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繁体中文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中文)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原来“岳飞网每日签到”是在积累福报“每日签到福报乐”积分前三名可开通先祖“个人公墓”一座十一月一日将迎来岳氏宗亲岳飞网月首团聚日
查看: 4599|回复: 14

[转帖] 做诚信人、办诚信事

[复制链接]
岳润清 发表于 2007-8-28 15: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诚信名言录

  ●天下作伪是最苦恼的事情,老老实实是最愉快的事情。——《韬奋文集》
  ●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市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周恩来
   ●生活是欺骗不了的,一个人要生活得光明磊落。——冯雪峰
   ●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伊索寓言》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实·正直
  ●至诚如神。
    《礼记·中庸》 真诚的最高境界有如神灵。
  ●忠诚是人生的本色。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 忠诚应是人生的本来面目。
  ●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礼记·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家人》 言:言谈。物:实际内容。行:行为。恒:恒心。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
  ●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
    明·薛瑄《读书录》 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
  ●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唐·韩愈《原道》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唐·韩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
  ●至诚则金石为开。
    《西京杂记》卷五  至诚:极大的真诚。 金石为开:象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谓真诚最能感染人。
  ●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汉·王充《论衡·感虚》 精诚:真诚。 亏:亏蚀。只要真心诚意从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诚之所感,触处皆通。
    宋·吴处厚《青厢杂记》 诚:真诚。 感:感触。真诚能感动一切。
  ●人之操履无若诚实。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操履:操守。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宋·朱熹《仁说》 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
    明·洪自诚《菜根谭》 遇到欺骗狡诈的人,用真诚之心感动他,遇到粗暴、乖张的人,用和蔼的态度感化他。
  ●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
    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
    清·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窃:谦指个人的意见。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
  ●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
    清·顾图河《任运》 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乏真诚也无法成功。
  ●神莫神于至诚。
    宋·张商英《素书》 没有比完美的真诚更神圣的了。
  ●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宋·周敦颐《通书》真诚,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业兴旺的源泉。行(háng):职业,事务。
  ●君子乾乾不息于诚。
    宋·周敦颐《通书·乾坤益动》第三十一章  乾乾不息:自强不息。君子为达到至诚而自强不息。
  ●感人以诚不以伪。
    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诚:真诚。伪:虚假。以真诚而不是以虚伪感动别人。
  ●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
    明·朱之瑜《诚诚二首》 修养自身品性,处理好人之间的关系,唯一靠的真诚。
  ●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荀子·不苟》 圣人固然是无所不晓,但是不是真诚也不能感化万民。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荀子·修身》 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
  ●至诚无息。
    《礼记·中庸》 真诚是没有止境的。永远以真诚自勉。
  ●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
    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修学:研讨学问。杂:杂乱。为事:干事情。
  ●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没郎独占花魁》 刻薄:冷酷无情,不厚道。为人忠厚不吃亏,为人刻薄无好处。
  ●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认真。虚名:空头的名声。做事要踏实认真,不可追求空头的名声。
  ●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清·杜文澜《古谣谚》 有道德的人不损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
  ●廉者憎贪,信者疾伪。
    《新唐书·陈子昂传》廉:清廉。 贪:贪污。信:诚实。疾伪:痛恨虚伪的行为。疾:憎恨,厌恶。清廉的人憎恨贪婪,诚实的人厌恶虚伪。
  (转帖)http://www.xcyaan.com/bbs/index.php?mods=topicdisplay&forumid=14&postid=1&p=1
 楼主| 岳润清 发表于 2007-8-29 09: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续1楼)
  ●天不容伪。
    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容。
