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繁体中文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中文)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原来“岳飞网每日签到”是在积累福报“每日签到福报乐”积分前三名可开通先祖“个人公墓”一座十一月一日将迎来岳氏宗亲岳飞网月首团聚日
查看: 2206|回复: 9

[分享] 故文忠孝故事

[复制链接]
岳润清 发表于 2007-7-11 10: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
世间何事动人怜,说到孤孀更惨然。
明镜不临闺阁冷,读书常废蓼莪篇。
萧条家业犹争占,荒废田园百纳钞。
独有周生敦古道,施仁至德动苍天。

      【注解】
  「矜」者,是怜悯的意思,「恤」者,是救济的意思。没有父亲叫作「孤」,失去丈夫叫你「寡」。应当念念不忘这些人的饥饿寒冷,扶持这些人度过危难,察看这些人的痛苦,体贴这些人的欲念和疾病,要替这些人着想,尤其要想到他们那些内心深处想说又说不出的苦恼。千万不要应当作而不作,有能力帮助而不帮助。《吕祖宝训》说「文王哀矜,无告孤寡,乃无告之大者。」有财者以财帮助。有力者以力扶持。如果看见这两种人没有怜悯之心,反而欺侮逼迫他们,就和豺狼差不多了。

      【故事】
  湖南人钱国宝和周尚义是最要好的朋友,两人结伴到四川成都买米,再到夔州卖掉,赶上米价上涨,两人得了不少钱。不幸钱国宝患了重病,临死前留下遗书,告诉周尚义说「我所以死在外乡,这是命中注定。我死后,弟可把我的棺材搬回家乡,埋在祖坟地里。我妻还年轻,不要让她为我守寡,弟可娶她为妻,代替我教育我的儿子,瞻养母亲,我在九泉之下也就瞑目了。」周尚义流着泪含含糊糊地答应了钱公的嘱托。钱公死后,周尚义把钱国宝的全部钱分成本钱和利息,锁在箱子里加封条。拿出自己的钱为钱国宝备办棺材寿衣,找了船运回故乡。一路上挂着孝布供饭桌前,和孝子一样。到家后,把本钱利息交给钱母,一切丧事开支全由周公支付。
  埋葬钱公后,周公在亡友钱公家旁边租下几间房子,开设店铺。凡是钱家每天生活日用,全部供给,每天向钱母磕头问安,和钱妻互不见面。钱公的儿子六岁,到村学读书,周公早上送他上学,晚上接他回家,时时照看。钱母想按照亡子遗书,把儿媳嫁给周公,周公坚决拒绝,说「不管什么人都想让妻子守节,亡兄因为母老儿子小,不得已才有这样的想法,这不是他的本意。我如果作下以嫂为妻的灭人伦的事,就是犯下天大罪恶,将来有何脸面见亡兄于地下?」母亲感动而止住了这事。
  周公后来娶妻生子,钱子把周公当生父一样看待。周公死后,钱公儿子为周公服孝三年,用以报答周公养育之恩德。
  周尚义本是一个作生意的小民百姓,没有读过诗书,但他所作所为,每一件事都合乎圣贤的言论。关公桃园结义,也不过如此。呜呼!周尚义也可为人中豪杰也。
  ——摘自《太上感应篇白话解》(悌篇)
  (转帖)http://www.51veg.cn/xlwk/ctwh/200603/2849.html
 楼主| 岳润清 发表于 2007-7-12 12: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慈心于物

