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繁体中文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中文)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原来“岳飞网每日签到”是在积累福报“每日签到福报乐”积分前三名可开通先祖“个人公墓”一座十一月一日将迎来岳氏宗亲岳飞网月首团聚日
查看: 2122|回复: 1

从BBS上抄来的“岳飞评传”

[复制链接]
宝庆岳宏伟 发表于 2006-1-20 20: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文是我从http://bbs.mbig.cn/topic_927_1_51.html上抄来的一篇长文,虽不足全信,但也可感受非岳姓国人对飞祖的敬仰之情:

这是笔者第一次写人物传记,说是写传记,其实也只是从历史文书一大抄而已,依照笔者疏浅的水平,这本是自不量力的举动,只是眼见有人用冠冕堂皇的政治口号来剥夺一位近千年来一直受人景仰的伟大英雄的荣耀,心情实在是难以平静,忍不住就要用一支破笔来抒泄心头的郁闷和愤怒。笔者无权无势,更无马列主义专家的资格,既不能在教育部里怒声驳斥那些无耻的人士,更没有水平从马克思的一言半语中借借虎威来震慑那些无知的“专家”,只能通过网络来让大家了解这位伟大英雄的功绩和人格,让光辉的形象即便最终湮没在教科书上但也能在有识之士的心中流传,毕竟清代的《说岳全传》流传甚广,使得岳武穆的事迹变得离奇了许多,而其中充斥的封建礼教更将愚忠的污点强加给了这位铮铮铁骨、民贵君轻的伟大英雄。

本来,这件事情也用不着笔者这无名小辈来写,无数的出版物中都有很明确的说法,但当风波骤起之时翻阅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大辞典》时,却发现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大辞典》的“岳飞”条目中是这样写的:
岳飞(1103-1142)
宋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字鹏举。出身农家。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建炎元年(1127),上书反对京师南迁,受革职处分。投河北招抚司,被张所破格提拔为统制,随王彦渡河收复新乡,在太行山刺杀金将。因率部擅自行动,险遭军法处决。旋归宗泽,为留守司统制。泽死,从杜充南下。四年,在轻水亭,静安等地袭击北撤金军,获胜,收复建康,升为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此后三年参与平定游寇李成、曹成等,擢任都统制,授承宣使,总重兵屯戍九江。所部军纪严明,英勇善战,称为“岳家军”,深得人民爱戴。绍兴四年(1134),讨伐伪齐,收复襄阳等六郡,任清远军节度使,驻守鄂州。五年,镇压杨么起义。六年,进驻襄阳,派兵深入伪齐境内,收复洛阳西南一些州县,逼近黄河,与太行山义军取得联系,因粮食不足而撤回。十年,挥师大举北伐,连克蔡州、郑州、洛阳等地,取得郾城大捷。因高宗、秦桧主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被迫班师。十一年夏,受召赴临安,解除兵权,改任枢密副使。不久被诬下狱。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孝宗时,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著作后人编有《岳忠武文集》

以上原文是从辞典中原封不动抄来的,读者可以看到,其中只是简单的表述,并没有给岳飞加上任何头衔,或许这是史学家的严谨,但翻阅了类似“文天祥“等条目,见无一人能有任何一字褒贬,未免矜持过甚,故自不量力,以不才之笔为这位英雄上号:
“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文学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岳飞”一. 金国南侵前的岳飞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千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涌现了数不胜数的英雄人物,但能称之为伟大的民族英雄,并能在岁月的流逝中依旧激发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发自强精神的寥寥可数。而岳飞,就是这屈指可数中的一位。

岳飞,表字鹏举。古人名与字往往意义相连,飞者,一飞冲天,鹏举,似大鹏展翅,果真是人如其名。在这位英雄短短的三十九年的岁月中,他正如大鹏一样展翅翱翔,更如大鹏一样傲视燕雀,雄才壮志固然是大鹏本色,高节亮义为他蒙上一层圣洁的光辉。

这是一个冬去春来的二月,在宋徽宗赵佶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二月十五日的夜里,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出生于宋河北西路相州(今河南安阳)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的一间农舍之中,乳名叫五郎,后来取名飞,字鹏举。

乳名五郎是因为之前他的父亲岳和曾有过四个儿子,不过因为封建时代农民生活的悲惨,这四个孩子都没能活下来,在岳飞出生之后,他的父母又给他添了一个弟弟,名字叫岳翻,不过好像历来都是名人的子弟都会被名人的光辉完全遮蔽,岳翻由于哥哥过于伟大,所以他的名字也一直无人知晓,直到他在跟随岳飞讨伐流寇曹成时死在勇将杨再兴的刀下。

这位杨再兴也就是《说岳全传》和史书上都提到的小商桥战死的那位,当时正是岳飞第四次北伐,时间是绍兴十年,金国撕毁了第一次绍兴和议,败盟南下之时。在郾城大战之后,杨再兴带领了三百骑兵作为大军前哨,当抵达颍南小商桥的时候同兀术的大部队猝然相遇,来不及撤退,陷入了重围,他和他的部下作为军人的勇气就在这时候完全体现出来了。按照西方人文主义者的观点,既然被绝对优势的敌人包围,抵抗是毫无希望的,那当然可以投降作俘虏,这没有人会有异议。但中国是东方,东方的民族从来就严于律己,将国家的安危和个人的名誉置于自己的生命之上,即便是面对着凶恶到极点的敌人,即便是知道继续战斗是绝无生还可能的,他们也决不会吝惜于个人的生命。在小商桥,素来被认为是最懦弱的王朝被认为是最无能的军队的一支宋军小部队谱写出了悲壮的一曲,洗刷了至少是在他们身上的不实之词,这三百人在大雨之中殊死作战,溪涧为之流淌着鲜红的血水,当战事结束之时,三百人全部战死,没有一个投降,而他们的血也没有白白流淌,金兵被杀死两千多人,军官百余人。

在杨再兴杀了岳翻后被岳飞活捉之时,也许他觉得作为敌军主将的杀弟仇人,很难躲过岳飞复仇的怒火,但当他一旦表示愿意为国效力之时,岳飞立刻赦免了他,并将他收作了部将,也许正是因为岳飞广博的胸怀感动了他,从此之后,曾经是一个流寇土匪的杨再兴成为了岳家军中的一名勇将,从此忠心耿耿地追随在岳飞的身边,直到生命最后的那一刻。

我们当然要对这位为国捐躯勇将肃然起敬,在表示我们敬意的同时,似乎也能看到在一位浴血满身的将军身后岳飞那宽广的胸怀和超凡的气度。

话说远了,让我们再回到宋徽宗的那段年代。

岳家按照现在的阶级划分算是一个中农吧,家中有一些薄田,虽然生活还能自给有余,但小农经济注定要靠天吃饭,一旦遇到荒年,也是相当得困苦,作为穷人的孩子,自然是早当家,岳飞从小就参加劳动,割草砍柴,烧火煮饭,虽然非常劳累,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岳飞坚强的体格和过人的臂力被锻炼了出来。
一个合格的军人,不能只有蛮力,应有的文化知识也应该具有。岳飞流传于世的有三首词和十几篇散文,另外奏折等等大多也是他的亲笔,可见他的文化素养相当不错,绝不是一个五大三粗的无知武夫,这些文化当然不可能凭空而来,自从从军之后岳飞就颠沛流离很少有安定的日子,这些知识多半就是在他年轻的时候学来的。作为一个贫穷的农民,本来是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幸好他所在的一个年代是封建社会的最高峰,无论是从技术上说还是风气上说,尽管不是免费的,但最基本的教育还是有了普及的可能,乡塾、村学在农村还是有不少的,陆游曾有诗道:“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岳飞读书当然不是为了科举考试,只是和大多数老百姓一样能识个字,不至于在立契、作保的时候被蒙蔽而已。

