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繁体中文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中文)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原来“岳飞网每日签到”是在积累福报“每日签到福报乐”积分前三名可开通先祖“个人公墓”一座十一月一日将迎来岳氏宗亲岳飞网月首团聚日
查看: 1766|回复: 0

[转帖][讨论] 岳飞“尽忠”“愚忠”论辩

[复制链接]
岳俊言 发表于 2007-4-15 16: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民族英雄岳飞一世精忠名垂青史,其高大的形象已成为“忠”的化身,与汉代关云长的“义”并列早已深深地定格在人民心中,为历代颂扬!

       然而,人们在谈其“忠”的同时又往往慨叹其“愚”,从而将“愚”与“忠”放在一起评价岳飞为“愚忠”。普遍认为:当时的岳飞是朝廷重臣,兵权在握,完全可以不听朝廷调遣而自立为主,免除风波亭之灾。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或为道听途说,或为民间流传,而对其影响深远的则在于清人钱彩编写的通俗小说《说岳全传》。此书就其思想性和艺术性虽远不能与《三国演义》相比,然流传颇广。其虚构的情节和夹杂的封建糟粕客观上为将岳飞塑就“愚忠”形象起了极大的作用。且看如下情节:

一、金牌班师
       岳飞大败金兵后在金牛岭扎下营寨,赏劳兵将,准备发兵扫北,直捣黄龙,迎还二圣,忽有圣旨令其班师。面对诏书,岳飞道“自古君命召,不俟驾而行。不可贪功,逆了旨意。”对朝廷连续下的诏书,岳飞又说“圣上命我进京,怎敢抗旨?”“此乃君命有何商议?”“圣上连发十二道金牌召我,我怎敢违抗君命!”面对君命唯唯是诺,直至班师回朝。

二、王横遭戮
       岳飞在返京的路上,遇到了前来捉他的锦衣卫,其部下王横欲反抗时,被岳飞喝住:“此乃朝廷旨意,你怎敢罗唣?陷我不忠之名!罢罢,不如自刎了,以表我之心迹罢!”而当锦衣卫前来杀王横而王横欲还击时又被岳飞喝住,于是才有了王横被锦衣卫用刀砍死的残剧。

三、张保自尽
        张保到狱中探望岳飞并劝岳飞反监出狱,而岳飞不允时,张保为明心迹,撞石身亡,面对残不忍睹的一幕,钱彩做了如下描述:
        独有那岳爷哈哈大笑道:“好张保,好张保!”当狱卒倪完问为何发笑时,岳飞答曰:“恩公你所不知,我们‘忠’‘孝’‘节’已经有了,独少个‘义’字。他今一死,岂不‘忠孝节义’四字俱全了?!”

四、父子归天
        岳飞在狱中被难时,钱彩在书中写道:岳爷修书一封,把来封好,递与倪完:“恩公请收下此书。倘我死后,拜烦恩公前往朱仙镇去,我那大营内,有我的好友施全、牛皋护着帅印;还有一班弟兄们,个个是英雄好汉。倘若知我凶信,必做出事来,岂不坏了我的忠名?恩公可将此书投下,一则救了朝廷,二来全了我岳飞的名节,阴功不小!”

       忽有禁子走来,轻轻地向倪完耳边说了几句。倪完吃了一惊,不觉耳红面赤。岳爷道:“为着何事,这等惊慌?”倪完料瞒不过,只得跪下禀道:“现在圣旨下了!”岳爷道:“敢是要我去了?”倪完道:“果有此旨意,只是小官怎敢!”岳爷道:“这是朝廷之命,怎敢有违?但是岳云张宪犹恐有变,你可去叫他两个出来,我自有处置。”倪完即唤心腹去报知王能、李直,一面请到岳云、张宪。岳爷道:“朝廷旨意下了,未知吉凶。可一同绑了,好去接旨。”岳云道:“恐怕朝廷要杀我们父子,怎可绑了去?”岳爷道:“犯官接旨,自然要绑了去。”岳爷就亲自动手,将二人绑了,然后自己也叫禁子绑起,问道:“在哪里接旨?”倪完道:“风波亭上。”岳爷道:“罢了,罢了!那道悦和尚的谒言,有一句‘留意风波。’我只道是扬子江中的风波,谁知牢中也有什么‘风波亭’!不想我三人,今日死在这个地方!”岳云、张宪道:“我们血战沙场,反要杀我们,我们何不打出去?”岳飞道:“胡说!自古忠臣不怕死。大丈夫视死如归,何足惧哉!且在冥冥之中,看那奸臣受用到几时!”就大踏步走到风波亭上。两边禁子不由分说,拿起麻绳来,将岳爷父子三人勒死于风波亭上。