  【原文】
  素罗衫子绛红裳,不是人间窈窕娘。
  水族多情知报德,敲门夜半送元霜。
  【注解】
  「慈」者,万善的根本。人想积德累功,不独爱世上的人,还应兼爱它物。因为物类即使很微小,也是生命。人能怀慈心于微小的生物,拯救保护它们,就不会再生杀机,仁爱之心慢慢发扬光大,哪有不能永久享受福寿的道理。
  【故事】
  严州青溪有一王家养了头母狗,母狗和它生的小狗同住在一块。有一天,主人把母狗杀了吃狗肉,请了一些客人共同品尝狗肉。母狗所生的小狗在案子下边转着圈地走动着,见人扔下一块狗骨头,小狗就把这骨头用嘴衔了去,小狗往返了多次。主人王某对客人笑着说「人都说狗认不出同类骨头,这话不假。」众人把狗肉吃光了,小狗也不见了。王某觉得奇怪,到处寻找小狗,找到后园一看,见狗骨头堆成一堆,骨头上盖着土,小狗已经死在母狗的骨头旁边了。王某大吃一惊,非常后悔,就把狗骨和小狗一同埋葬了。回坐后与客人共同发誓,永不吃狗肉了。王某作《孝犬记》以劝戒世上吃狗肉的人。后来,王某后代人丁兴旺。
  李哲生说,连无知的狗儿子都知道掩埋母骨,因母狗惨死而不独生。作为人,若是不葬他的亲人,让亲人尸骨暴露于荒野,这样的人连狗都不如。
  ——摘自《太上感应篇白话解》(悌篇)
  (转帖)http://www.51veg.cn/xlwk/ctwh/200603/2852.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润清 发表于 2007-7-13 14: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济人之急

  【原文】
  背箧沿街叫卖花,千红万紫开奇葩。
  一朝救得三人命,天赐多金作富家。
  【注解】
  什么叫急?遇到疾病,以治病药物为急;遇到死丧,以善后事急;遇到饥饿寒冷,以衣服食品为急;遇到婚姻,以嫁资为急。不管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只要见到他人遇有急事,就要尽力去帮助。如果单独一个人的力量达不到,想办法找有力量者援助,就是功德无量。千万不可说事不关己,冷漠旁观。
  【故事】
  楚州有一个姓王的人,以卖花为职业。到了年终,众多妇女需要用花装饰闺房,王公所卖的花朵鲜艳,妇女们都高价争着买他的花儿。
  王公卖完花后不回家,先到庙中台基上称银子,知道卖花得到双倍利息。这时,忽听到庙中西角有人喉喘声音,王公吃了一惊,看见一个穿破衣的男子上吊自杀。立即上前把上吊人放在地下,抚摸了半响,上吊人苏醒过来。王公说「你这么年轻,为什么要寻短见。」其人说「我很不幸,家业完了,作生意没本钱,一贫如洗。到了年关,家中没有一粒粮食,妻子眼看要生孩子,我想借三五十钱度过难关,到处也借不到。男子汉大丈夫活在世上,妻子生产没有一文钱,有何面目回家,还不如死了干净。」王公说「你若死,你妻子产中谁来救援,这样她会死的,连肚子里的孩子也活不成,这不是三条人命都完了。我今天卖花得了一两六钱银子,除过本钱八钱,还余八钱。我和你一人一半怎样?」说完,把八钱给了穷男子,也不问男子姓名,男子磕头谢恩而去。
  王公又到街上把剩下的花卖掉,天晚才回家。妻子站在门口等候他,见他回来便问「你怎回来这么晚,叫我担惊受怕。」王公告诉妻子把银子救济了男子的急难,妻子贤淑,也没有什么怨言,她说「刚才看见堂上火光明亮,约有一尺多高,我害怕见到鬼,因此不敢在家中停。」王公一看,果有火光闪亮。说「这是宝光呀,下面一定有金银。」夫妻挖开火光地方,果然得到白银两坛,坛子上各盖一锭金元宝,元宝上有字「救人三命,天赐金银成家。」王公有了这些金银,又善于经营,便成了大富翁。他把有字的金元宝传给子孙,至今王家后代兴旺,人们还称王公为「花王」。
  (转帖)http://www.51veg.cn/xlwk/ctwh/200603/2846.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润清 发表于 2007-7-14 12: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之
                [善报故事]

