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繁体中文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中文)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原来“岳飞网每日签到”是在积累福报“每日签到福报乐”积分前三名可开通先祖“个人公墓”一座十一月一日将迎来岳氏宗亲岳飞网月首团聚日
查看: 1536|回复: 0

[转帖]梅花碑今安在

[复制链接]
岳建良 发表于 2007-5-16 15: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不少新杭州人只知道杭州的灵峰、西溪、孤山放鹤亭是赏梅胜地,却不知杭州的“梅花碑”也是一处赏梅胜地。“梅花碑”在那里?在河坊街东端的佑圣观路旁。
  梅花碑一带,原是南宋皇家的一座宫殿,叫“德寿宫”。“德寿宫”是南宋皇帝赵构在奸相秦桧的旧宅上建造的,宫苑建筑华丽,规模宏大。不仅楼阁林立,而且筑有假山和人造小西湖。宫苑位置东起于城站铁路,西至中河,南起清江路,北至清泰街。因南宋赵氏真正的皇宫在凤凰山东麓,因而称此宫殿为“新宫”。赵构退位做太上皇后,将此处更名为“德寿宫”,但人们仍习惯以“新宫”称之。
  宋末咸淳间,宋皇室以新宫之后苑,营建道观宗阳宫。在宗阳宫内遍植奇花异卉,堆叠假山奇石,挖筑堤塘池沼。其中最有名的是一棵长有绿苔的古梅和一块青色的太湖石。梅,人唤“苔梅”,“夭矫蟠屈,绿苔如绣,极疏影横斜之致”;石,人称“芙蓉石”,“出土高丈余,岩窦玲珑,苍润欲滴,上镌篆文‘铁云’二字”。来此赏梅品石是杭人的一大乐事。
  及至明代,官府又在荒芜的宗阳宫故址上建东圃,辟梅园。园圃中植有数十种梅花:有白梅、红梅、紫梅、绿梅等。春来疏影横斜,花枝扶疏,梅香盈道,东圃又成了杭人的赏梅胜地。园内处处楼台参差,亭阁高下。据明初翰林编修苏伯衡《东圃记》载:东圃园内原有“洗竹亭”,亭右有七叶木,郁盛隆茂,旁之坡为七叶坡,由坡而西有屋两楹,静然安谧,不闻人声,可焚香阅经,称“理经筵”。理经筵后面有朱甍碧瓦的“梦云楼”,楼下为“静观堂”,登楼可平视西山,下瞰江湖。楼檐之下,护以栏榡,葡萄满架,绿叶沉沉,日影不生,人称“清暑檐”。在众多的佳景中,最为人们称道的仍是“芙蓉石”与“苔梅”。
  后东圃为市舶司南关工部分司所占,园圃内的静观堂成为官署。一次,大画家蓝瑛与孙杕(音duo)到东圃赏梅观石。见苔梅繁花如锦,芙蓉石莹洁光润,蓝瑛即兴绘就苔梅一枝,孙杕依梅补添画芙蓉石一角,此画虽为合作,却天衣无缝,成为美传。为此,官府即请名匠镌刻成碑,立于静观堂之前,筑亭以覆之,名之曰:“双清亭”。并改称静观堂为“梅花厅”,厅前悬挂“梅石双清”之匾。此碑刻工精湛,为后世所重,故人们将置碑之地,以“梅花碑”称之。可惜苔梅已于战乱频仍的明朝末年枯死了,唯芙蓉石倒卧在荒草丛中。
  及至清代,东圃园又被织染局官署所占。乾隆十六年,帝南巡至杭州,以织染局官署为行宫。因见碑上梅、石栩栩如生,镌工精细,深爱之。回京时,将梅花碑与芙蓉石一并带回了京城,梅花碑被置于圆明园中,后被八国联军所毁。芙蓉石是乾隆回京时,浙江大员作为贡礼送与乾隆帝的,舟载运至京城,被更名为“青莲朵”,置于长寿园朗润斋中。杭州人为弥补“梅花碑”的有名无实,便复刻一碑,置双清亭中。
  自此,两件南宋的神物“芙蓉石”与“苔梅”俱已失却,连“梅花碑”也只剩下一方复制品了。至清末,战乱连年,民生凋敝,昔日画楼雕彩、梅花遍地的东圃日渐败落。到杭州解放时,东圃已经楼阁残破,几成荒地。连后人翻刻的那块梅花碑也不知所踪了。
  解放后,人民政府将原东圃旧址改建成居民小区。1988年,上城区人民政府在原“梅花厅”的遗址上修建了一个小巧玲珑的“梅石园”,以纪念这南宋梅石及画坛韵事。然而,遍访乾隆时翻刻的梅花碑而不得,寻找原画也不见踪影,只能镌刻蓝瑛的另一幅梅花图,聊作替代。并特在碑后记中,发出倡议:如有人发现原碑的去处,或有原碑的拓片,请尽快告诉上城区人民政府,政府将重镌梅花碑,使历史名画“双清图”重回梅花碑上。
   园内最引人注目的是“观梅古社”和“双清亭”。“观梅古社”在园西墙下,倚墙而筑,小巧别致,匾额题曰:“观梅古社”,社前楹柱上有一联云:


  入门来疏影莫教踏碎,
  挥手去清香长许凝留。
  
 联语道出了赏梅的风流清雅之趣。
 “双清亭”在园中偏北处,亭柱上有联二。其一云:


  问帝宫何处?
  看梅石此间。


  此联言简意赅,内涵丰富,一问一答,制作巧妙,启人遐思。其二云:


  惟恐灵峰携去,
  莫非鹫岭飞来。


  这一联意境空灵,想象奇瑰。读着这蕴藉的联语,我不觉联想起南宋的宗阳宫与明朝时东圃的繁华景象;联想起那奇异的“古苔梅”与“芙蓉石”和令人神往的“双清图”,以及那块镌有梅石图的“梅花碑”。
  然而,原本的梅花碑如今安在?恐如联语所说“惟恐灵峰携去,莫非鹫岭飞来”,双清图原作与梅花碑原碑有可能是永远地消失了。但明代大画家蓝瑛、孙杕合作“双清图”的艺坛佳话,与“梅花碑”这个地名,已经深深刻在了杭州人的心里,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中国教育报》2007年3月13日第4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嗨!您好:
欢迎来到 岳飛网。
我的名字叫丫丫
很高兴能够为您服务!
如果已经注册【请立即登录并按丫丫提示一步步完成我就不会再来烦您了】
还没有账号请【实名注册(中文)】

手机版|小黑屋|岳飞网 |打赏 |岳飞网动态43090302000031

GMT+8, 2024-11-28 04:12 , Processed in 0.16707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