        从朝廷发十二道金牌催岳飞班师至风波亭父子归天,每每读至此处总给人感觉岳飞的视死如归虽悲壮但不能发人振奋。因为它留给我们的是“悲”大于“壮”,甚至于无“壮”可言。难怪人们读了以后有一种同感那就是“越看越生气”。这“气”没有生在昏君奸佞上却生在了一代名将岳飞的身上。大有“哀其不幸恕其不争”之慨!

       面对腐败软弱的南宋小朝廷和奸人当道公理不存的世道,而岳飞却做出这样的抉择,人们怎能不把岳飞与“愚忠”联系在一起呢?

       在这里我无意评判钱彩的《说岳》写得如何,而旨在摘录其中片断与历史对照一下,让人们看一 下当时的岳飞是在怎样的境况下班师回朝和被难遭冤的。从而更清晰地认识,在岳飞的"尽忠报国"这一指导思想当中,是否包含有愚忠的成分!

       翻看历史,我们会看到一个真实的岳飞!

       鄙视投降行径

       从前面《说岳》中的引文可以看出岳飞对赵构的意旨,只肯遵从而不敢违抗,特别在绍兴十年的抗金战争中,已胜利在望了,却因接到赵构令其班师的诏令,也竟不敢援用"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道理拒绝班师,而俯首帖耳地班师回朝了。这给人一种误解,岳飞对赵构言听计从,不敢违旨甚至是不愿违旨,为的就是“尽忠”。其实不然。说岳飞在其将近二十年的戎马生涯当中,在军事斗争方面所做的一切努力,全都直接服务于赵姓王朝,这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但说他一贯忠实地奉行赵构的旨意而不违抗,那就大有问题了。最明显的事例,就是对金的屈服与斗争的问题。特别是在赵构第二次起用秦桧做宰相,并于绍兴九年与金国订立了第一次所谓和约之日,赵构下诏大赦新收复的州郡,夸大其词,粉饰太平。岳飞看了诏书之后,写了一道《谢表》奏进,其中的主要话语是:

       臣幸遇明时,获观盛事。身居将阃,功无补于涓埃;口诵诏书,面有惭于军旅!尚作聪明而过虑,徒怀犹豫而致疑:谓无事而请和者谋,恐卑辞而益币者进。
臣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誓心天地,当令稽颡以为藩!

       这些话语所表述的一个中心思想,是对赵构、秦桧与金国的统治者订立的所谓和约,非但根本不予承认,而且还要依照岳飞的夙愿,率师北进,去收复失地;非但不能把赵宋王朝降格为金的附属国。而且还要把金国打败,逼令它作为赵宋王朝的附庸国。只可说,这是对于由赵构、秦桧合力造成的一股屈膝降敌的恶浪逆潮,正在用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加以救正,是强烈抗议,不是"奉表称贺"!对于赵构的投降行径给予这样的鄙视蔑视。怎能说岳飞一贯顺从赵构的意旨呢?