这样的生活是很艰难的,但即使这样的生活却也难以保证。马克思曾说过,在封建社会中,即便是一头牛死了,一个农民家庭也会因此而破产,可见小农经济的不稳定。岳飞一家也是如此,不过托尔斯泰说过,不幸的家庭有各自不同的不幸,岳家的不幸就是遇上了涝灾。
宋徽宗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相州发生了涝灾,收成锐减,第二年,作为长子的岳飞虚岁十六,在农村中已经算是成年了,因此他父亲岳和为他张罗婚事,娶了一个姓刘的女子,这是岳飞的第一个妻子。
不要误会,岳飞从来就是一个忠贞的男人,足可以做为千古男人的典范,他从来就没有纳妾过,即便有过两个妻子,也只是由于这位姓刘的女子在战争中自己求去,之后才续娶而已。相比之下,历朝历代能有此美德的男人真还是难以找到,像是隋文帝,虽然大部分时间内只有独孤皇后一人,但那是因为独孤皇后太嫉妒了,即便这样他还要偷腥,当皇后死后更是沉醉于温柔乡中,要不也不会死得那么早,想想也就是么,没了管束当然容易放纵。

更难得的是,在这高官显贵妻妾成群的年代,岳飞这方面的严谨纯属于个人品德的高尚而不是因为河东有狮吼的缘故。

岳飞成亲一年之后,长子岳云出世了。

在许多历史著作中,岳云是岳飞的长子还是养子众说纷纭,养子一说源自岳飞之孙岳珂的口中,似乎是勿庸置疑的,但岳云的妻子巩氏曾说过岳云是“家翁”(岳飞)亲子,她不可能不知道这点,我们知道岳珂可是干过曲意为祖父添光加彩的事情,岳云和岳飞的其他四子并非同母,岳珂是岳飞第三子岳霖之子,他也许觉得祖父第一个妻子刘氏背夫弃子不光彩,所以只得硬说岳云是养子,好不至于留给别人嘲笑的把柄,反正不是一个母亲(祖母)么。

反正不管是长子还是养子,在岳飞成亲之后岳家又添了吃饭的口,经济上的压力使得岳飞只能外出谋生了。

看到这里忍不住想起如今农村的现实,多么相似。农村的超生、粮价的走低、政策的歧视,使得农村贫困依旧,也是在逼着农民流向了外地,运气好的或许还能成为城市中被歧视的民工,运气不佳的只能流落异乡成为更为悲惨的盲流,在社会底层忍受着无穷无尽的欺压,在一片漆黑中无助地苟延残喘。

不幸中的一点点幸运,古代还没有暂住证这类东西,岳飞出去打工时也不至于要整天提心吊胆担心被抓去挖沙子然后遣回乡,由于古代的闭塞,他也没能走得远,更去不了伟大的首都汴梁,只能在州治安阳县韩家找了个佃户的活。

韩家是所谓的簪缨之家,世代富贵,祖上韩琦算是一代名臣,虽然在同西夏的战争中屡战屡败,但似乎也没影响到他的飞黄腾达,在仁宗、英宗、神宗的三朝元老,三代宰相,他的后代也是非富既贵之辈,所以在庙堂、在乡野,韩家势力都是显赫无比。

也许越是有钱的人家越是贪得无厌,也许是因为贪得无厌才会越来越有钱,在韩家作佃户的岳飞整天做牛做马辛勤劳动,却是只能勉强维持温饱,过着糟糠不能果腹,粗麻不能遮体的艰辛日子。

没有盼望的生活是令人窒息的,所以即便是世界上最能忍耐的中国农民也忍受不住了,有着倔强性格的岳飞终于下了决心离开了安阳回到了家乡汤阴。

岳飞离乡是迫于家中经济负担过大,所以回家之后还是再次迫于生计二度离家,这次出门却是从军当兵,这一年是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岳飞二十岁了。

在许多国家,从军都被认为是英雄之举,军人的地位很高,但在中国,长久以来却是“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究其原因,固然有儒家思想偏见的因素,但更重要的也许是在经济上和人格上的歧视吧,而在宋代,当兵受到人格上的侮辱更甚。

宋代当兵,首先要在脸上刺字,这是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留下来的恶习,以前这是为了防止士兵逃亡,便于捉捕,但到了宋代小一统之后这制度却一直没有废除,要知道脸上刺字那是一种非常眼中的侮辱,只有罪犯、奴婢和一些官户工匠才会有同样的待遇,《水浒》中无数好汉在犯了事之后都遭到过,但士兵并非罪犯,他们是保家卫国的勇士,如此侮辱,怎能让人有从军的勇气。

除此之外,宋代军队因为可以从事商业活动(那时称之为回易),所以许多贪婪的将领常挪用士兵去做这些事情,支使来支使去,令他们疲惫不堪。那时当兵真如同做牛做马一样,非但被当作无偿的奴隶来看待,而且更是受紧凌虐,最后连一份微薄的军饷都要被那些将军给盘剥。

如此种种,叫人如何能有从军当兵的愿望,即便被逼无奈当了兵,又怎能有意愿和战斗力来保卫骑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的官僚地主。宋代军事的腐朽无能,从这里就可以看到导致的根子了。

岳飞也不能逃过这些,宣和四年,他第一次投军,地点是真定府,做了一名“敢战士”,这是属于地方团练的系统,类似清末的湘军,而成立的目的是用来防止辽军入侵的。

当时女真人崛起,眼见辽国有必亡之势,宋廷就想乘机出兵恢复燕云诸州。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宋廷派人浮海去与全国订立了“海上盟约”,要与金人夹击辽国,约定长城以外辽的中京由金军负责攻取,长城以南的燕京由宋军负责攻取;待夹攻胜利之后,燕云之地归于北宋,宋廷则把前此每年送与辽国的岁币改送与金国。

宋廷这用意本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收复燕云十六州是从太祖以来世代相传的愿望,但问题在于,宋徽宗太高估了国家军事能力,要知道宋朝的军队是中国古代最为软弱无能的,在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五正月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这一点就完全体现了出来,辽军本被金国打得落花流水,却毫不费力气地也把宋军也给打个落花流水。而这一次的大败并不能让宋徽宗清醒一下,四个月后,辽国“怨军”将领郭药师的倒戈引发了宋朝的第二次北伐,但这次近二十万人又一次惨败而归。

由于这两次的惨败,河北地区局势紧张了起来,所以真定府等处因此招募士兵以防辽军乘胜反攻,岳飞就是在此时加入了“敢战士”,开始了保家卫国的历程。

但事实上,由于金国的攻势猛烈,击败宋军之后辽军并不可能乘胜攻宋,所以岳飞所在的“敢战士”并没有投入对外的防御,而是最终成为了对内镇压的工具,岳飞在其中也不可能独善其身,更是由于在镇压中有功得到保举。

但就在此时,岳飞的父亲岳和过世了,岳飞不得不回家奔丧,不久之后,朝廷下诏裁撤了“敢战士”,这保举也成了一张废纸,岳飞的第一次从军就此结束,重新成了一个穷苦的农民。

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父孝过后,由于同样的原因,岳飞第二次投军,这次投的是宋朝的正规军,是禁军序列中属于侍卫马军司系统的广锐军。由于他武艺出众,入军之时就作了“效用士”,这是军中的高级士兵,大概和现在的上等兵差不多,可以免除在脸上刺字的羞辱,只需要刺在手背上就可以了。

在岳飞成为了大将之后,宋高宗赵构觉得他手上的刺字有辱他的身份,就让他用药除去,但岳飞却坦然地拒绝了,说是要让士兵们看到,就算是刺字的士兵,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成为大将,他正想用此来激励他们。面对如此坦荡的胸怀,我们也只有赞叹了,相比汉高祖刘邦发达之后,硬说自己是母亲和龙而有娠而生,抬高自己身份的举动,可谓是高尚得多了。

