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繁体中文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中文)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原来“岳飞网每日签到”是在积累福报“每日签到福报乐”积分前三名可开通先祖“个人公墓”一座十一月一日将迎来岳氏宗亲岳飞网月首团聚日
查看: 2095|回复: 11

小年究竟是哪一天

[复制链接]
岳德章 发表于 2014-1-24 18: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年究竟应是腊月23还是24?

       今天是腊月23,是北方人的小年,但走南闯北的人都知道,南方很多地方的小年定在腊月24,这是什么原因呢?流传的说法很多,但我认为是由于以前小年不被重视,所以也就各乡各俗了,实际上小年的日期是可以统一也应该统一的。
       我们知道,大年三十从来没有月亮,是中国人心目中一年里最黑最冷的日期象征,所以又称为除夕。但中国人又相信否极泰来,煎熬越深,幸福越甜,隐忍越多,希望越大,所有不惜守岁、烤火熬过这一夜,迎接新的一天,俗话说三十的火,元宵的灯。这来之不易的日子便成了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就像西方人熬过圣母不平安的平安夜之后迎来圣诞节一样。而所谓小年,其实就是月亮由强转弱,由大半个转为小半个,进入晦暗的拐点。小年和大年就如同小寒之于大寒,不但趋势上相同,时间间隔也是固定的,小寒与大寒的间隔总是15天,小年与大年则是6天,就像初一到初七,这些天的月亮都是小半个或以下的。
      说到这里就很清楚了,小年的日期是与大年存在关联的,大年若在三十,小年就应在二十四;大年若在二十九,小年就应在二十三。古人最初大概也是这么规定的,只因大家都在准备过更重要的除夕与春节,这个节日也就成模糊的灯下影了,但现在社会无疑该重视起来,至少应先统一日期。今年就应是腊月24。

岳奕作 发表于 2014-1-24 18: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亲,感谢您关爱《岳飞网》,希望继续发表更多更优秀的帖子,此帖我们的版主和网友已经开始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岳建良 发表于 2014-1-24 19: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了,第一次听说这个道理。谢谢德章宗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岳如礼 发表于 2014-1-24 20: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故事
赵世平 发布于: 2011-01-29 06:11
每年腊月二十三日,是中国的传统小年,家家户户祭灶扫尘,吃糖瓜粘燃炮放鞭。
据民间的传说记载,灶王本是天上神仙,因犯错误遭到惩罚,他被玉皇贬到人间。
他被委以东厨司命,坐到各家灶厨上边,监督各家日常生活,记录人间是非恶善。
腊月二十三日晚上,他要离开人间几天,去天上向玉皇述职,除夕之夜他再回返。

人间谁若做了坏事,被他告到玉皇面前,这人就会折命短寿,来年还会招惹祸端。
于是人间无论穷富,这晚都要祭灶一番,燃香敬酒为他送行,陈设供品糖瓜鸡蛋。
希望灶王吃了糖瓜,见了玉皇说话要甜,少说坏话多说好话,让咱岁岁能保平安。
腊月二十三日以后,人们开始打扫庭院,置办年货制作食品,一直忙到除夕夜晚。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故事》2011,1,26,23,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岳如礼 发表于 2014-1-24 21: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他端坐在百姓家里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的生活起居、善恶行径,待到每年腊月二十三,便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

    灶神,民间又称灶君、灶王、灶王爷、灶王菩萨等。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上天赏罚。祭灶仪式简单,在灶王爷神像前供上麦芽糖制的糖瓜或关东糖,意在让灶王爷把嘴粘住,以免他到玉皇大帝那里去乱说乱奏。

    还要烧些纸钱,意思是送灶王爷上天路上用的盘缠。还要给灶王的坐骑准备一桶水和一些草料,供他喂马之用。祭祀时念诵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口诀。

    7天之后,也就是除夕晚上,家家再燃香烛,摆上供品,把新买来的灶神像贴在灶上神龛里,上面写着“保佑”二字,两边贴对联,有的写“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有的写“油盐深似海,米面积如山”。这就是把送走的“灶神”又请回来了,俗称“迎灶”。

