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繁体中文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中文)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原来“岳飞网每日签到”是在积累福报“每日签到福报乐”积分前三名可开通先祖“个人公墓”一座十一月一日将迎来岳氏宗亲岳飞网月首团聚日
查看: 2617|回复: 6

秦桧专权害忠良

[复制链接]
岳明云南 发表于 2007-7-2 19: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宋初年,赵鼎算得一位名将。指论朝政,每有建树:整治军纪,诸将萧然:举荐岳飞,克复囊汉。绍兴四年拜相执政。时金军大举南侵,朝野震恐,一些软骨头又想南逃,赵鼎力主抵抗,推举抗战派大臣张浚主持军务。在诸军奋力抗击下,连败金军,金人不久只得遁归。宋高宗也对赵鼎很是敬重,曾说:“赵鼎真宰相,天时之辅佐朕,以成中兴大业,真国家之大幸。”
    翌年,张浚也拜相,与赵鼎共同执政。而对纷乱复杂的战争形式,赵、张的一些政见渐有分歧。张浚全面备战,主张乘胜北上,并罢免了几个骄惰不战的将领,以激励士气,颇有政绩。赵鼎略显保守,认为敌强我弱,还是以稳守为上。 在这样的矛盾中,赵鼎自愧勿如,提出辞呈,出任绍兴知府去了。
    赵鼎走后,张浚看错秦桧,居然荐其主持枢密院。绍兴七年八月,张浚罢黜个别将领的做法,引出一起兵变,淮西4万多军队在叛将率领下,出奔投降了伪齐政权。张浚不得不引咎辞职。
 楼主| 岳明云南 发表于 2007-7-2 19: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天,高宗问张浚:“卿去后,秦桧可否继任?”张浚回答:“臣前日曾荐举秦桧,近日共事,方知此人之奸。”高宗道:“既然如此,不若再任赵鼎。”张浚叩首道:“陛下明鉴,可谓得人。”这样,赵鼎再度为相。秦桧知晓后,十分恼怒,便千方百计唆使言官员弹劾张浚的过失,高宗见疏章,便要流放张浚去岭南。赵鼎为张浚辩白说:“浚罪不过失策,所谓‘知者千虑,必有一失’。若人有一失,就置诸死地,今后有谁在肯为朝廷出力,况浚勤王抗金有功,不宜深罪。”高宗听了,方改任张浚以闲散职名,出居永州(今湖南零陵县)。秦桧见赵鼎如此袒护张浚,表面上不做声,实耿耿于怀。
    谈到秦桧,赵鼎以前曾对张浚说:“此人若得志,吾辈便无立足之地也。”然而,赵鼎再次拜相,在秦桧的恭维顺从的外表迷惑下,对前事荡然淡忘。没多久,居然荐举秦桧拜相,与自己共同执政。秦桧一经为相,与赵鼎平起平坐,便很快改变了态度,加上其主动投降派的策略深得高宗的赏识,便开始在朝野中专横跋扈起来。赵鼎由于反对秦桧那种屈辱议和的投降路线,便日渐为秦桧的眼中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明云南 发表于 2007-7-2 19: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宗在扬州的一场兵变中受惊吓而丧失生育能力,原有的一个儿子也在兵变中夭亡。此后,迫于群臣压力,选了伯琮、伯玖二个宗子养在宫中,但总还是不想就这样把皇位让给旁子别支,且仍对生皇子抱有希望。赵鼎等大臣没有摸透赵构这一心理,好心劝高宗早日确定伯琮的皇储身份,对国家有利。唯有秦桧能揣摩到主子的心思,乘机上奏诬蔑道:“赵鼎欲早立皇太子,是认为陛下不会在有儿子了,其用心险恶,不可照准。宜等陛下亲子降生,再立皇太子不迟。”此言正中高宗下怀。秦桧又唆使言官上书,也说赵鼎有阴谋诡计,深不可测,要皇上留意。高宗便逐渐以为赵鼎心怀异志,不可信任。加上平时议事,赵鼎总坦然直言,一些事常忤违高宗之意,甚至指责官中的一些措置。总之,高宗越来越讨厌这位较为正直坦率的辅弼大臣。