  康峻,字重山,为人慷慨,就是在极贫困的情况下,也不忘济人利物之心。有一天,他去维扬,船行到高邮湖,天晚了。有一老人来到船上,告诉康峻「你心地善良,已经感动了上帝,明天你就会遇到好运,我有钱一两送给你作本钱,你会得到二十盒的钱。」康峻推辞不接受,老人坚持把钱留下。康峻虽不明白二十盒钱的用意,但他知道老人的话大有来头。
  第二天,康峻把老人给的钱交给船夫买湖中莲藕,到维扬果然卖得银子二两。从此贩卖都得加倍利,几年间成了大富翁,这才领悟到老人所说的二十盒是二十次对盒利息。于是烧香谢天,大出货财,广行阴德。第一:收买粮食,减价一半卖给穷人,听任别人自己过秤。第二,到了荒年就舍饭施粥给难民,老人、妇女和病人发给票证,每天可用票领到一升米。第三:开设义学,积存书籍万卷,招请出名的学者任教,招收四方英俊少年免费上学,供应食宿。第四:设立普济堂,远近有贫民或病人来,每人给一间房,一张床,一领席子,招聘名医一个一个给诊视医病,用上等药材,供给饮食和营养品,病人好了给他盘缠回家。第五:代贫穷户交纳官收钱粮税。第六:亲威邻居家有男子三十岁娶不上媳妇,女二十岁嫁不出去,送给钱财帮助婚配。第七:施舍棺材,掩埋荒野尸体。第八:立育英堂,雇乳母收养被遗弃的婴儿。第九: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日到监狱探望犯人,每个犯人给米三升,钱三十文,四个馍。第十:从厚施给贫穷无子的寡妇,收养无依靠的残疾老人。所有一切善事他都积极实行。后来,他途中又遇到那位给他一两钱的老人,把老人请到家中拜谢。老人笑着说「你贫穷时有救济穷人,爱惜万物的善心,因为这个原因我才赠给你本钱,可喜的是你发财以后积德行善。上帝喜悦,善报无穷,希望你继续努力。」康峻活了一百零四岁,无病而逝。七个儿子十几个孙子都当了大官,世世富贵。
  (转帖)http://www.51veg.cn/xlwk/ctwh/200603/2859.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润清 发表于 2007-7-15 12: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积德累功

  【原文】
  堪羡徐翁仙去时,一生功德不求知。
  非关上帝心偏向,父母从来爱好儿。
  【注解】
  存在心里称「德」,见于行事称「功」,由少到多称「积」,自低至高称「累」德不积不高,功不累不大。如果人能今日积一德,明日又修一德,今日成一功,明日又成一功,时时奋进,不要怕困难,不要中途而废,就会道德之心充满,贪欲之心不生,作到地仙天仙不是难事。
  【故事】
  江南徐泛爱,是个船夫。生性很仁慈,穷人乘他的船他不计钱多钱少。每天除了吃饭用钱以外,余下的钱全买了动物放生,二十余年时间,施行放生不停手。
  有一天,船到江边,见一座古墓,狐狸和野兔把古墓挖出一个大洞,徐公于心不忍,与儿子掩埋,看见棺材中都是金银宝物,他便告诉儿子「这种不义之财,按理不应该拿它。但是,既然没有物主,埋在地上无用处,不如取出来作好事。」于是把金银宝物搬回家中,一下子成了大富翁。徐公借着这批财宝,大力作好事。他读《文昌阴骘文注》,讲「天拿这些财物给我,我的行为人人都知道,我这是拿上天恩惠为我作人情。呜呼!我应当作好事不让别人知道才是。」于是,徐公在四个城门口开设钱米店铺,看见没有衣服和粮食的穷人,孤儿寡妇饥寒的人,房子将要倒塌的人家,根据所需写出票单,偷偷地扔到这类人家。这些人来店取钱取米,主管见票就给,不问他们的姓名住址。至于破落大户人家、穷书生,更加照顾。他对人说「贫穷贩物的人,只要肯出气力,每天可挣十文钱,就可以养家糊口,只有破落子弟和穷书生这两种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又爱惜脸面,这才是最穷最苦的人,最值得救济同情。」大年三十晚,他暗中送给这类人一石米,又送五百文钱。那些大男未婚,大女未嫁的,没钱埋不起死人,欠下人家钱粮的,他都量需资助。亲威朋友百十余家靠他扶植。
  徐公年过八十岁,行动如少年时。忽然遇到仙人来告「你六十余年积德累功,今人世寿命已满,就跟我到蓬莱仙岛,可免去你命终时一番苦恼」徐公从此跟仙人走了,子孙没能追上他。
  过了几年,有邻人到四川做生意,在峨眉山看见徐公童颜鹤发,胡子一尺多长。问了问家人情况,便飞上山顶,一会儿就看不见了,他已成了神仙。他家子孙兴盛,到现在不衰。
  (转帖)http://www.51veg.cn/xlwk/ctwh/200603/2853.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润清 发表于 2007-7-16 15: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田真叹荆

