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繁体中文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中文)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原来“岳飞网每日签到”是在积累福报“每日签到福报乐”积分前三名可开通先祖“个人公墓”一座十一月一日将迎来岳氏宗亲岳飞网月首团聚日
查看: 1713|回复: 0

读八说岳飞

[复制链接]
岳兴增 发表于 2012-6-5 11: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uexing 于 2012-6-5 11:28 编辑

八飞说岳飞,血泪满天飞之五——淮西兵变(2012-06-04 08:17:22)转载▼标签: 杂谈  
读八飞说岳                                                                超传奇岳飞

                                                                              

                                                                              冯八飞



    宋高宗是岳飞的伯乐,这个还真不是区区在下给宋高宗脸上贴金。

    在下肯定是全世界最恨给宋高宗脸上贴金的。

    他确实是。

    靖康元年(1126)十二月初一,康王赵构接大哥宋钦宗蜡丸书在河南相州就任河北兵马大元帅,下辖前后左右中五军,岳飞当时在前军统制刘浩手下任从九品承信郞(排长),那时宋高宗还没登基。因此,认真论起来岳飞是宋高宗的毛根儿人马,南昌起义辈份的。后来岳飞在宋金战争中崭露头角,大得宋高宗赏识,不次拔擢,百般容忍,让读史不精的“独醒”们误认岳飞是其爱将。

    其实,岳飞从来不是宋高宗的爱将。

    爱将者,领导偏爱之将也,其重点不在是“将”而在“爱”。同声相求,同气相应,爱一个人,大多数时候是因为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爱将身上必定折射了领导最多的共同点。比如岳飞的爱将是张宪和岳云。而宋高宗的爱将就是张俊。

    岳飞既不爱美女,也不爱财,宋高宗一心想南逃躲避金军,他却总想北上找金兵决战,身为两镇节度使,连美食都不爱,土得吃个“酸馅”包子都大赞“竟有如此美味!”,宋高宗有什么理由爱岳飞?

    宋高宗从来没有爱过岳飞。

    其实,岳飞是宋高宗的恨将。

    恨将者,迫于情势不得不用,边用边恨,越用越恨者也。

    岳飞见金军如见世仇,廉洁近于赤贫,忠诚如同精卫,为国家和人民不惜肝脑涂地,一生北向,矢志横截金境,直捣黄龙,哪一条,都洞烛宋高宗贪图享受、偏安江南、甘当儿皇帝的卑鄙龌龊嘴脸。

    “独醒”们只看到了表面现象。按表面现象,岳飞确实有点象爱将,因为他经常越过顶头上司直接告御状。靖康二年三月宋高宗下令罢免主战派领袖宗泽,岳飞改隶黄潜善。岳飞这时升为正八品修武郎,还比七品芝麻官低一级。几个月没仗打,这个营长居然于七月作《南京上皇帝书》越级点名批评黄潜善和汪伯彦畏敌避战,严重得罪这两位力主南逃的宰相,当场被革去官职,开除军籍,等于今天党员干部被“双开”。

    绍兴五年(1135)荡平杨么后岳飞又越级上奏宋高宗要求乘势北上伐金。封建社会,“战”“和”都是皇上圣躬独断,除非问到你,你不能有意见。即使皇帝问,你也得看清脸色,揣摸圣意,顺着杆儿爬。说到底,皇帝问你并不是真想知道你的意见,而是要求你歌颂他的英明伟大。

    这个,不是在下的洞见卓识。

    这个,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官场规矩。

    岳飞一直当到中央军委副主席都没学会官场规矩。他不仅老提意见,而且口气咄咄逼人,经常一杆子把宋高宗顶到南墙上动弹不得,说严重点儿跟逼宫差不多。宋高宗却长期不以为忤,一路超升岳飞:平定江南叛乱,由从五品超升正四品;克复襄汉,又由正四品超升从二品节度使;镇压杨幺起义,再加授少保衔(所以岳飞又称“岳少保”)。南宋“中兴”大将中,岳飞年纪最轻,升迁却最快,一时天下都知道岳飞“圣眷最隆”。但“中兴”大将中,吴玠病死,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和刘锜都寿终正寝,只有岳飞惨遭屠戮。

    从来没有哪个爱将死于皇帝之手。

    宋高宗杀岳飞实在有悖常理,不仅因为他是岳飞的伯乐,而且还因为他悍然违反了宋太祖赵匡胤“碑誓”。

    明朝滥杀大臣,杀起来跟割韭菜差不多,反正想当官儿的有的是,杀一茬儿再开科举录取一茬儿就是了。但宋朝优待朝臣,北宋宰相范仲淹(就是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那位)被贬三次,差点降成平头百姓,仍心怀感激歌颂曰:“祖宗以来,未尝轻杀一臣下,此盛德之事”。据宋人叶梦得在其《避暑漫抄》中记载,宋太祖赵匡胤于建隆三年(962)在太庙寝殿夹室中秘立一碑,只四季祭祀和新皇登基时开启,皇帝谒庙礼毕后必前去默诵碑文,身边只带一名不识字的宦官,因此很长时间碑文是秘密。靖康之耻金兵抢掠皇宫,室门洞开,此碑才见天日,其高七八尺,阔四尺余,上刻誓词三行:

    1.柴氏(周世宗)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2.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3.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第一条是宋太祖抢了后周天下心中有愧的赎罪,实质内容也就第二条“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赵匡胤子孙确实也比较听话,所以有宋一代,的确慎杀文武大臣,在宋朝当官比明朝保险得多,大臣犯罪,流放到岭南蛮荒之地(即今天旅游胜地广东和海南)去吃绿色蔬菜,已经算很重的惩罚了。

    那么,伯乐为什么一定要杀千里马?