    绍兴八年,秦桧唆使言官参劾与赵鼎政见一致的有关大臣,且诬告说大臣间互相攻击诸事,实出于赵鼎的授意等等。赵鼎知道,秦桧等人的目的在于要求自己退位,好让他独揽大权,且皇帝对自己也有成见,便顺水推舟,上章称病求免。高宗倒也爽快,立刻将赵鼎改任为绍兴知府。秦桧遂假心假意地来给赵鼎饯行,赵鼎这时算看透了这个二面三刀的伪君子,不齿与之同杯饮别,便一揖而去,把秦桧置于十分尴尬的境地。秦桧恼羞成怒,心中更加愤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明云南 发表于 2007-7-2 19: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久秦桧授意言官上章弹劾赵鼎之罪,说什么赵鼎曾受过张邦昌的伪命,并贪污军款17万贯之巨,需严加惩办。其实,金兵攻陷开封,立张邦昌为帝,张所封任,赵鼎时与张浚等人都逃在太学中,并没予理睬。而所谓贪污之事,更纯系捏造。高宗见状,不问青红皂白,断然下诏罢去赵鼎官职,流放岭南。赵鼎先被安置在兴化军(今福建莆田县),再徒福建漳州。在此地洽与张浚相隅,二人抱头痛哭,言及秦桧,都不由悔恨交加。
    秦桧仍害怕转告鼎再度复出,后患无穷,所以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己。便指使言官不段上章弹劾赵鼎,竭尽诬陷之能事。赵鼎又被迁往广东潮州,一往就是五年。不料秦桧党羽竟然又诬告赵鼎在广东有受贿嫌疑,朝廷再次下诏,将赵鼎贬谪吉阳军,即今日海南岛最南端的崖县,此处生活条件更是艰苦,地理环境十分恶劣。赵鼎在吉阳3年,深居简出,不敢有任何多余的举动,然而,秦桧依然不肯放过。一方面由朝廷下诏,宣告若遇大赦,赵鼎也用不叙用。一方面要地方官吏监视赵鼎的起居生活,一举一动都得向朝廷报告。
    赵鼎这时才明白,自己只有一死,没有其他生路了。便遗书给儿子赵汾说:“秦桧必欲杀我,我死后,你们或可免灾。否则,恐祸及全家。”遂绝食而亡,时年63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明云南 发表于 2007-7-2 19: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赵鼎虽死,秦桧并没有就此罢手,仍然不断加害其亲属及朋友。绍兴二十五年,潭州地方官告密,泉州知州赵令衿在看秦桧的《家庙记》时,口诵不恭之词,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秦桧知后,勃然大怒,令以诽谤大臣罪名,贬谪令衿汀州安置(今福建长汀县)。其后,又有密报,说赵鼎之子赵汾与赵令衿关系甚密,此次饯行,相互饮别、赠礼。秦桧闻报,口中喃喃念道:“此次在我手中了。”便暗中嘱咐御史徐【吉喜】奏劾赵令衿与赵汾饮别,必有奸谋。朝廷也居然就此诏,将赵汾、赵令衿逮捕送大理寺审问。
    此时,张浚贬官在永州 (今湖南零陵),尚没有去世。秦桧一面令其党羽监视张浚的一言一行;一而又唆使狱吏让赵汾等自诬与张浚、李光、胡寅等人谋图大逆。赵汾等人受尽酷刑,被屈打成招,此案一共牵连朝野贤士53人。狱吏也不管什么审判程序,完全编造了一份犯人的口供及所谓审讯结果,上报给秦桧。
    秦桧得此案卷,想到自己所痛恨的朝野人士将被一网打尽,不由心花怒放,兴奋异常。欲提笔添加批语,报送朝廷后即可动刑。哪料,激动过度,眼前一阵昏眩,大叫一声“不好”
,毛笔落地,身子后倾,连椅子也一起倒地,顿时不醒人事。老贼此次中风,数日后便一命呜呼。亏得秦桧即使死去,否则赵汾等53人又要蒙冤黄泉。
    其后,朝中几个正直大臣弹劾秦桧卖国欺君,党同伐异,残害忠良,高宗 迫于舆论压力,平反了一些冤狱,赵汾等人才得以无罪释放。