  《德育故事》白话解
  隋朝时代有一户田氏人家,住着田真、田庆和田广三兄弟。自他们分别成家之后,兄弟三人就想要各自发展,所以他们就决定要分家,把家产分成了三分。
  分到最后,只剩下庭院中,那棵遍满紫红色花朵的紫荆树了,几十年来,她一直是欣欣向荣,象征着这个家庭的兴旺。一代又一代的田氏子孙,就是在紫荆树,默默的俯视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和乐融融地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好多代人。老树蕴涵着人们不尽的追忆和缅怀。
  哥哥田真叹息着说道:田家的历史有多长,紫荆树就有多老。
  田庆不以为然地说:我们家产都分完了,留着这棵树也没什么用了,不如也把它给分了。
  幼弟田广精打细算地说:有理有理,紫荆树的树皮和木材都可以入药,我们干脆直接把它砍掉,一人分一份,还能卖个好价钱呢。再说,我们分了家之后,都要各奔前程,谁还顾得上照顾它啊?
  田真说:使不得,使不得。我们怎么忍心伤害这些美丽的花朵,和润泽的叶子呢?它鲜活的生命力,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眼见那翠绿的色泽,谁不发自内心地,赞美它的生命?家族有多兴旺,紫荆树就有多美。这是我们家族繁盛的见证,怎能如此伤害于它呢?
  田庆说:哥哥您别犯傻了,谁还会注意到这棵老树?您要是不肯,那我就和弟弟对半分了。
  两位弟弟那样坚持,哥哥也爱莫能助,于是他们决定将紫荆树砍成三段。田真仰望着昔日的故宅,和茂盛的老树,内心十分地伤感,但也无可奈何。
  隔天,原本茂盛挺拔的紫荆树,一夕之间突然全部枯萎雕零。原本壮硕挺直的枝干,翠色可人的叶子,顷刻间仿佛成为枯死的紫荆,看到的人无不大惊失色,疑惑地想到:难道紫荆树也伤心欲绝,知道自己的生命将被截成三段,不如先自行了断吧。
  三兄弟见到这个情形,首先大吃一惊,此时开始痛切地忏悔:为什么手足之情要这样分离?连树都觉得伤心,连树都为之涕泣,连树都不想再活下去。昨天热火朝天的砍斫计划,一时间令两位弟弟感到万分地沮丧羞愧。
  哥哥神情肃穆地说:树木原本就是同气连枝的,正是因为听说将要被砍成三段,它们才会如此悲伤,我们人竟然连树木都不如啊!
  田庆看到这番景象,非常有体悟,他追悔不已地说:当我们还非常小的时候,我们同吃同住,同出同息。那种在父母身旁承欢膝下、同舟共济的幸福生活,现在想起来还那么令人怀念。
  弟弟伤感地说:现在父母都不在了,我们兄弟就是最亲最亲的人了,如果连我们都不肯团结友爱的话,那父母在天之灵一定会天天流眼泪,一定会比紫荆树还要伤心的。
  田真说:我们为什么不能继续从前的生活呢?「三人同心,其利断金」。我们是同一个生命共同体,要想重振家业,就要通力合作,和睦共处,团结一心 。
  兄弟三个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他们把分家的契约,在紫荆树面前一同烧毁,决定继续同舟共济,共同经营幸福的生活。兄弟三人默默地祝祷着,感恩祖先留下的这棵紫荆树,示现了及时的枯萎,让他们深深体会到,连树木都有真情,难道人连树木都不如吗?
  第二天,当太阳早早地爬上枝头的时候,弟弟打开窗户时,惊讶地喊了起来:哥哥,哥哥,快来看看,叶子绿了,紫荆树的头抬起来了,叶子变绿了。
  鸟儿听到他的叫声,也不由自主地朝着紫荆树那片绿油油的枝头望去。两位哥哥惊讶地探出了头,紫荆花那片殷红的色彩,湿润了他们的眼睛……
  从此之后,他们兄弟更加友爱,他们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再也不提分家分财产的事情了。美丽的紫荆树,也繁茂如初,就像这个团结如故的家庭一样,欣欣向荣,充满无限生机。
  「和」为贵。人体各个器官如果不能谐同配合,身体必遭病魔的侵袭;团体不和睦,必定迅速瓦解;国家上下不团结,则很难抵御外敌的入侵。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和睦何其重要!兄弟是同气连枝的生命共同体,就像树枝树干一样不可分离,只有和谐共处,才能繁茂兴盛。彼此之间如果产生对立和嫌隙,整棵树都会受到伤害。
  (转帖有删节)http://www.51veg.cn/xlwk/dygs/200603/2459.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岳明云南 发表于 2007-7-16 23: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润清宗亲引用的忠孝典故很有教育意义。忠孝气节无论在何时何代都是人类应该发扬光大的美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润清 发表于 2007-7-22 23: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劝学
  