在宣和六年投军到宣和七年十月之间,是金军南下前的沉寂期,虽然此时看起来天下太平,却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宋朝就像是一艘大而脆弱的船,在危机四伏的海上摇摇晃晃,混混沌沌地等待着暴风雨袭来的那一刻。




标题:二. 从小卒到偏将——独立领军前的岳飞
宣和七年十一月,富而弱的宋朝成为了虎狼一样的金国的第二个目标,掠夺宋国财富的念头终于化作了行动,十二月,金兵分两路南下,攻宋,东路元帅完颜斡里不攻燕京,目标开封;西路元帅完颜粘没喝,攻太原,西路军被坚守不下的太原所牵制,顿兵城下。东路军在进攻燕京时,负责燕京防务的怨军叛变,于是燕京失守。金军乘胜长驱南下。渡过黄河,包围了开封。并向宋廷提出要求,主要的有:输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牛马万头,绢帛一百万匹,割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县)、河间(今河间县)三镇和这三镇所辖全部州县给与金人。

女真人的野心和胃口都很大,但他们却过于看高了自己的力量,他们忘了当金兵包围北宋首都时,黄河以北的许多重要城镇还是宋兵驻守着,而且驻守陕西等地的宋军也正在迅速增援,东路金兵完全可能陷入宋军的战略包围,然而,宋廷的怯懦令人目瞪口呆,竟然看不出金军已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答应了金人赔款割地的要求!

在醒悟到自己已经陷入了险地,东路金军勒索了一批财宝退兵而去,但他们豺狼之心不死,靖康元年八月月(公元1126年),金军第二次分东西两路同时南下。这时,从宣和七年十二月开始就被金兵围攻的太原在这年的九月间陷落了,西路金兵得以南下同东路会合,十一月间攻破开封,把徽钦二帝先后扣押在金兵营中,并尽量把开封各个府库所存以及官户民户的金银币帛加以搜括。到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的四月初一,金人便俘虏了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皇女以及宗室贵戚等三千多人北去。宋朝的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铜人、漏刻,所收藏的书籍、天下府州县图,以及伎艺工匠和倡优等等,都被搜罗一空,满载而去。北宋政权被金人颠覆了。

在这段时间内,岳飞戍守平定军,那里是河东的前线,太原陷落后,粘罕出兵进攻平定军,十月,平定军陷落,岳飞和其他守军士兵一样溃散而走,在新败慌乱的时候,人心浮动,往往最先想到的是家乡,所以岳飞最后逃回了家乡。但故乡并非世外桃源,靖康元年正月,金将兀术曾攻破过相州,掠夺过汤阴,所以岳飞的故乡也同其他地方一样变得残破不堪。

家乡的残破,百姓的困苦,这些都一一落在岳飞的眼中,国家大事也许百姓不明白,但身边的这些情况不可能不知道,就在这时候,最朴质的感情才会有最强烈的喷发,如果说前两次的从军只是迫于生计,那前往相州的第三次投军就完全是为了保家卫国了,应该说在这时,岳飞就已经成为了一个爱国者,他成长为民族英雄并永远被后人敬仰的短暂一生也应该算是从这时开始了。

靖康元年冬天,岳飞前往相州,投入武翼大夫刘浩的麾下。十一月,康王赵构前往河北求和,二十日到达磁州的时候被知州宗泽劝阻,停止北上,接着被相州知州汪伯彦接到了相州,闰十一月,赵构接到宋钦宗的蜡书,十二月初一,根据蜡书开设元帅府,自任河北兵马大元帅。刘浩成为元帅府的前军统制,岳飞因此也成为了元帅府直属的士兵。积累了几次军功之后升作了从八品的秉义郎,这是一个芝麻绿豆的小武官。

十二月十四日,赵构开始了他逃跑生涯中的第一次逃跑,方向是河北大名府。这里要解释一下,河北大名府在相州的北边,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金国在北面,赵构向北走怎么能算是逃跑,实际上,至少在靖康二年之前,金军在黄河以北的地位极为不稳定,只占领河北、河东的部分州县,尤其是河北,失守的只有怀州、卫州、瀎州和真定府,其他地方都还在宋朝的手中,金兵连从燕京南下的通报都不畅通,而在南边,开封附近却有十几万的金兵正在团团围着,南下当然危险,北上反而安全,所以赵构要往北边逃。

岳飞跟着赵构的元帅府来到大名府后,河北几处的军队向这里开始集中,其中就有最受他尊敬的宗泽。

宗泽当时年近古稀,但胆气要比比他小上四十多岁的赵构强的多,宗泽主张南下救援开封,但赵构却畏敌如虎,只想逃命,两下争执,赵构只好分兵,自己往东逃,让宗泽南下救援,岳飞运气不错,跟随刘浩分在了宗泽的帐下成为一名部将。

靖康元年十二下旬,宗泽进军开德府,连着十三仗,每战皆捷,岳飞作战勇敢,也积功升到正八品的修武郎。

靖康二年四月初一,金人将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皇女以及宗室贵戚等掠走,立张邦昌为伪楚帝,但汉奸政权怎么可能得人心,张邦昌只好将玉玺宋去赵构那里,迎他为帝,四月二十一日,赵构前往南京应天府登基称帝,改年号建炎。

在出发之前,元帅府的军队进行了重新编组,岳飞跟着刘浩成为了张俊的部属。

这位张俊就是后来的五大将、三大帅之一的张俊,后封为郡王。他的“趣事”很多,比如他家里藏的银子很多,每千两铸成一毬,号称没奈何,意思就是就算贼来了,也拿不动,无可奈何。又曾役使他部下的花腿军(腿上剌花的)替他修房子,在临安盖了一座酒楼,,名太平楼,所以众军作歌讥剌他说:“张家寨中没来由,使他花腿抬石头,二圣犹自救不得,行在盖起太平楼”。军中又戏称“张太尉铁脸”,意谓他无廉耻,不要脸,脸皮好像铁打的一样。绍兴年间优人在宫做戏,有个优人拿个铜钱对着张俊,别人问他看见什么,他取笑说:“什么都没见到,只见张郡王在钱眼端坐”。

岳飞比起他算是差多了,别说现在还只是一个小卒,就算后来成了和张俊并肩的大将也是穷的要命,家无余财,后来遇害抄家的时候,仅有铜钱一百馀千,其他布帛粟麦等项,合计不过值钱九千馀串,另外还有十几顷薄田,不过那主要是用来资助流亡南方的族人的。

不过比起战功来,岳飞可是远远超过了他。打仗的时候,岳飞往往是身先士卒,江南征战,讨伐流寇,克复荆襄,收复河南,屡立战功,而张俊的军功却是善乏可陈,面对金兵,退避三舍才是他的擅长。不过这也很正常,“千金之躯,不坐危堂”,像张俊这么有钱,怎么舍得把自己送上战场。

建炎元年的上半年,金宋之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会战,局势稍微平静,这时候岳飞听说朝廷打算继续南逃,要去扬州等地,加上看到元帅府坐视宗泽孤军作战,所以他冲动的性子发作了,于是在六月间,他向赵构上书,请求北伐。

《宋史》上关于这件事是这样写的:
康王继位,飞上书数千言,大略谓:“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书闻,以越职夺官归。

这是岳飞第一次向赵构进言,而结果却完全体现了两人的分歧,这分歧从这时开始,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直到岳飞遇害。这是抵抗与逃跑的分歧,也是主战于主和的分歧,更是爱国与卖国的分歧。岳飞一生忠君爱国,但他所忠的君却不爱他,却因为他爱国耳杀害了他。

我想起一句俗话,“皇帝不急太监急。”