                                                摘自《新资治通鉴》第二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岳建良 发表于 2007-7-2 20: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赵鼎简介
  赵鼎( 1085—1147 )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 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崇宁五年(1106)进士。
??累官河南洛阳令。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建炎 三年( 1129 ),拜御史中丞。四年,签书枢密院事, 旋出知建州、洪州。绍兴年间几度所相,后因与秦桧 论和议不合,罢相,出知泉州。寻谪居兴化军,移漳 州、潮州安置。再移吉阳军。在吉阳三年,知秦桧必 欲杀己,自书铭旌曰:“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 壮本朝。”不食而卒,年六十三。孝宗朝,谥忠简。 《宋史》有传。鼎为南渡名相,与李纲齐名。其词 “清刚沈至,卓然名家。”有《忠正得文集》十卷, 《得全词》一卷。
??赵鼎事迹:赵鼎自幼聪颖,通经史百家书。历任洛阳令、司勋员外郎、右司谏侍御吏、御书中丞等职。绍兴初年两度为相,有“南宋贤相,首推赵鼎”之誉。其才智过人,人右司谏时曾提出四十项建议,三十六项不被朝廷采纳。为相时,处理军国大事显现出非凡的才能,使南宋一度出现兴盛局面。支持岳飞抗金,并荐其为统帅,传为千古佳话。1138年宋金议和,因地界之争,与秦桧意见不和,被罢相。出知绍兴府,居潮州五年。绍兴十四年(1144年)再移吉阳军(今海南省三亚市),仍遭秦桧斜坡,三年后不食而死,“天下闻而悲之”。孝宗即位,被追封为丰国公,赠太傅,谥0忠简。生前代表作有《忠政德文集》《高宗日历》《神宗日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岳建良 发表于 2007-7-2 20: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史论张浚
  
  作为南宋主战派代表人物的张浚,在历史上对其的评价也是多样性的.如褒奖他的人将其比成王导,诸葛亮,认为其一生以恢复抗金为己任.而张浚临死前, 曰:"吾尝相国,不能恢复中原,雪祖宗之耻,即死,不当葬我先人墓左,葬我衡山下足矣。"也博得了不少印象分.也有人认为,其有中兴之心,而无中兴之才,志大才疏.其实这些说张,诸如志大才疏还都是比较客气的.真正的张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透过历史才能真正的看清历史人物的本质.而张浚的能力差,仔细分析宋朝史料就不难看出.这点基本已成定论.首先就是富平之战,宋高宗为了扭转在东南的被动局面,派张浚经营川陕.张浚把五路兵马20万人,7万匹马都集中到富平,还有无数粮响.南宋当时的大半家底都集中到张浚手里了.张浚踌躇满志,甚至准备此战胜后,直捣燕京.虽然吴阶 ,曲端等好多人不同意与金作战.但张固执己见.兵力集结后,张浚拒绝了部将的兵不厌诈,出奇不意的思想.而是蚪鸨?抡绞?约期作战.结果是连续几次下战表,金兵主将完颜娄室都置之不理. 娄室利用这个时间,部署调动兵力.先派3000骑兵把宋军大营周围的百姓居住的寨子占领,这样就把宋军包围起来.张浚吓坏了,带头逃命,宋军本来就缺乏配合,这下是兵败如山倒.军队损失很大,大量的粮草,器械都被金兵获得.此战后,宋军在陕西已经没有立足点,因为张浚的拙劣表现,大大消耗了南宋的实力,此后宋军再也没有能力集结这样的大兵团和金作战了.
  
