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湖头有我师 戴谦 | 正是这样一位意气书生,与当时统治中国的清朝廷对抗了近二十年 |
说起长眠在西湖边的英雄,心里第一想到的自然是岳飞、于谦两位少保。听朋友说起才知,西湖边还有一位与他们二人并称为西湖三杰的明末英雄——张苍水。
能与岳于二人齐名,其人也定不简单,可我对他却了解甚少,带着惭愧,我踏上了寻访之路。从南山路苏堤路口苏东坡纪念馆对面,沿着一条笔直的青石小道前行约300步,便来到这位西湖之杰的长眠之所。这里北望镜湖,南倚翠峰,终日千章松柏蔽日,环境极其幽静。 墓前不远处便是张先生纪念祠,这是座被小水塘包围着的黑瓦白墙建筑,掩映在一片松柏林中,庄重肃穆。踏入祠内,便可看见一尊高3米的彩色张苍水塑像,虽身着布衣,却显精神矍铄,眼神犀利。祠内墙上有8幅彩色壁画,向人们讲述了张苍水波澜壮阔的人生里充满传奇的片段。 我开始跟着时光倒流至公元1645年,结识这个代表着一个时代终结的人物! 彼时,明王朝已势如残阳,清兵入关攻陷了南京,在明政府满朝文武一片“识时务者为俊杰”的腔调下,各地官员有的弃城遁逃,有的密谋降清。热血知识分子张苍水却“不识时务”,在宁波拥刑部员外郎钱肃乐起事,率义军一同开始在浙东大地与清军开始周旋。 估计这时的清朝统治者绝不会想到,这名来自浙东的一介书生,会让他们“头疼”二十年。 起事后,张苍水先是与张名振部合兵对抗清廷,随后,他又请来南明主鲁王朱以海北上,与在南部活跃的郑成功互成犄角之势。 积蓄了一定力量后,1654年,他率部趁清军兵虚之际北伐,直抵燕子矶。1659年,他再次与郑成功分兵两路进攻清军,不到20天时间就连克宁国、歙县等地,占了四府、三州、二十二县,震惊清廷朝野。 由于南明政权内部分裂,占据南京后不思进取,加之随后几次战略上的失误最终导致此次北伐惨败,张苍水被迫率部退守浙东海岛。随着永历帝、郑成功、鲁王先后去世,南明王朝便只剩张苍水孤军奋战。直到清康熙登基三年之后,舟山南田悬岙岛,这个约数平方公里的岛屿便成了大明王朝仅存的“疆土”。 说来也怪,张苍水本是一个和领兵上阵扯不上干系的文人,可几年征战下来也练就了运筹帷幄的一套本领,他频频指挥“游击队”扰城袭地,清廷也是一筹莫展,就是消灭不了他。更让清统治者难以想象的是,在这样一个大势已去败亡已定的年岁里,一个弱质文人的骨头,竟然是如此之硬,招降招不了,围剿剿不掉,时不时还发动偷袭,整个东部沿海被这个书生搅得鸡犬难宁。 “张苍水于浙东沿海某镇袭击守军,张苍水再率匪夜袭某地粮库,张苍水又伏击商船队……”各地街头巷尾关于他的传闻消息不胫而走,张苍水这个名字在民间也成了一个传奇。 他的名字,对清统治者来说如刺在哽。虽然他的这种闹腾,其实根本没对清朝造成多大的损失,可二十年了,这个前朝孤臣于东海“嚣张之极”,就是捉拿不到,岂不是让人看朝廷的笑话。更何况他活着一天,就意味着普天之下非尽王土,率土之宾非尽王臣,就意味着前朝的根未断,气未绝。这种象征意义,让统治者浑身不舒服。无奈,只得加强禁海令,坚壁清野。 接下来,张苍水的日子很不好过,无钱无粮,旧部也走的走散的散。1664年6月的一天,张苍水站在悬岙岛岸边大石上,面对着压低的乌云和拍岸的怒涛,回想起自己的种种境遇,感慨万千。多年征战在外,父亲死时得不到安葬,弟弟张嘉言也不幸牺牲,而妻子、儿子被清廷俘虏成为要挟投降的人质,看来,以死殉国是迟早的事,他不由长叹:“楚歌声里霸图空,匹马归来势自雄。四百年余炎火断,谁知隆准一重瞳。” 这种不祥的预感很快在康熙三年七月二十日黎明时分“灵验”了。在晨暮的掩映下,清军的8条战船在张苍水两名贪生怕死的旧部下林生、陈满的指路下,靠近悬山岛。虽然有着多年的游击战经验,张苍水将营地建在了悬崖之上,已是难寻易逃。可有叛徒的指路,清兵顺利寻路攀上了悬崖,将张苍水的营房围了个严严实实,毫无防备的张苍水终于被擒。