是的,只要能坐稳皇帝的位子,只要能牢牢地掌握住政权,最高位者少点土地又如何,反正多的土地又不能给他更多的享乐,少点人民又如何,更多的人民又不能令他更威风,在他看来,这只是量多量少的问题而不是质的问题。

古代要求百姓忠君爱国,其实对于帝王来说,忠君才是应该,至于要不要爱国,那是次要的,或者说,他就是国,忠君才是爱国,不忠君就不是爱国。岳飞爱国胜过忠君,虽然这尚不足以令他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但这微微露出的苗子已经成为了皇帝眼中最十恶不赦的行动了。

这次上书其实是毫无价值的,因为这时候的岳飞只是一个地位低微的小武官,他的言语毫无影响,这举动只能表现出他政治上的不成熟,只能说是他的冲动之举。

冲动其实是岳飞性格中很重要的一个表现,这次上书可以说是他第一次史书上留下记录的冲动,后来他离开王彦的八字军也是因为冲动,和赵构意见不合一怒上了庐山也是因为冲动,也许表现得不是那么成熟冷静,但这种冲动却是一种最朴质的爱国精神的体现,以事后诸葛亮的眼光来看或许会认为他的冲动毫无价值,但想一下,如果没有了这种冲动,没有了这种激情,那岂不是成了只知道利害关系,事事讲究利益的那些“高明人士”了么,中华民族那种轻生死,重节义的优良传统岂不是就此而绝了么。

在现在我们可以轻松地说岳飞没有看透地主阶级的投降本质,是在白费力气,但想一想,宋代的传统是重文轻武,以文制武,武将地位低下,他仅仅凭着一股热血就敢于冒着莫大的危险上书直言,指斥宰执,评议朝政,而我们现在却只能在网上发发牢骚,眼看着到处都是“莫谈国事”,连举报个贪官污吏都要胆战心惊地匿名,比起岳飞,岂不惭愧。

直言必然会受到打击报复,所以岳飞因为这次上书被革去官职,销除了军籍,孤孑一身,狼狈羁旅,连生计都发生了困难。但打击报复不能挫磨去他报国的决心和勇气,比起一受到委屈就自怨自艾,以为天下人都负了他的那种人不一样,岳飞并没有因此而怨恨自己的国家和政府,他毫不气馁,前往河北第三次投军而去,这次他投的是河北西路招抚使张所。

直言必然会受到打击报复,所以岳飞因为这次上书被革去官职,销除了军籍,孤孑一身,狼狈羁旅,连生计都发生了困难。但打击报复不能挫磨去他报国的决心和勇气,比起一受到委屈就自怨自艾,以为天下人都负了他的那种人不一样,岳飞并没有因此而怨恨自己的国家和政府,他毫不气馁,前往河北第四次投军而去,这次他投的是河北西路招抚使张所,时间是建炎元年八月。

张所也是位爱国将领,岳飞和他属于同样的一类人,所以两人相处非常愉快,张所器重岳飞,破格提拔他,而岳飞也非常敬重张所,两人相处只不过一个多月,但感情相当深厚。这段感情在怀旧的岳飞心中一直没有忘却过,在十多年后,岳飞已经成为了大将,按例可以让儿子荫补为官,但他一直不愿使用这项权力,直到找到张所的儿子张宗本后,才上奏朝廷恳请将这份权利转给张宗本。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岳飞是一个情深义重的人,他在张所部下不过一个月,但一旦受知遇之恩,终生不忘,比起一些“人一阔,脸就变”的,不知高尚了多少。

但现实是令人感到悲哀的,高尚的人往往下场都很惨,因为他们都是为奸佞小人的眼中钉,岳飞如此,张所也是如此。正是因为张所和岳飞一样心怀国家,所以他的遭遇也和岳飞差不多,就在九月间,张所送岳飞和其他将领出征后就被朝中的投降派给贬斥,流放岭南,而在路经荆湖南路(今湖南)的时候被土匪刘忠杀害。

张所的贬斥导致河北西路招抚司的撤销,当时岳飞的官阶是从七品的借补武经郎,官职是招抚司中军统领,隶属于都统制王彦。

招抚司一撤销,王彦这支军队就成了孤军,没有了补给,没有了后援,完全被朝廷给抛弃了,就如同一个孤儿一样。但王彦也是位爱国的英雄人物,在他的指挥下,在逆境之中的这支人马没有像很多宋军一样溃散,而是坚持继续战斗,没有了朝廷的补给,他们就依靠当地的百姓,没有了后援,他们就向各处发榜张贴,号召其他散在各处的宋军一起响应。

也许是持重,也许是胆怯,在多次战斗后,王彦驻军于卫州新乡县石门山下按兵不动,等待其他地方的响应。岳飞当时只有二十五岁,正是轻气盛的时候,对于王彦的持重感到难以理解,在多次争吵之后,倔犟的性子令他的冲动又发作了,他就违抗军令,带着自己的部属单独出战,虽然连战连胜,但毕竟势单力孤,很快遇上了金人的大军,虽然冲出了重围,但损失也相当大,那时又天寒粮尽,只能杀马为食。

在此同时,王彦的人马也陷入了金兵的包围,损失惨重,等突围之后这支人马只剩下七百多人,但越是逆境,爱国之心就越是坚定,这七百多人没有溃散,反而在脸上刺了“赤心报国,誓杀金贼”这八个字,以示宁死不屈的决心,这就是有名的八字军。他们退守卫州共城县西山,继续坚持战斗,两河的忠义民兵纷纷响应,最终发展到了十万人的队伍,直到绍兴初年在金兵的疯狂围剿下才被迫撤到南方。

岳飞性格中有冲动的一面,但也有勇于认错的一面。八字军的持续发展令岳飞感到自己当时犯了错误,他就勇敢的承认了,亲自前去见王彦,向他请罪,希望能重新回到他部下共同为抗金大业奋战。

这时候,一个人的气度就显现出来了,王彦虽然是个英雄人物,但他的气量并不大,对于岳飞之前的举动,他耿耿于怀,非但不愿重新收留,连粮食也不愿意借给。幸好大节之处他还分得很清楚,有人建议他杀掉岳飞,他没有这样做,只用一杯酒就将岳飞给送走了。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所以王彦对于这点小的嫌隙也不愿意原谅并不能否认他还是个英雄人物,但他终究也只能是个人物而已,相比之下岳飞的气度就远远超过了他,在受到如此冷遇后,他并没有念兹在兹,在十年后的绍兴六年七月,王彦率领八字军调防临安,途径岳飞驻防的鄂州,岳飞没有怀恨当年险些被杀的事情,也没有恼怒五个月前王彦拒绝了朝廷让他归入岳飞统辖的命令,而是热情地邀请他稍事逗留,以释嫌言欢。王彦当时答应了,但就在岳飞带着部属来到江边欢迎他到来的时候,他却没有停下,而是指挥船队乘风沿江而下,将岳飞抛在了一边。

这是极为无礼的行动,何况当时岳飞的官职已经远高于王彦,这个举动已经构成严重破坏朝廷仪制的的罪名,也许王彦是害怕岳飞这次邀请是为了借机奚落他,但从岳飞一贯的人品来看,这只能说是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因为就在他如此无礼的举动之后,岳飞并没有表示生气,更没有借机追究,而是在江边合部属讲述当年王彦的英雄事迹,并抒发叹服之情,丝毫没有提到那次相见之事。

这是他的大度,事实上当年王彦这个冷酷决定令岳飞和他的小部人马陷入了苦战无依的境地,在太行山转战多日,无法再支持下去了,只得南下投奔东京留守使宗泽,这使得他在一年之后第二次来到了宗泽的麾下。