    因为这个伯乐是昏君。

    宋高宗是昏君,这个铁案,随便有好多不懂事的“独醒”来翻,万世都翻不过来!不过,宋高宗是昏君不等于他是蠢猪。其实蠢猪昏君还真不多,起码风流才子宋高宗大皇帝的智商和情商都高过八斗,政治手腕圆熟,才气那更是横溢直流,比重感冒患者的鼻涕都多。论才,宋朝可能要勇夺世界王朝皇帝才华平均分冠军。问题是,这都是维护赵家天下的小聪明,举天下而奉一人,非历史伟人挥斥寰宇的雄才大略。昏君之昏,非指才具,端视政治志向。宋高宗这个才子根本不具备大国之君的坚强人格和强烈责任感,面对野心勃勃的金国,抱定以战乞和的战略决定,一生追求充当偏安江南的才子儿皇帝,在驾驭中国这艘巨型航船时犯下方向性错误,让中国文化几乎被落后文明金国撞沉,就是万世不劫之昏!

    昏君必有忠臣。昏君必杀忠臣。

    不杀忠臣,何来昏君?



    岳飞是宋高宗的恨将。宋高宗不得不用岳飞,边用边恨,越用越恨,这在“淮西兵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宋高宗登基是因为金国侵宋,因此,“战”“和”二字始终是宋高宗一朝官场斗争的“牛鼻子”。到绍兴五年(1135)两个宰相赵鼎和张浚决裂,原因就是主战的张浚要求将“行在”北迁建康(南京)表明伐金复国的决心,而主和的赵鼎要求南迁临安(杭州)以避金军之锋。绍兴六年冬大齐刘麟率军70万渡淮攻宋,照惯例远离前线躲在大后方“持重”的刘光世闻风弃城南逃,右相兼都督张浚飞马赶到采石矶严令:“若有一人渡江,杀无赦!”刘光世大恐,对部下说:“弟兄们拚命向前,救救我这颗脑袋。”最后王德和郦琼在霍丘击败刘麟,张浚声名大振,绍兴六年十二月赵鼎被罢相,降了N级外放绍兴府知府。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主战派张浚挤走主和派赵鼎,却提拔更著名的主和派秦桧重回中央主管军事!秦桧罢相5年始终宣扬投降,污蔑主战派要求抗金就是争权,清谈误国,可他伪装柔弱易制,想方设法逢迎主战派张浚,竟让张浚误认他为任人摆布的软档,力荐他当副手。此前第一次绍兴和议,宋高宗羊肉没吃成惹了一身骚,气急败坏把秦桧一捋到底,发誓“永不录用”,可绍兴六年五月却让他重新出任温州知府,此后数月内即连升两级,最后回调中央。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元丰改制”精简公务员,枢密院已不设枢密使,但秦桧回枢密院之前宋高宗特意下旨恢复枢密使,待遇等同宰相,因为秦桧原来级别是宰相。

    因人设岗,不是从现代开始的。

    绍兴七年正月初一,宋高宗依张浚建议下令“行在”北迁建康,等于宣布准备跟金国开战。正月初三,岳飞接朝廷催他回京的第二道省札开始赶向临安。此时秦桧也奉调临安,杀回南宋权力中心。

    岳飞这枚千古雪亮的针尖,终于对上了秦桧这粒万年遗臭之麦芒。



    中兴大将中,张浚最看不起的就是刘光世,一直要求罢免他,均被赵鼎阻拦。独揽大权后,绍兴六年(1136)十二月张浚即再度上奏“刘光世骄惰不战,不可为大将”,转年二月又弹劾刘光世“沉酣酒色,不恤国事”,强烈要求罢免。宋高宗此时已经基本同意。只是刘光世手下的淮西军大半出身土匪,兵骄将悍,鱼龙混杂,桀骜难驯,免了刘光世,谁接手能震得住堂子呢?

    宋高宗不用考虑多长时间:舍岳飞其谁?