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理事无碍),七
十从心所欲不踰矩(事事无碍)。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圣学贤:
要以〈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存心。
要以〈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度日。
心地纯净, 行为纯善
成圣成贤,成己成物,总在好学。
学所以治己,教所以治人,不学则不智,不教则不仁。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富在知足,贵在知退,福在受谏、存之所由也。于身、于家、于国、壹是皆以此为本。
(转帖)http://www.51veg.cn/xlwk/ctwh/200603/2882.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润清 发表于 2007-7-23 23: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礼教的功用

  儒家的基本经典虽有六种,但孔子教授弟子则以诗书礼乐为主,其中的礼更为孔子所着重。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颜渊问仁,孔子教以「克己复礼为仁」,如何「克己复礼」,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在论语里,礼记里,以及其它的经典里,说到礼的经文非常多,以下且从对人对事以及修道的各方面所需,研讨礼的各种用处。
  礼记曲礼开头就说:「毋不敬」。郑康成解释:「礼主于敬」。孝经说:「礼者敬而已矣」。可见礼的本义不在玉帛等礼物,而是在一个敬字。敬字的意义不止一两种,这里只以敬人敬事两个要义来叙述。敬人就是由衷的尊敬人,因为人人都有可尊敬之处,依曲礼所说,虽是作苦力的人,或以小贩赚钱的人,都有令人尊敬的一面,至于那些有道德的人,当然更值得尊敬。果然你能尊敬人,你就能受人尊敬,因为「敬人者,人恒敬之」。敬人是一种美德,假使你敬人人,人人敬你,那么这个社会就是有礼有德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自然没有杀人抢劫的事情,更不会产生核子武器。生存在这样的社会中,身心都得安乐。再说敬事,不论替自己办事,或替他人办事,都要办得彻底,例如一件事要办到十分才算圆满,那就必须办到十分,如果只办到九分九,虽差一点点,仍然不算敬事。凡能敬事的人,必能获得到别人的信任,办事一定容易成功。
  礼记乐记说:「礼者天地之序也。」序就是秩序,天空里的日月星辰运行不悖,大地上的山海平原高下相宜,以及春夏秋冬循环不息,就是天地的秩序,也就是礼的来源。礼所定的人类秩序就是五伦,家庭中的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的关系出于天然,叫做天伦。五伦秩序必须井然,天伦更不能悖乱,天伦乱了,就像鹦鹉与猩猩,虽能说人话,却因为无礼而不能称为人。圣人制礼,用意就在维护五伦组织,保持人格尊严,进而为修道的基础。研究儒学,当以修道为主,修道必须修定,修定必须先使行为有秩序,对于五伦固然要求有序不乱,即对一切事物都不能乱,甚至书籍文具日常用品,都要有固定的放置的地方,要用的时候,随手可取。修道的人在行为上养成这样不乱的习惯,渐渐的就能使其心理归于纯一,定功道力自然就有了,遇见大事便能镇定的处理,即使在生死关头,也不致于手忙脚乱,子路结缨,曾子易篑,就是很好的例子。
  儒家的礼教,无论上中下那一等人材都能学,也都必须学。学到一分便有一分受用,学到十分便有十分受用,学到圆满地步便能成就大道,所以孔子特别着重礼教。过去有一派文人反对礼教,那是因为他们别有用心,故意说礼教不好,阻止一般人学礼。现在还有不少人受他们的影响,不知道礼的大用处,非常可惜。有志学儒的人不能听那些邪说,应该接受圣人的教化,自己学,也劝人学,成己成物,为复兴固有文化尽一分力量。
  (转帖)http://www.51veg.cn/xlwk/ctwh/200603/2878.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润清 发表于 2007-7-23 23: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智者利仁