  富平之战后,张浚又一手酿造了淮西之变.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用兵不利,结果被罢免.但他手下的军队怎么处置成了问题.张浚力排众议,派自己的亲信吕祉统领该军.这个吕祉是个纸上谈兵的书呆子,曾自栩如能亲统一军必能擒刘豫.张浚拿他当宝贝,大加重用.这个吕祉去了淮西以后,不仅无法指挥军队,还瞧不起武将,最后淮西将领郦琼率领4万军队狭持着吕祉北上投降伪齐,这位空谈的吕大人也因此丢了脑袋.淮西之变根本原因就是处置不当.副将郦琼和主将王德有矛盾.如果让韩世忠或者岳飞兼领该军,必定不至哗变.因为淮西之变,张浚被罢相,闲置了20余年.
  
  孝宗即位后,积极准备北伐。于是重新起用张浚。张浚出师北伐,又出昏招。本来开始出兵时,李显忠为主将,可以节制邹宏渊。但邹找到张抗议,张就同意两人各领一军,互不统属。结果符离溃败就是邹不援助李显忠。而且,隆兴北伐,前线部队在安徽,而张自己驻扎在扬州。距离太远。,焉能不败。在宋朝运筹帷幄之中,制败千里之外的。宋太宗可排第一,张浚可以排第二。
  
  这三件事,某人如果摊上一件,政治生命肯定就结束了。而张浚自己居然浪费了三次机会。由此可见,高宗,孝宗父子对其是何等的信任啊。后来高宗曾说,朕宁可亡国,也决不用张浚。这句话看怎么理解了,按张浚的才能,用他肯定就亡国了。隆兴北伐前,高宗还对孝宗说,千万不要重用张浚,孝宗不听,结果。。。。。。。。。。。。。
  
  如果仅仅是能力差也还罢了,但张浚即使在士大夫角度来说也不是君子。高宗初即位,黄潜善和汪伯彦二奸千方百计排挤李纲,而作为黄潜善一手提拔起来的张浚,对汪黄的误国视而不见,而为了报答黄的知遇之恩,对李纲极尽诬陷,中伤,打击之能事。甚至称李纲为国贼,靖康之耻的酿造者。同是主战派,后人总将李张并提,李纲在九泉下如果知道后人将其与张浚并提,还不得气得活过来。
  
  而杀害曲端更折射出张浚的狭隘。曲端是南宋初年的一位重要将领。张曲二人失和的主因是富平之战前的争执,曲端立主不战。最后两人变为意气之争,互相立下军令状,曲端说如果战胜,自己愿意伏剑而死。张浚说,如果不胜自己的人头愿意送给曲端。结果富平之战,宋军大败。张浚过意不去,想升曲端的官,但张浚注定和袁绍一个德性,没有刘邦的豁达大度。在王庶和吴阶的挑拨下,以欲谋反为名将曲端关押起来,又将曲端交给与曲有矛盾的康随关押,康随找机会杀害了曲端。而张浚的借刀杀人更表现出了为人的低劣。虽然宋史曲端传中,极力为张浚杀曲端辩护。但张浚杀曲端和秦桧害岳飞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张浚以主战派自居,博得好名。所以后人对他的"小错"也就不予追究了。
  
  下面再试着分析张浚和南宋初年一些重要人物的关系
  
  张浚和宋高宗的关系,苗刘之变,高宗被废,张浚勤王,和韩世忠平定了叛乱,拥高宗复位。所以高宗一直心中对其感激。才33岁的张浚就被封为知枢密院事,创造了一个历史记录。富平之战后,高宗也极力为其开脱。高宗这个皇帝,只是对岳飞不厚道了些,对张浚,韩世忠,虞允文这些对自己有大功的臣子,关键时候都是采取保的态度。
  