    绍兴六年秋刘麟大军70万攻打刘光世,岳飞从鄂州(武昌)起兵第三次北伐策应,势如破竹,连下河南虢州(三门峡)、邓州和方城,是南宋立国以来宋军第一次深入敌境攻城掠地,天下惊艳,宋高宗表扬曰:“长驱将入于三川,震响傍惊于五路”,主战派领袖李纲称“捷音十余年来所未曾有”。

    此外,绍兴七年正月,宋高宗两年前派去金国的使臣何藓带回凶讯:宋高宗老爸宋徽宗已于两年前去世,其正妻宁德皇后(非宋高宗亲妈)亦死于九年前。宋高宗捶胸顿足号啕痛哭,连续几天不吃不喝,把“孝子”表演得十分到位,并于正月初三发第二道省札召岳飞进京。二月中旬岳飞到达“行在”平江府(苏州),宋高宗召见岳飞又大哭一场,哭完一抹眼泪,突然问岳飞有没有良马。

    皇帝这个问题,在岳飞听来不啻北伐击金的军令!岳飞闻鸡起舞,慷慨陈词:“我有两匹马,非精饲料不吃,非甘泉不饮,急驰一百里算热身,振鬣长嘶,四蹄翻飞,俊朗飘逸,一天跑三百多里不见汗水,这才称得上致远之材啊!”岳飞隐喻自己是“致远之材”,等于表态争当伐金急先锋,正中宋高宗此时下怀,大赞“见识极进,论议皆可取”,当场把岳飞从检校少保超升至正二品太尉。

    这是南宋少见的殊荣。太尉这个官衔始于秦朝,与丞相和御史大夫并称“三公”,权力极大,到宋徽宗变成虚衔,却是军人官职顶峰,只有深得皇帝信任的“廊庙近臣、勋伐高世者”才能憧憬,跟天主教封圣差不多。岳飞此前虚衔“少保”属“三孤”(少师、少傅和少保),是“三公”副手。“三公三孤”与宰相张浚的“三省”(国务院)和枢密使秦桧主管的“枢密院”(中央军事委员会)这“二府”同级。当时除宰相外,枢密使等高官都称“辅臣”,而太尉“位同辅臣”,算“党和国家领导人”。终宋高宗一朝,获封“三公三孤”的武将只有岳飞、韩世忠、吴玠、吴璘、张俊、杨存中、刘光世和赵密8人。同时,宋高宗保留岳飞的虚衔两镇节度使,把他的实职“差遣”宣抚副使升为宣抚使,营田使升为营田大使,虚衔实职双升,实权仅次于宰相张浚,一跃超越吴玠,与韩世忠、刘光世、张俊三大将平列。

    此时,岳飞还不满35岁。

    此后宋高宗令岳飞护驾,三月四日到镇江后单独召见,九日到建康后再次撇开亲率背嵬军护驾的天字第一号亲信韩世忠,一日数见岳飞,最后改在寝阁(卧室)单独召见。这是宋高宗对岳飞最重要的一次召见,密谈时他告诉岳飞:“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除张俊、韩世忠不受节制外,其余并受卿节制。”

    石破天惊。

    看官须知,这时宋高宗全国的主力部队就是五支行营(皇帝大营)护军:

    1.韩世忠的行营前护军,兵力8万,大本营淮东楚州(江苏淮安)。

    2.张俊的行营中护军,兵力8万,大本营建康(南京)。

    3.刘光世的行营左护军(淮西军),兵力5万2千,大本营庐州(合肥)。

    4.吴玠的行营右护军,兵力7万,大本营兴州(陕西略阳仙人关)。

    5.岳飞的行营后护军,兵力10万,大本营鄂州(武昌)。

    按宋高宗“寝阁之议”,岳飞将指挥刘光世的淮西军、吴玠的行营右护军、杨沂中的殿前司军(约三万)和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一万二千六百人),合计十六七万,加上岳家军本部,总计二十六、七万,而韩家军和张家军加起来不过十六万。宋高宗要把全国五分之三的野战军交给岳飞,在淮西、川陕和荆襄三个主战场上全面反攻金国!

    岳飞此前三次北伐皆因兵员不足和友军配合不力而功亏一篑,今天,一生矢志“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岳飞终获皇帝泼天信任,即将手握天下之兵北伐击金,光复故国,笑傲历史,虎贲将军哪堪忍热血沸腾,豪情冲天!“寝阁之议”之后两天,岳飞用楷书工工整整给皇帝上了一份奏疏,雄心脉动,壮志激荡,豪言二三年“尽复故地”,八百年后读来,仍令人心驰神往:“我本农民,十年官至太尉,并列三公,现在再蒙天恩,统帅天下雄师,敢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金人立刘豫为帝,阴谋用中国人打中国人。岳飞愿提兵直趋开封洛阳,占领陕府、潼关,刘豫必然舍开封逃河北,这样首都和陕西唾手可得。”详述作战计划后岳飞誓言:“刘豫父子断可成擒,金贼可破,四夷可平,江山平定,长治久安,在此一举。”

    宋高宗览此大喜,批示:“有岳飞朕复何忧?放手去干,我绝不干涉!”可见宋高宗知道,只要给岳飞足够的军队,伐金复国并非白日做梦。而且,经常忽悠人的宋高宗这回还真不是忽悠,他谈完就给岳飞下了一道密诏,令王德和郦琼“听飞号令,如朕亲行”,岳飞的话就是圣旨!此后刘光世请辞试探宋高宗态度,三天后宋高宗下旨,刘光世依旨赶到建康,宋高宗根本没召见,直接下旨解除兵权,赏赐一大堆金银财宝,财迷将军刘光世眉开眼笑回乡数钱玩儿去了。

