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繁体中文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中文)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原来“岳飞网每日签到”是在积累福报“每日签到福报乐”积分前三名可开通先祖“个人公墓”一座十一月一日将迎来岳氏宗亲岳飞网月首团聚日
查看: 2410|回复: 2

岳飞与靖江的两座祠堂

[复制链接]
岳建良 发表于 2007-7-12 17: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岳飞与靖江的两座祠堂  
      南宋大将军岳飞的故事,很多人耳熟能详。在他的死难地,在他战斗过的地方,在他的故里,世人景仰他的爱国壮怀,陆续建起了若干祠堂、庙宇,纪念这位民族英雄。
      靖江生祠镇有两座祠堂———生祠堂与白衣堂,就与岳飞有关。今年8月,靖江市文化部门重新整理了“生祠堂与白衣堂”的传说,作为口头文学与蟹黄汤包、讲经、竹编技艺等三个项目一起,申报江苏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
      靖江市生祠镇位于靖江市西郊10公里处,是靖江市最古老的集镇。流传已久的“生祠堂与白衣堂”故事就诞生在这里。
      八百多年前的南宋绍兴年间,金兵进犯中原,南宋皇帝赵构与宰相秦桧狼狈为奸,欲与金兀术求和,把精忠报国的岳飞视为眼中钉,一天连发12道金牌,急召岳飞回杭州(临安)。中原百姓依依不舍,担心金兵再犯,重入水火,于是纷纷举家跟随岳家军撤离。岳飞爱民如子,不忍拒绝,于是一同南下。
      绍兴十一年(1142年)十一月初五,岳飞带兵一路退守,准备力保江阴。此时,难民也紧随着部队来到了扬子江畔的阴沙(又名马驮沙,即今靖江市)。因人太多无法渡江,只得一起在江北歇脚。
      半夜,岳飞踱出帐篷,借一弯冷月察看四方。他见此处负江阻海,襟越衔吴,确是一方要地。虽然荒草萋萋,但有山有水,宜粮宜桑,分明是大江怀中的一颗明珠!由于预感回朝后性命难保,岳飞于天亮时分,召集百姓,道出了一番肺腑之言。
      “乡亲们,你们不要再随我渡江南下了,就在这里落脚谋生吧!别看它眼下荒芜,将来定是鱼米之乡!我祝愿,这里八百年无水灾、八百年无旱灾、八百年无兵灾。”
      岳飞的话,鼓舞了百姓。他要走时,众多百姓扶老携幼从江边一座桥头开始送行,送了一程又一程,岳飞不断回头致意。走到江边,岳飞跳下马来,脱下身上的白袍,赠给老百姓,他说:“金兵南侵,朝廷不思抵抗,使国家蒙难,我只好穿白袍致哀。现在,把白袍留给你们,希望你们永远不要忘记讨伐金兵。”说罢,岳飞潸然泪下,挥手告别。不少百姓跪送元帅,泪洒江边。
      之后,感恩戴德的百姓为了给岳飞祈福,祝他长生不老,就将那座桥修葺一新,取名为“望岳桥”,还在桥边为其修建了一座祠堂,堂内塑有岳飞金像,并供奉着长生牌位。因该祠堂系在岳飞生前所立,故名曰“岳王生祠堂”,又名“武穆王生祠堂”。生祠堂是唯一一个于岳飞生前所建的庙宇,因此,后人冠以“天下最早岳庙”之称。
      不久,岳飞回杭州后被害。老百姓听到这一噩耗,便在岳飞赠袍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又高又宽敞的厅堂瓦屋,请丹青高手绘制了一幅彩色的岳飞巨像,挂在正堂中间,并把白袍供奉在像的前面。此祠堂,取名为“白衣堂”。
      从那以后,生祠百姓世代口身相传着岳飞的故事,生祠堂与白衣堂的传说一直在当地流传。八百年来,靖江果真成了无灾无难的鱼米之乡。
      二
      古老的生祠堂与白衣堂,早已在历史的长河中湮灭。历经数次重建,生祠堂演变成了如今生祠镇的岳庙,而白衣堂仅成了一个地名。近代,岳庙历经四次重建,都由爱国实业家刘国钧先生及其子女出资。
      据历史资料记载,南宋年间的生祠堂仅是几间平屋,后经历数次扩充,到了清代已远非当初可比,建有庙屋三进,前两进正屋各三间,第三进正屋五间,第二进正中建神台一座,上塑岳飞坐像。三进房屋中间还夹有两个天井,植有青松翠柏和各类花卉。
      到了民国,由于战乱,岳庙遭到破坏。1932年,出生于生祠的刘国钧回乡瞻仰时,见岳庙已破败不堪,慷慨解囊将岳庙修葺一新。
      新修的岳庙除添砖加瓦,油漆梁柱窗门,给神像装金外,还建造了铁栅大门,庙两侧墙上嵌入了武进名人钱名山书写石刻“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及重修岳庙的碑文8块石刻。
      1962年,时任江苏省副省长的刘国钧回乡视察见岳庙完全被毁,叹息不已,决定再建岳庙。然而,“文革”期间,岳庙再度毁于一旦。
      1978年刘国钧身患重病,临终前嘱咐子女一定要将岳庙修复,以了却他的心愿。1985年和20世纪90年代,刘老的子女刘汉栋、刘璧如两度出资对岳庙进行重建和扩建。
      如今的岳庙,为宋式结构建筑。庙前,是两座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距今800多年历史的石狮子。庙南,是一座单拱石桥———望岳桥,1997年重修后,由刘国钧女婿查济民改名“思岳桥”。整个桥身是仿《清明上河图》中的“红桥”而建。
      山门正中,有书法家吴作人题写的“岳庙”大匾。门口居中的地上,是一块正方形的宋代石刻———双龙璧,上面雕有双龙戏珠的图案。据说,此璧比故宫博物院内的双龙璧年代还早。
      岳庙的大殿名为“思岳殿”,高4.5米、重18吨的岳飞坐像位于大殿正中,头戴红缨帅盔、身披紫色莽袍、肩露金甲、足履武靴、手拿武穆遗书,英武的神色中略带一丝苦思与忧戚,是全国唯一一座带忧思神态的岳飞塑像。
      岳飞塑像两边,有八大将立像。四周还有岳母刺字、少年习武、镇守江莽和恢复中原等几幅大型壁画。
      后殿名为“思岳轩”,殿外墙上镶有李纲、韩世忠的诗文。另外,一道回廊环抱二殿,廊内嵌有几十块名人的词碑、诗碑。其中,一块高2米多的岳飞手书《前出师表》石刻在“文革”时曾被砸为两截扔到河里,后疏浚河道时才重见天日。
      三
      在“生祠堂与白衣堂”传说里,靖江如今的“八大姓”———朱、刘、陈、范、马、陆、郑、祁,都是跟随岳飞南下的中原百姓的后代。
      相传,跟随岳飞来到靖江的百姓有男有女。因住的是草棚,睡的是草窝,又没新衣服穿,男女婚配时,岳飞就叫女子掸尽身上的草屑,权作换新成亲。以后靖江人结婚,总要替新娘做一套土青布衣裙,名掸草衣、掸草裙。据在豫南和陕南工作过的靖江人讲,至今靖江老岸地区的风俗习惯和方言与中原地区仍有相似之处。如把“锅盖”叫做“釜冠”。“簸箕”叫成“尺箕”等。
      “生祠堂与白衣堂”的故事,流传了800多年,被收录在《宋史》、《靖江县志》、《靖江地名掌故》等古今典籍中,也被当地百姓创作为《岳传》、《大鹏金翅鸟》等故事和《老百姓最爱岳元帅》等民歌在口头广为流传。
      负责申报工作的靖江市文化馆副馆长季荣章说,“这个动人的传说,是我们祖先留下的难得的精神遗产,我们应该使它发扬光大、流传千古。”

