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畅想 有一个传说,是那样的久远,久远到了我们只知道传说中的人物与事件,而无法准确获悉它产生于何年。 有哪个故事,能够这样百讲不倦、百听不厌,流传了千年之久,人们依然喋喋不休。 端午,你经历了两千多年的翻山越岭,你走过了风霜雨雪的遥遥路程,依然挺立,笑傲今人,你有着怎样的魁梧体魄和强壮力量? 端午,你集聚起一个民族,从历史的那头昂首走到了这头,你施展了何种法术,如此灵验、充满魅力? 此刻,我看见了你姗姗而来的脚步,每年的这个时候,你都如约而至。你很亲近也很遥远,很清晰也很模糊。我们每年相聚,你却依然神秘。 我试图弄清楚端午的真实面目,我查阅资料,想了解端午,甚至想亲眼目睹端午的音容笑貌。可是历史浩瀚,专家学者们努力在大海里捞针,但浮出水面的“针”其大小和形状颜色有所不同。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地域博大,端午在每个时代各个地域不同民族所表现出的形态各有精彩。没有人能够确切地向我描述端午的年龄与形状,没有人能够说出中华大地上已经演变成多少种端午的节俗,但是我清晰地看到了一个结,一个如拳头那样攥得紧紧的端午情结,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心怀,不离不弃、矢志不渝。 我想像着,端午由几种元素组成,它所呈现的斑澜色彩里溶入了哪些原色?我猜想着,被华夏子孙情牵了数千年的端午,究竟是什么? 我的思绪沿着远古先人开凿的山路,踏着长江黄河汹涌的波涛,循着祖先汗洒血流的踪迹,漫无边际地游走…… 端午是一根绳子。远古时代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用信念熔铸了缕缕坚韧的丝线,拧成了这根绳子,并与年轮同时增长,跨过日月,穿越千年,延伸着,到了我们手上。这是一根由56股丝线构成,丝线总量达到了13亿的巨大绳子,黄颜色的表层里,包裹着血红的丝线,沸腾着火热的能量,坚韧不拔,牢不可折。我看见了惊天动地的场面,13亿双手正在合力拧绳子,蔚为壮观! 端午是一窖酒。我小心地掀开窖盖,一股醇香,从天籁飘来,沁入我的肠胃,浸润我的心窝。这是一窖陈酿了数千年的老酒,一个史称百越族的祖先们,用无尽思念、滴滴热血和绵绵深情,酿制了这窖老酒。祖先们双手粗糙却很灵巧,在盖上窖盖的那一刻,是那样的虔诚,期待着来年再次开窖洒酒祭祖。不忘祖先,是中华民族的鲜明特征,也是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来吧,让我们举起杯洒下酒。我突然明白了,酒窖里正在发酵着一个感恩的民族。 端午是一艘船。从汩罗江起航,张开鼓胀的风帆,劈波斩浪驶来。坐在船头的是屈原,他抬头遥望青天,眉宇间写满了忧国的意念;低头吟诵诗篇,续写爱国的壮志情怀。船行驶了数千年,穿越峡谷,趟过险滩,终于驶入新中国的港湾。春秋战国的百姓们,从汩罗江里救起了屈原,送他坐上了船,并且自愿充当奋力划桨扬帆的水手。朝代更替,薪火不断,划桨扬帆的水手代代相传,直到今天直到永远。 端午是一辆车。嘉兴五县组合成车身和四个轮子,禾城把握着方向盘。伍子胥坐在车上,眺望吴根越角的山水村庄黎民百姓,心系胥山练兵场,思虑着吴国的生死存亡。一个敢说真话为国尽忠为民谋利的忠臣,人民自然会爱戴。你看,车子弯过了山道、驶越平川、经历着颠簸。这是一辆由嘉禾百姓精心制造的“吴风越韵”牌越野车,它从两千多年前的的胥山驶来,奔驰向前。 端午是一部诗卷。诗卷徐徐展开,屈原深情吟诵、悲壮慨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苍天回响,大地有声,化作了汩罗江滔滔不绝的波澜,掀起大海漫天翻卷的巨浪。一个美名远扬千百年的诗人,不仅仅因为诗句的美丽,更重要的是因为在他的诗篇里,时刻跳动着一颗爱国之心。 端午是一桌家宴。游子归家了,子女回来了,亲人团聚了。奔着餐桌上的粽子、黄鳝、黄鱼、黄泥蛋、黄瓜、雄黄酒,回家了;奔着对祖先的缅怀对亲情的思念,回家了。回家好啊,坐下吧,慢慢吃,今天是端午节。端午节,让奔忙的脚步稍息,让游离的心绪收回。团聚到一起,是为了重温这个久远的传说,是为了延续这个美丽的故事。 端午是一块混凝土。一盘碎沙遭风雨侵袭,变成了零乱的石子,变成了蔽日的浮尘,中华民族有过太多这样的苦难教训。端午是凝聚沙石的水泥,将千万颗砂石牢牢粘合凝固,凝结成坚不可破的混凝土。端午——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将13亿人聚拢到一起,让13亿颗心凝结成一块特殊的混凝土,变成了道路、大桥、高楼、大厦……撑起了民族复兴的广阔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