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清明节,我们缅怀先烈 岳德章 清明节是缅怀先人、祭扫烈士墓的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大都做出一定的表示,尤其是中小学生,在学校老师的组织带领下,前往各处英烈墓前寄托哀思,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伏案静思,我不由回忆起自己学生时代祭扫烈士墓的情景来。 我是六零后,经历过经济生活的贫困到富裕的全过程,扪心自问,当年的苦和今天的甜比起来,其实算不得什么,与其说那是痛苦,倒不如说是一种历练,一笔财富,所以并不遗憾。从学生时代开始,我们每年清明时节都会到烈士陵园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由附近到远处,几乎不曾间断。 我们村就有个烈士陵园,五位先烈在共和国黎明时分,倒在了反攻倒算的地主恶霸的枪口之下,而且还多是我们的族人,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岳朝贵、岳朝平、邵桂兰(女)、岳崇谦、左志琴。这里也是我们去的最多的地方,大家对每位烈士的事迹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当我们处于低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年年祭扫。 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事先准备好白纸、竹条、竹竿、松枝,自己动手扎出一朵朵小白花,扎成一个个大花圈,用竹竿或者长树枝做支架,由三位高个头的同学架着,走在队伍的前头,后面的同学排着犹如长龙般整齐的队伍,两边有维持秩序的带队老师,同学们边走边唱着《扫墓歌》:“翻过小山岗,走过青草坪,烈士墓前来了红领巾。举手行队礼,献上花圈表表心。想起当年风雨夜,山岗铁镣响叮叮,不是你们洒鲜血,哪有今天的好光景。我们是革命接班人,哪怕山高路不平,我们要踏着烈士的脚印,永远前进向前进! 桃林像红云,松柏青又青,少先队员心里不平静,举手来齐宣誓,拳头握得紧又紧。阶级仇恨永不忘,革命精神记在心,要做红色新一代,高举红旗干革命。我们是革命的接班人,哪怕山高路不平,我们要踏着烈士的脚印,永远前进向前进!”那首歌写得真好,旋律很美。小山岗、青草坪、桃林、松柏,都是扫墓时眼前的景物,就像写的我们扫墓的情景,大家唱得非常投入。 我们的家就住在烈士墓不远处,每年这个时候,生产队都安排我母亲专门为讲解员烧开水,我不上学的时候就经常吃力地抱着暖水瓶去送开水,潜移默化,讲解员不到位的情况下,我也会学着讲解员的样子为远道而来的祭扫者讲解一番,赢得他们的赞许。 读了初中之后,同学们的视野广阔了,不再满足局限于本村本地了,纷纷提出走得更远,见得更多。徐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是大家仰慕已久的地方,一致要求前去瞻仰。早晨四五点钟,同学们就来到学校集合,排好队伍,扛着红旗,架着花圈,精神抖擞,庄严出发,步行四五个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但是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途中实在累了,就集体停下来在路边休息一下,打个尖,补充一些能量再继续前进。个别身小力薄的同学有困难,老师就会不顾自己劳累,背起他走上一段路,再由着他自己继续独立行走。文艺委员精神抖擞,反复带领大家高唱革命歌曲,队伍步伐整齐,有如军队行军一般,没有打闹,没有违反学校纪律的现象发生。来到淮塔门前,才八点多钟,静候入场。然后校长讲话,学生代表致悼词,循规蹈矩,毕恭毕敬,哀乐声中,触景生情,有的女同学禁不住抽噎起来,迅速传染,顿时哭声一片。