  ●巧伪不如拙诚。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巧妙的虚伪不如守拙的真诚。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韩非子·难言》 只有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实际的内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实用。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汉·荀悦《申鉴·俗嫌》 不听动听的话语,不相信不切实际的方法,不谋取浮华的名声,不作虚伪的事。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
    汉·王符《潜夫论·叙录》卓越的人不追求虚有其表,有修养有名望的人致力于实际。
  ●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二》 圣贤:圣人贤人,古代指道德、学问都极为杰出的人。心地:佛教语。佛教以三界唯心,心如滋生万物的大地,能随缘生一切诸法,故称之。为人以心地高洁为最重要。
  ●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宋·欧阳修《左氏辨》 容:仪表容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和:和顺。 同:随声附和。君子和顺而不苟同,小人苟同而不和顺。
  ●一事真,百事真。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  一件事属实,其余的事也不会虚假。
  ●一言不实,百事皆虚。
    清·邱心如《笔生花》第28回  只要一句话说得不真实,那么,说许多事情别人都认为是虚假的。
●智者不愁,多为少忧。
    汉·乐府古辞《满歌行》聪明、有才智的人,谋划周到,不用发愁,多做实事就少一点忧虑。
  ●百种奸伪,不如一实。
    清·李光地《性理精义》再狡诈、虚伪,也不如诚实。
  ●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须少结实成。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外表光鲜好看,也不如有实际内容的好。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明·王守仁《传习录》上    比喻修养品德必须培养好心性。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宋·包拯《明刻本附录》 清心:摒除私心杂念。直道:率直地为人。无私和正直这是修养处世的根本。
  ●人之生也直,心直则身直,可立地参天。
    明·王文禄《海沂子·真才》 直:刚直,坦直。立地参天:脚踏实地而高入云霄。心地刚直:可以光明磊落地自立于世。
  ●聪明正直者为神。
    唐·柳宗元《骂尸虫文》 谓聪明正直的人为最好。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 周:道义上的结合。比:勾结。君子在道义上合群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能在道义上结合。
  ●正身直行,众邪自息。
    《淮南子·缪称训》为人纯正,行动坦直,所有的邪恶的行为就自然会止息。
  ●厉鬼不能夺其正,利剑不能折其刚。
    明·谢榛《四溟诗话》 刚正耿直的品质不为邪恶威武所屈折。
  ●日间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五  行为正直,心无愧惧。
  ●立身制行,本诸一心,心正则为忠,为直,不正则为奸,为慝。
    清·赵尔巽《清史稿》 立身:指为人。制行:指处事。慝(tè):奸邪。为人处事,思想端正不端正,训有忠诚正直和奸狡邪恶的区别。
  ●心正不怕影儿斜。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正:纯正,端正。思想纯正行为也就正派。
  ●正不容邪,邪复妒正。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回  容:让,允许。复:再。妒:妒忌,忌恨。正直和奸邪互不相容。
  ●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比喻人的根基牢固,为人正直,就将立于不败之地。
  ●心正何愁着鬼迷。
    明·周螺冠《锦笺记》第二十出  心地端正就不怕受鬼迷。
  ●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直:正直,合理。宁可正当地去争取,也不可委曲地谋求。
  ●好谀是人生大病。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喜欢奉承是人的一大弊病。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公正无私,才能不怕人生道路的艰险。
  ●正者吉之路,邪者凶之征。
    晋·傅玄《履铭》 品行端正使人吉祥,德行邪恶终归招致凶险。
  ●但立直标,终无曲影。
    《旧唐书·崔彦昭传》 标:标杆。心正必无恶行。
  ●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
    宋·苏轼《私试策问》 身:自己。人:别人。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五代·后周·冯道《偶作》 只要自己内心没有邪恶之念,就是在极险恶的环境中也能立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润清 发表于 2007-9-13 17: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续楼上)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为人宁愿正直地安贞守拙,也不可靠邪门歪道谋取赢余。
  ●且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把善良美好之心,传留给后代继承。方寸:指心。
  ●宁为直伐,不为曲全。
    明·王廷陈《矫志篇》 愿刚正不阿而遭杀戮,不卑躬曲节以求全。
  ●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
    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 有修养有名望的人务求实际,而不图外表好看;致务于自身的修养锻炼,而不计较自身以外之物。
  ●不曲道以媚时,不诡行以邀名。
    汉·崔寔《政论》 不能违背人生准则以迎合时俗的好尚,不能以欺诈的行为以取得虚名。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 为人纯正,可以安定天下。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唐·孟郊《游终南山》山中的隐士,自身纯正,虽然艰险,心中也感到坦然。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唐·李白《古风三十二首》 难为桃李颜:很难具有桃红李白的鲜艳色彩。比喻为人孤傲正直,不愿以诌容媚色取悦权贵。
  ●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不愿俯首低眉侍奉权贵而使自己曲心抑志,郁郁寡欢。
  ●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
    唐·白居易《折剑头》 不要轻视那折断了的直剑,它比弯曲的全钩还要强硬!