    以政治而言,称得上高明。所以,不能因为宋高宗是昏君就说他是蠢猪。

    绍兴七年三月十四日,“寝阁之议”之后5天,岳飞收到两封宋高宗手诏和一份张浚都督府兵札。第一封手诏授权岳飞招纳投降刘豫的宋臣,第二封手诏允许岳飞“行军入贼境”便宜行事,即批准他先斩后奏。都督府兵札则详细开列淮西军人马清单以备接收时清点,但因为当时罢免刘光世公文尚未下发,故此札只发岳飞,没有公布。

    然而,一直等到2011,岳飞也没用上这张清单。

    因为,张浚反对。

    主战派领袖、右相(总理)张浚领头反对岳飞接收淮西军,此事跟金国“儿皇帝”刘豫绞尽脑汁反对宋高宗降金异曲同工。

    刘光世被罢免后淮西军拨归都督府,过渡一下后划归岳飞挥师北上,这主意本来就是张浚出的。岳飞接掌淮西军,这个理由,实在是“不要太充分”。谁知搞掉刘光世异乎寻常地顺利,淮西军刚划到都督府,张浚马上就打起了小算盘。看官须知,右相张浚兼任都督,名义上节制全国军队,其实从来就差遣不动岳家军等五大主力,只能指挥几支游击队敲敲边鼓,或者骑马去采石矶骂骂人,老早就不过瘾啦。宋高宗秘令岳飞“宣抚诸路”,张浚完全被架空,吞进嘴的淮西军还得吐出来,情何以堪?何况军事才能方面张浚一向自视甚高,曾对宋高宗说:“为臣我前驱清道,专等陛下即刻回驾中原”,结果被岳飞评论为梦话,因此也对岳飞暗生不满。去冬指挥对刘麟作战大胜,更让张浚提刀四顾海,一览众山小。统领全国雄师,挥兵北上,一鼓收复北方国土,威扬四海,名垂青史,舍我其谁?岂容岳飞置喙!

    不想成为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哪个当了将军的士兵想当空头司令呢?

    而且,单以军事指挥而论,张浚也确非蠢猪。

    张浚,字德远,汉州(四川广汉)绵竹人,祖先为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臬。靖康二年宋高宗登基后他从金军盘踞的开封逃去投奔,被宋高宗提拔为中侍御史。宋高宗被金兀术追得满世界“行在”,法度大乱,宋军迹同土匪,韩世忠亲兵把一个大臣逼到水里淹死,张浚坚决要求查办三度救驾的韩世忠,结果最后宋高宗说不过他,只好把韩世忠的观察使免了,从此南宋军队“上下始知有国法在”。明受之变张浚协调韩世忠和张俊救驾,当着所有军官的面掏出苗刘重金悬赏要他脑袋的布告厉声喝道:你们如觉我该杀,就取此头去领赏。不然,就跟韩世忠和张俊去杀贼,胆敢退缩,严惩不贷!结果,众人感愤,军心遂壮。明受之变能平,固然仰仗韩世忠和张俊在前面冲锋陷阵,但张浚居中调度,亦居功至伟。兵变平息后御营平寇将军范琼要求免苗刘死罪,因为他的部队就在宋高宗身边,一时无人敢挡,只有张浚上表坚决要求治罪。这范琼曾为张邦昌侍从,暴虐犯上,宋高宗早就不满,顺势准张浚之奏,大棒打死范琼,随后派张浚到陕西总督军务抗金。张浚提拔吴玠吴璘兄弟,和尚原和仙人关两度大捷,加上飞马采石矶力遏刘光世逃跑,一夜之间名满江南,“总揽中外之政”,此时宋高宗事无巨细必先征求张浚意见,诏书也多由张浚起草。

    但张浚生来气量狭小,固执己见,完全没有伟大领袖的海纳百川,制造了不少冤案。比如冤杀曲端。

    曲端(1090-1131),字正甫,镇戎军(宁夏固原)人,3岁即“恩补”参军,成年后在宁夏屡败西夏,后多次击败生擒辽国末代皇帝天祚帝的金军名将完颜娄室。张浚本是他伯乐。八公原之战宋军大败,他把犯错的顶头上司王庶抓起来要杀,宋高宗大怒要砍曲端。此时张浚以全家百口死保,反把他升为威武大将军。到和尚原之战,张浚主张出战,曲端主张固守,二人都是杠头,争执起来互不相让,张浚开始不满曲端。金兀术在江淮“搜山检海拿赵构”,宋高宗逃得魂飞魄散,张浚准备出兵牵制金军,以减轻宋高宗压力,战略当然正确,但曲端从战术角度出发觉得不妥,两人越说越僵,最后曲端说:“您如果取胜,我就伏剑自杀!”张浚大怒:“我若不胜,就把脑袋输给你!”二人还互立“军令状”,毫无上下级的样子。后来张浚把彭原之败归咎于曲端,解其兵权贬为海州团练副使。