“警察同志,官僚主义害死人啊。”这是相声《小偷公司》中最后的一句。

这不是笑话,我们未来的民族英雄在这时候差点就死在了官僚主义手中。因为岳飞是擅自离开王彦的帐下的,所以按照军法,官僚们要将岳飞处斩,幸好留守使是宗泽,他早就知道岳飞骁勇敢战,也认为他是个将才,更谅解他脱离主帅纯粹是为了抗金心切,所以最终决定赦免收留了他,让岳飞在他帐下将功补过。

岳飞没有辜负宗泽的期望,十二月,金兵南下进犯孟州,岳飞为踏白使,带领五百骑兵前去侦察,在汜水关击败敌军,胜利归来,宗泽很高兴,立刻任命岳飞为统领,不久之后提升为统制。

从此,岳飞正式成为了一名宋军的将领,虽然只是一员偏将,但这却是他靠战功一步步升到未来南宋三大帅之一,成为了坐镇一方的大将的开始。

在建炎元年冬天,金兵分三路南下,西路娄室和撒离喝攻打陕西,中路粘罕攻打京西,东路讹里朵和兀术攻打京东,除了西路,东京留守司可以不理会外,其他两路都以合围开封为目的。因此宋军在宗泽的指挥下同这两路金军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战事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春天。岳飞在建炎二年正月开始参加了滑州的守城战,这里是开封的北门户,战斗极为惨烈,作为留守司的援军他在城外不断地袭击敌军,每战必捷,一直到四月,金兵终于被迫撤退了。

战后,宋军开始检讨成败得失,以利再战,就在这时候岳飞发表了一段军事史上的名言:
“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
“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这是在和宗泽交谈中所说的,因为岳飞是有名的喜好野战,对于阵法不屑一顾,所以宗泽特意招来他希望他能够钻研钻研,但岳飞显然有自己的看法,因此作出了这番解释。

这里我们要解释一下一些背景资料。宋代阵法特别流行,阵法本来是为了保持军队队列整齐,便于行动的一种组织方法,但在一些人眼中却成了不可更改的天条。宋太宗第二次征辽之时,在皇宫中遥控的他甚至要求远在千里之外的大军必须按照他的指示在某一日安营,必须按照他规定的阵图来作战。阵法在这时候几乎成了墨守成规的代名词。从岳飞的性格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不是个唯唯诺诺的人,对于这种束缚手脚的东西当然会有反感。

对于他的这番言论,宗泽颇为赞赏,当然,应该认为是在赞赏岳飞不拘一格,灵活应变得思想,而不是在赞赏他对军队训练规范化的忽视。

建炎二年七月初,宗泽病故。他应该算是被气死的,他前后向赵构上了二十四封奏折,请这位皇帝回到东京,鼓舞士气,主持报国仇,复故疆的大计,但这一切只换来敷衍、嘲笑和呵斥。临死之时,大声疾呼:“过河!过河!”,却没有一句提到自己的家事。

岳飞目送着宗泽的故世,心中想必是悲痛万分,虽然他不是宗泽最器重的将领,但在宗泽麾下的众多将领中,也许他才是宗泽最忠实的继承人,从“恢复燕云”的矢志,到“连结河朔”的远谋,从治军的整肃,到律己的严格,宗泽的遗风余烈在他的身上处处得到了体现。

宗泽死后,接任的是原北京留守杜充。他与宗泽几乎完全相反,宗泽力图北伐恢复,杜充一上任却中断了北伐,断绝了对两河义军的支持和联系,坐视金兵集中兵力加以围剿;宗泽爱护部属,公正严明,杜充却对人苛酷,又是刚愎自用,在宗泽帐下尽心竭力恢复两河的将领们在杜充的统帅下却是离心离德,不断反叛。

建炎三年六月,听说金兵要再次南下,畏敌如虎的杜充惶惶不可终日,终于决定退往建康,就这样,还在敌军毫无动静的情况下,数万宋军竟然仓惶南撤,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全部给抛弃了,而更令人目瞪口呆的是,这位逃跑大王杜充反而在建炎三年闰八月升任右相兼江淮宣抚使。初成立的南宋政府的颟顸可见一斑。

如此愚蠢的政府,如此怯懦的主帅,如何能保家卫国,就在建炎三年十月,金兵再度南侵,由挞懒负责淮南战场,兀术负责江南战场。江南战场的金兵又分为两路,西路由拔离速、耶律马五指挥在黄州渡过长江,荼毒江西、湖南、湖北三路,东路是兀术亲率的主力,十一月在建康府西南的马家渡过长江,杜充主持长江防务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认真布防过,所以沿江的宋军毫无防备,不断败退,杜充接到败报,慌忙逃到江北的真州,当兀术派人劝降时,他立刻无耻地叛降了。

岳飞在杜充帐下的这一年多间,眼见杜充的倒行逆施,愤慨难言。杜充下令南撤之时,他不顾禁令进言反对,史称:
“飞曰: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杜充根本就听不进去。南撤之后,杜充又深居简出,不见部将,更不理长江防务,岳飞忍不住强行进入他的内室,劝他出来视察师旅,但得到的也只是敷衍了事而已。这些早就让心怀忠义的岳飞难以忍受了,当杜充投降之后,岳飞带着他的人马终于摆脱了羁束,自成一军,从此开始了他独当一面的抗金生涯。


标题:三. 征战江南——初显峥嵘的岳飞
金兵渡江之后,原江淮宣抚司的人马都被打散了,岳飞领着自己的一军人马退守钟山,接着率部南下,且战且行,寻找南宋朝廷。但此时的南宋小朝廷却在不断南逃的途中,逃到了杭州,又逃到明州(今宁波),最后居然逃到了海上,能这么狼狈的政府恐怕可是说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了,赵构逃亡,放弃了反抗侵略者的职责,但宋军的各处将领却没有忘记自己的义务,不断地打击入侵的金兵。岳飞也是其中的一支。

从撤离建康开始,岳飞南下广德军,前后六战,杀敌一千多人,到达之后,开始收拢散兵游勇,岳飞召集部属,激励他们忠义报国,不可投降为虏,又努力筹措军粮,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所以军心从浮动到稳定,岳飞又用严厉的军纪约束部下,逐渐地,这支军队在江南站稳了脚跟。

建炎四年,由于兵火,粮食越来越难以供应,这时常州宜兴官员来信希望岳飞移军前去驻扎,保护县境。宜兴是鱼米之乡,粮食充裕,因此二月间,岳飞率军进驻宜兴,屯于县城西南地张渚镇,扫荡了境内的三处土匪,保护了百姓的安全。

宜兴是江南要地,岳飞驻扎于此已经开始威胁到南下的金兵的后路,加上韩世忠又引兵进驻镇江,兀术害怕了,决定退兵,一路上烧杀抢劫,犯下无数罪行,他们将明州屠城,杀光了居民,接着又将临安给烧毁,平江府(今苏州)更是大火五天不灭,丧生五十多万,宋朝东南最丰腴的地方遭到了极其酷烈的战祸,元气大伤。

战争确实是残酷的,但能像金兵这样疯狂的烧杀抢掠,令百万生灵遭受如此涂炭地却是旷古少有。隋代统一,也是南下,没有如此残酷;宋朝平南唐,也只是很少扰民,更不用说屠城这种令人发指的事情了。

究其根本,只能说这是游牧民族愚昧和残暴的本性所致。因为他们刚刚脱离蒙昧,身上的动物性还很强烈,又缺乏道德和文明的约束,所以只知道赤裸裸的杀、抢,在他们眼中,只有弱肉强食才是唯一的法则,尤其是当抢掠的对象软弱无能的时候,所有的制约条件都没有了,残酷的本性往往就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这时候,他们更多的像是野兽,而不是拥有文明的人。

