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繁体中文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中文)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原来“岳飞网每日签到”是在积累福报“每日签到福报乐”积分前三名可开通先祖“个人公墓”一座十一月一日将迎来岳氏宗亲岳飞网月首团聚日
查看: 1757|回复: 2

[转帖] 贵阳消防开展“关爱老人•青春行动”

[复制链接]
岳润清 发表于 2007-8-16 16: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贵阳消防开展“关爱老人•青春行动”
     http://www.cixiao.cn 2007-8-6 11:03:43 来源:中国消防在线
  7月30日下午14时许,一台由共青团贵阳市委、贵阳市消防支队南明大队一中队联合举办的“关爱老人•青春行动之我的节日这样过”文艺演出在贵阳市老龄委员会拉开帷幕,出席此次活动的领导有共青团贵阳市委副书记向子琨同志、贵阳市老龄委员会主任潘平同志,出席领导分别作出振奋人心的发言,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加强了“军爱民、民拥军”的和谐社会氛围,关爱老人,充分体现出“尊老、敬老”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让他们远离了孤苦、寂寞,使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献出您一份小小的关爱、一句简短的祝福,或许微不足道,但对他们而言,却充满了温馨、幸福。
  在慰问过程中,全队官兵开展了以“五个一”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为爷爷奶奶们献上真诚的慰问和诚挚的祝福,即:“送上一首歌、献一曲舞、削一次水果、捶一次背、打扫一次卫生”。其中,由中队官兵自编自演的包括“工、农、兵”角色在内舞蹈《红旗颂》成为今天活动的亮点,演员们巧妙的动作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获得场下观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带动现场气氛达到高潮,除此之外,萨克斯独奏、男女二重唱、手风琴独奏等节目也不甘拜下风,同样深受全体观众的喜爱,最后,在大南门办事为爷爷奶奶们献上独具特色的舞蹈《林城荷花别样红》中,伴随着爷爷奶奶们的欢声笑语及观众热烈的掌声,此次活动圆满结束。中队官兵以此为契机,更进一步深入驻地,探望孤寡老人,为他们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使老人们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近年来,中队官兵以“关爱老人•献爱心”活动作为拥政爱民工作的重点之一,经常为老人排忧解难。虽说不同的岁月不同的面孔,但大家干的只是一些洗洗缝缝、打扫卫生的小事,可是在每一位老人的眼里,相同的却是橄榄绿带来的勤快及“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爱。
  尊老敬老,关注“夕阳”的接力棒在中队官兵们的手中传了一茬又一茬。中队官兵在照顾孤寡老人的过程中,更懂得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孝敬。但这些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孤寡老人不会忘记,我们将把关爱老人的接力棒更长远的传下去。
  (转帖)
 楼主| 岳润清 发表于 2007-8-28 14: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14年不回家过春节 假儿子胜过亲生养
       http://www.cixiao.cn/news/text.asp?id=1160
      http://www.cixiao.cn 2007-8-8 10:23:15 来源:红网
  日前,记者慕名来到临湘市光荣院,采访了今年湖南省“十大孝星”获得者陈时亮和他的“功臣父母”们。