    富平之战张浚不听吴玠吴璘兄弟之言,40万大军被完颜娄室击溃,是南宋抗金最大败仗,关陕失陷,全国震动。张浚很感后悔,准备重新启用曲端。但吴玠却对张浚说:“曲端再起对您不利!”并在手心写“曲端谋反”以示张浚。差点被杀的王庶更告黑状说,曲端题诗“不向关中兴帝业,却来江上泛鱼舟”于柱,是讽刺宋高宗,又说“富平之战,您跟曲端赌脑袋,今日起复,面目何在!”张浚听后立打曲端入狱,令康随主审。这康随原是曲端下属,因罪被曲端抽过鞭子,曲端听说他来主审马上长叹:“我死定了!”大呼“铁象可惜!”铁象是曲端名马,日驰四百里。康随到牢室果然并不审问,直接派狱卒用铁笼把曲端装起来锁住手足,用绵纸糊死口鼻,四周堆炭火烤灼,少时,曲端遍体流油,渴极求饮,康随命狱卒用烧酒灌他,曲端当场“九窍流血而死”,年仅41岁。

    曲端冤死,充分显示张浚的小肚鸡肠,宋高宗因此对他颇有意见。

    所以,历史没这么简单。一说伯乐,就得一辈子甘心情愿为千里马拔草,就绝对不能杀千里马。一说主战派,就是好人,主战派之间就都是天然盟友,就都得像韩世忠跟岳飞那样引为莫逆,生死相依。其实,即使在同一个战壕,也未必就是战友,尤其未必永远是战友。

    给自己人背后一刀,张浚还真不是从岳飞开始的。往前10年,靖康元年初,金兵第一次围攻首都开封,李纲临危受命组织帝都保卫战,亲冒矢石,硬抗优势金兵,力保城池不破。与金议和时,李纲慷慨请行,宋钦宗怕他过于强硬,改派李棁前往。结果这位仁兄确实不强硬,见到金兵后吓得说不出话来,从营门开始就磕头,一直“膝行”进谈判帐房,全盘接受金人开出的苛刻条件。看官须知,这时宋军20万勤王兵马云集开封城外,金兵只得六万,宋钦宗这个没骨头的才子却照单全收金人条件。当夜有勤王兵马为争功偷袭金营,为平息金人愤怒,宋钦宗居然把李纲撤职,导致数万京都太学生与市民两次到皇宫集体上访,要求让李纲同志重新主持国务院工作,搞得宋钦宗灰头土脸,认定这是李纲暗中操纵“要君”。建炎元年(1127)宋高宗登基后为收买人心,第六天就特请李纲出任右相,然而77天后李纲与求和派大臣激烈冲突,同为主战派的张浚却突然背后猛扎一刀,上书宋高宗弹劾李纲排斥异己,滥杀无辜,宋高宗这时已觉李纲主战坚决无法指挥,顺势把李纲罢官外调,从此再也没能回到权力中心。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反对把淮西军划归岳飞,张浚不仅得到主和派秦桧和赵鼎的大力支持,还得到主战派李纲的支持。李纲虽然欣赏岳飞,却不希望朝堂上武将压倒文官。这些人联合起来说服宋高宗易如反掌。而且他们根本不用说服,只需要搬出宋太祖祖训“强干弱支”这四个字即可。

    看官须知,“寝阁之议”并非宋高宗第一次把天下之兵交给一个人。建炎三年,当时的岳飞顶头上司杜充从开封溃逃过江,宋高宗却认为他保存了生力军,表扬他“持重”,超升为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右相)兼江淮宣抚使,主持长江军防保卫建康(南京)。当时除张俊贴身护卫四处“行在”的宋高宗之外,全部军队包括刘光世与韩世忠都归他管,几乎一把抓尽天下之兵,但没几天金军渡江,杜充一仗未打即弃城逃往真州(仪征),旋即降金,绍兴九年(1139)还出任金人的行台右丞相(傀儡总理)。这次授权,留给宋高宗的回忆很灰暗。

    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令张俊讨伐叛军李成,当时也让他统辖除刘光世和韩世忠之外的全国宋军,包括岳飞,那一次,张俊靠岳飞讨平李成。

    但这次宋高宗一听“强干弱枝”马上买单,连发岳飞三份手诏,第一份说过几天让张浚来跟岳飞讨论“寝阁之议”。第二份大夸岳飞“精忠有素”,就是相信他绝不会谋反,同时让他“要须委曲协济”,就是要他听张浚的。第三份手诏则说:“淮西合军,颇有曲折。前所降王德等亲笔,须得朝廷指挥,许卿节制淮西之兵,方可给付。”就是说他给岳飞“听飞号令,如朕亲行”的那份手诏不算数,得张浚下个国务院红头文件才真正算数。封建社会,皇帝手诏高于红头文件一百多公里,哪个当官儿活腻了敢下道文件去否定皇帝的手诏?当皇帝讲究的就是“君无戏言”,说错了也要照办。当年周成王跟弟弟叔虞游花园,顺手摘片梧桐叶子给他说:这是玉圭,我封你为诸侯。叔虞大喜,蹦着高儿回去告诉周公,周公马上去向周成王求证。周成王说我是逗着玩儿的。周公说,天子的话都会被史官记录,朝廷百官会议论,全国百姓会知道,岂能儿戏!结果,周成王只好把叔虞封为晋侯。宋高宗才高八斗,断乎知道这段历史,但仍然下了这道手诏大声武气宣布他自己说话等于放屁。