虽仅是中年,可长期在海上生活,营养不良的他脸型消瘦,头发渐白,型似花甲之人。 对于这段历史,《圣祖实录》收录的赵疏呈报上级的公函原文这样描述:“逆渠张煌言盘踞浙海多年,其下伪官节次投降,惟张煌言抗不就抚。臣与京口将军刘之源先后发书遣使,谕以祸;描,劝其去逆效顺。张煌言至死不悔,虽将随从兵弁、船只起发进关,犹借名归隐,徜样海外。臣即驰赴定海,会商水、陆提督哈尔库、张杰,分遣将士,配坐船只,由宁台、温三路出洋搜剿,毁其贱巢—,歼其余党。侦知张煌言披缁远遁,密令骁勇将备徐元、张公午扮咸僧民,随带健丁、火器,潜伏普陀山一带,仍拔将弁,扼守要路,以防奔窜。至七月二十日,望朱家尖有赶缯船一只,急攀火器前击,获有活口林生、陈满等,知张煌言现在悬山范岙。徐元等即驾所获贼艘,尾随八莱兵船,令活口林生等仍扮差田原船,使之不疑。乘夜进一小港,从山后觅路,突入帐房,遂擒张煌言及其亲信余党;从此奸宄完绝迹,海宇肃清山......” 好一个“从此奸宄完绝迹,海宇肃清山”,这根扎了二十年的刺儿终于被拔掉了,清王朝统治者也不再如坐针毡。 “如能令这个硬骨头折腰,岂不更显我朝天威?”清朝的统治者面露狡黠的笑容。 于是,一场康熙导演,由张苍水故交、亲友、同乡联合主演的劝降大戏开幕了。一群留起了辫子的汉人对这名阶下囚进行了声势浩大的车轮战招安。 其实,这一幕幕劝降的戏码,张苍水并不陌生。从1651年,浙江提督田雄向张苍水递来劝降书时开始,他已多次收到招降、封官许诺,当年那么艰难的时候,面对威逼利诱,他已毅然决然拒绝,此时又怎么会动摇呢?身边这么多抛头颅洒热血的同志,在鬼门关的那一头已候多日,想起这些,张苍水心如止水,一心求死。在从宁波押往杭州的途中,坐在囚车里的张苍水借诗言志,向世人表示决定以岳飞、于谦为榜样,绝不偷生。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慷慨意气,掷地有声。 “生比鸿毛犹负国,死留碧血欲支天。 忠贞自是孤臣事,敢望千秋信史传。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照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身为文人的张苍水毅然选择了引颈受刑,成为了中华五千年历史上爱国主义教科书的又一个精神标杆。 据说当年还发生过这么一个小故事。他的囚车从西湖边路过时,一位老百姓悄悄将一个写了字的石头扔进了车里,张苍水低头一看,石头上写着一个“死”字,他微微一笑,点了点头。知壮士心意已决,沿途围观百姓纷纷鼓掌传诵以示敬佩,清朝的统治者最后只得决定“成全民意”。 这个故事的真假,我们且不去深究,仅从故事里的“民意”来看,人们更愿意看到一位让人仰首观之站着死的英雄。入狱后的第48天,也就是康熙三年九月初七日,张苍水赴杭州弼教坊受刑,感山景叹了句:“好山色!竟落得如此腥膻!”慷慨就义。 看完故事,站在祠内,我与张苍水的塑像对视良久,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他眼神如此坚毅,想必从进行这场抗清斗争开始,将是什么样结局,他心里早已有数,可他依然坚定地选择了自己的道路。这种坚忍不拔不言放弃的精神和不畏强权百折不挠的风骨,不正是当下浮躁的社会最缺的东西么。 当我们欲畏难妥协时,当信念摇摆不定时,不妨想想张苍水,想想他的这句话:“西子湖头有我师。”
| 如今与张苍水常年相伴的除了南屏翠柏,就只有这两位同时就义的部下了。 |
| 坐在牌坊下休息的人们,是否会讲起张苍水的故事呢? |
| 祠内的两尊土炮似乎仍未散尽当年的硝烟 |
| 幽静的墓道另一头通向熙攘的湖边南山路 |
| 游人大多是无意之间发现这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