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杭州西湖边的岳王庙,一年到头总是游人如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与杭州仅仅半小时车程的嘉兴,也有个岳王祠。它的背后,是岳飞后裔在嘉兴的一段荣辱兴衰。
岳飞的第三个儿子叫岳霖,岳飞遇害时他才十二岁。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孝宗皇帝为岳飞平反昭雪,后来又下旨提拔岳霖当官。此后岳霖致力于搜集岳飞遗文, 修编成书,但尚未完稿即病卒。所幸的是,岳霖的第三个儿子岳珂子承父业,撰写了《吁天辨诬录》、《金佗粹编》等重要文献,为岳飞辩冤,成为后世研究岳飞的重要资料。
嘉定十年(1217年)十月,岳珂被朝廷派到嘉兴做官,自此家居嘉兴,嘉兴岳氏一脉自此而来。岳珂在嘉兴金陀坊宅内建岳氏家祠,祭祖父母,告慰子孙。
南宋亡后,七世孙岳琳义不臣元,依岳飞墓而居;其妻程氏携次子岳茂之回嘉兴金陀坊祖居,改姓名为乐咸,直到明朝建立才重新改回岳姓。
明万历年间,岳飞十八世孙岳和声、岳骏声、岳元声三兄弟同为进士,显赫一时,他们扩建了金陀坊岳宅内的家祠,但后来祠堂又毁于明末清初的战火。清乾隆初,岳飞二十三世孙岳鉴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在原岳王祠右侧重建了岳王祠。祠内有岳氏一些文物,尤以岳珂亲制铜爵最为珍贵,系宋宁宗时物。铜爵上镌“精忠报国”系岳珂书。这个铜爵几次失而复得,最终在抗战期间彻底遗失。
岳家在嘉兴发展的很快,到清末时已经是嘉兴城内的第二旺族。
然而就在这时,又一场灾难来临了。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太平军攻占嘉兴长达四年,嘉兴城在战火中遭受灭顶之灾。据查继佐《国寿录》记载:当时“城中被屠,郭外数十里无人迹”。1838年嘉兴人口有112万人,到1873年仅为29万。
农民起义的太平军对嘉兴的封建地主显然不会客气。岳家人不得不离开城区,向嘉兴四周桐乡、濮院、洪合、王江泾、嘉善等地逃难,有一支甚至逃到了今天的上海金山区。岳王祠也再度毁于战火。
1956年,国家文物局长郑振铎和大作家巴金,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来嘉兴视察,认为岳王祠“有独特的历史价值”。经多方努力,2010年9月,岳王祠重建工程开工,2012年竣工。历经近千年的时光,岳王祠终于又重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