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繁体中文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中文)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岳飞网公众号、抖音期待您的原创作品原来“岳飞网每日签到”是在积累福报十二月一日迎来岳氏宗亲岳飞网月首团聚日
查看: 1732|回复: 2

[转帖]古老美丽的朱仙镇

[复制链接]
岳建良 发表于 2007-11-15 18: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老美丽的朱仙镇
             2007年10月12日 00:40:0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开封城西南20多公里的朱仙镇,曾经是我国四大名镇之一,不久前又被评为十大“中国最美的村镇”之一。一时间,朱仙镇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也给古镇送来了再度复兴的希望。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古老的村镇,领略一下她厚重的人文历史和美丽的镇风镇韵吧!
  
         伟哉岳庙——王之功于是为极
  为了纪念岳飞,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河南布政使吴节、知府张岫主持在朱仙镇建起了精忠岳庙,这座岳庙规模宏大,占地12320平方米,坐北向南,三进院落,外廓呈长方形,殿堂巍峨,碑刻林立,雕绘塑铸,十分壮观,为全国四大岳庙之一。对此《祥符县志》上是这样写的:“朱仙镇岳庙是明代四大岳庙之一,岳庙始建于鄂(古鄂州),再建于杭,三建于汤阴,今建于汴梁南之朱仙镇。在鄂者王开国地;王冤白时,已建于杭者王墓存焉;在汤阴者王父母之邦……而朱仙镇者王之功于是为极,王之忠愤所不能忘者也……”
  朱仙镇精忠岳庙历经明、清两代多次整修,香火十分旺盛。
  清末及民国时期,历经天灾人祸的朱仙镇岳庙坍塌颓废,无人过问。到开封解放时,荒凉破败得已不成样子。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关部门对岳庙进行修复,新修了山门、拜殿、大殿、五将祠、五子祠等。步入庙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明代铸造的“五奸跪忠”铁像,五人蓬头垢面、袒胸露脐、双手反缚、两腿屈膝。其工艺精绝,形象十分逼真。穿过拜殿院中立有几通古碑,其中《满江红》及《送紫崖张先生北伐》两通碑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岳飞手迹石刻,十分珍贵。大殿正中端坐的是新塑的岳飞彩绘塑像,帅盔金甲、气宇轩昂。塑像上方悬挂着岳飞手书“还我河山”复制匾,金光闪闪、气势万千。岳云、狄雷、何元庆、严成方四员小将分立两旁,正是这四员小将挥动八柄大锤,冲向十万金兵,如入无人之境,迫使金兵撤兵北退,谱写了一曲“八锤大闹朱仙镇”的传世佳话。
  朱仙镇岳庙198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正式对外开放,2003年在这里曾成功举办了纪念岳飞诞辰900周年活动。
  
     朱亥遗迹只在楹联中
  朱仙镇是个古镇,古到什么程度,没有人说得清。有材料说,那里原来叫做诸仙镇,镇上原有一条仙人街,仙人街当然不会只有一个仙人。还有人说:“朱仙镇最兴旺的时候,大凡天上有的神仙,在朱仙镇都能找到其庙宇。”话说得也许有点过,但却可以为“诸仙”作个注脚。战国时期,跟随信陵君魏公子无忌“窃符救赵”、锥击晋鄙的朱亥,在赵国居留8年后,复随信陵君返回魏国,回到故里开封城西南10多公里、今天叫做仙人庄的那个村子。他被封为信陵君副将后,举家迁往诸仙镇。由于这朱亥曾为屠夫,重侠尚义,后世的屠户就把他尊为屠宰业的祖师爷。于是,朱亥除了隐士、义士种种桂冠之外,又有了朱仙的尊号。也就是从这时起,他过去住过的那个村庄就被人叫做仙人庄,诸仙镇也改叫朱仙镇了。
  有人考证:北宋时朱仙镇不叫朱仙镇,而叫朱仙驿,是个驿站。改叫朱仙镇是北宋末年或金初年间的事。不过这并不妨碍朱仙冠名的事实。仙人庄和朱仙镇都是朱亥故里,这是大家都承认的事实。
  今天的朱仙镇已无朱亥的任何遗迹,只有岳庙山门原有的一副楹联:“若斯里,朱仙不死,知当日金牌北召,三字含冤,定击碎你这极恶滔天黑心宰相;既比邻,关圣犹生,见此间铁骑南旋,万民留哭,必保全我那精忠报国赤胆英雄。”尚可以看出朱亥确实曾在这里居住过。
  