    然后张浚大宰相闪亮登场,召岳飞前去都督行府商讨军事。

    宋高宗让张浚去跟岳飞谈,是算过帐的。张浚不仅是主战派领袖,而且也算岳飞伯乐。绍兴六年(1136)张浚视师江上,回奏宋高宗说只有岳飞和韩世忠“可倚大事”,宋高宗这才诏命岳飞屯襄阳,结果岳鹏举一鸣惊人,连下虢州、蔡州、唐州,打得刘豫闻风丧胆。宋高宗“寝阁之议”把淮西军交给岳飞,也是张浚力荐。这岳飞都知道,所以满心欢喜前往,认定张浚是来移交兵权的。谁知见面后张浚把脸一抹,只字不提“寝阁之议”,却虚心求教说:“淮西军素服王德,我想让王德当都统制,吕祉来领导,你觉得如何?”

    直接通知岳飞,淮西军现在归王德了!

    岳飞大吃一惊,据理力争:“淮西军大部分原来是盗贼,说翻就翻。王德跟郦琼平级,升王德为都统制,两人绝对互不相服。吕祉虽然是通才,但书生根本震不住淮西军这种匪气十足的部队。必须另选大将统帅,否则会引起兵变”。

    张浚很不高兴,拉下脸来问:“那张俊怎么样?”岳飞回答:“张俊虽是我老上级,但为人残暴,缺少谋略,郦琼向来不服他,派他去也没什么好结果。”

    张浚再问:“那杨沂中呢?”

    官场上,把比你水平低、资历浅的人都问遍了,就是不提你,意思就是这轮儿提拔没你事儿啦!这时你就应当大力拥护领导所提人选,回家去打落牙齿和血吞,等下一拨儿。可怜一心北上伐金的岳飞一辈子都没弄清官场规矩,仍然紧抓宋高宗“寝阁之议”不放,还想说服张浚:“杨沂中跟王德差不多,哪能统帅如此虎狼之兵。”

    张浚终于忍不住,勃然大怒道:“我就知道岳飞你只看得起自己啊!”

    岳飞愤然答曰:“您以国家大事相问,岳飞秉忠而答,岂有并吞淮西军的私心!”。

    官场上,领导征求你意见是看得起你。你的意见跟领导一致,就按你的意见办,办出硕果来算领导高瞻远瞩,办出麻烦来算你主意出得烂。你跟领导不一致,就绝对不能发表意见。如果坚持发表,就是跟领导作对。你老跟领导作对,离下台就不远了。岳飞坚持作对,张浚索性不征求他意见了,直接宣布升王德为都统制(跟岳飞平级),统率淮西军,直属都督府。

    光复故土,打回老家的目标本已唾手可及,却被张浚三二句话就打得粉碎,岳飞离开都督行府悲愤交加,在路上就给宋高宗写信辞职。封建王朝,再大的官儿也不过皇家奴才,辞职必须等皇帝批准才能离开,可感觉自己被欺骗玩弄的岳飞却连岳家军大营都没回,上奏后委张宪代理岳家军事务,然后径自前往庐山东林寺给母亲守孝去了。

    岳飞这样辞职,按当时礼法等于“抗上”,张浚得知后怒不可遏,连续上奏告岳飞想抓军权,打报告辞职“意在要君”。“要君”即威胁皇帝,按当时王法是莫大罪名,可以杀头的。张浚建议宋高宗就此收回兵权。在这个问题上,他得到秦桧的坚决支持。岳飞辞职表面是跟张浚没法儿合作,但宋高宗心里跟明镜儿似的:那是骂他不守信用呢。因此宋高宗深怪岳飞“骄横”。天下的兵都是我的,让你带你就带,不让你带你就回家带孙子,没见人家刘光世在家过得好好的?一气之下他批准张浚推荐的张宗元任湖北、京西路宣抚判官前去鄂州,准备就此夺了岳飞军权。几天后召见左司谏陈公辅,宋高宗气尤未息,怒指岳飞跋扈。这陈公辅是主战派,与李纲交好,听了后却对岳飞“要当以十万众横截金境”的壮志大为赞赏,劝奏说:“岳飞是个粗人,受不得委曲,下官见过的人都说岳飞忠义可用,这回应当没什么异心,只是意见不同而已。”