  还有另外一种传说,灶王原名张单,是富家子弟,曾娶贤惠女子丁香为妻,后又弃妻,续娶李氏女子。李氏好吃懒做,不久就把张家财产挥霍一空,改嫁他人。张单家境败落,不幸又遭火灾,双目失明,沦为乞丐。一天,他乞讨到一户人家,主人给了他热汤热饭,后发现施饭者就是他休弃的丁香,羞愧难当,撞死灶前,后被姜太公封为灶王。

  最初,灶王只管火,后来受天帝委派为掌管一家的监护神,被封为一家之主,各家有一张画像(木板印制的年画)贴在灶墙上,两旁书“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或“东厨司命主,南方火帝君”的对联,横批是“一家之主”。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老百姓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人,到了腊月二十三日便要升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具有重大利害关系。因此,灶王被称为“人间司命主,天上耳目神”,每年腊月二十三,举行祭灶的仪式,称为“祭灶节”、“送灶”或“辞灶”。

  灶王腊月二十三上天,这一天被称为“小年”,它是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小”表示其重要程度仅次于“大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德章 发表于 2014-1-24 21: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民俗学家:小年祭灶已淡出 准备过年没变化http://www.lzgd.com.cn来源:发布日期:2014/1/24 15:30:16点击:23
  新华网沈阳1月23日电(王炳坤、周文其)1月23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也是中国北方俗称的“小年”。民俗学家表示,这个古时以祭祀灶神为主题的节日,随着时代发展已成为春节准备活动的重要节点。
  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辽宁省民俗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太说,在中国传统节庆中,小年也被称为祭灶节、灶王节,往往被视为过年的起点。尽管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民俗也有差异,但古时在这一天都有祭灶的风俗。
  他介绍,古时候人们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不强,灶王爷被认为是家庭的保护神,是家家户户供奉最为普及的神灵。灶王爷常驻在每家每户,对家庭的情况非常了解,小年这天他要上天去报告每家的情况。因此,祭祀时每户的男主人要把贴在灶台前画有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的“纸马”换下,请上一张新“纸马”。旧“纸马”焚烧上天后,为了防止灶王爷在天庭说坏话,人们就用灶糖来祭祀。灶糖的黏性很大,灶王爷的嘴被粘住了,也就不说这家人的坏话了。
  “现在祭祀灶神的风俗在城市越来越淡,但把小年作为春节准备活动重要节点,依然是各地的民俗。”杨太说,北方腊月二十三、南方腊月二十四过完小年后,春节准备活动进入最后阶段。“(腊月)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备年酒。”直到三十之后,春节才算正式拉开帷幕,人们不再忙碌,开始大吃大喝,休闲娱乐,开展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德章 发表于 2014-1-24 21: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点山东各地小年风俗 蒸年糕扫屋祭灶王爷
2014-01-24 14:26:43      来源: 齐鲁网


  三层九眼的枣山花糕,象征着来年丰收富足、步步登高;而嘴含硬币的刺猬面品,祈祷它能把财运带回家;头顶红枣的寿果,则预示着全家人长寿安康。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今日报道》报道,昨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我国传统的“祭灶节”,在很多地方被叫作“小年”,是民间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春节的序曲也就此拉开。
  一大早,聊城临清农民方桂菊和妯娌们就开始忙活了,她们活黏面蒸年糕,这制作工序可谓十分讲究,有三层九眼的枣山花糕,象征着来年丰收富足、步步登高;而嘴含硬币的刺猬面品,祈祷它能把财运带回家;头顶红枣的寿果,则预示着全家人长寿安康。她们为灶神奉上香甜可口的贡品,同时全家人一起也过个团圆年。
  方桂菊说,“蒸的年糕,黏住灶王爷爷的嘴,叫他上天多说好话,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再放点糖,叫他心里甜甜蜜蜜的。”
  腊月二十三也称扫尘日,人们常在小年这天洒扫庭除,将家中装饰一新。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滕州市民 刘宝义说,每家每户都打扫卫生,俗称“扫屋”。就象征着除去往年的灰尘,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为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昨天在济南,30多名高中生观看传统射礼、学习传统射艺。一位学生告诉记者,“习传统之绝学,学中华之射艺。孔子说人不学礼无以立。我觉得对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通过体验的方式去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最重要的是在学习传统射礼的过程当中,让人学会懂礼。更多的时候他不是教给人一种技艺,而是一种文化修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德章 发表于 2014-1-24 21: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岳德章 于 2014-1-24 21:50 编辑