       班师实属无奈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展示 了岳家军当时的威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抗金大业仅凭岳家军就能完成。在绍兴十年闰六月的中下旬,正值岳家军每战必胜大扬军威之时,岳飞纵观时局后认为: 东起淮上,西至川陕的各路宋军如果部署得妥善,他的这支岳家军即可毫无顾虑地勇往直前,敌人就可“不日授首”;但如单纯靠岳家军孤军深入,而“他将不相为援”,则战争前途就非常值得忧虑。岳飞在上文中提到的部署者则是指身负统筹全局重任的赵构及宰相秦桧。但是由于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赵构与秦桧在岳家军于京西地区鏖战之际,下密旨给处于岳飞部右翼与岳家军成犄角之势的张俊部,令其“兵不可以轻动,宜且班师。”,而处世极为圆滑的张俊对这一“密旨”的精神极能心领神会,于是在闰六月的最后一天,从宿、亳地区班师回泸州。张俊部的突然撤走,使岳家军骤然处于孤军深入无友可援的境地之中,使敌军既可专力对付岳家军,还可以对岳家军构成从正侧两面合击之势。这怎能不使岳飞忧心如焚呢?

       此时的岳飞向朝廷发出“伏望速赐指挥,令诸路之兵火速并进”的救急,然而赵构、秦桧对此推诿拖延,使原处于劣势的金兵不几天转为优势。面对强敌,岳家军虽承受最大的牺牲,却难以独立支撑危局。赵构、秦桧之所以行使诡计,先把张俊的部队从宿、毫撤离,原即是为要把岳家军陷入孤军无援,处于如不班师便要丧师的境地。实际上现在的岳家军已“前不能进,后不能退”。其所以说“前不能进”,就是因为现时的岳家军已成为金军并力合击的唯一对象,如再奋力前进击敌,那就等于自行跳入赵构、秦桧所设下的陷阱;其所以说“后不能退”,则是因为,恢复中原,直捣幽燕,原是岳飞在近十年内所要全力以赴以求实现的最大目标,这一次,经全军将士浴血奋战了许多天后,刚刚出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他怎么能在当前所遭遇到的,尽管是万般困难情况下,忍心作退兵之计呢!

       然而,正在此时此刻,南宋王朝却以“金字牌急递”送来了一道指示给岳飞,其内容是要岳飞“措置班师”!

         “措置班师”这个四个字有如泰山一般沉重压在了岳飞身上。因为,如不班师,那就是违抗朝命。即使不被金军剿灭,南宋王朝也可借口于惩治其违抗朝命之罪,调动张浚部,对岳飞和岳家军大张挞伐。

       处境尴尬的岳飞,经反复斟酌并与部下商讨之后,在班师与丧师二者之间做出最后的决定:忍痛班师!
       当其时,岳飞愤怒填膺,肝胆欲裂,他感到从来不曾经受过的痛楚、灰心和绝望。他顿足捶胸,向着他的部将们绝望地哀叫道:
       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下狱乃遭奸计

       习惯说法: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后,下了囚车,解往临安,入大理寺监禁。事实上,岳飞班师后先屯兵鄂州,后被赵构秦桧以宴请行赏为名召至杭州,削去兵权,同时被削除兵权还有大将韩世忠和张俊。剥夺三员大将兵权的原因除了朝廷怕他们兵权过重难以驾驭外,更重要的则是岳飞、韩世忠对赵构、秦桧的宋金议和力加梗阻,如不铲除则议和难成。特别是岳飞,多年来的与金做战,使金人闻风丧胆,已成金人心头之患。兀术曾口授部下告诉秦桧“ 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和可成也。 ”于是,本来想先剪除韩世忠的赵构、秦桧改为剪除岳飞。

       谋害岳飞是从陷害张宪、岳云开始的。

       赵构、秦桧暗使党羽先逮捕张宪、岳云后押解到杭州大理寺狱中,他们首先诬陷张宪岳云犯有谋反罪,再由此延及岳飞从而致岳飞于死地。而此时的岳飞被罢职后虽南宋王朝给予他一个万寿观使的空名义,实际上他已离开杭州,回到庐山的家中去了。因此他对于张宪岳云被诬陷入狱一事全无所知。直至秦桧奏白赵构后,“密遣”殿前司统制杨沂中前去诱捕他时才略知此事,但他相信,张宪、岳云是断然不会有什么严重罪行的,只须自己出面去对证一下,就会把因同僚之间的嫌隙而发生的诬告弄清楚。卖国集团要在岳飞和岳家军身上行使的阴谋之狠毒,是远远超出岳飞的想象之外的。因此,岳飞决定要跟随杨沂中到杭州去。