  ●用心莫如直。
    唐·李翱《答朱载言书》 为人应正直。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唐·寒山《联句》 清:清澈。皎洁:明亮洁白。比喻内心至为澄明洁白。
  ●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
    唐·元结《自箴》汝若全德:你如果是道德完美。汝,你。必忠必直:一定是忠诚、耿直的人。全行:品行无瑕。必方必正:一定是正直的人。方:正直。
  ●丈夫志气直如铁,无曲心中道自真。
    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比喻男子汉的志气要坚定正直,心怀坦荡无私,这样就懂得人生的真谛了。
  ●登山须正路,饮水须直流。
    唐·孟郊《送丹霞子阮芳颜上人归山》正路方登,直流才饮,喻为人应正直。
  ●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
    唐·宋之问《题张老松树》 无寸枝:不分枝杈。孤直:孤高直挺。喻为人有如老松,孤高正直。
  ●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长如故。
    宋·苏轼《老人行》 始终如一地保全自己的节操。
  ●形之正,不求影之直,而影自直。
    唐·马总《意林》 以形正影不斜喻人品正直则言行不至偏颇。
  ●守正直而佩仁义。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宋:操守。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义之德。
  ●《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
    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序说》 大学:书名。修身:修养自身品性。齐家:管理好家庭。治国:治理好所在的地区。平天下:使天下太平。正心:使心思端正。诚意:使意念真诚。
  ●教人治己,皆宜以正直为先。
    宋·王安石《洪范传》 宜:应该,应当。
  ●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月缺魄易满,剑折铸复良。
    宋·梅尧臣《古意》光:光亮。刚:刚强。魄:月之光。比喻要保全坚贞刚直的气节。
  ●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
    明·方孝孺《逊志斋集·朋友》 淡如水:清淡得象水一样,形容淡泊而纯真。君子的心地如水那样淡泊纯真,感情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小人说得好听,却口是心非,言行相悖。
  ●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
    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用源头和流水的关系,比喻要有正直的思想才能做正直的事。
  ●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心地纯正,邪恶的人自然不能侵扰;行为端庄,凶恶之人怎能欺侮?
  ●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树。
    明·洪自诚《菜根谭》  心地:心里。随在:处处。喻处处以正直平和之心对待别人,将会处处得到别人以同样的态度对待自己。
  ●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诗经·小邪·何人欺》 对人问心无愧,对天不存畏惧。即立身处世正大光明。
  ●人不可以无耻。
    《孟子·尽心上》人不可没有羞辱之心。
  ●欲人不闻,莫若不言;欲人不知,莫若不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想要人不知道,最好是自己不说,自己不做。
  ●磊磊落落向曙星。
    古乐府《两头纤纤》 胸怀坦荡可同闪亮的晨星相媲美。
  ●内不愧心,外不负俗。
    三国·魏·嵇康《卜疑集》对己无所愧疚,对外不违时尚。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五代·荆南·孙光宪《北梦琐言》好事往往不为人所知道,而坏事却传播得非常迅速广远。
  ●心不负人,面无惭色。
    宋·普济《五灯会元》第4卷  负:违背。惭:惭愧。不做对不起别人的事,就不会有惭愧之感。
  ●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荀子·劝学》声音即使再小也不会听不到,行为即使再隐蔽也不会不表现出来。
  ●持身如玉洁冰清,襟袍如光风霁月。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比喻人品高尚,胸怀广阔。玉洁冰清:宝玉般纯洁,冰雪般清白。光风霁月:旯?烨缡泵骶坏木跋蟆v?╦ì),雨雪停止。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有道德的人时刻注意光明正大。
  ●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测之人情。
    明·洪自诚《菜根谭》眼光要长远,心胸要宽阔。
  ●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四  光明磊落:胸怀坦荡,正大光明。
  ●打破天窗说亮话。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  比喻坦率地说真话。
  ●明人不做暗事。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4回    光明正大的人,不做见不得人的坏事。
  ●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
