生活简朴,也要求家人如此,有一次看到妻子李娃穿上缯帛衣裳,便说:“汝既与吾同忧乐,则不宜衣此。”十年的时间,岳飞“位至将相”,在封建社会,达官贵人、富豪人家往往是三妻六妾,而宣抚使吴大人以两千贯买了一世族女子,并配以许多珠宝为妆奁,送给岳飞。岳飞与这女子隔着屏风说,我家穿的是粗布麻衣,并无绫罗绸缎,吃的是家常便饭,并无鸡鸭鱼肉,你能受得这份苦就留下,如不能就不留。有人劝岳飞把女子留下,以结好吴大人,但是岳飞还是把她还给了吴大人。不爱钱不怕死也不要女人,可见他绝不追慕荣华富贵,只有矢志报国,征战沙场。岳飞不但活着没有为后世子孙置产买地,死后更是亲眷四散,身无分文,被抄家时,是“家无余财”。二十一年后,为岳飞昭雪时,朝廷偿还岳家财产,钱仅三千八百二十二贯,水田七百多亩,旱地一千一百多亩。经办官员都“恻然叹其穷”。狱卒隗顺的儿子献出岳飞遗骨,才有了临安栖霞岭下的归宿。至今祖父母、父亲墓地在老家汤阴,母亲和妻子却安葬在他驻过军的江西九江……以岳飞这样英雄一生清廉一世的将帅古今又有几人!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如果把文学还原为历史,岳飞的爱与恨、追求与厌弃的高尚情怀便表白得清清楚楚了。生死以之,忠贞不二的一世英豪可惜至死也没有读懂政治家们权术的游戏。三十九岁短暂的生命之旅,十七年戎马生涯,满腔尽忠报国热血,却被诬为谋反,“拉肋而死”:大棒子狠毒地挥向身体两侧软肋,直到活活打死。高宗和秦桧残忍地杀了岳飞后才告知天下“莫须有”。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跪在天下人面前的秦桧和万俟卨在当时算以长寿而终,一个是六十六岁,一个是七十四岁,超过岳飞近一倍的阳寿,也享用了人间的大富大贵,殊不知“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伴赤松游”,生命的价值取向不同,或如粪土或如松柏。历史是公正的,能经得起时间淘洗的英雄不多,但真正的英雄是千秋万代不死的。哪里有岳庙,哪里就有顶天立地的岳飞,哪里也就有跪着的秦桧……走进汤阴,走近汤河,仿佛再一次从历史的深处听到:“丹心一片栖霞月,犹照中原万里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嗨!您好:
欢迎来到 岳飛网。
我的名字叫丫丫
很高兴能够为您服务!
如果已经注册【请立即登录并按丫丫提示一步步完成我就不会再来烦您了】
还没有账号请【实名注册(中文)】

手机版|小黑屋|岳飞网 |打赏 |岳飞网动态43090302000031

GMT+8, 2024-11-24 18:41 , Processed in 0.20167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