       岳飞到了杭州后没有到朝廷而是被引至了大理寺,虽然他感到莫名其妙,并一再质问,然而却没人理会。进了大理寺他看到了张宪和岳云——两人都赤头露脚,脖颈上带着枷锁,手脚上带着镣铐,浑身血迹斑斑,都在痛苦地呻吟着。岳飞的双眼立时浸满了泪水,上下牙齿紧咬着,心脏像被撕裂一般地疼痛!

       没等他问及原因,便“引飞至庭,诘其反状”。在其后的审问中,尽管岳飞一再申辩,甚至脱掉上身的衣服,露出脊背上的“尽忠报国”以明心迹。然而由秦桧指使的爪牙楞是歪曲事实,肆意诽谤,直至刑讯逼供,令其承认父子犯有谋反罪。

       韩世忠知此事后,去见秦桧,质问:在《告首状》中所告发岳飞的一些事体,究竟有哪些是可靠的。秦桧只简单含糊地回答他说: 飞子云与张宪书(的内容)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对于秦桧的这种蛮不讲理的态度,韩世忠感到实在难以忍耐,但考虑到眼下正是秦桧势炎灼天之时,对他又实在是无可奈何,便极为愤愤然地向秦桧说道: 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乎?

       岳飞虽受尽各种酷刑,却并没有承认自己与岳云、张宪有任何想要造反的谋划。他声明这一切全是捏造出来对他们三个人进行陷害的。他绝食以示反抗。到了腊月二十九日( 1142 年 1 月 28 日),第二天就是这年的岁除日了,岳飞、岳云、张宪诸人的案子却还拖延着,没有最后的结局。这使秦桧感到极大的不痛快。就在这一天,秦桧独居书室,嘴里吃着柑子,手中玩弄着柑皮,用指甲来回划着,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秦桧的老婆王氏,是一个比秦桧更加阴险狠毒的人。她走进书室,看到秦桧的这副神态,料定他必是正在考虑如何处理岳飞案件的事,不免笑他太缺乏果断,便向他发出警告般的语言道: 老汉竟这般缺乏果断吗?要知道捉虎容易放虎难呀!

       经过老婆的这番提示,秦桧恍然大悟,这才下定决心,随手掣了一张纸条,写了不多的几个字,送往大理寺狱中。

       在最后一次提审中,党羽们逼岳飞在他们炮制的一张供状上画押。岳飞知道这是他最后的时刻了,无 限痛心地向天空仰视了一阵,便拿过笔来在供状上写了八个大字: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随后,岳飞被毒死,张宪、岳云被斩首。岳飞年三十九,岳云二十三,张宪年龄不详。

       由此可以看:岳飞班师是在无奈中做出的明智之举;岳飞被害是卖国集团与侵略者阴谋所为,并非由岳飞的懦弱所致,与岳飞的依服朝廷是绝无关联的!

        所以说,岳飞之死应是为国尽忠的壮举并非是“愚忠”之行!

主要参考书目:
邓恩铭《岳飞传》
钱 彩《说岳全传》
岳 珂《鄂王行实编年》
《宋 史》
作者岳乐廷为岳飞思想研究会高密市分会秘书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嗨!您好:
欢迎来到 岳飛网。
我的名字叫丫丫
很高兴能够为您服务!
如果已经注册【请立即登录并按丫丫提示一步步完成我就不会再来烦您了】
还没有账号请【实名注册(中文)】

手机版|小黑屋|岳飞网 |打赏 |岳飞网动态43090302000031

GMT+8, 2024-11-24 09:48 , Processed in 0.14857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