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公园岳王庙的前世和今生 泰山公园岳庙中岳飞手迹石刻 从泰山公园西门进,沿着林荫小道一路向东走,就到了泰山,老泰州人称为锅巴山,岳王庙就坐落于山上。从山下抬头望去,在丛林树影之间,庙门若隐若现。门殿外有棵大槐树,高大挺拔,枝干粗壮,显然是棵古树。 锅巴山,就是坐落在泰山公园内的一个高20多米的土墩。古时泰州四遭皆水,没有山,泰州人就称它为泰山。宋建炎四年(1130)岳飞任通泰镇抚使兼泰州知州,相传当年岳飞驻扎泰州,金兵探悉泰州城内无粮,围城不去,岳飞连夜垒土为山,将大米做成的锅巴推置山顶,任鸟啄食,金兵见满天鸦雀飞鸣,啄食之锅巴散落城外,金兵以为粮足,怠于围城,不战而退。传说非常神奇,后人就在这锅巴山之巅建了一座岳庙,又称岳武穆祠,昔日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为岳飞诞日,前来进香者络绎不绝,旧时亦于此 日抬像下山迎会。 沿着台阶而上,就看到了这座坐北朝南的寺 庙。青砖灰瓦,红色庙门。庙 门上写着“高山仰止”四个大字。一进庙门,立刻让人感到寺庙的庄严肃穆,院内香火缭绕,不时传出诵经声。 海陵区佛教协会会长、泰山岳王庙住持能持说,历史上,曾在岳王庙做过住持的有德溥、让之、大醒法师等高僧,他们在当时都是名噪一时的人物。如德溥和尚擅长工、诗、画,与郑板桥是好朋友,两人常一起切磋诗文。 曾四次大修 岳王庙于明万历十年由兵备副使舒大猷初建。明万历三十四年、清雍正十二年、民国期间和公元一九五三年经历过四次重修。庙址坐北朝南,大殿呈单檐歇山顶,前带卷棚。环以走廊,南有月台。 能持住持说,过去殿前檐下有几方匾额,题曰“亘古精忠”、“遗恨偏安”、“显忠遂良”、“忠孝神武”、“大宋一人”等,殿中过去祀岳飞塑像两尊。金脸像居后,王冠蟒服,气宇轩昂。粉脸像坐前,是坐于轿内,便装执书状。西侧为岳云执双锤像,两旁为岳飞十六部将像,皆栩栩如生。 殿中柱上有联语:“南朝半壁遗抔土,正气千秋压海潮”、“天留宋朝垒,人说岳家军”等,但岳庙内的匾联与塑像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文化大革命中毁坏。直到80年代初,岳庙作为江苏省第一批开放的寺庙,得到恢复修缮。 “近年来,因泰山山体滑坡、白蚁侵蚀,加上年久失修,经相关部门检测,庙宇被确定为危房。”住持能持介绍,本次修缮为第5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将采用落架修缮,修旧如旧。“落架修缮就是把建筑体所有的构件全部拆卸下来,一件件仔细修复,不仅工程量大,而且要求高。” 能持住持介绍,修缮复原后,建筑体本身还沿用黄墙、黑筒瓦、朱门的典型江南寺庙明清风格。庙内原供奉的19尊岳王及其部下的塑像也将全部重塑金身。此外,岳王殿后回廊将重新与公园景观连为一体,并增加碑廊,其上刻岳王生平故事。“本次大修还将为岳王庙增加夜间亮化工程。” 三殿合一再现盛景 据能持住持介绍,历史上的泰山岳王庙其实由3个寺庙51间房屋组成,泰山山顶大殿供奉民族英雄岳飞,西侧有扁鹊殿供奉神医扁鹊,山腰为古老的临湖禅院。 