              摘自《靖江社区》http://www.jj0523.net/bbs/dispbbs.asp?boardid=8&id=24672
岳明云南 发表于 2007-7-12 19: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靖江市生祠镇。南宋建炎年间岳飞在泰州一带抗金,曾掩护大批老百姓南撤沙上,人民感谢他的恩德,在当地为之建生祠,后改称“岳鄂王庙”。原建筑毁于战火,现在的岳王庙系1962年以后陆续重建。大殿内塑岳飞坐像及岳云、牛皋等浮雕立像共9尊,殿前有山门、回廊,殿后为花厅,厅内置白描石刻岳飞像,围墙上有“精忠报国”4个大字,前后镶嵌岳飞、颜真卿等书体石刻20余块。
    因系岳飞在世时所建,故曰生祠堂。据考证,这是岳飞生前唯一的祠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岳建兵 发表于 2007-7-13 14: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建良发来关于飞祖遗迹的帖子!请多发此类帖子!!我记得飞祖和江苏泰州和南通也有很大关联哦,有知道情况本家们和朋友们补充进来!谢谢!!!

但好象本问应该发到“神州觅迹”里去哦![em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嗨!您好:
欢迎来到 岳飛网。
我的名字叫丫丫
很高兴能够为您服务!
如果已经注册【请立即登录并按丫丫提示一步步完成我就不会再来烦您了】
还没有账号请【实名注册(中文)】

手机版|小黑屋|岳飞网 |打赏 |岳飞网动态43090302000031

GMT+8, 2024-11-28 05:38 , Processed in 0.20118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