隋灭陈,宋灭南唐,这是真正的国家统一,因为上层统治者有很明确的统一的观念,军事行动上又极为约束自己,他们是在把敌对一方的百姓当作了自己的臣民,所以兵祸受到控制,屠城从无发生过,但宋金之战不同,也许野兽是有自己的法则,也许野兽是不会残杀自己的同类的,但对于刚刚开化不久的蛮族来说,只要不是族人,那就和寻常的牲畜没有区别,当他们把汉人只会用在牲畜上的举动拿来对付汉人的时候,就显得那样的残酷那样的疯狂。
如果说金国进攻宋朝是为了统一的话,如果说这些伤亡是战争中不可避免得误伤的话,无论他觉得自己是是在客观上还是在主观上评论,我只能狠狠地吵他脸上啐去,痛骂一声,你是个丧失人性的人。
 楼主| 宝庆岳宏伟 发表于 2006-1-20 20: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自己先顶一下:

如果您觉得上文不过瘾,这篇《中华英烈传-岳飞》值得一读


  再认识岳飞—宋金战争话岳飞

  “文官惜命,武官爱财,大事尤可为”

  公元1113年(辽天庆三年),完颜昊继辽“五国部”国相号“都勃级列”。1114年(辽天庆四年),完颜昊以800子弟誓师起兵,1115年营建会宁府设猛安谋克国号“金”,史称完颜昊为金太祖。同年九月,克黄龙府随即破辽天祚帝于扶余,第二年再破辽东京辽阳。1120年,宋金会“海上之盟”攻辽,1122年八月金太祖由燕京北返途中病故。其弟完颜晟即位,史称太宗。1125年,自金太祖后十年辽亡。其兵峰所指、所向披靡者,何也?无非君臣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尔。

  自公元1069年王安石变法以来,变法历元佑(1084年)、元符(1100年)几经废立。再有“党争”之祸在前,蔡、童、王、梁、杨、朱、李、高八贼为患在后。天怒人怨,终于在1119年与1120年爆发宋江、方腊之乱。在“海上之盟”后,一方面金兵节节胜利一方面宋兵对辽老弱之师连战大败(对宋作战的指挥官叫耶律大石,后于辽亡在中亚另建西辽,西方史称哈刺契丹)。由于宋兵的无能暴露无疑,公元1125年十一月辽亡后金随即乘胜以完颜宗望为东路六万兵马从平州(今河北卢龙)与完颜宗翰为西路八万兵马自云中府(今山西大同)出兵太原、燕京攻宋。原计划在两路军得手后,共同会师东京。但西路军受挫于太原坚城,东路军则虽有宋将郭药师投降并迅速过黄河直抵东京,但已经成为深入的孤军。然宋徽宗此时早已六神无主,匆忙让位于太子,是为宋钦宗,改元“靖康”。 完颜宗望在宋军高墙深沟和李纲得力防守面前一筹莫展,兼各地勤王之师此时聚集达20万之重,功守易也。但降将郭药师献策收买宋权臣,宋金于1126年议和。此后同年(2~7月),两军主要围绕太原激战。八月,金东西两路再起。此时,太原已经粮尽援绝,于九月初三终告城破。而此刻的宋朝廷不但撤除京畿防务,还尽谴勤王军马离散。同年十一月,金军会师东京城下,不料宋庭竟用郭京率“六甲神兵”应敌,马上兵败城破。城破之初,东京军民30万人准备巷战,金兵不敢贸然入城。于是重施议和故技,1127年正月先后诱使徽、钦二帝至金军大营,随后废二帝立张邦昌为伪楚帝。同年四月初一,金军尽迁宋宗室3000余人北归,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此即神州板荡、祸乱丛生,江山社稷几近倾覆之势。北宋灭亡之易,古今惟有南明灭亡可与之相比,原因虽然此处无法一一道来,但君王无斗志,文臣爱财不惜命,武将惜命不争先,肯定是主要原因之一。这时宋皇族宗亲只剩下个赵构,于是公元1127年五月在应天府(今商丘)赵构即位,改元建炎重建小朝廷,史称南宋。这一年,岳飞24岁。

  “还我河山”

  岳飞(公元1103~1142)字鹏举,河北西路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公元1122年从军,出行前岳母在其背刺“精忠报国”四字。建炎元年,岳飞投东京留守使宗泽麾下。建炎元年12月先以五百骑兵破金兵与泗水(今河南境内),后在芦笋渡用奇兵再败金兵。宗泽赏识岳飞智、勇过人,擢升岳飞为东京留守司统制。宗泽曾与岳飞论兵法,飞对曰:兵法运用,存乎一心。宗泽沉默良久,点头称是。建炎二年,宗泽因为受议和派排挤抑郁不已,七月初一连呼三声“渡河”而终。同年秋完颜宗翰先克檀州,后在东京受阻于黄河决堤,转兵锋直指赵构所在的扬州。赵构一行,仓皇出奔杭州,由于惊慌过度吓成了一个“太监”皇帝。建炎三年三月初五,禁军哗变赵构被迫退位,但旋及为韩世忠、刘光世等扑灭。但赵构,从此对军人不再相信。同年岳飞任,江、淮宣抚使司右军统制转战广德军。(今安徽境内)

  建炎三年冬(公元1129),完颜宗弼率军十万南下。先败宋军于和州(今安徽境内)渡江直抵建康(今江苏南京),再经湖州(今浙江吴兴)攻下临安,赵构忘奔海上。完颜宗弼在吉安至临安经独松岭时感慨道:“南朝果无人矣,此处若只有老弱残兵数百,我军亦难过也。”但是沿途义军的不断骚扰堵截,完颜宗弼在1130年撤军北归,取道秀州(今浙江嘉兴)、平江府(今江苏苏州)欲在镇江渡江。完颜宗弼未料,韩世忠、粮红玉敢以8千子弟对撼10万金兵。完颜宗弼先败于平江府,再受困黄天荡几乎全军覆没,大败而回建康。建炎四年,岳飞移军屯宜兴,以二千兵将破金,获其屯重而还,宜兴民众,绘制岳飞之画相,晨夕瞻仰,皆云:“父母生我易也,公之保我难也!”同年于常州连胜金兵四阵,追杀至镇江之东,并再与金兵遭遇于清水亭,杀得横尸十五里,斩金兵千户一百七十五级,威震八方!同年五月,岳飞于牛头山鏖兵再战,恢复建康,斩获秀发及垂耳环者三千人,僵尸十余里,收降卒二千人,万户。千户二十余人,战马三百匹,销仗旗鼓千万计,民众欢声雷动,夹道相迎!同月部将叛变,暗杀不遂,并于同年十月,解围承州,救缓通、泰二州,斩做将傅庆,并焚袍烧币!同年十二月,岳移兵屯江阴,金兵望岳军兴叹,不敢渡江!这一年,岳飞27岁。

  绍兴元年(公元1131),岳飞隶属张俊所部,期间破李成、收降张用。绍兴三年(公元1133),曹成、杨再兴越五岭至贺州(今广西贺县)作乱,岳飞领命征讨,飞弟岳翻此役为杨再兴所杀。但岳飞爱杨再兴的豪勇,仍收其为偏将。绍兴四年(公元1134),飞任江南西路、舒(今安徽安庆)、蕲(今湖北蕲春)制置使兼荆南、鄂(今湖北武昌)、岳、黄、复州、汉阳军、德州府制置使。同年,飞上书高宗收复襄阳六州。宋史载:绍兴元年春,岳飞大败李成于西山壤子庄。二年三月岳飞三十岁,迁神武副军都统制,屯兵洪州,兵隶李四节制,同年受调命以本职权知漳州、兼权州,湖东路安抚都总管。同年四月、以八千人大破曹成十余万之众,收勇将杨再兴,同年平马友支党于筠川,并年败刘志余党于广济,又年亡将李宗亮于筠州。三年,擒贼首罗诚,并奏请朝廷不屠虔州百姓,同年七月,御赐“精忠岳飞”,岳坚拒高官厚禄,并击毁李成十万之众,惭复襄阳,日后襄阳为北窥重地,全仗岳功。