光荣院占地面积不大,但院子里树木葱郁,打扫得很漂亮很清洁。陈时亮告诉记者,光荣院目前有26位老人,都是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革命,年龄最大的快90岁了,年龄最小的也有76岁。他动情地说:“光荣院里的老人都是功臣,服侍好他们,我也光荣。”
  “时亮,时亮,时时亮,假儿子胜过亲生养”
一位80多岁的老人挤进了办公室,他执意要说两句。″我叫谢国恩,是一位复员老军人。″他告诉记者,14年前陈时亮刚来时说要当炊事员,老人们都感到好笑,25岁的小伙子能干得了这种活吗?但随后的日子里,时亮的表现令老人们刮目相看,不但菜好饭香,而且开水、热水不断,还给体弱年老者送上门来;空闲时间,他还开荒种菜,养猪养鸭,改善食堂伙食……
  说着说着,老人的眼眶湿润了:“去年6月份,我患了尿潴留,在临湘市中医院住院。医院离光荣院有8公里路程,陈院长在派人照顾我的同时,总是每天一次又一次地往医院跑,常常是利用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冒着三伏酷热的天气。我说:‘时亮,你负担重,院里还有一大批的老人要靠你,你就不用天天来看我了。’时亮回答说:‘我一天不来看,心里就不塌实。’在我病了的时候,他日夜穿梭在我的房里为我煎药、在我床前问寒问暖,这些深情,我一辈子不会忘记!”
  接着,记者听到了更多动人的故事——
  姚大毛,年近八十的红军失散人员,经临湘市人民医院确诊为肺癌晚期,医生断言最多能活4个月。陈时亮一边安慰着老人,一边精心地护理着他,把屎把尿、端茶倒水、洗脸洗澡,在他的精心照顾下,姚爹最后竟然活了8个多月。在弥留之际,老人拉着陈时亮的手哽咽着说:“你救了我几个月的命,我死也不会忘记……”
  权先旦,抗美援朝的老复员军人,患有多种疾病:心脏病、肺结核、前列腺炎……他全身浮肿,经常大小便失禁,加之面部歪斜,口角涎水不断,房里臭气难闻。老人常对陈时亮说:“我前世不知道作了什么恶,得这样的怪病,连累了你,伢子,我心里好难受啊!”陈时亮安慰老人说:“您是有功之臣,党和政府接您到光荣院来,是来享福的,您就把我当亲生儿子看待吧!”老人流着泪说:“我真是来享福的,遇到了你这个孝顺崽!”
  14年间,陈时亮先后为32位老人守过灵。老人去世后,他披麻戴孝,端相(片)磕头;祭日、祭周年,他都按当地的风俗烧纸敬香。健在的老人无不为之感动。陈时亮告诉记者,这是迷信,但可以让老人们生活得安心,不仅老有所养,死后也有钱用。
  为此,老人们把陈时亮的壮举概括为:“以敬老爱老为天职,以尽忠尽孝为义务,以吃苦耐劳为幸福,以助人为乐为指南。”同时老人们还编制了一首歌谣:“时亮,时亮,时时亮,好比天上圆月亮,假儿子胜亲生养,我们幸福你就时时亮!”
  “儿啊,你就好生照顾老人吧”'
  “舍小家顾大家”,陈时亮确实做到了,而且简直让人无法理解。14年来,他没有在家呆过一个整夜,也没有回老家陪母亲度过一个春节。妻子生病动手术是托人照看,孩子上学是妻子一人照看,年迈的母亲准备的团圆饭也是一人吃……
  去年腊月二十九,陈时亮82岁高龄的母亲从几十公里远的乡下来到光荣院,看着儿子忙碌的身影,满脸皱纹的母亲哭了:“儿啊,我是快入土的人了,吃早饭问‘夜路’(指死亡),也不知道在世上能活几天,你14年没有回家过年了。今年就随娘回去,行吗?”围在旁边的老人们眼眶也都湿润了。可是,陈时亮仍然狠心地“扑通”一声跪下:“娘,光荣院里有几十位老人,他们都无儿无女,越是过年越需要人照顾,他们也都是我的父母,我应当尽孝啊!”
  一屋子人全都哭了。看着这些孤苦的老人,看着儿子对他们的深情,深明大义的母亲赶忙将儿子扶了起来:“儿啊,你就好生照顾光荣院的老人吧,娘懂!娘理解你!”当天下午,母亲就独自坐上了回家的班车……
  “敬老是社会风尚,只有社会参与才能形成敬老的氛围。”上任伊始,陈时亮就提出了新的思路。他先后找过60多家单位争取援助。当地民营企业家富食村总经理李国武先生在他的影响下,加入了敬老行列。每逢过年过节,李国武都要来看望老人,老人过生日,他都亲自送来生日蛋糕。陈时亮还联系了城关镇10多所学校,把光荣院定为“德育教育基地”,经常组织老人到各个学校上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学校师生也经常到光荣院做义工,照顾老人生活。现在,敬老爱老在临湘市蔚然成风。
  (转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润清 发表于 2007-11-7 22: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说“七十不留宿”