    一切学问要以道德做基础,才能为人造福。没有道德,则愈有学问愈能害人。讲道德,便离不开儒家所重视的仁。孔子曾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就儒学原理说,每一个人都有仁心,只因染于恶习气,仁便为之隐藏,而无作用,所以要「志于仁」。志于仁是把心放在仁上,然后作一切事情都是仁事,而非恶事,所以「无恶也」。然而人的习气不同,志仁的心理便不一致。论语里仁篇,「子曰,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另在礼记表记里,孔子又加以「畏罪者强仁」。这三种心理都值得学仁者研究。
    畏罪者强仁,是怕因为不仁而犯罪,便勉强的实行仁道。例如孝弟是仁的根本,不孝顺父母,不尊敬兄长,便是不仁。在家庭养成不孝不弟的性格,到社会便好犯上作乱。这都是罪恶,应受国法或舆论制裁,更可畏的是要接受天谴。假使有逆子为恐触犯这些罪恶,不得不行孝弟之道。既能孝弟,即是行仁,但因出于勉强,所以是强仁。
    知者利仁,是为利益而行仁。有智者知道行仁有好处,不行仁有坏处,权衡利害,然后选择行仁的一途。孟子离娄篇曾引孔子的话:「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孟子又举历史说:「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孟子以后,中外历史也都可以证明,没有残暴不仁的政权能以维持长久,也没有为民爱护的政府而不实行仁政。再就个人说,仁者寿,不仁不保四体。修道以仁才能成道,不仁不能入道。智者辨明仁与不仁的利害得失以后,决心行仁,即为利仁。
    仁者安仁,是安于行仁。这是天赋淳厚的仁人,既不是有所畏惧,也不是有所企图,而是一想到作恶便为觉得心里不安,必须凡事合乎仁,才感心安理得。尧帝到各方巡狩,看见有一人饥寒,便自责未照顾到这一个人,一定要救济。舜帝少年时在恶劣的家庭中,遭遇各种的陷害,仍然孝顺他的父亲、后母,以及友爱他那凶恶的弟弟。这都是安仁的例子。
    安仁的仁者,学仁已成,心心念念无不是仁,所以待人接物自然流露仁慈。利仁的智者,学仁未成,但恶习气已蒙不住仁心,所以有辨别利害的能力。强仁的畏罪者,尚不了解仁的意义,但因处在善恶分明的时代环境里,加上自己有畏罪的长处,所以也能激发其潜在的仁心。后世儒生不能以仁者自许,孔子的弟子都学仁,常有人问,某弟子「仁乎?」孔子总是答以「不知其仁」。可见「仁者」不能随便称呼。至于畏罪者,也要看时代而论,如果在善恶不分的时代环境里,忤逆、杀人、抢劫、奸淫,各种罪恶不为一般人所恶所耻,反而学得很有趣味,这样谁能知道畏罪呢?可是做一个畏罪者也有条件限制。孔子是「圣之时者也」,学儒当然要认识时代,不受时代困惑,以孔子的言行为准,辨明什么是有利于人,什么是有害于人,择善固执,己立立人,如此学仁才算稳妥。
    (转帖)http://www.51veg.cn/xlwk/ctwh/200603/2877.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嗨!您好:
欢迎来到 岳飛网。
我的名字叫丫丫
很高兴能够为您服务!
如果已经注册【请立即登录并按丫丫提示一步步完成我就不会再来烦您了】
还没有账号请【实名注册(中文)】

手机版|小黑屋|岳飞网 |打赏 |岳飞网动态43090302000031

GMT+8, 2024-11-28 05:10 , Processed in 0.18868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