小年到 祭灶吃糖品美食
宁夏新闻网 WWW.NXNEWS.NET 发布时间: 2014-01-24 15:24

  导语: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是祭祀灶王爷的节日。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吃灶糖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祭灶的由来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

  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灶君的传说

  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中国道教兴盛之后,曾借《经说》之论,将灶神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后来就发展成了既有灶君爷爷,又有灶君奶奶之说。在不同的地区里,灶君夫妇又由不同的人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当地流行的民间传说故事。

  祭灶日期

  古人祭灶的日期,历来说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诸教并存,神灵之数高达万千之多,民间习惯一概敬之。可能是为了简化统一,易记易行的缘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禀报一次的说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并且把时间固定在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这一天,也就成了传统的祭灶节日。

  山西境内,绝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只有榆社、文水、黎城、阳城等少数地方是腊月二十四日祭灶。

  祭灶的风俗

  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的。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祭灶时要陈设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晋北地区习惯用饧,是麻糖的初级品,特粘,现在统称麻糖。有“二十三,吃饧板”的民谚。糖、饧之类食品既甜又粘。取意灶君顾了吃,顾不了说话,上天后嘴被饧粘住,免生是非。供品中还要摆上几颗鸡蛋,是给狐狸、黄鼠狼之类的零食。据说它们都是灶君的部下,不能不打点一下。祭灶时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别要为灶君坐骑撒马料,要从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这些仪程完了以后,就要将灶君神像拿下来烧掉。等到除夕时再设新神像。古俗有“女不祭灶”的说法,祭灶往往是男人们的事情。近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

  民间传说,灶君爷上天专门告人间罪恶,一旦被告,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在《太上感应篇》里,又有“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的记述。司命即指灶君,算为一百天,纪指十二年。在这里,重罪判罚又增加到减寿十二年了。所以在祭灶时,要打点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贵手。在晋北地区流传着“腊月二十三、灶君爷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祭灶的饮食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家,清理箱、柜、炕席底下的尘土,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德章 发表于 2014-1-24 21: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年”民俗:糖瓜祭灶 除尘扫年
www.anhui.cc 2014-01-24 14:28:24   来源:安青网 点击:604次 [url=]大[/url] [url=]中[/url] [url=]小[/url]



核心提示:1月23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民间称“小年”。民俗专家表示,“小年”不小,从“小年”开始到除夕,人们约定俗成地祭灶、扫尘、穿新衣、贴春联、放爆...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1月23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民间称“小年”。民俗专家表示,“小年”不小,从“小年”开始到除夕,人们约定俗成地祭灶、扫尘、穿新衣、贴春联、放爆竹、吃年夜饭、守岁、拜年,大人们还得向晚辈发压岁钱,它为春节拉开了序幕。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中国民间称“灶神”为灶王爷、灶君、灶王、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是人们敬奉的吉祥神、保护神。传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就一直留在老百姓的家中,察一家之善恶,奏一家之功过,保一家之平安。到了“小年”这一天,灶王爷就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来年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到灶王爷手中。

既然灶神掌握一家的命运,因此,在祭灶时,每家都很重视,为的是求其高抬贵手,增寿降福。除鸡鸭鱼肉外,祭祀的供品中最突出的当属糖瓜,这类食品又甜又黏,不仅甜了灶神的嘴,也粘住了灶神的嘴,同时也粘住了灶神的心,为的是让灶神多说好话。

灶王爷一上天,直到除夕才回来,因此,人们利用这段时间贴年画,杀猪宰鸡,蒸馒头蒸年糕,忙忙碌碌、欢欢喜喜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民俗专家介绍说,每年从“小年”到“除夕”,民间把这段日子称作“迎春日”,也称“扫尘日”。“扫尘”,也称“打尘埃”,用现代的词来讲,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扫房”,南方“掸尘”,图的是除旧布新,辞旧迎新,干干净净过大年。据新华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德章 发表于 2014-1-24 21: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祭灶扫尘吃灶糖(图)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01-30  发表评论>>