    明·洪自诚《菜根谭》 暗昧:不光明。厉鬼:凶恶的魔鬼。情操不同,对客观环境事物的体验迥异。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润清 发表于 2007-9-15 11: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续楼上)
  ●心安茅屋稳。
    清·杜文澜《古谣谚》  心地安详,虽穷犹乐。
  ●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
    清·梁启超《新民说·附录》谓光明磊落的人,应该是心里所想的和口头所说的完全一致。
  ●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
    清·梁启超《成败》 磊磊落落:谓心地光明正大。磊磊:原指群石高垒貌。落落:豁达开朗貌。独往独来:比喻不仰仗别人,无怕牵碍。谓男子汉应当光明正大。
  ●心安理得,海阔天空。
    清·梁启超《新民说》心安理得:自己认为所做的事是顺理成章的,心里很坦然。海阔天空:象大海般辽阔,象天宇般无边无际。坦荡的心胸象海洋和天空那样辽阔。
  ●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
    《晋书·石勒载记》 大丈夫处世行事,应当坦坦荡荡,光明磊落,象日月那样洁白明亮。
  ●生平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
    《小学·外篇》 生平:毕生的所作所为,都是光明磊落的。
  ●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宋·朱熹《朱子语类·易九》 底:同“的”。
  ●无事不可对人言。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自认为心胸坦荡,没什么可隐瞒的。
  ●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
    宋·黄庭坚《豫章集·濂溪诗序》 洒落:洒脱,不拘谨。霁:雨雪初停。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明净的景象。
  ●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 皱眉事:指坏事。切齿人:指痛恨到极点的人。自己不做伤天害理的事,就不会有憎恨你的人。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礼记·中庸》  虽属极幽隐、细微之处,实际上没比这更明显、具体的了。见(xiàn):同“现”。隐:不显露。微:显现。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小学·外篇》 天、神:迷信的说法,指上天、神明。子:指你。无事人不知。
  ●夜觉昨非,今悔昨失。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觉:醒悟。悔:后悔,悔过。应当经常自我反省。
  ●君子独处,守正不挠。
    《汉书·刘向传》有德行的人单居独处,也坚守正道,不肯屈从。
  ●君子暇豫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邪。
    《阮子》 君子在悠闲逸乐的时间里考虑的是道义,小人在悠闲逸乐的时间里想的却是不正派的事。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为;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淮南子·说山训》 兰:香草名。幽谷:僻静的山谷。莫服、莫乘:没有人佩带、乘坐。行义:施行仁义。不为莫知而止休:不因没有人知道而停止。比喻君子行仁义之事不求名不避宠。
  ●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唐·骆宾王《萤火赋》类:类似,好象。道:正当的事理。有道德的人,即令在没有看到之处,也不做欺心的事。
  ●一生肝胆向人尽。
    唐·顾况《行路难》 为人处世,应当肝胆相照。
  ●君子之心,似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
    明·洪自诚《菜根谭》 君子之心坦荡可解。
  ●无言暗室何人见,咫尺斯须已四知。
    唐·周昙《杨震》 无言:不要说。暗室:比喻暗中。咫尺:喻距离极近。斯须:一会儿。四知:指天知、神知、子知、我知。任何事情都无法掩人耳目。
  ●怜此皎然质,无人自芳馨。
    唐·白居易《咏牡丹》 怜:怜爱。皎然:洁白。
  ●兰在幽林亦自芳。
    唐·刘禹锡《衢州徐员外使君遗以缟纻兼竹书箱因成一篇用答佳贝兄》兰:香草名。幽林:僻静的山林。比喻人在独处时也要保持高洁的品质。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礼记·中庸》 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常警惕谨慎,在人听不到的地方也常唯恐有失。
  ●一生之内,当无愧于人。
    《梁书·高祖三王传附萧人理》 毕生都要无愧于人。
  ●朗如日月,清如水镜。
    唐·杨炯《鄓县令扶风窦兢字思谨赞》 比喻人生应当光明清白。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唐·韩愈《与孟尚书书》仰:抬头。俯:低头。对天、对人、对己都无愧。
  ●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
    《宋史·蔡元定传》衾(qīn):被子。虽独行独寝,也不做亏心之事。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岭表经年:在岭南过了一年。岭表,五岭以南,今广东、广西地区。孤光自照:谓自己心地光明磊落。孤光,指月亮。肝胆比冰雪:谓自己玉洁冰清。
  ●看风驶帆,正是随波逐流。
