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繁体中文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中文)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原来“岳飞网每日签到”是在积累福报“每日签到福报乐”积分前三名可开通先祖“个人公墓”一座十一月一日将迎来岳氏宗亲岳飞网月首团聚日
查看: 2347|回复: 1

联宗修谱:能否寻回失落的传统文化情结?

[复制链接]
武穆后人 发表于 2007-7-13 09: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联宗修谱:能否寻回失落的传统文化情结?  
作者:记者 张建松 孙丽萍 稿件来源:新华网上海频道  发布时间: 2007-05-14 12:11:48  
以血缘传承为核心编修族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一种独特现象。如今正逢盛世,我国民间联宗修谱活动十分普遍。备受海内外关注、第一部全面收集中国家谱资料的工具书《中国家谱总目》,经过长达七年的编纂,目前已在上海图书馆进入汇总“冲刺”阶段,预计今年底可完成编纂工作。

丰衣足食之后,联宗修谱能否为现代人寻回失落的传统文化情结呢?  

联宗修谱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编修族谱,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上溯到殷商时期,尤以明清两朝最为兴盛。当时朝廷专设宗人府,掌管皇族谱籍。民间族谱也一修再修,基本形成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的共识。

然而,在新中国建立后很长一段时期,家谱被认为是宣传封建宗法思想的糟粕,视作无用之物,被打入禁区,在“文革”中大多被付之一炬。家谱,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出现了“断链”。

在古色古香的上海图书馆家谱阅览室,80多岁的周鲁卿老人正是为修补家谱中的“断链”,专程从浙江诸暨赶来。“我们查过许多资料,还是有许多踪迹查不到,不知有生之年能不能完成修家谱这桩事。”老人叹了一口气,继续在泛黄的书堆里寻觅。

根据老人的说法,他所在的浙江诸暨牌头镇珠村周氏一族,始迁祖是南宋时期的周靖,因为不愿听从秦桧迫害岳飞,弃官从杭州隐居到诸暨珠村。为编修族谱,珠村成立了周氏宗谱修编小组,在村综合楼设立了办公室,并以自愿捐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上海图书馆自1996年开设大陆第一个家谱阅览室以来,接待了数以万计来自海内外的寻根者。“从主流上来看,民间的修谱热有助于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助于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建设和谐社会。”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王鹤鸣认为。

近年来,我国福建、广东、浙江、江西等地新修的家谱,有不少都是由海内外同一家族共同编修的。新修家谱中,一般都有家庭美德、家庭公约、文明公约等内容,一些家族通过修谱还自发地在宗族内开展互助活动。例如中华丘(邱)氏宗亲联谊会会长丘家儒,近几年已相继拿出1000万元,修编全国的丘(邱)姓家谱。他的目标是编修一部上至丘姓太始祖姜太公、下至当代、贯穿古今、纵横中外的《中华丘氏大宗谱》,使丘姓成为中国继孔、孟、颜、曾之后,第5个统族谱、统一辈份的姓氏。在修谱的同时,我国许多地方的丘氏还纷纷筹集资金,扶持和奖励宗内优秀学子;当广西昭平县遭遇特大洪灾后,全国各地丘氏宗亲知道后,自发地捐献衣被、财物,送到灾区。

“如果中国每一个姓氏都像我们这样,中国的希望工程就会更加庞大有力,两岸的和平统一就会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就更有动力,社会也会更加和谐。”丘家儒说。

寻根认同,是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生动表现。参天之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我从哪里来?”这也许是长存于每个人心中的一个永恒问题。对于追问生命的传承,追溯家庭、家族的历史,“家谱”是一个重要的线索和凭据。即将编纂完成的《中国家谱总目》揭示了全世界范围内中国家谱的收藏信息,为全球华人的寻根问祖提供了更为详细的“路线图”。

“联宗修谱”会不会演变成“名人攀亲”?