  张浚和秦桧的关系 张浚为了和赵鼎政争,不惜举荐秦桧入阁,借助秦桧遏制赵鼎,引狼入室最后为秦桧专政打下了基础。秦桧独相后对张浚也是恨之入骨,但为何秦只是逼死了赵鼎而放过了张浚呢?高宗保是一方面,张浚自己也还算识相,张浚被安置永州,当地为秦桧的父亲立祠,知州熊叔雅做祠堂记。熊询问张浚可否,张开始反对,后来又支持熊为秦父树碑立传。如此肉麻,当然秦桧也会放他一马的。
  
  张浚和赵鼎的关系 张赵两人失和的主要原因是政见不和。张是一味主战,赵主张持重,偏向主和(但和秦桧的屈辱求和还是有区别的)张赵两人一个左相,一个右相,都还是为了确保自己的地位。张在高宗前总说赵鼎的坏话。而赵鼎恰好相反。淮西之变后,张浚被罢相。赵鼎替张说了不少好话。大致是浚母老,有勤王功,没功劳也有苦劳。后来高宗才同意将张浚贬到永州安置,而没有更远的流放。
  
  张浚和岳飞的关系 南宋初年的事情有些很奇怪,就是张浚和同为主战派的李纲,岳飞关系很差。张岳交恶的主因是对刘光世军队的处理。两人都想收为己有。最后弄得不欢而散。而高宗开始是答应给岳飞的,但张浚提醒高宗,祖训不要过于信任武将,说得高宗回心转意。岳飞受不了皇帝的出尔反尔,一气之下跑上庐山。弄得高宗也下不来台。而作为宰相的张浚,非但没有居中调解,反倒鼓动高宗罢免岳飞。还好高宗有脑子,没听张浚的。后来岳飞入狱,也没见张浚出来讲情,两人关系可见一般。
  
  张浚和宋孝宗的关系 孝宗即位后,积极准备北伐。不知张浚底细的孝宗,首先想到了张浚。对其委以重用,甚至倚为长城,对其北伐全力支持。看透了张浚的高宗一再提醒自己的养子,别用张浚。后来见到孝宗"执迷不悟",又告诉孝宗,让张浚但可统一路,不可付全局。但有主见的孝宗,却任命张浚为统帅。结果符离惨败。晚年的孝宗已经心灰意冷,一次和人谈论李纲时说,李纲和张浚一样,都是志广才疏。从此可以看出,孝宗对张浚是何等的失望。
  欺世盗名的张浚在当时就有人指责他沽名钓誉,但因为张和他的后人们和道学家关系不错,所以修宋史时也对其扬功抑过。其实在明朝时,就有人说,南宋不能恢复,一怪张浚,二怪秦桧。张浚因为史家的回护,被当成中兴宰相,其实真正的中兴宰相是秦桧,毕竟绍兴和约是在张手里完成的。邓广铭说张浚贪权,沽势,轻率,跋扈,所论甚为公允。我觉得张浚和南宋前期的宰相相比,为人不如李纲,宽容不如赵鼎,心机不如秦桧,才能不如虞允文。基本上和明清那些空谈的士大夫等同。为什么这么说?隆兴北伐其实根本就不该和金国打,当时金在河南已经准备好了。面对敌人,能打而不打的人是卖国贼,但如果不能打还偏要打的人,难道不是爱国贼吗?张浚就属于为自己博名声而不关心民族大业的爱国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嗨!您好:
欢迎来到 岳飛网。
我的名字叫丫丫
很高兴能够为您服务!
如果已经注册【请立即登录并按丫丫提示一步步完成我就不会再来烦您了】
还没有账号请【实名注册(中文)】

手机版|小黑屋|岳飞网 |打赏 |岳飞网动态43090302000031

GMT+8, 2024-11-28 05:48 , Processed in 0.18823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