    岳飞北伐与相思槐的故事
  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岳飞第四次北伐。郾城大捷后,岳家军北上,前锋直抵东京汴梁西南之朱仙镇,与金军激战。这就是老百姓传说中的“八锤大闹朱仙镇”故事的底本。至今镇上的老百姓还有一个传说,说当年岳飞驻军朱仙镇的一个清真寺内(北寺),他的坐骑就系在清真寺大殿前的一棵大槐树上。后来岳飞连接十二道金牌,奉命班师,大军南撤,朱仙镇重陷金人之手。这棵系过岳飞战马的大槐树突然从树叶里流出道道汁液,人们以为这是大槐树思念岳飞的泪水;次年农历腊月岳飞遇害风波亭,大槐树再次伤心落泪。由于伤心过度,大槐树逐渐枯死,人们就称它为相思槐。痛惜之余,不肯把树身毁掉,一直保存在寺里。
  这个拥有相思槐的清真寺,就是今天朱仙镇清真北寺。它始建于北宋年间。是河南省现存规模较大、较完整的伊斯兰古建筑群之一,它的建筑很有特色,山门前有一对大石狮子,山门前后用八根石柱支撑,柱上刻有各式花鸟虫鱼,其中一块“未雨先知”石刻,传说与乾隆皇帝及纪晓岚有关。前后檐上的双面透木雕,技法高超,都是国内少见的珍品。其大拜殿由前中后三殿组成,雄伟高大,庄严肃穆,大殿顶上的宝瓶和殿门上的鱼鳞窗也很有特色。前不久这座清真寺被国务院批准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贾鲁河漕运促进了朱仙镇的繁荣
  战国时期,朱仙镇位于启封城下,屡遭战祸,只是个一般性的村庄聚落。隋开通运河后,汴水成为沟通中国南北交通的重要命脉,朱仙镇因濒临汴水,得舟楫交通之便,成为水运码头,加上它地近开封,人来客往,货物集散甚多,乃日渐繁荣起来。北宋时受京都商业的影响和漕运之利,更成为享誉全国的名镇。但随着宋金及金元战争的长期破坏,以及黄河河患的决淹,加上汴水淤塞,舟楫停驶,朱仙镇逐渐衰落了下来。
  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正月,黄河决汴梁,再决于白茅,百姓流离失所,朱仙镇亦受到严重影响。朝廷派贾鲁先为行都水监,后为工部尚书兼总治河防使,专职治河事宜。这位贾鲁字友恒,河东高平人,他治河注重实效和综合治理。首先整修下游故道,然后先堵小口补修旧堤,最后集中力量堵塞白茅口,将黄河逼入故道。堵白茅口时正值秋汛,口大水急,无法合龙,贾鲁果断采取沉船法,将27条大船依次连接在一起,固定于决口处,再往船上装石头,装满后同时凿洞沉船,终于堵住决口,一次合龙成功,创造了治黄史上的奇迹。
  贾鲁堵口成功之后,又引密县水,经郑州、中牟,折南至开封朱仙镇,而后汇入古运河,直达商水县入淮。贾鲁此举既消除了水患,又给朱仙镇漕运带来了复兴的契机,豫人感其德,以其名冠河曰贾鲁河。
  贾鲁河横贯朱仙镇,作为开封的重要水运港口,朱仙镇很快兴盛起来,至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峰。当时的朱仙镇南至腰铺,北到小店王,东至宋寨,西到豆腐店,要比今天的朱仙镇大得多。据说最兴盛时全镇大小街道100多条,贾鲁河码头日泊船200余只(据新中国成立后出土的船锚考证,当时已有相当吨位的大船在此停靠)。客商云集,带动了商业的繁荣,各类商店、作坊、客栈以及说书唱戏、抽签算卦、走绳卖艺,各行各业,应有尽有。所以有人认为:谈朱仙镇的二次繁荣,不论贾鲁开挖贾鲁河之功是很不公平的。
  
     朱仙镇木版年画源远流长
  朱仙镇岳庙的东侧,与其毗邻而居的是关帝庙,它始建于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崇祯年间又增修了一座大舞楼。随着商业的逐步兴盛,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三次修建增扩,作为商业庙会及文化娱乐活动的载体,关帝庙达到了鼎盛时期。其后,戏楼、舞楼先后被拆。现仅存卷棚主殿及东西厢殿,飞檐叠起,气势雄伟,仍是不可多得的古建瑰宝,现为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社址。
  朱仙镇是我国四大年画产地之一,也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北宋时期,京城开封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间木版年画业开始发展兴旺起来。每年过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门神、年画。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原在京城从事年画创作的技艺工人,一部分被金人北掳,一部分随宋室南迁,留下来的则大都转移到朱仙镇恢复生产。随着朱仙镇的逐步兴旺,木版年画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最多时年画作坊达到300家,产品畅销邻近各省、区,颇负盛名。
  朱仙镇木版年画构图饱满、对称,线条粗犷、简练,大多取材于人们熟悉和喜闻乐见的历史戏剧、民间传说的题材。人物造型不按常规、不求比例而突出人物性格,色彩浓重艳丽,经久不褪,极受欢迎,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鲁迅先生生前曾给朱仙镇木版年画以很高评价,俄罗斯亚历山大三世博物馆收藏的一幅《四美图》年画是金代朱仙镇所产,价值连城。
  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民族文化遗产,从上世纪末开始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注意,前不久传来喜讯,朱仙镇木版年画荣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近日又一喜讯接踵而至,计划总投资1244万元的中国朱仙镇木版年画博物馆有望于年内动工,但愿早日成为现实。
武穆后人 发表于 2007-11-15 20: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朱仙镇岳庙争取加入国保文物单位,看来道路还相当遥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广湖 发表于 2007-11-29 19: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朱仙镇岳庙我去过,是900年大庆时去的。他是中国最美丽的城镇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嗨!您好:
欢迎来到 岳飛网。
我的名字叫丫丫
很高兴能够为您服务!
如果已经注册【请立即登录并按丫丫提示一步步完成我就不会再来烦您了】
还没有账号请【实名注册(中文)】

手机版|小黑屋|岳飞网 |打赏 |岳飞网动态43090302000031

GMT+8, 2024-12-1 03:07 , Processed in 0.13479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