    玩儿政治,宋高宗远比大他10岁、志大才疏的张浚娴熟得多。他发完脾气回到寝阁一琢磨,马上知道自己生气不是时候。此时秦桧跟金人还没接上头,他跟金人议和八字儿没一撇,岳飞是他“以战乞和”最大的筹码。更要命的是,岳家军真要举旗反了,宋高宗这天下还真就悬了。于是他强按怒火退回岳飞三份辞职书,命岳飞副手王贵和参议官李若虚带着第二道圣旨赶往庐山强力慰留,行前宣布,他们如果劝不回岳飞就砍他们的头。

    此时张宗元已到鄂州。这岳家军乃天下第一雄师,骤然失帅,全军耸动,代理指挥岳家军的张宪乃岳飞亲信,岳飞一上庐山,他也马上告病,摆明与岳飞共进退,一时间岳家军谣言满天飞,都说张宗元是朝廷派来取代岳飞的。参谋长薛弼见兵心汹汹,赶紧作揖打躬请张宪出来主持军务,下令传谣信谣者斩,并宣布“张宗元是岳帅请来的。岳帅刚走几天你们就不听军令,岳帅听说后很不满意。现在皇上已经派人去请岳帅回营,张宗元不会久留”。岳家军方稍稍安定。张宗元到营后目睹岳家军“旗甲精明,卒乘辑睦”,厉兵秣马,准备“深入中原,横行漠北”,对岳飞肃然起敬,因此也并不热心执行张浚指示,急着上任。

    这边厢王贵和李若虚携圣旨到庐山东林寺,说了5天岳飞还不肯下山,李若虚急得大骂:“你还真想造反吗?你不过河北一农民,皇上把10万雄师托付给你,你倒想以此跟皇上对恃吗?你如果不下山皇上就要砍我们的头。我们没有对不起你岳飞。等我们死了,你岳飞就对不起我们了!”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岳飞担不起这个骂名,加上他辞职只是想发泄对宋高宗的不满,并非真想回家,于是第6天终于下山前往建康向宋高宗请罪。宋高宗话里有话地说:“我要真生气就没这么简单了。你记住太祖的话:‘犯我法者,惟有剑耳’!”

    名曰“慰留”,杀气冲天。

    那时请辞是君臣博弈的常用手法,宋高宗手下大将请辞的并非只有岳飞,岳飞也并非只请辞过一次。文武大臣请辞照准,后来被重新起用的也很多。然而,岳飞这次请辞,让宋高宗从此在心中告辞岳飞。因为,宋高宗发现岳飞请辞跟刘光世请辞完全两样:首先,刘光世辞职,没一个人觉得可惜,王德、郦琼、张浚和吕祉为争抢淮西军兵权差点把脑袋打破;而岳飞请辞,天下居然没有一个将领敢站出来觊觎岳家军,连奉宋高宗命令前去的张宗元也不接兵权,而最可能继承他的王贵和张宪,更是忠心耿耿,摆出一付与他同进退的样子。也就是说,他们眼中只有岳飞,并无宋高宗。

    其次,多数文武官员虽然未必知道“寝阁之议”,但似乎都派定了是他当皇帝的不对。

    特别是,岳飞请辞,岳家军兵将汹汹,险些弹压不住。苗刘兵变已让宋高宗断子绝孙,岳家军真要兵变,宋高宗天下倒悬!当时虽然还有张家军、韩家军和吴家军等,但路人皆知岳家军乃宋军第一精锐,真要反了,其它几家军联合起来也未必是对手。

    这极度刺激了宋高宗的政治神经。天下姓赵,军队却姓岳,那这天下到底是谁的天下?你岳飞已手握天下第一雄师,还拚命要求增兵,你到底想干嘛?当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也是借口辽和北汉入侵,从后周宰相范质那里讹到全国兵马指挥权,然后在河南封丘陈桥镇“黄袍加身”,夺了后周天下。

    宋高宗几乎在一夜之间突然意识到,他差不多已经不是皇帝啦。

    因为,他的军队根本不属于他。

    这才是他一夜之间收回成命,不让淮西军划归岳飞的根本原因。

    作家,以著作决胜负。

    君王,以天下决胜负。

    没有天下的君王,只能是笑话。如《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

    岳鹏举,从此由宋高宗的心腹大将变成心腹大患。

    然而,不谙官场的岳飞完全没有看到他在自己与宋高宗之间挖下的这道鸿沟,丝毫不知自己已从打工仔变成了竞争对手,回到鄂州后居然再度上奏要求北伐,而且这回连增兵也不要了,只要求率岳家军本部北伐,还认真提醒宋高宗当初“寝阁之命,圣断已坚”,如今却“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搞得宋高宗十分下不了台,只好回手诏检讨,表扬岳飞“备见忠诚,深用嘉叹”,同时赌咒发誓伐金光复之事“未尝一日敢忘于心,正赖卿等乘机料敌,以图大功。如卿一军士马精锐,纪律修明,鼓而用之,可保全胜,卿其勉之,副朕注意。”

    你把领导搞得天天向你检讨,领导会爱你吗?