随着修谱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名人后裔”也开始出现在公众视野。“美国一位会计系教授日前经dna测试,证实为成吉思汗后人”“湖南发现唐太宗后裔,家族成员中曾出红军副师长”,“秘藏两千年的柳下惠家谱被发现”等报道,时常见诸报端。

人们担心:在擅长商业炒作的现代社会,联宗修谱会不会演变成“名人攀亲”?果真如此,人们寻根问祖的虔诚岂不被异化?

“事实上,在家谱中攀附名人的现象自古有之,即使真的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家谱也并不可靠”。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葛剑雄教授指出:“家谱作为一个家族的自我记录,就像日记、自传、回忆录一样,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也必定存在很大的主观局限。一般的族谱总要为本家族扬善隐恶,夸大甚至编造本族的显赫历史和优良传统,按照儒家礼教重新塑造祖先的形象,规范先人的言行,而将真相掩盖起来。”

例如,我国明清时期曾将一些罪犯流放到云南、贵州和西北边疆,其中有些人也留下了人口众多的家族,但对祖先这样的出身和来源,家谱中往往不愿记载,或者不愿记载迁移的真正原因。受贬斥的官员中也不乏忠臣名人,他们往往成为一些家族的附会对象。如海南岛一些李姓家族就自称是唐朝被流放到海南岛的宰相李德裕的后代,但在史书中却找不到这样的记载。

一些史学专家认为,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替、社会动荡导致了家谱的断裂、残缺,而这些部分有很多都是后人凭借想像力补上的。早在唐朝灭亡以后,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和社会动荡,传世的家谱几乎丧失殆尽,以至宋代时就已很少能见到旧谱,许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断了线、失了传。流传至今的古代家谱,大多是明清两代纂修的。在我国明清时期,还出现了专门替人伪造家谱世系的“谱匠”,利用事先准备、不具姓氏的通用家谱作为“道具”,每当有人请修谱,填上姓氏即大功告成,这类家谱自然不可信。

民间“修谱热”需要进行正确引导

许多有识之士已经注意到,“修谱热”在我国民间兴起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社会现象。

如一些地方的个别宗氏为了举行体面的“开谱大典”,要求同一姓氏村民按人头交费,用此费用摆上百桌酒席宴请外村宾客,搞得劳民伤财;有的还借着修撰家谱的机会,强化家族势力,张扬大户威严。

“编修新谱作为民间自发的群众性文化行为,需要加强正确引导。不能背离了修谱初衷,更不能触犯法律。”王鹤鸣认为:“要引导人们用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来编修新的家谱。”

例如在旧家谱中,三纲五常、三从四德、重农抑商等封建内容比比皆是,此外还重男轻女,通常女不上谱。新家谱要摒弃这些封建糟粕,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时代精神;同时应采取民主协商的原则来编修,不能搞宗派、迷信;对于家族人员的参与态度,也不能搞强迫。

“弘扬传统文化也要有个度。”葛剑雄教授认为:“如今一些地方在联宗修谱的同时还大兴修建祖坟宗祠,这是否与国家倡导的移风易俗的殡葬改革相矛盾?兴建宗祠的土地是否占用耕地?是否会对文物造成破坏?对于问题要防患于未然,应加强正确引导。”(完)
岳建兵 发表于 2007-7-13 14: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中国每一个姓氏都像我们这样,中国的希望工程就会更加庞大有力,两岸的和平统一就会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就更有动力,社会也会更加和谐。”丘家儒说。


[light]这应该成为我岳氏的条例![/ligh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嗨!您好:
欢迎来到 岳飛网。
我的名字叫丫丫
很高兴能够为您服务!
如果已经注册【请立即登录并按丫丫提示一步步完成我就不会再来烦您了】
还没有账号请【实名注册(中文)】

手机版|小黑屋|岳飞网 |打赏 |岳飞网动态43090302000031

GMT+8, 2024-11-24 09:37 , Processed in 0.16312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