    宋·普济《五灯会元》  看风驶帆:比喻看势头随时改变对事物的态度和言行。随波逐流:比喻没有主见,随大流。为人要正直,不可看风驶舵。
  ●自道神鬼莫测,岂知天理难容。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4卷  神鬼莫测:形容事情极为诡秘。天理难容:天道不容许。天理,即天道,迷信者谓天所主持的公道。
  ●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3卷  知重:敬重。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明·冯梦龙《醒世通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如果想别人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做。形容做了坏事不可能瞒过别人。
  ●人能克己身无患,事不欺心睡自安。
    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  人能克制自己就没有灾祸,做事不昧着良心就自然能安睡。
  ●劝君莫作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
    宋·佚名《名贤集》 亏心:违背良心。亏心之事不要作,侥幸心理不应有。
  ●自古明人不做暗事。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从来光磊落的人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树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深:指树的根扎得深。比喻为人正直、行为端正,就什么也不惧怕。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欺心,神目如电。
    宋·陈元靓《事林广记·警世格言》 谓为人不要做亏心事,因为天威神灵在鉴察着一切。
  ●无愧于事,不如无愧于身;无愧于身,不如无愧于心。
    清·石成金《传家宝》为人处世最要紧的是问心无愧。
  ●镜子明则尘埃不染,智明则邪恶不生。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能明辨是非,就能抑止邪恶行为的萌发。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谓为人要光明正大、忠诚老实。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不愧我生。
    清·金缨《格言联璧·接物》 很难事事尽如人意,但求处世无愧于心。
  ●欲为天下第一等人,当做天下第一等事。
    明·胡居仁《居业录》要成为杰出的人物,就应当干出杰出的事业。
  (续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润清 发表于 2007-10-23 19: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诚信古例一诺千金的故事
  
   (转帖)http://news.cx360.com/2007/7/26/2007072615305273499.html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润清 发表于 2007-10-23 19: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固守诚信高地的山里女人
  
  (转帖)http://news.cx360.com/2007/10/9/2007100916511073499.html
  丈夫去世前,她是一个相夫教子、服侍公婆的“锅台转”;丈夫去世后,她是一个走南闯北、打工追欠的“女强人”。而支撑起她“一撇一捺”大写人生的,就是农妇心中那个至朴至纯的“信”字。
  2002年12月14日,对于这个农妇——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南甸镇滴塔村村民武秀君来说,是个锥心刺骨的日子。这天早晨,丈夫赵勇开车去沈阳,雾大路滑,翻进路沟,当场死亡。她闻讯赶到现场,一直以为丈夫躺在医院救护车里,待她看清是殡仪馆的灵车,旋即晕了过去。
  “天塌了!”这是武秀君醒来以后的第一感觉;待丈夫出殡完,她把丈夫的各项工程往来账单摆了一炕,仔细清理一遍后,更大的一座山向她压来——丈夫欠别人材料费、运费、工人工资、银行贷款累计270多万。
  “你没有继承那么多遗产,就可以不承担那么多债务。”“明白人”给她“点步”;“早点搞个对象,走远点,谁也找不到你。”妹妹劝她。
  然而,她留了下来。她说:“我和丈夫都是本分的农民,丈夫在外包揽工程,靠的就是诚实守信。”1997年,丈夫承揽草河掌逸夫小学工程,一对来自四川的父子接到家人电话要求回去割麦子,为了凑够父子俩2600多元工资款,夫妻二人把满院子刚成熟的大白菜割了卖掉。拿到了工钱的父子俩当场就给赵勇跪下了。“现在,丈夫虽然死了,我也不能让人戳他的脊梁骨。”武秀君暗下决心。
  然而,270万元欠款,对于一个偏僻山村的农妇来说,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尽管外面尚欠丈夫300万元工程款,但是,欠款单位的门朝哪边开她都不知道,要想追回来何其难。
  她打电话给刚刚入伍四天的大儿子报了个“平安家信”,安顿好年迈的公婆和未成年的小儿子,毅然走出家门,一边领着丈夫的施工队继续打工,一边讨要欠款。要来了钱,没等“捂热”,就赶紧给人送去。
  2003年2月15日,还有三天就过年了,武秀君第五次走进一个40层的大楼,软磨硬泡到下午5点多钟,终于要回了丈夫工程队做了几年保洁挣回的50万元欠款,随后走进了银行的大门。之前,由几个朋友担保,银行主任贷给赵勇50万元。赵勇出事以后,朋友根本没想到武秀君能还这个债,你3万、他5万就把这笔债给分担了,当武秀君把50万元担保贷款送到银行,银行主任的眼泪在眼圈直转说:“就冲你这信誉,我们银行还愿意借钱给你!”