朱仙镇木板年画聚宝盆灶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小年过后的第七天就到年三十了。
[祭灶]
据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糖(或蜜)融化,涂抹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曰为:上天言好事。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此说法流传的比较广泛。
同时,在某些地方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不过笔者对此却持怀疑态度,因为,古代男子在家中几乎是不下橱的,灶王爷天天在看着女士们下橱做饭,男士们几乎也见不到,上天后又怎么言男人的好呢?因此,此是否是特指饭店之类的场所呢?
“小年”送灶王,大年三十的晚上接灶王回人间过年,因而,年三十哪天先“接灶”、“接神”的仪式后,才能轮到祭拜祖宗。
灶王爷的由来:据一些史料记叙,在我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此有着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淮南子》说,黄帝、炎帝“死作灶神”,职司人间善恶。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
据说灶君本人是炎帝、祝融的化身,后来我国道教的《经说》上将灶神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后来就发展成了既有灶君爷爷,又有灶君奶奶之说。
山西晋东南地区民间流传着两首歌谣,一是:二十三 ,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
其二是: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反映了儿童盼望过年的欢乐。
晋北地区流传的歌谣是:腊月二十三 、灶君爷爷您上天 ,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
北京地区的歌谣则是: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
送灶时,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人们就用各种办法对付他。有的用胶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使它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酒糟涂抹灶门,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
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短”,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这实际上是民间一种伦理道德的自律。
7天之后,也就是在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因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按一般地方的风俗,接送灶王爷都由男主人主持,女眷不参加,古时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民间称“挂影”。天津市民俗专家林希介绍说,小年这天要把祖宗的画像或照片挂在墙上,备好酒水、贡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为了除旧迎新,我国民间还有在小年“扫尘”的习俗。林希介绍说,扫尘主要是将所有的房间彻底清扫一遍,老百姓称之为“扫尘”“掸尘”。主妇们通常先把屋里的家具用被单等遮盖起来,用头巾或毛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完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用干净、整洁、亮堂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过小年除祭灶习俗外,还有扫尘、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扫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有趣的是,古时有关扫尘的由来,却有一个颇为诡异的故事。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 ,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三尸神”道教称在人体内作崇的“神”。据《太上三尸中经》说:“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又说每逢庚申那天,他们便上天去向天帝陈说人的罪恶;但只要人们在这天晚上通宵不眠,便可避免,叫做“守庚申”。
[吃灶糖]
小年,北方的人们大多讲究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某些地区还吃各种糕类和荞面;南方的人们大多吃年糕类的食品。晋东南地区,还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曰: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又曰: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的习俗。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而在山东半岛的人们又大多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寿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此制做起来比较麻烦,发面后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后再做成各种花样的面食造型后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后才下蒸锅,此蒸出来的面食又称之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费工夫。男婚女嫁之时,胶东农村还用面做鸳鸯,象征爱情专一永恒。同时,人们特别留意看谁家的媳妇、或闺女做的面食花样好和多,赞誉为:心灵手巧。
面花的品种有面灯、巧饽饽、面老虎、小型人物、鱼等动物、花卉、江米人等,它和民俗结合在一起,如同民间剪纸那样普遍。而且家家户户还要相互赠送,我认为,这是在暗中比手艺,比谁能干。明清时期,这种面花多用于春节,元宵,清明,八月十五,小年等节日,后来,延伸至婚丧嫁娶等事项,再后来,为表仪式的隆重,这种代表着美好祝福的面花便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家的神龛前,供桌上,花样之多,令人目不暇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嗨!您好:
欢迎来到 岳飛网。
我的名字叫丫丫
很高兴能够为您服务!
如果已经注册【请立即登录并按丫丫提示一步步完成我就不会再来烦您了】
还没有账号请【实名注册(中文)】

手机版|小黑屋|岳飞网 |打赏 |岳飞网动态43090302000031

GMT+8, 2024-11-25 10:57 , Processed in 0.20255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