  http://blog.lanyue.com/view/710/1537836.htm
  “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是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俗信。许多地区的人们认为,老人到了七十岁以后,如果到了亲戚或朋友家,主家不应该强留其住宿;到了八十岁以后,便不要再强留其吃饭;到了九十以后,如果老人自己想走,便不要再留他多坐。如果违背这种俗信,人们认为可能会给老人家和自己家里带来不吉和灾难。尊老重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民间俗信看上去似乎与传统美德相违,但从中国传统养葬习俗和人的生老规律来看,也是有其一定道理的。
  中国人对自己的双亲和没有亲生子女的孤寡老人,具有传统的赡养秩序和终老习俗。一般情况下,父母由亲生儿子们共同赡养送终。如果儿子早于父母去世,则靠孙子赡养。如果没有儿子只有女儿,一种情况是给女儿招赘女婿上门,由女婿和女儿共同赡养送终,即所谓“招养老女婿”。另一种情况是等女儿出嫁后,同没有儿女的老年夫妇们一样,过继他人的儿子上门做养子,继承财产、养老送终。
  这种传统赡养秩序的特点是,老人们始终不离开他们生活了一生的生存环境,从熟悉的生存环境中得到主人感和生存安全感的双重满足,从而平静安详地安度晚年。这种传统赡养秩序又给中国老人们造成了另一种心理现象,即非常重视他们的最终离世之地。圆满理想的目标是在自己家的正房中离开人世,即所谓“寿终正寝”。
  在中国传统赡养秩序中,作为赡养者儿孙辈是以“孝顺”为道德准则的。“孝”指赡养父母尽心尽力;“顺”则指对父母意愿的遵从。父母的愿望是寿终正寝,儿女们当然应该遵从老人的心愿。对儿孙辈来说,只有能使老人顺心如愿地寿终正寝,才能被社会舆论视为符合“孝顺”的赡养道德规范。在这一点上作为赡养者儿孙,和被赡养者父母的愿望是一致的。人到七十岁后已进垂暮之年,病老弃世是随时可能发生的事情。如果外出不幸死丧他乡或亲友家中,首先是违背了老人们寿终正寝的心愿。其次是赡养老人的儿孙们会因自己不孝,使老人外出死于他乡而受到良心的谴责和社会舆论的批评。再次是接待老人的亲友家会因老人不幸死于自己家中,产生许多尴尬和麻烦。显然这种局面是人人都不想看到的。因此,老人们到了七十岁以后,儿孙们都尽可能劝阻老人到亲友家走动。亲友们也并不欢迎老人们到自己家里来。
  当然。这并不代表老人的亲戚们对老人没有亲缘感情。这种老人与亲戚间的亲缘感情交流,在民间遵循着另一敬老尊长秩序,即每逢过年过节晚辈应主动去看望前辈,同辈年轻者主动去看望长者。即便是有这样的亲缘感情交流机制,作为儿孙辈也不愿老人外出。但因特殊情况,如家庭矛盾,想念亲友,年节去探望比自己更老的长辈等原因,老人外出去亲友家的事还是时常发生的。遇到这种情况,亲友们会想法劝老人尽快回家,或通知老人的儿孙们尽快接老人回去。
  民间对待外出老人“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的信条,是说年龄越大发生不测的可能性越大。民间所说违背这一信条带来不吉和灾难,主要是指万一老人发生不测,会给接待老人的亲友家带来许多意外的麻烦。
  专题:历史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嗨!您好:
欢迎来到 岳飛网。
我的名字叫丫丫
很高兴能够为您服务!
如果已经注册【请立即登录并按丫丫提示一步步完成我就不会再来烦您了】
还没有账号请【实名注册(中文)】

手机版|小黑屋|岳飞网 |打赏 |岳飞网动态43090302000031

GMT+8, 2024-11-24 11:44 , Processed in 0.16682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