仪式结束之后,大家按照统一要求,就地解散,自由活动一两个小时,又原路返回。尽管不少同学的脚上磨出了血泡,但是第二天,个个照样准时到校上课。 高中的时候,学校还组织过我们凭吊阎窝惨案民族教育展览馆和遗址。那里距离我们学校五六十里地,路远了,我们的力量也增加了,照样没有什么畏惧,还是步行前往。阎窝惨案中日寇罪恶滔天,触目惊心,令人发指,难以忘怀。1938年5月20 日,一千多名日寇在飞机的掩护下,恶狼般地由徐州、大湖等地闯进铜山吴邵乡阎窝、王庄等村施暴。在不到一小时内,便有 200 多名群众惨死在日寇的屠刀下。随后,日寇用刺刀和枪托把 670 多名当地青壮年逼进一处四合院的房屋内点火焚烧。日寇的烧杀抢掠持续了一天一夜,共屠杀我同胞近千人。惨烈的情景震撼了同学们的心灵,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刻骨铭心,仿佛所有的疲劳一下子都被仇恨淡化了。 当年几乎见不到商店,即使有那么一两家,也都不卖小食品,最多偶尔在路边找到个卖茶的。商家在路旁用几根棍棒搭个简易草棚,上面覆盖着一些芦苇或者茅草什么的遮阳,地面上是个长条形的土炉子,一边支着个吹火用的大风箱,炉子上依次摆放着一排大号的铁皮炊,风箱一拉,炉火熊熊,轮换提取开水,随时接待客人。不论白开水还是茶叶水,都是二分钱一大海碗。喜欢喝白开水的,喜欢喝桑叶煮的茶水的,主随客便;温度有滚开的,有温凉的,自由取用。一旦遇到我们这样的队伍,商家便会小赚一笔。 那时同学们大都家里不够富裕,外出时基本上没有零花钱,家长充其量给个毛儿八分的,他们一天的工就白出了。孩子吃上三分五分钱一块的冰糕,就会骄傲得了不得了。不拘贫富,每人的饭还是要带的,多数家长在头天晚上要做点准备。平日里的窝窝头自然是拿不出手的,一般情况下,会给孩子做几个包皮饼(白干面外面裹上一层麦面,在鏊子上炕熟)带上,运气好的话,还能给煮两个鸡蛋或者咸青皮,甚至炕两条咸鱼,当下饭菜吃。至于水果、面包什么的,那是想都不用想的奢侈。饮料更谈不上,不过细心的同学从家里找个干净玻璃瓶装满白开水背着,谁要能够借来个军用水壶带上,就会整天吸引众多羡慕的目光。什么都不带的,走在路上,遇到井泉就会跑过去猛灌一气。 再说穿的,乍暖还寒,驴不青马不皂的小棉袄还甩不掉,单褂又太冷,就只好都穿着,热了,早上就解开怀纳凉;中午便把破棉袄随便往肩上一扛;累了,棉袄就是沙发。 这些都不是事,难点在脚上,无论多远的路程,谁都没有舒服的运动鞋可穿。女生大多穿的是家做的千层底方口布鞋,鞋帮上有袢扣,走路比较跟脚。男生的鞋子就五花八门了,有的新,有的旧,有的前面张嘴后面露底,有的两只鞋底半斤重,踢里踏拉,穿在脚上简直就是一种折磨,没有耐性或者除非迫不得已是绝不肯穿的,但是我们没有一个自卑或者嘲笑他人的,都很自然,就是走进城里也没有谁感到什么惭愧的。尤其是听到讲解员介绍革命先烈的事迹后,更感到自己是生活在幸福之中的一代人了。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后,清明节悼念毛主席也是同学们的活动之一,发自肺腑,毫不做作。我有个叫时超起的同学,他是青山泉人,学生干部,学习成绩优异,特别热爱毛主席,不忘毛主席逝世时人们悼念的情景,就在自己家中自发摆设了一个灵堂,带领小伙伴举行缅怀活动,像模像样。父母回到家里觉得不妥,就拆除了灵堂,他还是坚持着把活动进行到底。 时至今日,我们虽然已是年近花甲,可是初衷不改,每逢清明节,还是要想方设法,采取各种形式,悼念那些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并且教育子孙后代,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世世代代,永志不忘。 吃水不忘挖井人,缅怀先烈也是一种感恩。 2016-0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