    岳飞说谁接淮西军都搞不定,张浚圧根儿就不信:不就是当官儿么,谁来不一样?他按宋高宗授意强行提拔王德为都统制,接掌淮西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我说领军打仗张浚差岳飞八百里地,还真不是我这个手不缚鸡的深度近视教授见识短浅,感情上向着岳飞,而是由实践证明的。王德接管淮西军,终于“爬上去啦”,自此官气冲天,以势欺人。有天众将拜见王德,郦琼卑词谄媚道“以前服侍您多有不周之处,今天想求您赏床锦被遮遮羞”,王德却跟没听见一样,上马扬长而去。这郦琼本是河北流寇,建炎四年(1130)二月围攻固始县时降顺刘光世,一直跟王德平级,现在当众自矮巴结,等于下跪哀求投靠,可王德不屑一顾,相当于把他的脸扔到地上乱踩再拉一泡屎。郦琼恼羞成怒,转而发动淮西军众将联名揭发,王德再上奏反驳,结果他上任没几天双方就大告黑状,打得不可开交,岳飞当初说提拔王德必致郦琼相争,不幸而言中。

    将不服帅,统军大忌。张浚如有宗泽胸怀,此时本应悬崖勒马,将淮西军按“寝阁之议”交给岳飞统领,天下马上太平,北伐复国也指日可待。可世界上哪有下台之前愿意承认自己错了的上司呢?张浚干脆再出一招,提拔郦琼为副都统制,派自己的亲信、兵部尚书兼都督府参谋军事吕祉前去监军,把王德及他的八千人马调驻建康。眼不见心不烦,脱离接触不就打不起来了吗?此乃官场政治第一要诀:和稀泥。南宋向尊文官,吕祉虽然只是“节制”淮西军,其实相当于“政委”,本来就是一把手,现在二把手王德搞不定,让吕祉出面很合情理。

    你岳飞狂什么狂?就是不用你!真没听说过“地球少了谁都能转”?

    地球确实少了谁都能转。不过宋朝那会儿全中国人民都不知道地球在转。而且事实也说明,淮西军少了岳飞还真玩儿不转。当初岳飞说文人吕祉无法慑服土匪部队淮西军,不幸再次言中。风雅吕祉根本学不会军人之间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骂骂咧咧的那种哥们儿意气,高高在上,无法跟大家打成一片,感觉被冷落的中低将领跟郦琼打得火热。吕祉见势大急,密奏宋高宗派大将前来罢免郦琼,结果他的秘书是郦琼派的,密奏被郦琼截获,众将一看当然大怒。

    宋高宗也是倒霉催的,恰好此时发布张俊为淮西宣抚使,杨沂中为淮西制置使,刘锜为副使,全面接管淮西军政事务,郦琼等人赴“行在”另有任用。郦琼认为这是朝廷向自己下手了,于是绍兴七年(1138)八月八日升帐召集众将,拿出吕祉密奏怒问:“诸官兵何罪?”吕祉大惊,“欲走不及”,被郦琼拿下,当场斩杀朝廷派来的中军统制张璟等将领,率全军渡淮河投刘豫。这吕祉虽是个误事书生,却也是个读圣贤书长大的,并不怕死,离淮河30里他从马上滚下来死活不走,大喊:“死则死此,终不作叛贼!”又对大家高呼:“刘豫乃朝廷逆臣,军中岂无英雄,而随郦琼降贼乎!”结果“众颇感动,几千余人环立不行”,郦琼大惊,深怕部队被吕祉说反,忙令手下亲兵乱刀砍死吕祉,裹胁淮西军四万余人投降,淮西军只剩王德的八千多人。要知道当时全国宋军不过四十来万,现在前沿四大军区之一瓦解,全国九分之一的主力野战军一夜之间变成敌人,宋廷朝野震惊,乱成一团,张浚这才后悔没听岳飞的话,宋高宗也慌忙给岳飞发手诏让他写信争取郦琼回归,许愿封更大的官儿。郦琼是相州临漳县人,跟岳飞算大同乡,岳飞第一次北伐襄汉之战结束后九天郦琼才率五千援军赶到,虽已无仗可打,但岳飞仍向朝廷上奏要求奖赏郦琼,免伤友军和气,郦琼对此颇为感谢。但此时的郦琼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已非岳飞一封信所能打动。



    淮西兵变,在宋高宗与岳飞之间留下了巨大的裂痕。然而,有裂痕不等于岳飞一定得死。靖康二年(1127)张邦昌接受金人安排在开封当了傀儡政权“大楚”的皇帝,等于夺了赵家天下,那个裂痕不更大?可是后来在国人皆曰可杀的情况下,宋高宗还对张邦昌百般袒护,不忍下手呢。

    宋高宗杀岳飞,并非仅仅因为淮西兵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嗨!您好:
欢迎来到 岳飛网。
我的名字叫丫丫
很高兴能够为您服务!
如果已经注册【请立即登录并按丫丫提示一步步完成我就不会再来烦您了】
还没有账号请【实名注册(中文)】

手机版|小黑屋|岳飞网 |打赏 |岳飞网动态43090302000031

GMT+8, 2024-11-24 19:05 , Processed in 0.22831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