  这时的中原,在完颜宗翰北人归北、南人归南、中原人归中原的政策下,于建炎四年九月(公元1130)册立原宋济南知府刘豫(此人在献城时杀害了关胜)建伪齐。绍兴三年冬,宋兵克颖昌。刘豫命李成会同完颜宗弼占领襄阳六州——-襄阳(今湖北襄樊)、郢州(今湖北钟祥)、随州(今湖北随县)、唐州(今河南唐河县)、邓州(今河南邓县)和信阳(今河南信阳)。绍兴四年春,竟使其心腹大将刘夔协同完颜宗弼共十万军马进攻川陕,妄图吞并南宋。在绍兴元年,完颜宗弼曾领军十万猛攻大散关(今陕西宝鸡附近)和尚原。吴介、吴琳兄弟以1万精兵,立下“宁可战死,不可退却,退者斩!”的决心。吴介驻兵的大散关和尚原,地理险要屏蔽西川。吴介摆“驻射军”大破敌军,金军遭受到宋金开战以来第一次惨败,连完颜宗弼都被射中两箭。仙人关(今甘肃徽县南)前,吴琳凭借高强深沟固守,吴介再先用奇兵突袭后以伏兵夹击,伪齐、金联军大败,自此不敢在川陕用兵。 【转自铁血 www.tiexue.net】

  “满江红”

  绍兴四年(公元1134)五月,岳飞自鄂州出兵3万进攻伪齐。临行登船时,对众将云:“定叫贼人还我河山,飞不擒寇,誓不返渡。”郢州的守将京超号“万人敌”,岳飞使张宪攻城未果又为长寿知县刘辑所辱骂。飞大怒,亲率士卒登城,杀敌七千,京超、刘辑具死。随后,牛皋克随州,李成逃离襄阳。同年7月17复邓州,7月23日复克唐州,8月中旬又收信阳,自此襄阳六州为南宋半壁江山的屏障。高宗大喜,于8月25日升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宋开国以来,节度使未尝轻易授人。此前,南宋节度使只刘光世、韩世忠、张俊三人矣。这一年,岳飞32岁。(两宋只太祖赵匡胤有此功勋)绍兴四年,岳飞以五万军队,击毁伪齐李成之三十万大军。金太宗命完颜宗弼领兵五万来援。岳飞、韩世忠又大破之。五年,平杨么,并以贼攻贼,并破二安。平洞庭之后,岳云居功甚勉,岳飞因其为己子,又不极其功。并带疾措置军马还屯鄂州。并命杨再兴斩伪宣赞,收复长水县,中原为之震动,飞作《满江红》。同年上表:“金人重兵聚于东京;屡经败砌,锐气大丧,内外震骇。闻之谋者,金人欲尽弃其轻重,疾走渡河。况今豪杰风尚,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己见……”

  绍兴八年(公元1138),岳飞施反奸计用完颜宗弼杀刘豫。而金在1135年熙宗完颜檀即位时发生内扛,杀掌握军权的完颜宗望。但见南北强弱之势易也,决定与宋谈判。此时秦侩升为右相,宋金议和。岳飞亲自前往临安上奏:“……知逆豫既废,虏仓卒未能镇备,河、洛之民纷纷扰攘,著乘此兴吊民伐罪之师,则克服中原,指日可期,真干载一也……”高宗甚为恼怒,秦侩自此视飞为眼中钉。绍兴九年(公元1139),宋金签“和约”。南宋称臣,年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岳飞,上辞表。

  未及金内扛又生,公元19397月完颜宗磐和完颜宗翰先后被杀,自此完颜宗弼总揽兵权。绍兴十年五月(公元1140),金人叛约完颜宗弼率十万精兵攻宋。6月初7,宗弼至顺昌城,为刘琦所破。这时的岳飞早已制定了连接河朔的战略方针,枕戈待旦。6月初1,岳飞升太子少保,出兵援救刘琦。6月初19日,飞占颖昌并挫宗弼。至7月初,分令诸军北进,命王贵、牛皋、董光、杨再兴,孟邦杰、李宝,提乒自陕西以东;西京汝、郑、颖昌、陈、曹、光、蔡诸州县分布经略,又命梁与渡黄河,会合河东、河北州郡,响应北代。再命令岳军将士,语其众人,期以河水相见,并遣军来援刘琦,西授郭浩,控金、商之要冲,应川、陕之师。岳飞自引其军长驱以取中原。

  7月10日郾城之战,岳飞在此战以麻札长刀大破完颜宗弼赖以成名的“拐子马”,使南侵以来,所向皆克的“铁浮图”,被杀得尸横遍野,片甲不留。岳飞在此役中威震华夏,其不许败、只许胜之兵,从他对于岳云的话“此战必胜而复返,否则先斩汝头”中可见决心。岳云以五十骑兵出阵尝敌,是役杀宗弼女婿上将军夏金吾及千户五人。王纲奋身先人,斩金将李朵悸童而返。金兵曾以潮水般的大阵,黄尘蔽天地涌杀而至,岳飞身先士卒,跃马出阵,开弓就射,连杀数将,岳军士气倍增,无不以一当百,战无不克。岳家军的骁将杨再兴,以300兵马冲入宗弼十二万中军,遍寻宗弼不获,枪挑数百人而返。又引兵数十人,在临颖小商河遇金人伏兵,杨再兴陷入敌阵,无奈金兵数百倍之多,而杨再兴深陷敌阵,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杀得金兵人仰马翻,当者披靡,但金兵人马迭增,包围重重,杨再兴单枪匹马,杀金兵二千余人,斩万户、千户、百户长以上百余人。岳飞率军来时杨再兴已英勇战死,其尸体火化后所余箭簇2升有余。

  岳飞大败兀术于郾城后,进兵压迫完颜宗弼到离东京四十五里的朱仙镇。宗弼整军决战,岳云、张宪以500敢死队冲入金兵大营。金兵此刻已经成为惊弓之鸟,望风而逃。此役,完颜宗弼不禁长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而这时河北为之震动,义军纷纷前来相约,就连降金的宋朝军校也来投靠。一时,岳家军气势如虹,飞与众将曰:“直抵黄龙府,会当与诸军痛饮尔”

   但是在7月17日,岳飞一日内奉到数道金牌,召令班师,这时韩世忠、张俊二路大军,皆被撤回。岳飞本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沿道皆有英雄高侠之士相劝渝,人民间讯,更大失所望,扶老携幼,满山遍野地跟随大军起行,有的无告苦民竟拦住岳飞马头,恸哭泣说:“我等顶香戴盆,运粮以迎王师,金人皆知。今日相公一去,我等无遗类矣。”岳飞仰夭长叹之余,只有嗟惋位下,向东拜日:“臣十年之功,废于一旦,非臣不称职,权臣秦桧实误陛下也!岳飞终于在绍兴十年七月班师,金兀术一月后毁约南侵。岳飞明知受秦桧所忌,用兵动众,恢复疆字,今日得之,明日失之,养寇残民,无补国事,于是力请罗兵权,但其时金人分二路入侵,川陕淮西均告急,岳飞一日奉十几次诏命,援东救西,疲于奔命,不料这些御札,一一都成为日后秦桧居臣诬告岳飞撤兵谋叛的借口。时已十月,临安府处处浮华,夜夜竺歌,称臣纳市,求欢于敌,只有乞和之心,焉有恢复之志?这一年,岳飞38岁。

  “风波狱”