说起扁鹊殿和临湖禅院都有故事,相传清朝年间,泰州发大水,瘟疫流行,人们上岳王庙求神仙保佑,不久之后,瘟疫果然消失,人们有感神仙“显灵”,就在岳王庙旁修建偏殿,供奉神医扁鹊。 而在山腰旁的临湖禅院。百年来一直毗邻岳王庙,成为泰山上一颗闪亮的明珠。 临湖禅院原为清初邑绅宫伟缪“春雨草堂”别墅。当时著名诗人杜荣村、冒辟疆、周亮工、龚鼎革等多次在此雅集吟诗。院中旧藏岳飞画像真迹,四周皆名人题识。民国三年被僧人盗取画心至上海,以300元售与日本人。今所藏乃王轩摹绘,但画框四周题识,仍是原件。 解放前,岳王庙与临湖禅院实为一体,同一住持。1950年,临湖禅院改成“泰州专区烈士纪念堂”,后改为泰州烈士祠。祠内陈列原泰州专区各县市的革命烈士遗像、遗物和传略。2005年改扩建泰山公园,将烈士祠迁走,留下空房临湖禅院。 听老人们讲,那时上岳王庙,必先从南面上山经过临湖禅院,然后从禅院后门向南爬一段山路方可到达岳王庙,曲径幽深,回味无穷,值得一游。能持住持说,本次修缮,三处大殿都进行修整,其中扁鹊殿的屋架是从扬桥口沐氏古民居整体搬移过来的,既保护了古民居,又重建了扁鹊殿。修缮后,将向人们重现岳王庙当年的风采,这里将成为集宗教、旅游、文化一体的综合性宗教场所。 岳飞手迹石刻现身 据了解,这次泰山岳王庙修缮过程中最大的意外是发现了两块岳飞手迹石刻。这也是“文革”以来,岳王庙首次发现岳飞手迹石刻。岳飞手迹石刻的发现,对研究岳飞生平事迹,以及岳王庙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现场看到,两块岳飞手迹石刻长85厘米、宽33厘米,石刻正面刻有岳飞手迹,手迹为书信格式,依稀可见“飞”、“通利学士阁下”等字样。石刻背面涂有一层厚厚的石灰。 能持住持说,修缮过程中,工人在岳王庙大殿东墙壁发现三块古石碑,其中两块为岳飞手迹石刻,另一块为清朝顺治年代的石刻。岳飞手迹石刻可以确定为数封手札,但手札具体内容有待专业人士考证。 能持说,庙里的前住持说过,岳飞手迹石刻原先一直存放在庙里,“文革”期间,为避免古文物被破坏,老和尚用石灰将石刻覆盖,隐藏在大殿墙壁中。“文革”以来,岳王庙一直没有大修过,所以,岳飞手迹石刻一直没有被发现。 据介绍,目前,苏州寒山寺仅收藏有一副岳飞手迹石刻对联,而我市发现数封岳飞手迹石刻手札,非常珍贵。岳王庙修缮竣工后,将把岳飞手迹石刻安放在岳王大殿,作为镇庙之宝。 据《泰州志》记载,泰山岳王庙共有7块古石碑,有记载岳王庙修缮历史的,有与岳飞和岳王庙有关的石刻。到目前,我市已发现6块,有顺治、乾隆、雍正、同治等年代的,还有一块未找到。 链接◆◆ 泰山与岳王庙的由来 据了解,宋绍兴年间,老泰州人开挖东西市河时,用挖河的土方堆成了高5丈、占地周长120丈的泰山。海陵区佛教协会会长、泰山岳王庙住持能持介绍,登上泰山举目远眺,百里风光尽收眼底,甚至江南的徐、蒋二山都时隐时现。 宋建炎四年,岳飞元帅在泰州任知州,并在泰山上指挥抗金。后泰山即被人称作“岳墩”。 岳王庙始建于明万历十年,迄今已有427年的历史。当时建的岳王庙规模较大,由3个寺庙51间房屋组成,宏伟壮丽,飞檐串角,花梁圣斗,殿三面为回廊。东西殿壁嵌有数方石刻,包括3幅岳飞手迹及宗泽、李纲等名人的手迹石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