  丈夫的账本上有一笔5万元的欠款单,债主名字一栏写的是“兰发子”,武秀君四处打听,终于打听到“兰发子”就是本溪燕堡砖厂厂长栾忠发。这笔货款欠好几年了,赵勇一出车祸,栾忠发断定这是一笔死账,没想到武秀君找上门来,还了这笔钱。
  看到妈妈为父亲还债累得憔悴不堪,懂事的小儿子星融悄悄地攒起了钱。本来,妈妈给他一天3元伙食费,自己却偷偷减下来一半。有一天,武秀君突然接到孩子班主任电话:孩子饿得胃痉挛,晕倒了!武秀君跑到学校,孩子已睁开了眼睛,从兜里掏出一个存折,上面有308元钱。他说,妈妈,这钱取出来,就能顶一份账,给我留8元钱就行了。武秀君一把抱过孩子,失声痛哭。
  4年多来,武秀君共偿还债务300多笔,200多万元。剩余的钱,复员回到家的大儿子星霖表示,要和妈妈一起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润清 发表于 2007-12-20 15: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诚信方可成人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源远而流长,自古以来就被中华民族所重视。诚信一词由“诚”和“信”两个单音字构成,许慎《说文》、班固《白虎通》以诚信两字互训,其含义既相区别,又紧密联系。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做人之本,立人之基!
  <关于诚信的成语>
  抱诚守真
  诚至金开
  赤诚相待
  闲邪存诚
  修辞立诚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言而有信。
  金口玉言。
  言必信,行必果
  君子说话,一言为定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诚信是指诚实、守信。诚实,是指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说假话,不做明知不对的事情。守信,就是讲信用,不失信,“言必信,行必果”。
  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与人为善。 理解诚实是获得信任的前提和基础,懂得实事求是是诚信做人的守则之一!
  诚信这个东西不但是成功经商的秘诀,而且是成功做人的秘诀,真心朋友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人的表现决定的。不爽约,这样别人才敢把事情委托给你,“别人”成了“朋友”,“朋友”多了,门路多了,也就有了更多的成功机会。
  踏踏实实做事,诚信做人是成功的根本!
  (转帖·作者雪梅子 转自http://blog.lanyue.com/view/712/1606335.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润清 发表于 2007-12-20 15: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诚信<随口说不得>

  前两天,以《随口说来》为题写了个帖子,甚为自得。殊不知,那几分沾沾自喜很快便为某生随笔里的一句话给驱散了:老师,你说过要给我看你写雪天感受的文章,怎么还没给我看啊?
  啊?是啊,我怎么把这个“诺”给忘了个一干二净了啊!虽然那只是几个星期前在这学生一篇文章后面的一句回话:雪天未必如你说的那样有趣吧?我以后给你看我写大雪天感受的文章吧。
  也许当时只是心血来潮,信手写来,这随口而许的“诺”并没真停留在了我心上,只是随改好后发下去的随笔而抛之于脑后。殊不知学生那边却是眼巴巴地等着我给她看,我这不是失信于人又是什么!
  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不是所有的话都可以随口说来的。
  从古以来,就流传着《曾子之妻》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曾妻要上街,孩子哭闹着也要去,曾妻对孩子说别闹,许诺等她回来时杀猪给他吃。看来,她是不打算实践诺言的。因为等她回家,看见曾子真的准备杀猪便马上阻止,说自己只是跟孩子说说玩的。曾子说:作父母的如果失信于孩子,就等于教孩子也去欺骗。说完,就把那猪杀了。
  想到这里,我就毅然地在那学生的随笔上写道:对不起,差点失约了,放假前一定把文章给你……
  (转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润清 发表于 2007-12-20 15: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关于诚信的故事>

  故事一
  18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说着绅士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儿的家一看,家里只有两个男孩的继母在招呼受到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却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父母都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故事二
  十七世纪的德国军队里面有一个王子对他的下属亲同手足,受到士兵和各级军官的深深爱戴。一次攻打某国家失败而归的路上,正值冬天的深夜。严寒、饥饿折磨着他以及一些部下,在极度寒冷和饥肠辘辘的状态下,王子慢慢的进入梦乡、、、、、、。睡梦中王子梦见阳光格外的灿烂与温暖,他醒来了,发现自己身上被许多件大衣覆盖,生命得以延续。四周再看,他的部下把大衣都覆盖在王子的身上,早已经全部冻死了。
  (转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润清 发表于 2007-12-20 15: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诚信小故事汇编

  <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曾参杀猪的故事>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转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嗨!您好:
欢迎来到 岳飛网。
我的名字叫丫丫
很高兴能够为您服务!
如果已经注册【请立即登录并按丫丫提示一步步完成我就不会再来烦您了】
还没有账号请【实名注册(中文)】

手机版|小黑屋|岳飞网 |打赏 |岳飞网动态43090302000031

GMT+8, 2024-11-24 11:28 , Processed in 0.19004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