  绍兴十一年,岳飞增兵淮西,旋被招回临安。罢宣抚使,升枢密院副使,解除了兵权。后因为力保韩世忠旧部,遭到秦侩党羽万俟邪弹劾,罢官赋闲。10月张俊诬陷张宪、岳云谋反,再诱捕岳飞。12月29日(公元1142.1.27),岳飞在大理寺风波亭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死时连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是年39岁。岳云和张宪被斩首,岳云时年23岁,张宪25岁。“莫须有”者,现在所谓“必须有”者。

  对于“关于岳飞”一文,若非对历史一知半解,便是故意混淆视听。为何如此。看看历史地图不难明了,金朝灭北宋时一方面金朝君臣上下同心同德,一方面北宋不但在“党祸”上弄的大臣相互攻讦还刚刚经历了宋江、方腊之乱,国力虚弱,士无斗志。还有,在中国历史上两宋的文官制度是最为宽松的,哪怕大奸大恶如蔡京、贾似道者都不过丢官罢职,所以两宋的官场腐化,史上未有敌手。反之武将,自宋太祖赵匡胤陈桥黄袍加身以来,杯酒释兵权后,武将的地位也是日见没落。甚至连领兵打仗的职责,往往也由文职人员替代了。到“靖康之变”,还不相信领兵的将领,最后派个不知什么的东西去“发功”,虽然有号称世界第一的综合国力,国破家亡在所难免。

  到了,金太宗故后,金的君臣上下逐渐分裂,内扛不已。开国名勋宿将到废伪齐刘豫后,有能力带领十万兵马作战的统帅只有完颜宗弼一个人了。而且,对于金朝广阔的土地上,左有耶律大石的西辽图谋复国,中有西夏虎视耽耽。大漠蒙古心怀不轨(岳飞死后,完颜宗弼重点打击的就是蒙古,成吉思汗的老爸死于此人手段上),其余辽、北宋故地也风烟四起,金此刻似强实弱。不信,到金海陵王弑君篡位后,不但杀完了完颜宗弼的子孙,还想“提兵立马吴峰上”,还没有过扬州就被叛军杀了。真是不让,隋炀帝专美于前啊。

  但是,到了南宋的建立。由于无力控制局势,对愿意抗敌的军人放松管制,往往只是授予官衔而士卒粮草都要其自己想办法。虽然不免造成军队的良莠不齐,但也为象韩世忠、岳飞、张浚、吴介、吴琳等优秀军人有了一展才华的机遇。自唐以降,天下钱粮大半出自江南。所以无论人力还是物力和所谓南北朝还有三国时的南北实力对比,在南宋时已经有了根本改观。

  孙子曰:将者,严、勇、智、仁、信也;此亦岳飞之谓也。严者,若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抢粮”的军纪尔。勇者,如郢城之战身先士卒尔。智者,似反奸计用完颜宗弼杀刘豫尔。仁者,比之收杨再兴入帐下不顾其杀弟之仇尔。信者,莫如不与张俊诬陷韩世忠旧部尔。岳飞曾言:“文官惜命,武官爱财,大事尤可为”但观其帐中,文官不惜命,武将不贪财,同样奋勇杀敌。

  对于岳飞制军之能,综观其一生大小数百战保持不败战绩,已经难能可贵。何况,岳飞的著名战役不是在守城,不是在金兵不善长的水战。而是在野战,在平原用步兵为主体和骑兵大兵团作战保持不败(几乎每次都是以少胜多),在古今的冷兵器时代能有几人(就算是亚历山大大帝也有逊色:因为当时的波斯骑兵不但没有马镫无法骑射,而且没有必要的盔甲保护)。还有岳飞在战略上,始终保持的是进攻态势。这也是,其它抗金名将所不及的。收复襄阳六州,对于南宋半壁江山的意义,就可以看到岳飞的战略思想之一斑了。中外在“关于岳飞”一文的关于岳飞不过是...,观点不知从何而来。

  对于秦侩,“关于岳飞”一文中的观点更是不知所谓。中国历史上,秦、汉以后宰相已经没有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柄。封建帝王第一关心的是大权是否旁落,第二还是,第三还是。唐设尚书、中书和门下三省共掌宰相权柄,到明太祖朱元璋废宰相设六部的文官演变过程,就是对高级文官尤其是宰相的权利分离的演变过程。宋代虽然着重防范武将,但对于宰相的制衡虽不如明代那么彻底,但比唐朝则有过之。宋管制有官、职、差的区别,既官称和职务的分离。到王安石变法,元丰改制以尚书省左、右仆射为宰相,但参政知事(中书、门下的左有侍郎、平章)同为丞相。形成中书揆议门下审议、尚书承行,实际权利归中书省的格局。南宋文官权利的分割,就是如此。秦侩任枢密院使18载,不过视同宰相。况且,宋以后文职、武职分离,行政和财政分离,军政和财政分离。别说秦侩,就是此后的权利大若贾似道般,再往后推到清末,文官能篡朝夺位的未曾有也。非不愿,实不能也。仅仅看秦侩没有造反,就看作为秦侩开脱的理由实在牵强。

  中国封建王朝最为悲哀的是,由于帝王的极权统治必然使帝王成为封建时代的最高标志。纵贤明君王不过使臣下与其比肩而,其他碌碌无为之君必多碌碌无为之臣。要不然,非君灭臣则臣弑君。中华封建2300多年,功高震主君不嫉者只有郭子仪这个异数了,同样也只有唐朝这样开放的时代才有了。

  宋高宗,本宋徽宗第九子。史书称其懦弱,不为过也。仅仅看建炎三年冬,完颜宗弼直入临安如无人之境,宗弼不禁有:“南朝无人尔”的感慨。这个高宗不但未设一兵一卒的防范,逃到了海上,而且还因此吓出一个“不举”之症,其胆魄可想而知。要这样的一个皇帝,去恢复中原、还我河山,不说别的就说想他也不敢想象,更不用说去做了。所以秦侩就是利用了高宗的这个弱点,来达到他专权的目的。所以,高宗面对秦侩时只能是怀揣利刃却不敢罢除秦侩,所以,高宗只有在秦侩才死后对其家人报复、发泄了。这里可以看到高宗为君一、二了,如此可笑,如是可悲。

  宋的懦弱,不仅反映在政治上,更反映在文化上。高宗时文人主流如朱子,不但闭口不谈恢复河山。而且还搞出了一个“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极力维护所谓的“三纲五常”。从此,中国儒家思想被盖上了腐朽、愚昧的印记。

  岳飞的悲剧,不但是他个人的悲剧,而且还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悲剧。这个悲剧表面上,是一个竭尽全力为实践自己诺言的英雄在履行自己职责的时候和代表国家的皇帝却在回避民族利益的矛盾和冲突。实际上在朕既国家的岁月中,虽然常常发生这样的事情,但是岳飞却无法分开朕与国家。于是精忠报国的他只有选择去死了,于是这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选择了逃避与麻醉,于是我们要经过千年之后才刚刚停止衰落的命运。美国人今天不会讨论格兰特将军和李将军哪个不是英雄,犹太人不会讨论马达萨里有没有英雄,法国人不会批评拿破仑不是英雄,德国人不会谴责隆美尔、曼施泰因和古德里安不是英雄,俄罗斯从来没有停止向卫国战争无名英雄献花,倭国人在###社里祭祀着他们的英雄。我们现在在干什么呢?一个连什么是自己英雄都要争论的民族,除了等待死亡还可以干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嗨!您好:
欢迎来到 岳飛网。
我的名字叫丫丫
很高兴能够为您服务!
如果已经注册【请立即登录并按丫丫提示一步步完成我就不会再来烦您了】
还没有账号请【实名注册(中文)】

手机版|小黑屋|岳飞网 |打赏 |岳飞网动态43090302000031

GMT+8, 2024-11-28 01:16 , Processed in 0.18554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